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俗展演的生活本真
——基于哈尼山寨箐口的個案研究

2010-08-15 00:43:37鵬,李
紅河學院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農耕梯田民俗文化

盧 鵬,李 玨

(1.紅河學院人文學院,云南蒙自661100;2.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昆明650091;3.紅河學院黨委宣傳部,云南蒙自661100)

民俗展演的生活本真
——基于哈尼山寨箐口的個案研究

盧 鵬1,2,李 玨3

(1.紅河學院人文學院,云南蒙自661100;2.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昆明650091;3.紅河學院黨委宣傳部,云南蒙自661100)

“舞臺真實”是旅游人類學一個重要的理論。對于旅游目的地人們的生活,有學者提出了“前臺”和“后臺”的理論。這實際上有將展演的民俗文化與旅游目的地人們的生活割裂開來的嫌疑。從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調查可以看出,當?shù)卣寡莸拿袼孜幕墙涍^了一定建構的。雖然與傳統(tǒng)顯得不太一樣,但旅游中展演的這些民俗文化依然是為人們的生活需要服務的。

民俗展演;生活本真;哈尼;旅游;箐口

隨著旅游開發(fā)的進行,民族地區(qū)的人們開始向游客展演他們的民俗文化。對這些展演出來的民俗文化,學界有人提出了“舞臺真實”的理論,并對“舞臺真實”作出了或批評或肯定的價值評判。[1]127~135無論是何種價值評判,他們都將民族地區(qū)人們的生活分成了“前臺”與“后臺”。他們認為,民族地區(qū)人們展演出來的屬于“前臺”范疇,而非展演的則屬于“后臺”的范疇。這種劃分有助于加深對旅游開發(fā)影響民族地區(qū)人們的生活這一問題的認識,但毫無疑問的是對民族地區(qū)人們的生活進行了人為的切割。實際上,民俗文化的展演也是當?shù)厝说纳顑热荨?/p>

箐口村是哀牢山區(qū)眾多山寨中的一個普通哈尼村子,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街鎮(zhèn)土鍋寨村委會。2000年,箐口村因哈尼梯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需要而被開發(fā)為民俗生態(tài)旅游村。這個哈尼族小山村諸多文化由此被裹挾進入旅游開發(fā)行列之中,當?shù)卮迕耖_始向游客展演他們的民俗文化。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這些展演出來的民俗文化已經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建構。這種建構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游客的需要。建構后的民俗文化也并沒有與他們的生活割裂開來的,而已經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 村民的民俗文化展演

現(xiàn)代化語境下,箐口仍然保留著較多的哈尼族傳統(tǒng)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中,這些民俗文化很大一部分被當?shù)卣心康男缘剡M行了開發(fā)。村民世世代代因生活生產需要而產生的民俗文化由此在游客面前被展演了出來。

箐口是一個有著久遠歷史的梯田農耕文化的哈尼山寨。雖然離元陽縣老縣城新街鎮(zhèn)只有十幾公里的路程,而且靠近晉思(晉陽-思茅)公路,但它仍然保留有較多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前,村民仍然按照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技藝從事著梯田農耕。村里也已有部分村民建蓋了漢式樓房,但大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傳統(tǒng)的蘑菇房里。村民的衣服用料已經發(fā)生了改變,但婦女、小孩身上服飾的式樣依然傳統(tǒng)。村里平時的交際語言也還是祖輩使用了千百年的哈尼語。更為重要的是,原始宗教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原始宗教信仰相關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那么熱鬧,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在村里依然長年不斷。

正是因為箐口保留著如此之多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當?shù)卣磐断戮拶Y對它進行旅游開發(fā)。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哈尼族為自治主體民族的自治州。相比較云南省的納西族、白族、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而言,哈尼族的知名度顯然要小得多。因此,打造若干“哈尼文化窗口”,積極將紅河哈尼梯田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有利于擴大哈尼族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的。更何況,我國很多地方申遺成功后獲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6,這對于紅河州的元陽、綠春、金平等經濟發(fā)展落后的邊疆縣而言無疑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紅河州于2000年開始投下巨資將交通方便、傳統(tǒng)文化保留較好的箐口打造成了“民俗生態(tài)旅游村”。

