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慧, 周彩云
(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湘西自古神秘瑰麗,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使這里的洞穴數(shù)量龐大。這些洞穴或遍布于大小山川、河流、湖泊之上,或隱匿于城鎮(zhèn)、村落之間,直接或間接地與民眾發(fā)生著聯(lián)系。湘西洞神傳說就是以湘西洞穴神仙、鬼怪、妖獸為傳說核,運用文學的表現(xiàn)手法和湘西獨特的審美表達方式,構(gòu)建出具有湘西民間獨特文化魅力的民間傳說。屬于解釋性傳說范疇的湘西洞神傳說,在故事結(jié)構(gòu)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上具有強烈的解釋性,盡管很多情節(jié)很荒誕,甚至是滲透了舊時代一些糟粕性的內(nèi)容,但這并不妨礙湘西洞神傳說成為表現(xiàn)湘西民間生活觀、人生觀、倫理觀、社會觀、歷史觀、宗教觀、風俗觀和藝術(shù)觀等價值觀的重要形式,本文將從敘事學角度入手,對洞神傳說的文本進行研究。
敘事模式是敘事學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對象。許多結(jié)構(gòu)主義的敘事學家一直追求一個理想就是通過一個基本的敘事模式來觀察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那么是否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的模式來研究復雜多樣的民間傳說故事?俄國學者普羅普在他的《民間故事形態(tài)學》中為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借鑒。他提出了故事模式即功能觀點:“即使各種神話傳說內(nèi)容差異很大,也可以找出共同的‘功能’”[1](P5)?!捌樟_普通過分析比較俄國的民間故事,認為故事中有可變不可變的兩種因素。其中可變的是角色的名稱、身份及屬性,而角色的行動及其功能是不變的。他由此指出:民間故事常常安排各種角色來實踐同一行動,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xiàn)同一功能。這就使得我們可以根據(jù)角色的功能來研究我們要的‘敘事模式’,因為角色和功能是故事構(gòu)成的不變因素?!盵2](P15)
根據(jù)敘事理論的操作性比較強的特點,我們可以從民間故事中找到共同的角色和他們附帶的行動功能,從而分析出不同的敘事模式。從本人通過田野調(diào)查和文本搜集到的近100個洞神傳說故事來看,可以依據(jù)敘事功能理論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以下的幾種敘事模式:一、懲惡揚善式,二、斗智斗勇式,三、愛情悲劇式,四、祈愿滿足式,五、其他式。下面就具體的敘事模式進行分析。
這種敘事模式在很多的民間傳說文本中都出現(xiàn)過,這也是湘西洞神傳說的主要敘事模式之一,并且在湘西洞神傳說的模式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這種敘事模式的典型代表洞神傳說有《犀牛洞的傳說》、《鑼鼓洞的傳說》、《金銀洞的傳說》、《大小龍洞傳說》等等。下面就結(jié)合《犀牛洞的傳說》的文本進行論述。
首先是懲惡母題。
這類敘事角色一般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主人公A:洞神;
(2)主人公B:村民或者是其他人物;
(3)懲罰者:其他神仙。
這類的敘事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敘事功能:
(1)主人公A為主人公B帶來了災難;
(2)懲罰者實施懲罰于A;
(3)問題解決。
