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議秦漢儀禮承前啟后的地位
——以郊祀禮為例

2010-08-15 00:52:47陳萬葵張紫軍
關(guān)鍵詞:明堂

陳萬葵,張紫軍

(1.廣西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南寧530006;2.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xué)院,重慶401331)

淺議秦漢儀禮承前啟后的地位
——以郊祀禮為例

陳萬葵1,張紫軍2

(1.廣西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南寧530006;2.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xué)院,重慶401331)

郊祀禮作為帝王家專用之禮,在歷代史書典籍中有較為翔實的記載,以史料的的文字記載為依托,通過考察郊祀天地之儀禮,可以發(fā)現(xiàn),漢代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周禮和后世禮制的關(guān)節(jié)點,它在禮樂制度演化中起了一種承前啟后的作用,后世之儀多是直接源于漢代之儀禮。

郊祀禮儀;漢;承前啟后

1 從史料記載看秦儀是漢代郊祀的直接源頭

在中國禮樂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中,由于秦國統(tǒng)一后,繼續(xù)以法家思想為治國方略。李斯在利用徐市等求仙藥而不得后,遷怒于學(xué)人,假秦始皇之手,焚書坑儒,燔滅詩書,所以秦以前的關(guān)于禮樂文化的記載,幾乎在這次中國文化史上最大的災(zāi)難中付之一炬。故很多典籍史冊上對禮樂的記載,大多都以漢武帝起的漢代之禮為繼周禮的發(fā)軔。然而事實上,秦始皇所燔滅的詩書絕大多數(shù)是《詩》、《書》、百家語,而對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予以保留。秦始皇的封禪和秦代的祭祀在《史記》中有明確的記載: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yuǎn)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nèi)外,靡不清凈,施于后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1]1982。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fēng)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趟⑹?,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1]1167。

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秦代并不是不注重禮的作用的?!爸燎赜刑煜?,悉內(nèi)六國禮儀,采擇其善,雖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jì)濟(jì),依古以來?!盵1]1159秦所繼承的禮中所沿襲的禮是集六國之禮儀中的精華所在,雖與傳統(tǒng)儒家的周禮圣制不盡全同,但“尊君抑臣,朝廷濟(jì)濟(jì),依古以來”[1]1168,可以看成是對周禮的繼承。而且作為一個封建皇朝,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后,仍然沿襲三年一祭的祭祀傳統(tǒng)??上У氖菍τ谇氐木唧w禮儀的記載并不多見,只是零散的見于《左傳》、《史記》之中。

秦自公元前770年立國以后,自知西陲文化之落后,就開始吸取東方文化來提升自己,在禮儀方面,秦國很早就采用了稱為 “伏”的夏祭節(jié)日,而后來又采用了稱為“臘”的更為重要的祭年節(jié)。陜西鳳翔馬家莊的秦宗廟遺址的三個建筑群的布局,實際上是對西周春秋宗廟制度的一種繼承。而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后,更是創(chuàng)立了皇帝禮儀,而且成為有確證的封禪第一帝,這次封禪是由齊魯儒生所設(shè)計的君王祭祀天地、向天地禱告成功的國家盛典。

只不過是由于秦的棄仁恩而重法術(shù),長期實行抑制儒家的政策,加上李斯等人的一些言行加深了人們心目中的秦國是一個棄禮儀而寡仁恩的暴政國度。其在禮樂文化的地位常被后世史家所忽略,倒是司馬遷對此有比較公正的評定:

“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孫通頗有所增益減損,大抵皆襲秦故。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懷,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貴賤治,得之本也。郊疇乎天子,社至乎諸侯?!盵1]11169

秦始皇死后僅一年,就爆發(fā)了全國性的暴動戰(zhàn)亂,暴虐的秦王朝僅僅二世而亡。公元前206年,先入關(guān)中的劉邦最終一統(tǒng)江山,建立起大漢王朝。然而草創(chuàng)之初,一切都未及變革,故漢初之禮全襲秦制緣故(昔漢氏之初,承秦滅學(xué)之后,採摭殘缺,以備郊祀)[2]587。在建漢 60年后,漢孝武帝在公孫臣、趙綰等人的幫助下修治禮儀制度。并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舉行封禪大典。在隨后先后五次舉行修封之禮。而且這五次的修封使郊祀和封禪之禮進(jìn)一步完善。

