葉友華
(山東女子學院 基礎部,山東 濟南 250300)
女大學生婚戀觀調查研究
葉友華
(山東女子學院 基礎部,山東 濟南 250300)
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女大學生的婚戀觀,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女大學生在婚戀觀上所反映折射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基本正確的。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應重點強化六個方面的教育:強化男女平等以及女性人格獨立意識的教育,強化摒棄陳腐觀念、大膽尋求真愛的愛情觀教育,強化去功利化、去物質化的道德觀教育,強化慎重對待婚前性行為、正確處理兩性關系的性知識教育,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強化家庭美德、婚姻法教育等。
女大學生;婚戀觀;調查研究
高校公共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必修課,其中的第六章“培育職業(yè)精神,樹立家庭美德”中的第三節(jié)教學內(nèi)容是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為搞好課堂教學,了解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在擇偶標準、敏感問題以及婚姻態(tài)度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看法,強化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筆者在山東女子學院授課的部分班級中進行了女大學生婚戀觀問卷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采取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對象是筆者在2009至2010年第一學期授課的所有班級的女大學生,其中文史類學生占43.3%,藝術類學生占56.7%,涉及裝潢藝術與設計、新聞采編與制作、環(huán)境藝術設計、動漫與人物形象設計、中澳會計、中澳旅游等專業(yè)。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回收率為90%,有效問卷為180份,有效回收率為90%。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設計內(nèi)容包括四部分二十一題。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擇偶標準,第三部分為敏感問題,第四部分為婚姻態(tài)度。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每一選項所占的比例,即樣本與總體之百分比。
本次調查主要運用《GB/T 19001—2000的統(tǒng)計技術指南》中規(guī)定的統(tǒng)計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并使用相應的方法列表,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調查問卷顯示,現(xiàn)在有男朋友的女大學生83人,占46.1%;沒有男朋友的 96人,占 53.3%;棄權1人。有過戀愛經(jīng)歷的91人,占50.6%;沒有戀愛經(jīng)歷的58人,占32.2%;棄權31人。有過1次戀愛經(jīng)歷的51人,占28.3%;兩次戀愛經(jīng)歷的39人 ,占21.7%;三次以上的14人,占7.8%,棄權 34人。中學、大學階段有過戀愛經(jīng)歷的人占總人數(shù)的一半左右。
表1 戀愛經(jīng)歷調查情況
選擇男朋友最主要的因素排序依次是:選擇“人品”的 139人,占 77.2%;選擇“責任心”的 92人 ,占 51.1%;選擇“性格”的 88 人 ,占 48.9%;選擇“孝順”的87人,占48.3%;選擇“家庭背景”的49人 ,占 27.2%;選擇“學歷”的 45人 ,占 25.0%;選擇“健康狀況”的35人,占19.4%;選擇“有共同語言”的34人,占18.9%;選擇“外貌”的28人,占15.6%;選擇“幽默感”的 14人,占 7.8%;其他 2人 ,占 1.1%。
在回答“你會選擇學歷比自己低的男朋友嗎”一題時,認為“學歷無所謂”的32人,占18.8%;表示“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可能會考慮”選擇的90人,占51.4%;選擇“基本上不會的”30人,占17.7%;絕對不會的20人,占12.1%。
表2 擇偶標準調查結果(%)
在回答“你比較容易接受什么樣的追求方式”一題時,選擇“大膽追求”的有11人,占6.1%;選擇“循序漸進,感情還是需要相互了解”的71人,占39.4%;選擇“我覺得真心對我好就行,什么樣的追求方式不是很重要”的93人,占51.7%??梢钥闯?追求方式取向相對保守。
在回答“是否介意你的男友是處男”時,回答“不介意”的 69人,占 38.3%;選擇“介意”的 105人 ,占 58.3%。
在回答“你怎么看待周圍一些女大學生被包養(yǎng)的社會現(xiàn)象”時,選擇“出于自愿,無可非議”的48人,占26.7%;選擇“追求虛榮和富貴,一步登天,不值得提倡”的115人,占63.9%;選擇“無所謂”的10人 ,占5.6%。
在回答“你對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的規(guī)定持什么態(tài)度”時,選擇“接受,大學生都是成年人,有結婚的權利”的124人,占68.9%;選擇“不能接受,大學生結婚時機不成熟”的42人,占23.3%;棄權1人。
在回答婚前同居、一夜情和試婚等問題時,持“應慎重對待”和“不反對但自己不會這么做”的觀點者居多。
表3 敏感問題調查結果(%)
在婚姻問題的態(tài)度取向上,打算結婚的占80%,打算28歲之前結婚的占48.9%,當家庭與事業(yè)發(fā)生沖突時,選擇以家庭為主的高達80%。家庭結構模式的選擇情況是核心家庭比例最高,占43.9%,其次是擴展家庭,比例為32.8%。
表4 婚姻態(tài)度調查結果(%)