于是,大量游客開始涌入這個曾經寂靜了千百年的哈尼山寨。這些游客不僅對寨子周邊的自然風景感興趣,更對村民們由祖宗傳襲下來的民俗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原來靜靜地流淌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開始成為了在外人面前展演的事物,村民的生活也因此發(fā)生了改變。梯田是游客最感興趣的事物,他們到村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梯田看看。箐口的梯田雖然沒有元陽縣另一旅游景點老虎嘴那么壯觀,但更加耐看。游客來到村里后,會迫不及待地去看梯田。他們不僅對梯田因季節(jié)變化呈現(xiàn)的不同景致感興趣,更對村民在梯田里犁田、插秧、收割、捕魚等民俗活動感興趣。為了讓游客更方便參觀梯田,旅游部門還從哈尼文化陳列室旁修建了一條繞梯田而行的水泥鑲嵌的青石板路。游客踏上這條路,腳不沾泥就能夠觀看梯田及村民在梯田里的勞作生活。

蘑菇房也是游客感興趣的事物。蘑菇房是當?shù)胤浅>哂忻褡逄厣拿窬訕邮?它大多為土木結構,一般分為兩層,第一層關養(yǎng)牲畜、放置農具,第二層才是住人的。蘑菇房都有一個用稻草或野草蓋建的形似蘑菇的頂,遠遠望去,村民的房子猶如散落在山坡上的一朵朵蘑菇,這是蘑菇房得名的原因。對于大多數(shù)來自異文化區(qū)域的游客來說,蘑菇房太具有“文化震撼”的效果了。他們一到箐口,很快就會被村里的蘑菇房吸引住。原本主要為村民提供遮風擋雨場所的蘑菇房也頻頻出現(xiàn)在游客拍攝的照片中。

游客的興趣是如此之大,以致于村里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他們也要參加。在當?shù)?除了受漢族影響過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節(jié)日外,主要的就是過哈尼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村里仍然在過的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主要是祭山神、苦扎扎、封火神、昂瑪突、嘗新節(jié)、十月年、什汗普龍攪等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帶有濃厚的農耕文明色彩,大多是為祈求谷物豐收、村寨平安舉行的,為達此目的,期間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公祭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時不時會見到有游客的身影。

以“昂瑪突”節(jié)為例,它就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參加?!鞍含斖弧笔枪嵴Z“hhaqmatul”的音譯?!鞍含敗笔侨嗣?據(jù)傳為寨神,“突”意為祭祀,故“昂瑪突”譯為漢語就是祭祀寨神。節(jié)日一般在農歷二月間舉行。節(jié)日期間,寨子共同湊錢購買犧牲,在咪古的主持下立寨門、祭祀井神、石虎與寨神。此外,節(jié)日期間還有私祭性質的家庭祭祖、祭祀秧田等活動舉行。2005年箐口“昂瑪突”節(jié)期間,有很多游客參加了在小寨神林中舉行的祭祀活動。[3]林子里時不時都會有鎂光燈閃爍。

在游客的目光與鎂光燈下,村民的梯田農耕、蘑菇房、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民俗文化事實上已經在進行展演了。除此之外,游客還會參加旅游部門專門為游客舉辦的各種民俗活動。如村里組建了一個文藝隊,專門編排了一些哈尼族的民間歌舞,如果游客需要,只需要出三百元錢即可以讓文藝隊展演哈尼民間歌舞。甚至旅游部門還在2005年專門為游客安排了一次打磨秋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當?shù)孛袼孜幕鲃拥叵蛴慰瓦M行了展演。

二 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建構

毋庸置疑,箐口的很多民俗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產品在對游客進行展演。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箐口的這些作為文化產品展演的民俗文化很大程度上經過了一定的建構。

現(xiàn)代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展演往往并不是所謂的“原生態(tài)”的。在旅游市場上,民俗文化是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存在的。民俗文化轉化為文化產品,最后進入市場被游客消費必然要經過一定程度的建構。這種建構通常是將民俗文化中被現(xiàn)代社會視為是“不好”的因素排除,而將被現(xiàn)代社會視作是“好”的、“積極向上”的因素加以提升,甚至是給民俗文化賦予一種新的時代精神。箐口的很多民俗文化就是經過了一定的建構后才成為文化產品的。