來看與此相關的代表傳說之一的《犀牛洞的傳說》[3](P131-132),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洞神故事:從靛房山通往山峰村的路上,有一個洞,名叫犀牛洞。很久以前,洞周圍一帶,年年風調(diào)雨順,種的莊稼非常好,人民過著幸福的日子。不知什么時候,來了一個頭犀牛精。它來到這里后,常常興風作浪,淹沒良田,沖毀莊稼,致使山村變得冷落蕭條,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極端困苦。于是,族長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商討對付這個怪物的辦法,希望降伏犀牛精。第二天,族長率領全村男女老少,奔向洞邊。不知怎么搞的,走到半路上,村子里的人自己相互打起架來。恰在這個時候一神仙路過這里,見是犀牛精施展妖法,迷惑鄉(xiāng)民。神仙肚子一鼓,運足氣功,向廝打的鄉(xiāng)民猛吹一口仙氣,喚醒了人們,停止了打架。犀牛精看見有人破了它的妖術(shù),發(fā)怒吹起一股妖風。吹得山搖地動,人被吹得東倒西歪??上扇藚s絲毫未動。只見他寶劍一舉,直取犀牛精。犀牛精施展妖術(shù)與仙人大戰(zhàn)起來。剎那間,殺聲震天,拼斗驚動了天庭。玉帝聞知,就派雷公來助戰(zhàn)。兩神共戰(zhàn)犀牛精,殺得它無進攻之力,犀牛精漸漸抵擋不住,就逃往一山洞,躲而不出。雷公火了,就手劈一巨石堵住了洞口。從此這犀牛精就被堵在洞里,永世不得出來。這里的人們又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從此后,這個洞就叫做犀牛洞。犀牛洞的傳說中的洞神是為禍鄉(xiāng)民的代表。它殘忍粗暴,以禍害為樂,終于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其次是揚善母題。
這類洞神傳說的敘事角色一般由以下基本角色組成:
(1)主人公A:洞神;
(2)主人公B:村民或者是其他人物;
(3)實施迫害者:相關人物的對頭。
這類傳說故事的敘事模式一般由以下幾個功能組成:
(1)主人公B擁有善良的品質(zhì);
(2)主人公B因為善良而被迫害者迫害;
(3)主人公A對主人公B實施幫助;
(4)主人公B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類敘事模式的代表傳說之一就是《鑼鼓洞的傳說》[4](P187-190):很早以前,科巴寨上有一個戲班子,班主叫惹胡。惹胡有個孫女,名叫紅一朵。乖的像一朵山茶花,是戲班里的小旦,嗓子又甜又脆。惹胡經(jīng)常帶著戲班子在白河兩岸唱戲,土家人民打心里喜歡他們。一天,戲班子來到科秋寨土臺上演出,看戲的人很多,中間坐著年過花甲的寨主那鐵,左右都是他的打手。紅一朵出場,那鐵的嘴巴笑到后腦邊去了。散戲后,惹胡接到那鐵的請?zhí)?要他祖孫晚上去寨主家赴宴。好言拒絕了。第二天,那鐵派人給紅一朵送來很多彩禮。惹胡氣得兩眼冒血,把那鐵送來的彩禮甩進火塘里,化成了灰。惹胡心里煩躁,喝了酒,晚上就在一家人的火塘邊睡覺了。深夜,惹胡聽得門響,進來兩個人。正要喊拿賊,一人堵住他嘴巴,一人把他的手反綁,把他捅進清布口袋里,背起飛跑。來到白河邊,往潭里一甩,落進潭底。紅一朵知道后用計殺了寨主那鐵,后往辰州逃難。船到陡灘時,忽然上河來了洪峰,白浪滾滾,船在浪濤中飄蕩,眼看一船人就要沉了。紅一朵組織大家向兩岸發(fā)出呼救,卻被濤聲掩蓋了。聽到呼救的梯瑪神,對河吹了一口氣。一船人安全攏到了河邊。梯瑪神把他們接到洞中。大家見到惹胡,惹胡說:“不是梯瑪神打救,我早見龍王爺去了?!北娙斯虬萏莠斏?。梯瑪神熱情款待眾人。次日,梯瑪神請沿河兩岸的眾神來洞中看戲,眾神拍手叫好。打這以后,惹胡帶著這個戲班子日夜練功,唱戲,洞里不斷傳出鑼聲、鼓聲、琴聲、簫聲,生旦凈末丑的唱戲聲。
湘西洞神毫不避諱的為善良的人實施幫助,湘西洞神傳說虛構(gòu)這一場景的出發(fā)點就是對善良的推崇,以及對邪惡的憎惡,使土家的梯瑪成為洞神。梯瑪本是土家生活中的職業(yè)巫師,被人認為是人與神的溝通者,在這個傳說里,他直接融化為洞神。
該敘事模式主要展現(xiàn)的是湘西人民果敢,堅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在湘西洞神傳說的文本存在數(shù)量上來看是僅次于懲惡揚善型敘事模式的。湘西人毫不吝嗇的展現(xiàn)出他們與各方面的斗爭過程,無論結(jié)局是勝利還是失敗,他們總以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去面對。這方面的傳說有:《黃石洞的傳說》、《三門洞的傳說》、《雪花洞的傳說》等等,與此相關的敘事基本角色是:
(1)主人公A:洞神;
(2)主人公B:有法術(shù)的人;
(3)主人公C:村民;
(4)阻礙者:主人公B的弟子;
(5)象征性神秘物品:草鞋。
該敘事模式一般有一下幾個敘事功能:
(1)主人公C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威脅,這個威脅往往是長時間的不下雨;
(2)主人公C認為這樣的威脅完全來自于主人公A的作用;
(3)主人公C請求B幫助;
(4)主人公B與A斗法;
(5)斗法成功一半時,B用象征性物品指示自己出洞時間,因為阻礙者的疏忽,導致B命喪洞中。
如《黃石洞的傳說》[5](P156-159)說的是,記不清那一年了,天大旱,河水干枯了,莊稼也干死了,居住在龍牙河上的老百姓,非常著急,他們湊錢湊糧,請來很多老司擒龍。一個黃老司和他的弟子來的最晚,衣服最寒磣。開始,沒有得到重視,后來他將腰上的牛角往墻上一掛,那牛角就穩(wěn)穩(wěn)地貼住了。眾老司見他功夫不淺,忙著請他上座喝酒。開始擒龍了,黃老司還是不聲不響,讓其他的老司先去,他們半天沒有擒到龍。輪到黃老司了,他只將一塊薄石板丟進洞中查看,一個時辰后就知道洞里有龍,于是便帶徒弟進了洞。進入洞中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小白龍,黃老司做法將它關進牛角里了。而后出了洞,果然天降大雨了。后來黃老司準備再次進入洞中,因為要將小白龍退回。進洞之前告訴自己的弟子,如果洞口的草鞋打架了就代表洞口要合攏了,要弟子把洞口用大鼓封好,自己就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出來了。當黃老司進入洞中后,外面的草鞋真的打架了,弟子和村民們看得入了迷,忘記將大鼓塞進去了,等弟子想到用司刀去封的時候,洞口只剩下銅圈那么大了,老司就出不來了。后來還是因為一只水獺的引路,并告訴他,待他回到寨子,吹響牛角,兒子要是回復牛角聲就可以住萬年,但是如果只是打了呼哨作為回應,就只能活三年六個月,他才出了洞。出洞后卻因為他吹了三聲牛角,兒子不理睬只打了一聲呼哨算作答應,他就真的在家只住了三年六個月就去世了。這樣的洞神故事。湘西洞神傳說中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主角是老司這些民間巫師,故事帶有濃厚的巫文化特色,其主題體現(xiàn)了湘西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它鼓舞著人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各方面的災害與挑戰(zhàn)。
愛情永遠是文學書寫的主題之一。關于愛情的敘事模式在湘西洞神傳說中也較為多見。該種敘事模式的湘西洞神傳說非常多,例如:《晨雞洞的傳說》、《閨女洞的傳說》、《龍洞山的傳說》、《仙人洞的傳說》等等,這些故事的敘事角色是:
(1)女主人公:一般是富家小姐;
(2)男主人公:多是窮苦人家的兒子;
(3)阻礙者:女方父母。
該模式一般包含的敘事功能有:
(1)女主人公不顧門第之分愛上貧窮的男主人公;
(2)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受到重重阻礙,特別是來自于女方父母的;
(3)男主人公對愛情的不執(zhí)著與不堅定;
(4)女主人公被迫無奈下,跳入洞中或者是在洞中病亡;
(5)女主人公死后成為洞神。