通過上述調查與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山東女子學院女大學生婚戀觀的主流是理性健康的,大部分女大學生在婚戀觀上所反映折射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基本正確的。一是女大學生對婚戀的態(tài)度嚴肅認真,注重感情。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女大學生談戀愛的人數(shù)為50.69%,是比較普遍的。絕大多數(shù)女大學生并未刻意去戀愛,而是抱著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對待愛情,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戀愛問題有一種比較理性的態(tài)度。由此,反映了絕大多數(shù)女大學生戀愛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重視感情在戀愛中的重要意義;戀愛的態(tài)度也是認真的,重在選擇人生伴侶。二是大學生擇偶標準健康理性。以往公布的調查結果反映大學生戀愛的功利性是比較強的,但是,筆者此次調查的結果否認了人們這種固有的看法。調查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戀愛有健康的選擇標準,把品性、感情和能力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所謂婚戀觀,是指男女雙方對戀愛、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包括對愛情本質、擇友標準、戀愛道德、戀愛與婚姻關系、婚姻道德與責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態(tài)度?;閼儆^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學擴招政策的出臺,大學生深造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專升本、本碩連讀、本碩博連讀的學習機會。這樣,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在校學習和戀愛婚姻勢必造成時間上的重合。國家也因此在2005年出臺了允許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結婚的相關政策,因此,在大學德育課程教學中,必須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以及行為上的偏差,加以有針對性的指導。
根據(jù)本次問卷調查情況,筆者認為當前高校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應重點強化以下六個方面:
通過問卷調查,反映出部分女大學生有“男性強權、女性弱勢”的心理。這必然導致日后行為上的依賴、順從、甚至盲從。不可否認,現(xiàn)實社會中在就業(yè)、公務員招考中,仍然存在歧視女性的現(xiàn)象,但這既不是主流,也不是發(fā)展趨勢,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正視課程的傳授和校園文化、校園環(huán)境等隱性課程的滲透影響,幫助女大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
愛情是一對男女基于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nèi)心形成的相互傾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性愛、理想和責任是構成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在問卷調查中,也有部分學生過多考慮世俗的觀念,如身高、學歷、年齡等因素,這些外在因素并不能真正反映一個人的本質特征。應引導女大學生在一些非本質的外在因素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選擇趨向,也不應一味被動地等待男性追求,而應主動大膽地去追求自己心儀的“白馬王子”。
部分女大學生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理。這一觀點有很深刻的歷史依據(jù)和現(xiàn)實根源,我們應幫助學生分析它、認識它,并通過典型案例使學生認識到功利化、物質化的愛情觀換不來真正的愛情。戀愛也要受到道德的約束,戀愛中的道德要求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1)尊重人格平等。戀愛的雙方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如果把對方當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對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對愛情實質的曲解;戀愛雙方在相互關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給予愛、接受愛和拒絕愛的自由。(2)自覺承擔責任。自愿為對方承擔責任,是愛情本質的表現(xiàn)。無論對方處在順境還是逆境,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傷病,愛一個人或接受一個人的愛,都要自覺地為對方承擔責任。(3)文明相親相愛。文明的戀愛往往是戀愛雙方既相互愛慕、親近,又舉止得體、相互尊重,而絕不是在態(tài)度、舉止、語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縱。戀人在公共場所出入,要遵守社會公德,不要對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遵從戀愛道德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維護真正的愛情,這是保持愛情長久的秘密所在,沒有道德的護佑,愛情也不會長久。[1](P165)
目前,大學生試婚、婚前同居已不是個別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慎重對待,盡量避免婚前性行為。如果“不在乎地久天長,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把愛情當游戲,只重過程不顧后果,既會傷害對方,也會傷及自己。同時還應通過性知識教育,告誡女大學生如何采取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避免因一時沖動造成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兩課”教師、輔導員和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灌輸式理論教學和主題講座進行。這種教育形式較適合于團體性普及教育,比如普及基本的婚戀常識、婚戀關系的權利和義務、戀愛道德與婚姻法律責任,但不適合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和個體性的指導。