梯田農耕的展演并非是“原生態(tài)”的,而是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建構。梯田農耕千百年來就存在,但它現(xiàn)在的生存語境與原來相比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梯田農耕原來僅僅只是村民為溫飽而進行的一種耕作方式,生存是擺在第一位的,所以前往梯田的道路泥濘崎嶇都無所謂。但是,梯田農耕現(xiàn)在已經不僅僅承載了村民生存的希望,還已經寄寓了村民希望通過旅游發(fā)展當?shù)亟洕南M?。而大多?shù)游客“一方面很愿意了解‘奇風異俗’,另一方面則始終不愿完全拋開原有的生活,這種情況就常常表現(xiàn)為要吃當?shù)氐氖澄锏忠蟆l(wèi)生’;既要蠻荒,又要舒適;要住茅房,但又要求屋內有空調,有可以洗澡的衛(wèi)生間等的現(xiàn)代化設施?!盵4]因此,原本通往梯田的泥土路被修建成了水泥鑲嵌的青石板路,村民們也可以在下雨天穿著鞋襪去到梯田里了。

蘑菇房也是以建構的形式進入游客的視野的。蘑菇房是當?shù)貍鞒辛饲О倌甑膫鹘y(tǒng)民居,它的延續(xù)有其一定的社會土壤。長期以來,村民建蓋的都是這種土木結構的上下兩層的房屋,他們也并不認為蘑菇房有什么不好。然而,當村民與周邊社會交往日益頻繁,尤其是外出務工村民認識到了寬敞明亮小洋樓的好處的時候,村里也開始有人拆掉陰暗潮濕的傳統(tǒng)民居而建蓋起新式的民居了。村里那些沒有建蓋新式民居的村民,大多數(shù)是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緣故。2000年,當?shù)卣_始對箐口進行旅游開發(fā)的時候,村里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村民的房屋不再是有著蘑菇頂?shù)哪⒐椒苛恕?/p>

因旅游開發(fā)的需要,政府以經濟鼓勵與政策強制的手段使村里所有人家的蘑菇房又“恢復”了。這種“恢復”并非指將新式民居推倒再建傳統(tǒng)民居,而是指已經建蓋的新式民居的墻壁涂抹上黃泥,然后再在房頂加蓋一個蘑菇頂。雖然從外觀上看,箐口已經純然是一個蘑菇房的世界,但是與傳統(tǒng)相比,蘑菇房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意義上,蘑菇房的第一層只是用來關養(yǎng)牲畜的,但墻上抹上黃泥后的蘑菇房的第一層已經不再關養(yǎng)牲畜,而是用來住人了。傳統(tǒng)蘑菇房室內往往比較陰暗潮濕,但改裝成的蘑菇房則亮堂干燥。因此,游客眼中的這些傳統(tǒng)蘑菇房實際上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了。

游客非常感興趣的當?shù)孛袼谆顒痈墙涍^了建構。以打磨秋為例,它就是經過一定程度的改裝后成為文化產品的。打磨秋是當?shù)貍鹘y(tǒng)節(jié)日“苦扎扎”期間舉行的一項帶有濃厚農耕文化色彩的祭祀活動,其祈求豐收的色彩是非常明顯的。按照規(guī)定,這項民俗活動是禁止女性參與的。在旅游開發(fā)過程中,作為文化產品被游客消費的打磨秋的祈求豐收的色彩已經沒有了,女性也可以不受限制地參與進去。打磨秋已經不再僅是農耕意義上的民俗活動,而成為了一種適應現(xiàn)代旅游需要的新建構的民俗活動。

小寨神林中舉行的祭祀活動也是如此。箐口有兩個寨神林,即大寨神林和小寨神林。寨神林居住著護佑整個村寨人畜安危、五谷豐登的寨神的,因而非常神圣。小寨神林位于村子入口處停車場上方,是一個有著茂密植被的小樹林。林子邊有一條小路,村民可以由此插近路去到連接晉(晉陽)思(思茅)公路的盤石路上。一般情況下,村民很少走這條路。而林子下方的停車場上倒是經常車來人往,熱鬧非凡。但是,在村民的生活中,這片林子被視為是一片禁地。平時,一般村民都嚴禁進入這片林子,更不用說到里面撿拾枯枝落葉了。這個神林也因此而呈現(xiàn)出一股神秘的色彩。

