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510640)
從世界英語的角度談英語教學的命律轉移
朱丹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510640)
本文探討從世界英語角度實施英語教學的可能方式,指出在英語教學中,除了應提供各種不同的文化內容外,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習者將自己的文化和另一種文化聯(lián)系起來反思,以建立一個文化間性領域。
世界英語;命律轉移;探析
由于地理,歷史和社會文化原因,英語已經毫無疑義地成長為了一種全球性的語言。如同Crystal(1997:110)所說,“英語總是在合適的時間找到了合適的位置”。英語在現(xiàn)今世界的作用是世界語。它作為一種國際交流工具已經獲得了統(tǒng)治地位,同時也給語言學家,語言教師帶來了一些爭議性的問題。比如:英語對當?shù)卣Z言和文化的影響,當?shù)卣Z言和文化對英語的影響,對英語將來發(fā)展的預測等。
中國英語教學的命律轉移很有必要,因為迷惑和誤解隨著英語的普及也在增多。眾所周知,英語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社會,被當作一種優(yōu)勢技能。在這種全民學英語的熱潮中,有些學習者感到迷惑:英語能力那么重要嗎?那么多各種各樣的英語水平測試是合理而且必要的嗎?我們需要多少英語?中國老師能教好英語嗎?我怎樣才能學到流利準確的標準英語,就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一樣?有些學習者存有誤解:英語是用來和外國人交流的;英語是學來理解英國或美國文化的;英語教和學的目標是達到以英語為母語的水平標準;母語為英語的外籍教師才是最好的老師等等。為了掃除誤解,解開迷惑,我們需要在英語教學上做些改變。
McKay(2002:1)指出英語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門外語,它的教和學必須建立在一套完全不同的假設上。作為一種世界語來理解一種語言,Smith(1976)提出的假設是:1.學習者不必內化該語言母語者的文化標準(也就是不必強迫自己變成該語言的文化奴隸);2.國際語言的擁有權可以私有化(可以理解為取其長處為我所用);3.教育和學習的目標是使學習者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文化交流出去。
從世界英語角度教英語不僅在學術上有挑戰(zhàn)性,也開啟了跨文化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新道路。Kachru et al.(2006:362)指出我們所需要的轉移有兩種:一種是研究和教學的命律轉移;還有一種是理解英語使用和使用者在社會語言學上的現(xiàn)實情況。接下來討論的是英語教學命律轉移的兩個方面:英語模式和文化的作用。
(一)英語的模式。在外圈和延伸范疇國家中(outer and expanding countries)的英語教學是否應該使用一種英語模式一直是很有爭議的。Kirkpatrick(2006)探索了在這些國家的課堂中可能使用的三種模式:母語標準模式(native speaker model),本地化模式(nativised model),世界語模式(lingua franca model)。按照Kirkpatrick所說,采用哪種模式取決于各自的情況,因為每種模式都有利弊。僅從理論上來說,世界語模式最好,但是至今還沒有范本。
其一,母語標準模式。中國是延伸范疇國家之一,一直采用的是英語母語標準模式。大多數(shù)的英語學習者理所當然地認可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似乎除了英國或美國,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就沒有英語了。學好英語就是英語不僅講得流利,還要“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以英國人或美國人說英語的標準。
McKay(2002:28)指出傳統(tǒng)的二外教學與研究的主導思想是:英語學習者的目的是為了使英語達到母語的能力水平。這種思想可以再分解為兩種假設:1.學習者的目標是母語水平能力;2.學習者可以獲得的語言輸入從深度和廣度上都多到足夠他們達到母語水平能力。(McKay 2002:40)
然而,其實二外學習者很難獲得足夠多的接觸母語標準的英語機會。從英語已經成為世界語這一事實,我們可以預測到本世紀英語的二外學習者將持續(xù)增加,遠超過以英語為母語人的數(shù)量。大多數(shù)的人(在外圈和延伸范疇國家中)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和非英語母語者用英語交流。他們想要達到英語母語標準模式的接觸英語機會受到了限制,是不充分的。中國就是這種情況。以英語為母語的語言研究和教學在很多情況下和作為世界語的英語并不相關。一種世界語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認可說英語的人并不一定要發(fā)展到母語水平”。(McKay 2002:29)