2 從神位、配享上看后世郊祀禮是對漢郊祀的繼承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1]。

郊祀天地在古代中國的政治生活中極為重要,禮天地尊祖作為禮制的基本宗旨,所以郊祀之禮自漢武帝以后逐步制度化,并在史志中得以專門的記載,成為有確信的可以考證的國家政治禮儀行為。郊祀的祭壇的神位、配位、建制、祭器、戒齋、藉神席、犧牲、香鼎、禮的運(yùn)作等都基本定型。故后世王朝的史志典籍的記載中,都或多或少的明確表示了對漢代的繼承。

歷代王朝的神位多以昊天上帝 (有的稱之為皇皇上帝)最尊,五帝次之;創(chuàng)國之君多為配位,有的享之郊祭,有的配于明堂,但多用以帝后為配享祭事于皇地。

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懷,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貴賤治,得之本也。郊疇乎天子,社至乎諸侯[1]。

太興二年,議郊祀儀……立南郊于巳地……多依漢及晉初之儀[2]583。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guān),問 :“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 :“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 。”高祖曰 :“吾聞天有五帝,而四,何也?”莫知其說。于是高祖曰 :“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 ?!蹦肆⒑诘垤?,名曰北畤……[3]1210

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于是時二漢郊禋之制具存,魏所損益可知[2]584。

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號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帝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圜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自正始以后,終魏世不復(fù)郊祀[2]585。

太康三年正月,帝親郊祀,皇太子、皇子侍祠。詩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宣帝以神武創(chuàng)業(yè),既以已配天,復(fù)以先帝配天,于義亦所不安,其復(fù)明堂及南郊五帝位。明帝太寧三年七月……是月辛未,祀北郊,始以宣穆張皇后配,此魏氏故事,非晉舊也[2]586。

南郊祭天于圜丘,大禮已舉。其北郊祭皇地祗于方澤,并神州地祗、五岳四瀆、山林川澤及朝日夕月,此有國家所當(dāng)崇禮者也[4]2455。

皇帝祀昊天上帝……昊天上帝位于壇上北方南向……太祖位于壇上東方西向,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夜明、北極九位于第一龕……[4]2438

景祐二年郊,詔以太祖、太宗、真宗三廟萬世不遷。南郊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親祀皆侑[4]2438。

北郊。宋初,方丘在宮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別為壇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來,迭奉四祖崇配二壇。太平興國以后,但以宣祖、太祖更配。真宗乃以太宗配方丘,宣祖配神州地祇[5]1785~1789。

自魏晉至明清的郊祀中,二郊之祭祀有時合并舉行,有時分季舉行,但作為禮敬天地神靈以及尊祖德重大典禮,盡管《史記》、《漢書》漢代對神位、配享的設(shè)置記載不是很明晰,但從《晉書》《宋書》以及后來的史家禮志記載中仍可以推演出來,它們在這些制度上可以說是有著明顯的繼承關(guān)系,而且這種繼承關(guān)系也被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所認(rèn)可。

3 從祭壇建制以及主要祭器看后世與漢有繼承關(guān)系

郊祭中祭祀天地神靈以及祖先的場所是有定數(shù)的,各朝代的郊祀位置雖有差異 (這種差異實際上由于各朝所處的政治地理疆域以及國都所限制),但在建造的祭祀天地的祭壇或者祭奠祖先的明堂的規(guī)格方位以及設(shè)施上是基本相似。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jì)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是歲修封,則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如郊禮[3]1243。

宋初始作壇于東都南薰門外,四成、十二陛、三壝。壇舊制四成,一成二十丈,再成十五丈,三成十丈,四成五丈,成高八尺一寸;十有二陛,陛十有二級;三壝,二十五步。古所謂地上圜丘、澤中方丘,皆因地形之自然。……今定為壇三成,一成用九九之?dāng)?shù),廣八十一丈,再成用六九之?dāng)?shù),廣五十四丈,三成用三九之?dāng)?shù),廣二十七丈。每成高二十七尺,三成總二百七十有六,《乾 》之策也。為三壝,壝三十六步,亦《乾》之策也。成與壝地之?dāng)?shù)也[4]2444。