在旅游開發(fā)中,大寨神林仍然固守著傳統(tǒng),而小寨神林卻發(fā)生了變化。[5]一般情況下,當村民在林子里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外人是禁止去觀看的。但是旅游開發(fā)后,當咪古們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已經有游客在旁邊觀看,并且手中的鎂光燈也頻頻閃爍。女性在村里的很多祭祀場所是被禁止進入的,小寨神林也不例外。在調查中卻發(fā)現(xiàn),不少女性游客也進入了里面,而且還不斷地走動、喧嘩。村民祭祀的那棵神樹也已不是原來的了,而是旅游開發(fā)后特意選出來的。可見,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寨神林相比,游客所見到的小寨神林及其中進行的祭祀活動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村里文藝隊展演的“當?shù)孛耖g歌舞”也并非真的就是村里的民間歌舞。據(jù)文藝隊里的老藝人告訴我們,他們展演的很多歌舞只能說是整個哈尼族的,而這些歌舞在箐口幾乎已經見不到了。我們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在村里跟蹤調查了四年,從來就沒有見過文藝隊所展演的那些節(jié)目。村里老人告訴我們,這些歌舞以前倒是展演,但現(xiàn)在都差不多忘記了。即使是這些來自整個哈尼族的歌舞,在展演的過程中也是經過一定的建構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哈尼族民間歌舞農民是在田間地頭、紅白喜事場合展演的,但現(xiàn)在已經是平常日子就在箐口鋪著青石板的廣場上展演了,它們的內容也顯然已經經過了一定的舞臺編排。

顯然,箐口的民俗文化在成為文化產品的過程中都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建構,它們已經不再是旅游開發(fā)前的那些民俗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些民俗是“為了新的目的而使用舊的模式?!盵6]6雖然梯田農耕、蘑菇房、打磨秋、祭祀寨神以及哈尼族的民間歌舞這些民俗是原本就有的、傳統(tǒng)的民俗,但它們只不過是“為了相當新近的目的而使用舊材料”建構的一種“被發(fā)明的傳統(tǒng)。”[6]6

三 基于生活的民俗展演與發(fā)明

學者的“前臺”、“后臺”理論就是基于箐口等地的民俗文化在旅游背景下的建構提出來的。然而,民俗從來就是變化的,變化后的民俗文化也從來就沒有從人們的生活中割裂開來。展演中經過建構的民俗文化實則是旅游新背景下為人們生活需要發(fā)明出來的新的民俗文化。

箐口的民俗文化經過了一定的建構,從而成為滿足游客需要的文化產品在旅游市場上得以流通。既然是建構,那么它就跟旅游開發(fā)前不一樣了。從箐口的調查可以看出,梯田農耕、蘑菇房、打磨秋、祭祀寨神等許多民俗都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也讓一些學者為之憂慮,他們希望能夠保護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學者們?yōu)榇颂岢隽朔N種保護的建議,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將旅游目的地的開發(fā)分為“前臺”、“帷幕”和“后臺”三個區(qū)域,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是有利于保護民俗文化的。[7]這種探討有利于民俗文化保護理論的深化,但也有將經過建構的民俗文化視為非民俗文化,并進而將旅游目的地人們的展演活動從生活中割裂開來的嫌疑。

民俗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應人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并為之服務的,對生活于其中的人們有著這樣那樣的功能。這些功能是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織中以特定的方式發(fā)揮出來的,它們也都會隨著歷史語境的變化發(fā)生變化。而民俗也總是因“其功能的變化而變化,其功能的消亡而消亡”。[8]32箐口的梯田農耕、蘑菇房、打磨秋、祭祀寨神等民俗文化是適應傳統(tǒng)農耕時代人們的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它有滿足村民的生存需要、加強村寨凝聚力的功能?,F(xiàn)代旅游背景下,當?shù)赜辛送ㄟ^民俗文化的開發(fā),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梯田農耕等民俗文化也就附加了經濟訴求的功能。箐口的民俗文化在旅游開發(fā)中也因此而呈現(xiàn)出變化的態(tài)勢。在某些學者看來,梯田農耕這些因適應新的功能而變化了的民俗文化顯然已經“不夠傳統(tǒng)”了。然而,發(fā)明民俗的活動從來就是存在的,傳統(tǒng)民俗也從來就是被發(fā)明的。“民俗,從它產生和傳承的歷史來看,都是與其實用價值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些古老的民俗,經過代代傳承延續(xù)下來,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適應各個時代人們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起著承繼歷史文化的紐帶作用?!盵9]49而民俗的的這種適應,往往是通過改變自身的方式得以實現(xiàn)的?!霸谝韵虑闆r中,傳統(tǒng)的發(fā)明會出現(xiàn)得更加頻繁:當社會的迅速轉型削弱甚或摧毀了那些與’舊’傳統(tǒng)相適宜的社會模式,并產生了舊傳統(tǒng)已不再具有充分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或是已被消除時;總之,當需求方或供應方發(fā)生了相當大且迅速的變化時?!盵6]20當社會發(fā)生改變,民俗的生存基礎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傳統(tǒng)民俗必然要經過發(fā)明的途徑才能繼續(xù)存留于社會生活中。

