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利 英
(陜西理工學院 中文系,陜西 漢中 723000)
酒香中的白居易
——白居易飲酒詩中的哲學意蘊
秦 利 英
(陜西理工學院 中文系,陜西 漢中 723000)
白居易一生因酒寫下了數(shù)百首精妙詩篇,這些詩既表明了詩人與酒結(jié)下的非同尋常的緣分,同時還揭示了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在酒的朦朧與醇香中,白居易或喜或悲或愁或嘆的情緒起伏和憂傷國事慮念百姓的赤誠之心赫然映于我們眼前。對于白居易而言,酒可謂“知己”,酒也是他用以譏諷豪族奢華冷酷的“武器”,酒還是他詩情萌發(fā)的“催化劑”。更重要的是,在酒與詩交融結(jié)合的過程中,詩人的個性美以及這些飲酒詩背后所蘊含的深層哲學意蘊更令我們敬佩。
白居易;酒;哲學意蘊
酒,五谷之精華;詩,文化之瑰寶。酒與詩的完美結(jié)合猶如水與乳的相互浸潤,其香更遠,其味更濃。在中國古典文學博廣有序的系統(tǒng)中,白居易的喜酒、嗜酒、戀酒形象如一個醒目的標旗鐫刻于厚重的史書中。與“唐詩便是唐文化的最集中體現(xiàn)”[1]136相類似,白居易飲酒詩應(yīng)該是白居易內(nèi)心情感的最集中體現(xiàn)。白居易飲酒詩中所潛藏的復雜的生命體驗以及充滿魅力的個性張力很值得我們品味。
在白居易留給我們的2 800首詩歌里,其中飲酒詩就有900多首,而在這900多首里,抒寫詩人與朋友間的贈答與酬和的又有440多首。“以酒的醇美,比喻感情的誠摯、忠貞,以酒的相互饋贈,來聯(lián)系和加強彼此的感情,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常用的方法”[2]218。正是酒將白居易與他的朋友緊密相連,正是酒搭建了一條詩人同其朋友之間散發(fā)著香氣的“橋梁”。比如,期盼朋友詩人便“時撫臺上石,一舉風前杯,花枝蔭我頭,花蕊落我懷”[3]142;朋友忽至詩人則“愿君且同宿,盡此手中杯”[3]126;感謝朋友詩人就“愧君冒寒來別我,為君沽酒張燈火”[3]151;與友同醉詩人是“百歲幾回同酩酊?一年今日最芳菲”[3]170;送別朋友無限傷感,詩人是“百年愁里過,萬感醉中來。惆悵城西別,愁眉兩不開”[3]170。由此可以看出,白居易飲酒不同于初唐的“酒徒”王績,王績是“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4],是“風光須用卻,留此待誰傾”[4]489?王績是孤獨的飲者,而白居易更多是與友同酌、與友同醉。他的《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中有“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3]181。此詩當中,白居易將自己朋友的日日行程都放在心上,朋友行一程,白居易的心隨之跟一程。白居易不是害怕孤獨,而是他太珍視友情,他把與朋友的情誼就像酒一樣化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次他哭他笑他夢,都是為了他的朋友。就拿他與元稹的友誼來說,兩人可謂是“知交”“心交”,在白居易寫給友人的詩作中,有將近 1/3是寫給元稹的,而在一首絕句里白居易就直接這樣寫道:“渺渺江陵道,相思遠不知。近來文卷里,半是憶君詩[3]191?!贝嗽娭械摹熬奔词窃?。借助這些飽含著濃濃真情的詩句,我們感知到的是詩人那一顆對朋友的赤誠之心。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在歷史的意識領(lǐng)域里始終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既表明了古代文人人生的終極目標,也明顯地劃出了他們無路可走時的生命“底線”。而幾乎每一個文人都在這“窮”與“達”之間徘徊痛苦過,白居易也不例外。只不過,白居易在經(jīng)歷了徘徊困頓與痛苦思索之后給自己找到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士大夫的道路——中隱。白居易在《中隱》中描述:“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宴[3]331……”然而就如蹇長春在《白居易評傳》所說,“結(jié)合白居易走過的生活道路來看,他從‘志在兼濟’,退而‘行在獨身’,終于以‘中隱’為歸宿,可見他是經(jīng)歷了一個從追求到幻滅的痛苦的探索過程的”[5]。白居易以“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的十幾載寒窗苦讀而成為“十七人中最少年”的29歲新科進士,到元和十年他下貶江州,再到長達17個年頭的分司東都,詩人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多次的起伏,有期盼,有喜悅,有憤激,有失望,還有迷惘和些許的惆悵。詩人將它們無一遺漏地都融進了自己的酒杯里。我們也應(yīng)該知道,白居易的“中隱”是有著沉重代價的,這代價即是詩人心靈深處對“兼濟”理想不能如他本人所愿后的失望與無奈。這種失望與無奈是扎根于骨子里的,因此是難以消除的。