當然,在具體的故事中,各個文本敘事不一樣,有出現(xiàn)異文的,比如:《龍洞山的傳說》[6](P67-68)講的是寨主的女兒看上普通人家的兒子,這樣的愛情卻不被女方的父母所接受,父母要女孩嫁給所謂門當戶對的卻品行不好的人,遭到了女主人公的強烈反抗。在這段感情面前,女主人公采用的是積極的應對態(tài)度,而男人公卻因為自卑等原因,采取了逃避的政策。這樣的結(jié)局是男女主人公雙方含恨而終,變成母雞和公雞,在洞口鳴叫,帶來災禍的事情。再如《閨女洞的傳說》[4](P373-375)是這樣的情節(jié):家財萬貫的名叫閨女的女兒愛上了窮人家的兒子寶根,在談戀愛時被女方的姑爺發(fā)現(xiàn)告訴了她的父母,并遭到父母親的毒打,又把她鎖進了花樓。寶根心如刀割,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在家里暗自傷心。夜里寶根做了個夢,夢見閨女死在了巖洞里,嚇醒了。卻見一只喜鵲在茅棚上叫,仿佛說:閨女的傷好了,正等他見面。于是寶根隨著喜鵲來到了他們原來約會的地點,真的見到了閨女。原來閨女是想辦法趁上廁所的時間逃了出來。寶根看到了渾身是傷的閨女傷心欲絕,只能勸閨女放棄自己,免得再受傷害。閨女寧死不從。兩人分手后,寶根回了家,閨女卻沒有回家,因為害怕家里又要嚴辦她,于是躲進了山里的巖洞內(nèi)。閨女家人發(fā)現(xiàn)閨女不在,來寶根家找人,寶根猜想可能是閨女躲起來了,就吹著笛子,到荒山野嶺去找閨女,但是閨女聽不見。過了很多天,閨女又病又餓,昏倒在洞邊。突然間,她隱約聽到了寶根那熟悉的笛子聲,但是沒有力氣爬起來,最后理了理頭發(fā),唱了最后一支山歌就死在了洞里。寶根聽到閨女的歌聲,連忙跑進洞里,落了氣的閨女剎那間變成了石頭,寶根就只能傷心了。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善良美麗的閨女,把這個不知名的巖洞叫閨女洞,閨女便成了這里的守護神。這一模式的故事,在展現(xiàn)湘西年輕男女在愛情觀念上的不同表現(xiàn),和抒發(fā)對美好愛情向往。
這一類型的敘事模式也比較多,如《能借東西的洞》、《七仙洞的傳說》、《鹽洞的傳說》等等。這些民間傳說的敘事如下一些角色:
(1)主人公A:村民或是其他人;
(2)主人公B:神仙擔任的洞神或是神仙自己;
(3)阻礙:自然因素或是其他因素。
該敘事模式一般有以下幾種功能組成:
(1)主人公A受到阻礙因素的阻礙,于是向老天許愿;
(2)主人公B因體諒A的苦難而幫助其實現(xiàn)某些愿望。
這里需要補充的是敘事的結(jié)局可能有很大不同。在以上敘事模式的傳說當中,還因為人自身的貪婪,導致因其紛爭或是其他情況,而是變改贈予的,這方面比較突出的就是《七仙洞的傳說》[3](P137-138)和《鹽洞的傳說》[7](P173-173)。七仙洞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靛房境內(nèi)的一條河邊,有個熱水洞,人們叫她七仙洞。很久以前,這里沒有溫泉,人們洗衣服都要到河里去洗。到了寒冬季節(jié),水冷徹骨,雙手都被凍僵。不少婦女時常嘆息著說:若是我們這里有股熱水。冬天洗衣就不再受冷了。這句話恰好被云游經(jīng)過此地的七仙姑聽見了。她很同情凡間人民的疾苦。為了幫助人們解脫這受冷之苦,她轉(zhuǎn)回天宮后,立即向玉皇大帝訴說了這件事,并請求玉皇大帝幫助解決??墒怯竦鄹静还苋碎g疾苦,埋怨七姑娘多管閑事。七姑娘不顧個人安危,再三請求,反被狠心的玉帝訓斥了一頓。七仙女雖然自身受屈,卻天天掛念著凡間的疾苦。一年一度的蟠桃會到了。于是七仙姑娘趁這個機會來到了靛房,她用法力將洞水扇熱。正在河里洗衣服的婦女們,看到冒起的白煙后,用手一摸,這水熱乎乎的,再抬頭看看沖天的白煙,恍然是七仙女的微笑隨霧升上高空。從那以后,這里的人們,冬天就可以在熱洞口洗衣,再也不受冷了?!尔}洞的傳說》是這樣的:在古丈縣野竹鄉(xiāng)境內(nèi),有兩條大溪,一條叫土溪,一條叫鲇溪,分住著苗漢人民。兩溪一山之隔,在名曰兩河處相會。由于河水不停歇的沖刷侵蝕,此處形成一個很深的灶鍋潭。每逢漲水時節(jié),下行的木排常連人一起被卷進巖槽,排毀人亡。深潭之上,絕壁如削,一丈多高處有個比戽桶還要大的巖洞,常有股清泉從里流出。人們從長期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凡是趕牛路過于此,牛群總是爭先恐后地往潭邊跑去,大口大口地喝著河水。于是人們?nèi)砟枪扇每谝辉?有點咸味,拿回去用鍋子一熬,得一層細鹽。人們歡喜異常。在那交通閉塞的邊遠苗鄉(xiāng),粒鹽貴如金。巖洞產(chǎn)鹽的消息傳開,方圓百里的各族人民紛紛前來求鹽。人們把這鹽尊稱為神鹽,巖洞取名為鹽洞,而這個深潭就叫鹽潭了。鹽洞的泉水流量有限,前來求鹽的人卻有增無減,最后供不應求了。尤其是離這兒最近的土溪和鲇溪兩個村寨的苗漢人民,為爭取鹽洞的所有權(quán),發(fā)生了沖突。大動干戈,死傷無數(shù),把鹽潭的水都染紅了。