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節(jié)俗就是經改變自身的途徑繼續(xù)存留于人們的生活中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俗的遠源,是古人的原始信仰崇拜。隨著人們對自然認識的不斷發(fā)展,原始信仰逐漸削弱。對節(jié)俗的’所以然’必然重新給予解釋,才有可能在新的條件下繼續(xù)存在和發(fā)展?!盵8]139

以七夕節(jié)為例,它能夠從漢代存留到今天應歸功于人們不斷地賦予它新的意義。牛郎、織女二星最開始只是上古人們崇拜的兩顆星星,二者并無關系,到漢代,牛郎、織女也開始有了愛情糾葛的傳說。民間出現(xiàn)了七夕之夜外出看牛郎、織女相會的活動,宮廷則有“穿七孔針”、跳于闐舞的習俗。因相信神仙方術的漢武帝恰好出生于農歷七月七日,民間便給七夕附上了漢武帝“七夕會王母”的神話故事,也不管周穆王西征的時候早就會過這位王母娘娘了,因而七夕成為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在之后的幾個朝代,適應人們的需要,七夕節(jié)的愛情、乞巧色彩日趨增強。[8]139~140直到最近,更是出現(xiàn)了七夕節(jié)是“中國情人節(jié)”的說法。

另一個同樣非常有說服力的例子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最開始是驅瘟、除邪、止惡氣,這層色彩直到漢代還是如此。到了漢末魏晉的時候,開始有人將歷史人物與端午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些歷史人物中,因為屈原的愛國精神和高尚人品為人所共仰,因此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屈原投江而設的說法成為了主流。[8]142端午節(jié)也因這種歷史因素的注入而獲得了更強的生命力。

重陽節(jié)的例子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重陽節(jié)最開始是與祓禊、驅避的觀念有關的,人們認為登高可以消災。到了后來,重陽節(jié)中的信仰成分淡化,而演變?yōu)橐粋€以登高、賞菊、宴飲、賦詩為主要內容的游樂性節(jié)日。正是這種游樂性色彩的凸顯,從而使得重陽節(jié)到了近現(xiàn)代仍然是民間廣泛流傳的民俗活動。[8]149~150而在今天,重陽節(jié)的生命力又在于與敬老相關聯(lián)。

從七夕節(jié)、端午節(jié)和重陽節(jié)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將傳統(tǒng)的節(jié)日賦予新的意義是這些傳統(tǒng)節(jié)俗獲得強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不能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去賦予新的內涵,而力圖保持“原汁原味”的民俗,因為其與文化本身所必須具有的“培養(yǎng)”的機制相違背,無論怎樣努力去“保護”,最終被淘汰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不斷地在發(fā)生變化,但七夕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依然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現(xiàn)代化浪潮中,箐口某些傳統(tǒng)民俗文化也是通過賦予新的意義才獲得生機的。以蘑菇房為例,旅游開發(fā)前已經有一些村民的房屋不再是傳統(tǒng)的蘑菇房了。旅游開發(fā)后,箐口又變成了一個傳統(tǒng)的蘑菇房的世界。無論是蘑菇房的消失還是恢復,都是與人們生活的需要密切相關的。蘑菇房的恢復,是因為這種傳統(tǒng)民居在旅游中能夠為村民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哈尼族的傳統(tǒng)民間歌舞也是如此。當這些歌舞能夠通過展演為村民帶來經濟收入的時候,早已消失的民間歌舞又一次獲得了新的生命力,不僅文藝隊在展演,一些小孩也在旁邊自發(fā)的學習。

無論是歷經變化而延續(xù)至今的七夕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還是箐口因旅游開發(fā)而發(fā)生變化的梯田農耕、蘑菇房、打磨秋、祭祀寨神、哈尼民間歌舞,都無一例外地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換句話說,這些民俗文化都是為生活需要服務的。雖然梯田農耕等民俗文化已經在游客面前進行展演,但它們并沒有與村民的生活脫離開來。姑且不論它們仍然能夠滿足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生存需要、加強村寨凝聚力的需要,就是為游客需要而進行的展演也已經成為了村民生活中重要的內容。不僅展演民俗文化是村民每天的日常生活內容,而且從這些展演中獲得的經濟收入也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質量。