所以詩人所謂的“中隱”其實是以這種痛苦的失望與無奈為根基建起的一座冠冕的“大廈”,詩人在這座“大廈”里勉求解脫與安慰。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從白居易的《及第后歸覲留別諸同年》“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塵”[3]65中,看到其難以言表的喜悅與躊躇滿志,可以從他的《答故人》中“故人對酒嘆,嘆我在天涯……煩君對杯酒,為我一咨嗟”[3]84,看到其無限失落與惆悵。最后從《何處難忘酒》里“何處難忘酒,霜庭老病翁”[3]418,以及《不如來飲酒》里的“不如來飲酒,閑坐醉醺醺”[3]419,看到詩人在酒精的催發(fā)下力圖忘卻塵世的“中隱世界”。盡管白居易的“中隱世界”是“不種一壟田,倉中有余粟。不采一枝桑,箱中有余服。官閑離憂責,身泰無羈束”[3]331,但所有這一切都不能給詩人帶來真正的快樂?!霸娤伞崩畎自嬖V我們,“舉杯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6]15,酒并不能真正消除心中塊壘,但濃得化不開的愁似乎在那一刻有了短暫的飄離,而這就足以給詩人急需的慰藉。詩人閑居落下的 17年是他與酒相伴的 17年,懷念友人,憶昔往事,趨近佛門,幾乎成為他生活的全部。因為詩人此時實際上已經(jīng)失去了真正的歡樂,但他也只能以“強歡”來聊以自慰了,我們看《勸歡》:
火急歡娛慎勿遲,眼看老病悔難追。樽前花下歌宴里,會有求來不得時[3]334。
“平衡”似乎找到了,又似乎是完美的,可這“平衡”又是脆弱的,是風吹即破的。
白居易畢竟是偉大的詩人,身為捧祿的父母官,深受儒家文化的滋養(yǎng),這一切都決定了他身心不可能完全地“解脫”,他不可能完全墮于酒精的麻醉之中,因為他心里裝著天下蒼生。由張燕瑾、呂薇芬主編的《隋唐五代文學研究》里有這樣關(guān)于白居易的一句話:“其中張繼興文認為,在詩歌美學理論方面,白居易明確地倡導詩歌創(chuàng)作要表現(xiàn)人民的疾苦[7]。”
那么我們先來看白居易的《觀稼》:
世役不我牽,身心常自苦。晚出看田畝,閑行旁村落。累累繞場稼,嘖嘖群飛雀。年豐豈獨人,禽鳥聲亦樂。田翁逢我喜,默起具樽杓。斂手笑相延,社酒有殘酌。愧茲勤且敬,藜杖為淹泊。言動任天真,未覺農(nóng)人惡。停杯問生事,夫種妻兒獲。筋力苦疲勞,衣食常單薄。自慚祿仕者,曾不營農(nóng)作。飽食無所勞,何殊衛(wèi)人鶴[3]75?
對于勤苦的農(nóng)人,白居易在心靈層面上還是比較能夠接近他們的,盡管這種接近只是“停杯之間”,但他的一腔諒民、愛民、厚民之心已昭然于我們眼前,這對于出身于中小地主階層的白居易來說還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也是他能夠高于同時代士大夫的原因所在。
白居易“民本”思想的另一體現(xiàn)則是,他對于自己的徒食俸祿而無勞作,不能為百姓帶去更多福祉而常常深感慚愧,這種慚愧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但詩人只好通過酒來隱隱透散。如在《和自勸二首》中詩人寫:“微酣靜坐未能眠,風霰蕭蕭打窗紙。自問有何才與術(shù),入為丞郎出刺史[3]328?!痹偃纭犊S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里:“無輕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樂吾身[3]307?”從此可以看出,白居易即使是在蒙醉里還心系著百姓,還覺得慚對百姓。故此,我們有理由說,這種醉酒自然包含了許多令人仰佩的成分。
孫琴安在《唐詩與政治》一書中這樣講:“在中國詩歌史上,沒有一個詩人能像白居易那樣更強烈地認識到詩與政治的關(guān)系,更強調(diào)詩的政治性與政治內(nèi)容[8]?!卑拙右资且晃粋ゴ蟮默F(xiàn)實主義詩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他早期給自己設(shè)立的目標,也是他作詩的原則。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輕肥》一詩中有這樣對比深刻的描寫:“樽罍溢九醞,水陸列八珍。果擘洞庭橘,鮭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3]22。”正是對那些驕橫紈绔們窮奢極欲的爛醉如泥的生活的憤怒與譴責,對那些冷漠于百姓饑寒交迫困頓無望的權(quán)貴們的厭惡,白居易才高聲喊出了積壓在胸中的不平之氣。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白居易沒有粉飾也沒有退縮,而他性格中剛直的一面也被展露出來。這一點,我們還可以看《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
聞停歲仗軫皇情,應(yīng)為淮西寇未平。不分氣從歌里發(fā),無明心向酒中生。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從來妄動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3]228?