英語母語標準模式對于不在母語語境范疇的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難的,對英語教師來說,情況可能更糟。許多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英語為母語的教師比非母語的教師更勝任工作。這個誤解似乎來自Chomsky的見解—母語者在語法判斷上是理想的信息員(informant),因此是語言使用的最高權威。?就是這個觀點讓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在中國工作市場上占據(jù)了優(yōu)勢。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在全世界范圍里,英語教學的專業(yè)人士80%都是英語的雙語使用者(Canagarajah 1999)。大多數(shù)人都認可英語母語教師的優(yōu)勢是他們的地道發(fā)音和直覺,而教學需要的專業(yè)技巧不能僅從母語角度考慮。對母語標準模式的堅持貶低了當?shù)赜⒄Z教師,降低了他們的自信和自尊。Kirkpatrick(2006)指出在自己國家工作的雙語教師的優(yōu)勢可以被總結為“雙重身份(double agent),能夠進入外語學習者的皮膚之下”。
其二,本地化模式。一個選擇本地化英語形式的政府將創(chuàng)造出深遠的影響,因為當?shù)氐睦蠋煂⒊蔀闊o可爭議的權威,而且本地化英語將提供一種標準形式而不是英語母語標準模式。
Kirkpatrick(2006)提供了一個印度尼西亞英語的例子來證明本地化英語模式的可行性。印度尼西亞英語是以新加坡或者馬來西亞英語為模式而不是英語母語標準模式。從這個例子我們也許可以說本地化模式也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條件是當?shù)啬刚Z和目標語言在語言學特征上有很多類似之處,文化上有很多相同之處,語言教學上的合作容易達成,教師培訓機會多,學習者的學習目的是和非英語母語者交流等等。
本地化模式顯然在中國沒有可行性。不僅是政府不會選擇這種模式,而是中文和英語在語言學特征上沒有什么類似之處。
其三,世界語英語模式。世界語英語模式聽起來很理想,能體現(xiàn)作為世界語的一種語言和非英語母語的人交流的作用。問題是作為世界語的英語還沒有具體的描述,沒有建立標準。目前人們對世界語英語幾乎還沒有語言學特征的具體知識,因此,教師們所做的都應該被看成是一種探索。
Kirkpatrick(2006)提到Jenkins在國際英語語音這一領域所做的研究對教師和學習者是有價值的。Jenkins發(fā)現(xiàn)了一些讀音和發(fā)音上的一些因素會阻礙雙方的理解,也發(fā)現(xiàn)了不會阻礙雙方理解的一些讀音和發(fā)音問題。因此教師們可以更好地利用課堂時間關注更重要的問題,完全可以忽視那些不大可能造成理解障礙的發(fā)音。
Kirkpatrick(2006)將世界語英語的優(yōu)勢總結為三點:1.教師可以從母語標準模式中解脫出來,增強教師信心,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2.課程的文化內容將有意義地擴展,也可以說,學習者在學世界語英語時將同時學到不同的文化,他們以后很可能要用英語和這些不同的文化打交道;3.世界語英語是所有人的財富,它也將靈活體現(xiàn)使用者的文化背景。
(二)文化的作用。文化是英語教學上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有些人已經意識到了,作為一種世界語,英語不能僅僅只和某一個國家或某一種文化聯(lián)系起來,而是屬于所有使用它的人。但是還是有些人認為在英語教學中不必包含文化。他們的論點似乎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即英語教學只不過是有具體目的地教英語。我同意Valdes(1986:121)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要教一門語言而不涉及文化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奔词故强茖W性的文章也包含許多文化假設和猜想。
英語教學中排除了文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使用的教材沒有經過充分反思這一過程,或是我們展示文化的方式不是很合適。支持英語教學中包含文化內容的人認為,沒有對一種或多種文化的理解,學習者無法習得與之聯(lián)系的該語言。還有些支持者認為,文化內容在總體上可以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有質疑文化內容價值的人,比如Prodromou(1992)說在他的研究中學習者認為文化內容不能激勵學習。他認為原因有兩個:1.教材本身的問題;2.文化展示的方式。他說這些教材中有太多不會行為的言語行為(speech-acts),沒有什么意義,大多數(shù)教材描畫的是英國中心的(Anglo-centric),男性主導的,中產階級的理想生活畫面。
課堂上文化材料的使用應被看成是語言教學的重要部分。McKay(2002)認為語言學習和教學有三個方面需要研究:語篇教學能力,課堂文化材料的使用,和指導教學方法的文化假設。他建議語言教學材料可從三個內容來源獲得:講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當?shù)匚幕瘍热?,以及國際文化內容。他同時表明英語教學中使用哪一種文化需要由特定的課堂情況和教師,學生和課本之間存在的互動決定。Cortazzi,M and L.Jin(1999)列出了可以在語言教材中使用的三種文化信息:源語文化材料(source culture materials),目標語文化材料(target culture materials),和國際目標語文化材料(international target culture materials)。這種把教師,學生和教材以多維的方式統(tǒng)一起來的思考顯得可信。
