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商洪波
小兒急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消化道綜合征。發(fā)病急,進展快,易發(fā)生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中毒,且多合并嘔吐,口服困難,療效受到影響。我院兒科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思密達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腹瀉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治療 79例小兒急性腹瀉的療效和臨床護理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04年 9月至 2006年 1月在我院兒科治療的急性腹瀉病患兒 79例,其中男 46例,女 33例,年齡6個月 ~4歲。所有病例均急性發(fā)病,病程在5d以內(nèi),大便次數(shù)≥5次/d,大便性狀為稀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膿血,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1]。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對照組 34例,兩組患兒在病情輕重、性別、年齡和病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同樣的常規(guī)治療,合理選用抗生素,液體療法及對癥支持等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蒙脫石散劑保留灌腸。
1.2.1 用藥劑量 劑量:<1歲每次 1.5 g,1~3歲每次2g,>3歲每次3g,均 2次/d。
1.2.2 用藥配方 將蒙脫石散劑(用量遵醫(yī)囑)放入治療杯,加溫生理鹽水(38℃~41℃)10 m l混勻。
1.2.3 用藥前注意事項 操作前護士耐心向家屬告知保留灌腸的目的及治療效果,使家長從思想上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協(xié)助家長讓患兒排凈大小便。
1.2.4 用藥方法 藥液完全溶解后吸入30ml注射器,連接一次性導尿管(剪去前面接頭處 5cm)使其連接處牢固,排氣后放在治療盤內(nèi)備用。(注意在30ml注射器預留2.5ml的空氣,利用空氣將導管內(nèi)的藥液全部推入直腸內(nèi),保證藥液劑量準確性。)將用物攜至患兒床旁,讓家長協(xié)助環(huán)抱患兒,戴手套,用液體石蠟油潤滑導管前端,輕輕插入肛門,插入深度15~20cm,注射器乳頭朝下,緩慢推入藥液,而后拔出導管,緊捏雙臀,以防止因哭鬧而使藥液外流,保持 15~20min即可。
對照組給予思密達口服,劑量為:<1歲每次 1.0 g,1~3歲每次 1.5g,>3歲每次 3 g,加入 30~50 m l溫水中搖勻后服用,3次/d,兩餐之間口服。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 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急性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4]。顯效:治療 72 h內(nèi)糞便性狀及次數(shù)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 72 h糞便性狀及次數(shù)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改善;無效:治療 7 2 h糞便性狀、次數(shù)及全身癥狀無好轉甚至惡化。
治療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顯效率比較,χ2=4.29,P<0.05,總有效率比較,χ2=5.00,P<0.05,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兩組患兒在排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每天 1~2次)時間、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 排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時間 t值 P值 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 t值 P值治療組 2.16±0.95 -2.30 <0.05 2.37±0.91對照組 2.77±1.302.97±1.31 -2.29 <0.05
3.1 按腸道傳染病隔離 護理患兒前后要認真洗手,便盆、生活用品分類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注意飲食衛(wèi)生,食具、奶具定時消毒。病房應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桌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濕擦濕拖 2次。出院后床單要做好終末處理。
3.2 觀察病情變化 觀察患兒精神、意識狀態(tài)及生命體征,觀察大便次數(shù)及量、有無嘔吐及嘔吐量、皮膚彈性及四肢末梢循環(huán)情況、尿量等以判斷脫水程度及性質(zhì),觀察有無低鉀、低鈉、代謝性酸中毒的表現(xiàn)。嚴格遵醫(yī)囑給藥,觀察靜脈輸液滴數(shù),保證輸液順利進行。如液體輸完不能馬上拔針,應評估患兒的脫水情況并告知醫(yī)師,由醫(yī)師決定是否還需輸液。
3.3 飲食護理 在患兒腹瀉的急性期可減少哺喂次數(shù),縮短每次哺喂時間,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 4~6 h,不禁飲,可少量多次喂糖鹽水或小米湯補液,以預防或糾正脫水;待患兒病情穩(wěn)定好轉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要先從流質(zhì)至半流質(zhì),再到軟飯的逐漸過渡,要注意少食多餐;腹瀉停止后繼續(xù)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并每日加餐 1次,共 2周,以趕上正常生長速度。
3.4 做好臀部護理 由于腹瀉頻繁,臀部皮膚經(jīng)常處于被大便腐蝕的狀態(tài),腹瀉大便呈酸性或堿性,含有大量腸液及消化酶,容易發(fā)生肛門周圍皮膚糜爛。若肛周皮膚較紅的患兒,排便后指導家長用溫水洗凈臀部,再涂以油類藥膏,如強生護臀油,每日數(shù)次,忌涂爽身粉;若出現(xiàn)糜爛、滲液,局部皮膚可用氧氣吹或暴露臀部,使皮膚干燥后涂達克寧散或派瑞松軟膏。
3.5 口腔護理 加強口腔護理,經(jīng)常保持口腔濕潤,預防發(fā)生鵝口瘡,如有鵝口瘡可用 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每日 2~3次。
小兒急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秋末至次年春末季,大便呈稀水樣、蛋花樣,嚴重時合并脫水酸中毒。病程早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癥狀的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性腸炎。由于病毒等感染,致使機體發(fā)生一系列病理變化,使腸粘膜回收水分和電解質(zhì)的能力受損,腸液在腸腔內(nèi)大量積聚而發(fā)生腹瀉。蒙脫石散劑屬雙八面體蒙脫石,是一種天然的硅鋁酸鹽,具有特殊的構型,相當大的表面積和極高的定位能力,對消化道粘膜有很強的覆蓋的保護作用,能與粘液蛋白結合,提高粘膜屏障對病毒微生物的防御功能。蒙脫石散劑具有強大的吸附、固定、抑制細菌和病毒作用,同時加速受傷粘膜的上皮修復,保護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即提高療效及縮短病程,減輕患兒的痛苦,且護理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故認為蒙脫石散劑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腹瀉值得推廣。
[1] 方鶴松,段恕誠,董宗祈,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384.
[2] 侯曉利,宋濤.思密達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病療效分析.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5(6):482-483.
[3] 李玉肖,周玉鳳,徐賢翠,等.思密達保留灌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及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