白居易雖然行于貶遷路上,可詩人的心仍關(guān)注朝廷國家,得知“寇未平”,其隱于胸中的對兵亂的“不分氣”溢于言表,內(nèi)心那種豪壯之情噴涌而出,于是他想“請長纓”,想去殺敵衛(wèi)國。然而,他只能以酒作為宣泄的閘門,以酒來顯示自己的一顆忠誠之心。
17年的洛下生活是寧靜、簡單的,簡單到除了酒還是酒。在隨性而歡的這個世界里,沒有世事,沒有顧慮,不必再“有詩不敢吟,有酒不敢吃”[3]101,而是“勸君酒杯滿,聽我狂歌詞”[3]101;是“為君傾一杯,狂歌竹枝曲”[3]102;是“清瘦詩成癖,粗豪酒放狂”[3]227;更是“春初攜手春深散,無日花間不醉狂”[3]171。在這個醉意十足的世界里,晚年的白居易將逍遙世界里的“狂”揮發(fā)到了極致。然而,生活中的白居易是不“狂”的,他的“狂”更多的只是借助于酒精來彰顯的,是經(jīng)過酒精膨脹過的,是夸張的,也是矜持的。雖然從表面看,白居易很像個“狂夫”,而且似乎連那 73個“狂”字還不足以宣泄他心底的情感。可是,白居易畢竟逃不開內(nèi)心的寂寞纏繞,在心靈深處,他只是一個孤獨的“舞者”,因為,身為父母官的白居易心里裝有社稷與百姓,盡管我們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個滿身酒氣的“老翁”形象。所以,白居易的“狂”其實一直都帶著沉重的“鎖鐐”,而這“鎖鐐”便是他今生今世都無法放下的理想對他的召喚。自古至今,“以醉為樂”是人們在飲酒活動中經(jīng)常追求的一個心理上的目標,即一種陶醉感,在陶醉中達到歡樂的情緒與情感的進一步升華。在短暫的“朦朧”中,或許白居易“瞬間式”地找到了那種“陶醉感”,但是“醉”永遠都是暫時的,酒醒之后,世界還是這個世界,痛苦依舊,甚至會是更無助的絕望,可白居易卻一直都在極力用酒維持這種“醉”的永恒。
如果拋開白居易復雜的政治紛擾來講他的愛酒,他還真算得上人間一“酒仙”。因為白居易不但嗜酒,而且他還會自己親手釀酒。雖然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當年的白居易如何造酒,但可以從他一首詩里推測出他于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的那濃香的樂趣。在《詠家醞十韻》中詩人這樣說:“井泉王相資重九,麴糵精靈用上寅。釀糯豈勞吹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常嫌竹葉猶凡濁,始覺榴花不正真。甕揭聞時香酷烈,瓶封貯后味甘辛。捧似明水從空化,飲似陽和滿腹春。色洞玉壺無表里,光搖金盞有精神。能銷忙事成閑事,轉(zhuǎn)得憂人做樂人。應(yīng)是世間賢圣物,與君還往擬終身[3]404?!蔽覀兎路鹇劦搅税拙右子H釀酒的香氣,那釀酒的樂趣應(yīng)該也跟著“發(fā)酵”而升華了吧?不過,白居易所釀的酒絕大部分還是與其朋友共享的??煽窗拙右住冻厣祥e吟二首》中的“莫愁客到無供給,家醞香濃野菜春”[3]480;《題朗之槐亭》中“春風可惜無多日,家醞唯殘軟半瓶。猶望君歸同一醉,籃舁早晚入槐亭”[3]549。在這些詩句里,白居易對自己的“親釀”是很“得意”的,我們可以看到白居易很會享受生活又會給生活制造樂趣的一面。所以,與我國古代其他愛酒詩人相比,白居易要“略勝一籌”。比如李白是 “主人何須言錢少?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6]26,“詩仙”很瀟灑,仿佛他有花不完的“銀子”,即使花完了,還有“五花馬”,還有“千金裘”。不過,白居易的“甕揭聞時香酷烈”的幸福,我們的“詩仙”恐怕是享受不到的,因此,我們是不是該稱白居易為人間一“酒仙”了?
[1] 駱自強.傳統(tǒng)文化導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6.
[2] 蕭家成.中華民族酒文化[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218.
[3] 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丁如明,聶世美.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 彭定求,楊中訥.全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0:485.
[5] 蹇長春.白居易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417.
[6] 李白.李白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1996.
[7] 張燕瑾,孫薇芬.隋唐五代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023.
[8] 孫琴安.唐詩與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1.
He Who Is Immersed in Bouquet——Philosophy Embodied in BAi Juyi’s Poetry Concerning Drinking
QIN Li-y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China)
Bai Juyi produces hundreds of fine poems concerning drinking in his life which reveals the unusual fate between the poet and wine and which discloses the complicated inner world of him. In reading his drinking poetry, one can feel clearly his sincere heart for state affairs and common people from his joy, sadness, worry and sigh revealed in them. To him, the wine is his intimate. It is a weapon that he uses to satirize the luxury and indifference of the rich and powerful. It is also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in creating his great poetry. Bu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in the combination of wine and poem, the beauty of his personality and the profound philosophy embodied in the poetry earn deep admiration of his readers.
Bai Juyi; wine; philosophy
I222.7
A
1673-2065(2010)05-0055-04
2010-04-04
秦利英(1978-),女,河南新鄉(xiāng)人,陜西理工學院中文系2009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校:耿春紅英文校對:楊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