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飛 (浙江永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21300)
自上個世紀80年代性傳播疾病(STD)在我國重新流行以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為了解性病的流行趨勢和特點,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控制疾病的傳播蔓延,現(xiàn)將我中心性病門診近年診治的360例女性STD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病種和調(diào)查對象 病種:衛(wèi)生部規(guī)定上報的8種性病,即艾滋病、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對象為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間在我中心性病門診確診的各種女性STD患者360例。
1.2 STD診斷 按性傳播疾病診斷防治手冊診斷標準[1]。對受檢人員作全身皮膚、黏膜及婦科檢查,結(jié)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性接觸史,且必須具備各自相應的檢驗病原學陽性指標。即解脲支原體(UU)和/或沙眼衣原體(CT)陽性可診斷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人乳頭瘤病毒IgG抗體(HPVIgG)和醋酸白試驗均為陽性可確診尖銳濕疣(CA);顯微鏡檢或培養(yǎng)淋球菌陽性可確診為淋病(NG);RPR血清學試驗陽性可診斷為梅毒(SY);HSV-Ⅱ檢測陽性診斷為生殖器皰疹(GH)。
1.3 方法 對STD患者作基本情況登記,采用訪談方法,對確診女性STD患者就相關發(fā)病、就診、行為等話題進行調(diào)查。
2.1 人口學特征
2.1.1 年齡 360例門診確診女性STD患者中,以30歲~組人數(shù)最多,104例(28.9%);25歲~組次之,86例(23.9%);20歲~,71例(19.7%);35歲~,40例(11.1%);40歲~,35例(9.7%);45~60歲,21例(5.8%);15歲~,3例(0.8%)。
2.1.2 文化程度 大專及以上33例(9.2%),高中157例(43.6%),初中101例(28.1%),小學及文盲69例(19.2%)。
2.1.3 職業(yè)分布 以從事服務業(yè)人員最多,91例(25.3%);其次為無業(yè)或待業(yè),82例(22.8%);個體59例(16.4%);農(nóng)民 52例(14.4%);工人 42例(11.7%);其他 29例(8.1%);學生 5例(1.4%)。
2.1.4 婚姻狀況 已婚192例(53.3%),未婚有性伴侶138例(38.3%),不詳 30例(8.3%)。
2.1.5 孕產(chǎn)史 有孕產(chǎn)或流產(chǎn)史312例(86.7%)。
2.2 病原學檢出情況 360例患者中檢出性病5種,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其病原檢出情況見表1。
表1 360例女性STD患者病原檢出情況比較 [例(%)]
從表1可見,STD患者中病原感染以UU最為常見(64.2%),其次為CT(29.2%)和HPV(28.1%)。在同一病原感染的女性STD患者中,其多種病原混合感染的比例CT(30.5%)和 UU(38.1%)比 HPV(81.2%)、SY(85.7%)、NG(73.3%)、HSV-Ⅱ(77.3%)低得多。
2.3 性行為背景及可能的傳染來源 126例患者對性行為背景作答,其中商業(yè)性性行為61例(48.4%),由配偶或戀人傳染45例(35.7%),欲望或其他非婚性行為54例(42.9%),被強暴5例(4.0%)。最近一次性行為使用避孕套的商業(yè)性性行為43例(70.5%,43/61),配偶或戀人性行為14例(31.1%,14/45)。首次性行為年齡12~25歲,平均18歲。
性病門診作為人群STD發(fā)病情況監(jiān)測的門戶,對來就診的STD患者定期進行病原學、流行病學和發(fā)病的臨床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將有利于我們做好不同地區(qū)人群STD的監(jiān)測,掌握其流行情況,制定防控措施,降低其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一疾病對重點人群的危害。
本次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這一人群絕大多數(shù)(64.4%)為服務業(yè)人員、個體和無業(yè)人員。其中服務員(25.3%)最多,她們患STD除了與其正常人群基數(shù)較大有關外,還可能與她們的文化程度及經(jīng)濟狀況較低有關[2]。結(jié)果還顯示,20~35歲是女性STD的高發(fā)年齡段。因此,以上人群應作為STD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的重點對象。
病原學研究結(jié)果顯示,UU感染率64.2%明顯高于其他幾種病原。提示UU是目前STD控制中應重點防治的疾病模式。然而,在病原混合感染中,CT和UU的比例明顯低于HPV、SY、NG與HSV-Ⅱ,說明這兩種病原造成病例重復感染的幾率要比其他病原少,其病情嚴重程度也相對較小。由UU和CT所致的NGU病例在門診女性STD患者中高達93.3%,可見這一病原所致NGU波及面廣、感染率高,仍應列入重點疾病防治之列。
總之,性觀念性行為的改變,使STD對性活躍人群危害不斷增加,STD發(fā)病一直呈上升趨勢[3]。女性STD患者的社會-人口學特征和重要的行為特征為:20~35歲性活躍人群,較早的開始性生活,擁有多個性伴侶,較少使用安全套,懷孕及流產(chǎn)率較高等。應加強對女性STD患者特別是未婚未生育者進行安全性行為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37.
[2] 鄭榮濤,張華,鄭秀峰,等.STD門診1076例就診者情況調(diào)查[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17(2):117-118.
[3] 張群.中國淋病流行形勢和控制策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1(4):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