皇地祇壇四角再成,面廣四丈九尺,東西四丈六尺。上成高四尺五寸,下成高五尺,方五丈三尺,陛廣三尺五寸,卑陋不應(yīng)典禮。請如唐制增廣之。神州之壇,方三丈一尺,皇祐增高三尺,廣四十八步,內(nèi)壝四面以青繩代之[4]2450。

歷代制雖不同,然無出于三成之式。今擬取坤數(shù)用六之義,去都城北六里,于壬地選擇善地,于中為方壇,三成四陛,外為三壝。仍依古制……其神州地祇以下從祀,自漢以來,歷代制度不一,至唐始因隋制,以岳鎮(zhèn)海瀆、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各從其方從祀。今盍參酌舉行[5]1784。

對比上述的幾則史料可見,后世郊祀之祭壇的建制主要是對漢代的繼承,而漢代以前的郊祭祭壇或者明堂的建制確證史料并不多見。故后世多直接表述為繼承漢制。

如果從郊祀的祭祀用品看(包括祭器、犧牲等),漢代的郊祀禮是后世郊祀的主要源頭。

……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牦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jìn)。其下四方地,為腏,食群神從者及北斗云。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鹿中水而酒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3]1230。

郊廟牲幣璧玉之色,雖有成文,秦世多以駠駒,漢則但云犢,未辨其色,江左南北郊同用玄牲,明堂廟社同以赤牲[2]592。

郊丘之祀,掃地而祭,牲用絲粟,器用陶瓠,事反其始,故配以遠(yuǎn)祖。郊堂兆位,居然異體,牲牢品物,質(zhì)文殊趣。其祖考同配,非謂尊嚴(yán)之美,三日再祀,非謂不黷之義……生為明王,沒則配五行,故太昊配木,神農(nóng)配火,少昊配金,顓頊配水,黃帝配土。此五帝者,配天之神,同兆之于四郊,報之于明堂。祀天,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郊特牲曰社稷太宰,必授一牢之文以明社之無二,則稷無牲矣[3]

《大禮格》,皇地祇玉用黃琮,神州地祇、五岳以兩圭有邸。今請二者并施于皇地祇,求神以黃琮,薦獻(xiàn)以兩圭有邸。神州惟用圭邸,余不用。玉琮之制,當(dāng)用坤數(shù),宜廣六寸,為八方而不剡;兩圭之長宜共五寸,并宿一邸,色與琮同。牲幣如之 。”又言 :“常祭,地祗、配位各用冰鑒一;今親祀,盛暑,請增正配及從祀位冰鑒四十一 ?!盵4]2441

神位配位用犢外,仍用馬,其余并依舊日已行典禮。十一曰香鼎。至大三年,用陶瓦香鼎五十,神座香鼎、香盒案各一。十二曰割牲。皇朝馬牛羊豕鹿,并依至大三年割牲用國禮[5]1785。

對比以上六則史料記載可見,在祭祀所用之物品而言,雖然都是宣稱是對周禮的繼承,但實際上更為接近于對漢代禮的沿襲和微調(diào)。

4 漢郊祀禮之運(yùn)作是后世郊祀的基本范式

作為天子專利的郊祀天地之禮,是有著特殊的固定的并且不可僭越的運(yùn)作流程。它主要包括祀天 (圜丘祀天、祈谷、明堂、五帝日月星辰、風(fēng)雨)、祭地(方丘正祭和后土告祭、社稷、四望山川、城隍、封禪)、宗廟祭祀。而這些在漢代才根據(jù)儒家經(jīng)典一一得以落實,后世所謂宗周禮而就行的郊祀禮儀,實際上是得益于漢代郊祀的具體運(yùn)作中獲得的第一手史家確證了的文字資料。

大饗上玄尊,俎上腥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大隆。故尊之上玄尊也,俎之上腥魚也,豆之先大羹,一也。利爵弗啐也,成事俎弗嘗也,三侑之弗食也,大昏之未廢齊也,大廟之未內(nèi)尸也,始絕之未小斂,一也。大路之素幬也,郊之麻絻,喪服之先散麻,一也。三年哭之不反也,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縣一鐘尚拊膈,朱弦而通越,一也[1]。