在中國英語教學使用的材料通常是目標語文化材料。許多英語教材使用的文化話題都是與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聯(lián)系起來的,因為主導思想是學語言就應該提供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知識。具體情況就是,教師和學習者都來自中國文化背景,但是課堂上呈現(xiàn)的文化信息是來自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有可能學生們對內容感興趣,被鼓勵把自己的文化和其它文化聯(lián)系起來反思,這樣能建立一個文化間性領域(a sphere of interculturality)。但是如果與目標語文化相聯(lián)的文化內容對學習者來說太陌生,或完全激不起他們的興趣,那么教師就被認為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
文化知識可以通過互動獲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文化間性領域(sphere of interculturality)。Spradley(1980:10)把文化定義為“人們作為群體成員學習到的知識”。Mckay(2002:81)說文化學習是“一個社會過程”,在英語學習上,文化是“把自己的文化和其它的文化聯(lián)系起來理解非常重要”。Kramsch(1993)說學習文化要求個體把自己的文化和其它文化聯(lián)系起來考慮。也就是說,學習者需要對自己的文化和目標語文化都做反思。Kramsch探討了在語言教學的文化方面的兩個目的:建立一個文化間性領域和文化差別教學(teaching culture as difference)。Mckay(2002:93)認為在任何情況下激勵學習者建立一個文化間性領域都很重要。
隨著英語在中國的普及,關于英語的教與學產生了一些迷惑和誤解,因此中國英語教學上有必要進行命律轉移。中國現(xiàn)在是一個采用英語母語標準模式的延伸范疇國家。從世界英語的角度,我們的目標理想模式應該是世界語英語模式,但現(xiàn)在還沒有關于世界語英語的具體知識,研究人員和教師所做的正是為了探索道路,朝這個方向努力。從世界英語角度對于中國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作為一種世界語的英語不應該只和某一個國家或文化聯(lián)系起來,它應該屬于所有使用它的人,因此英語教學中應該包含文化內容,并且文化內容應涉及各種不同的文化。學習者應該被鼓勵將自己的文化和其它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進行反思,以建立一個“文化間性領域”。
[1]Canagarajah,A.S.(1999).Resisting Linguistic Imperialism in English Teaching.Oxford:OUP.
[2]Cortazzi,M&L.Jin.(1999).Cultural mirrors: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In Hinkel,E.(ed):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UP:196-219
[3]Crystal,D.(1997).Englishasagloballanguage.Cambridge:CUP.
[4]Kachru,B.B.Kachru,Y.&Nelson,C.L.(2006).The handbook of world Englishes.Oxford:Malden,Mass:Black.
Teaching English with a World English Perspective
Zhu Da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possible ways in which a World English perspective could inform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in China.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cannot be linked to any one country or culture;instead,it should belong to those who use it,therefore culture teaching in ELT needs to be more than supplying information about various cultures.Students need to be encouraged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culture in relation to others as a way of establishing a sphere of interculturality.
world English;paradigm shift;exploration
H319
A
1008—6772(2010)03—0136—03
2010-5-11
朱丹(1970-),女,湖南常德人,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外語系教師、碩士,研究應用語言學、第二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