人間的戰(zhàn)爭驚動了神仙,看到如這般地相殺下去,世上的人總有一天會死完,于是決定關閉鹽洞。一日,一位老漁翁披著床爛蓑衣,蹲在鹽潭邊觀魚,待人們不注意時,將蓑衣向潭中投去。蓑衣高高飛向鹽洞,漁翁噴出幾口青煙,蓑衣霎時變成堅硬的巖石,與懸?guī)r連在一起,待人們猛醒過來時,漁翁不見了,從此鹽洞被封堵,鹽水斷流,人們也不再相殘殺了。這里的洞神及時地實施懲罰,為社會的穩(wěn)定和安寧不得不采取釜底抽薪的做法,也是對貪婪的批判,其中體現(xiàn)了和諧相處的主題是令人深思的,也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湘西洞神傳說自開始傳播時起,歷經(jīng)不知多少年多少代的傳承,在深刻影響著湘西人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在不停地被傳播與被改寫。在其傳承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湘西地區(qū)獨特的社會習俗和價值觀。雖然湘西的洞神傳說經(jīng)過人們的口頭傳承后,呈現(xiàn)出眾多截然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然而這些傳說仍然在湘西地區(qū)廣泛的流傳著,滲透到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湘西洞神傳說依附的湘西現(xiàn)實景觀外,其中人們渴望征服自然的決心與毅力,和對幸福美好生活向往,都寓于其中。湘西洞神改變了與湘西民眾現(xiàn)實生活相距甚遠的虛擬形象,甚至讓其中的善良之神成為護佑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守護神,不僅是人們的理性寄托,也是人們尋求心靈慰藉的可親、可近的神靈。盡管湘西民間洞神傳說的傳承遠離了文人的修飾性創(chuàng)作,但是其中的價值依然巨大,正是這種平實的不加修飾的創(chuàng)作,為我們更清楚的研究湘西洞神的原始創(chuàng)作狀態(tài)和原始母題提供了較為清晰的線索,更可以因其異于中華主流文化的意象為廣大文人墨客反復運用,也可以成為學者專家研究湘西地區(qū)原始先民文化、信仰、習俗和傳統(tǒng)的文本依據(jù)。[8]
[1][俄]普羅普.賈 放譯.故事形態(tài)學 [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唐建偉.論閩南民間故事的敘事模式及其文化積淀 [J].閩南文化研究,2003,(1).
[3]龍山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 [C].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龍山縣資料本.1991.
[4]保靖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 [C].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保靖縣資料本.1991.
[5]吉首市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 [C].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吉首市資料本.1991.
[6]永順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 [C].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永順縣資料本.1989.
[7]古丈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 [C].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古丈縣資料本.1990.
[8]陸群,譚必友.湘西苗族巫蠱信仰生成之剖析 [J].懷化師專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