而婚戀問題具有強烈的個體性,每個人碰到的婚戀問題各不相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開辟便捷的服務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對學生的困惑及時進行指點與疏導,尤其是要建立戀愛挫折干預機制。因為完善的戀愛挫折干預機制,能幫助學生宣泄、轉移不良情緒,減輕痛苦和壓力,解除因戀愛而導致的心理危機。建設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教育內(nèi)外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2]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大力組織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高雅興趣和愛好,豐富校園生活,轉移大學生情感的興奮點;另一方面,可借助優(yōu)秀文學作品和經(jīng)典影視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女大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增強其人文修養(yǎng),使其體驗健康、文明、純潔、崇高的校園愛情。
家庭美德在維系和諧美滿的婚姻家庭關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中國有句老話,“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才會有社會的和諧、事業(yè)的興旺。同時,婚姻家庭關系不僅需要道德來維系,也需要法律來調整,婚姻法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作為當代女大學生,應在道德軟約束和法律硬約束的指導下,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保護婚姻家庭這個人生的港灣,在成長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對婚姻和家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jīng)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高校與社會聯(lián)系日益緊密,大學生接受知識和獲取信息的渠道正發(fā)生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特征日益明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更加艱巨。隨著大學生戀愛問題的逐年升溫,婚戀觀教育已引起相關部門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新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統(tǒng)編教材已將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和樹立家庭美德作為專門章節(jié)。但教育者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對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問題認識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顯著。在有限的婚戀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給學生以實質性的指導。對大學生婚戀問題的漠視和忽視,客觀上弱化了婚戀觀教育的效果。同時,婚戀觀教育內(nèi)容滯后。在現(xiàn)有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戀觀教育篇幅較少,內(nèi)容粗略、滯后,缺乏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與更新;重傳統(tǒng)道德原則教育,缺乏戀愛方法、技巧、藝術方面的教育,忽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是有關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中還是空白。針對當代大學生婚戀觀呈現(xiàn)的特點和現(xiàn)行婚戀觀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使婚戀觀教育不僅能促進大學生婚戀道德重塑,更能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實現(xiàn)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鼓勵大學生追求美好的愛情,主動關注大學生的戀愛生活,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婚戀觀念和戀愛行為,疏導戀愛矛盾和糾紛,排查“安全隱患”?;閼儆^教育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大學生思想,幫助解決問題。應將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戀觀教育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解讀西方的“性解放”與“性自由”思想,樹立健康的性觀念。還應加強戀愛與婚姻統(tǒng)一性教育,培養(yǎng)婚戀責任意識,樹立戀愛婚姻道德教育與戀愛藝術教育并重的意識。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女子高等院校在女性教育方面的特色和優(yōu)勢。
[1]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莫文秀.論女子高校和諧校園建設[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7,(3).
責任編輯:董力婕
10.3969/j.issn.1007-3698.2010.05.004
G776
A
1007-3698(2010)05-0019-04
2010-06-20
葉友華,女,山東女子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及女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