當然,現(xiàn)代民俗開發(fā)中的一些“粗制濫造”、爭相展演“奇風異俗”的現(xiàn)象也是存在的。這些做法事實上不是真正的民俗開發(fā),真正的民俗開發(fā)必須在尊重當?shù)厝藘r值理念以及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基礎上來進行。至于民俗開發(fā)過程中的一些新意義的賦予等活動則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現(xiàn)代旅游給人們提供的通常也只是一種想象的真實。[4]因此,民俗文化的開發(fā)也并不必須照搬傳統(tǒng)民俗的一切。旅游開發(fā)中的為了獲得游客的欣賞而出現(xiàn)的“舞臺真實”也自有其存在的理由,所謂“人生大舞臺,舞臺小人生”,即使出現(xiàn)了“扮演職業(yè)土著”的情況,那也不必大驚小怪,因為“本片純屬虛構”的好萊塢大片可以伸張西方強國的文化意義,還算不上“純屬虛構”的“扮演”的民俗又何嘗不具有同樣是去獲得一種文化表達的意義呢?當民俗這種“文化從日常生活和文字記錄當中萃取出來并作為商品來開發(fā),而不同的軟件設計者完全有可能開發(fā)出不同的商品,也就是說軟件設計者的選擇程序決定了文化、歷史要素取舍過程必然有它的的恣意性?!盵10]因而,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能否進行民俗的重新建構,而在于這樣的建構是否更好地適應人們的社會生活,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存與發(fā)展這一最根本的目的。

[1]張曉萍.民族旅游的人類學透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2]向云駒.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M].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盧鵬.哈尼山寨“昂瑪突”節(jié)祭祀活動調查[J].尋根,2008 (3).

[4]馬翀煒、張帆.想象的真實與真實的商品[J].思想戰(zhàn)線, 2004(4).

[5]盧鵬.文化的固守與變遷[J].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2008(5).

[6][英]霍布斯鮑姆、T·蘭格.傳統(tǒng)的發(fā)明[M].顧杭、龐冠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7]楊振之.前臺、帷幕、后臺--民族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fā)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

[8]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9]陶立璠.民俗學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

[10]劉正愛.“恢復”赫圖阿拉城[J].讀書,2004(12).

[責任編輯 姜仁達]

L ife Truth of the Folklore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Based on Hani Village Qingkou

LU Peng1,2,L I Jue3
(1.College of Humanities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China;2.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Southwest’s Borderland EthnicMinorities of Yunnan University,650091 Kunming,China; 3.Department of Publicity of Honghe Univeristy,Mengzi 661100,China)

"The stage iswhether real"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tour anthropology.To the life of the destination people who tours,has scholar have brought forward the"proscenium"and"backstage"theory.This has the suspicion separating the life of the destination people and the showing folklore.The investigation from Hani village Qingkou is it can be seen,that the local folklore is to certain construction’s have passed.Although appearing not very the same with tradition,is that the conduct life need serves as before.

folklore performance;life truth;Hani;touris m;Qingkou

book=5,ebook=9

C951

A

1008-9128(2010)05-0001-05

2010-6-30

2009年度云南省教育廳基金項目“元陽哈尼梯田核心區(qū)民族文化的開發(fā)與保護”(09Y0421)。

盧鵬(1980-),男,湖南平江人,在讀博士,紅河學院首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后備人才。研究方向:民俗學。

猜你喜歡
農耕梯田民俗文化
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報(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農耕初體驗
農耕舊事十二韻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8
立足農耕 特色強校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山區(qū)修梯田》
藝術品鑒(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中華建設(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秀美梯田
梯田之戀
民族音樂(2017年4期)2017-09-22 03:02:50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海峽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從江加榜梯田
伊春市| 维西| 禹城市| 宜昌市| 山东省| 南开区| 静乐县| 临西县| 明水县| 长丰县| 靖边县| 扶风县| 宁城县| 永嘉县| 富阳市| 含山县| 漠河县| 图片| 措美县| 邵东县| 珲春市| 和林格尔县| 偃师市| 抚州市| 寿阳县| 瑞丽市| 沈阳市| 巫溪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乌拉特前旗| 荥经县| 平山县| 韶山市| 广南县| 庆城县| 漠河县| 会东县| 中阳县| 偏关县| 深泽县| 西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