……皇帝散齋七日,致齋二日……日末晡五刻,夕牲……請省牲……以二陶豆酌毛血,其一奠皇天神座前,其一奠太祖神座前。郊之日未明八刻,太祝令進(jìn)饌,郎施饌。牲用栗二頭,群神用牛一頭。醴用秬鬯,藉用白茅。玄酒一器,器用瓠陶,以瓦樽盛酒,瓦圩斟酒。璧用蒼玉。蒯席各二,不設(shè)茵蓐。古者席藁。晉江左用蒯?!纤豢蹋埿?,平天冠,升金根車,到壇東門外。博士、太常引入到黑攢。 太祝令跪執(zhí)瓠陶,酒以灌地[6]347。

君臣皆二拜伏乃起。

博士、太常引皇帝至南階,脫瀉升壇,詣壘盥。黃門侍郎洗爵,跪授皇帝。執(zhí)樽郎授爵,酌秬鬯授皇帝。跪奠皇帝天神……兩拜伏。飲福酒訖,博士、太常引從東階下,還南階[6]348。

此是首獻(xiàn)之儀,三獻(xiàn)完畢后是送神就燎之禮。祭之日均用丑時,秋夏以一刻,春冬以七刻,前二日遣官奏告……前一日司尊彝帥其屬以法陳祭器于堂東,仆射、禮部尚書視滌濯告潔,禮部尚書、侍郎省牲,光祿卿奉牲,告充、告?zhèn)?,禮部尚書視鼎鑊,禮部侍郎視腥熟之節(jié)。祭之旦,光祿卿率其屬取籩、豆、簠、簋實之。及薦腥,禮部尚書帥其屬薦籩、豆、簠、簋,戶部、兵部、工部尚書薦三牲之腥熟俎。禮畢,各徹,而有司受之以出……既享,大宴,號曰飲福,自宰臣而下至應(yīng)執(zhí)事及樂工、馭車馬人等,并均給有差,以為定式。是歲十一月日至,皇帝服袞冕,執(zhí)圭,合祭天地于圜丘,還御明德門樓,肆赦[4]2442。

這些具體的禮運(yùn)實際上在漢代僅是初具規(guī)模,但后代在漢禮的基礎(chǔ)上加以增益故越來越繁瑣,但是也越來越莊嚴(yán)隆重。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漢代的郊祀之禮運(yùn)為后世的郊祀提供了較為規(guī)范的運(yùn)作范式。但是在集成的基礎(chǔ)上還是有所變化的,并非囫圇吞棗似的不加演變的直接套用。

5 結(jié) 論

綜上所引述的史料和初略的論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從郊祀禮的角度切入思考我國古代的禮樂文化,漢代是對周禮的繼承,并為后世歷代的禮制奠定了夯實的禮樂體系制度化基礎(chǔ),由于秦朝建立后燔滅詩書的政策,使秦代的禮的系統(tǒng)化記載出現(xiàn)了一個空白,雖然我們可以從片言只語中隱約窺見秦禮是對兩周禮制的繼承,但事實上,我們不能不遺憾地認(rèn)為,真正具有承上啟下的禮樂文化時代,乃是自漢武帝及其以后的大漢禮樂文化。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房玄齡·晉書(三·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班固·漢書(第二冊·郊祭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脫脫·宋史(八·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

[5]宋濂.元史(六·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6.

[6]沈約·宋書(二·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4

責(zé)任編輯 周丁力

I206.2

A

1674-5787(2010)03-0058-03

2010-04-21

陳萬葵(1970—),男,廣西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xué);張紫軍(1967—),男,副教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xué)院招生就業(yè)處處長,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

猜你喜歡
明堂
《明堂孔穴針灸治要》書名質(zhì)疑
高懷柱
探訪明堂天堂
小讀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36
北宋明堂頒朔布政府建府過程及位置辨析
明堂與明堂風(fēng)水(下)
一壟地
金山(2017年9期)2017-09-23 19:54:19
明堂與明堂風(fēng)水(上)
明堂與明堂風(fēng)水(上)
張明堂救“仇敵”戰(zhàn)日軍
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 05:43:18
劉師培的黃帝明堂研究
夏津县| 油尖旺区| 永清县| 龙游县| 蒙城县| 大兴区| 辽阳县| 耿马| 息烽县| 依安县| 广汉市| 襄垣县| 剑川县| 洞头县| 临武县| 白水县| 巴林左旗| 通海县| 邛崃市| 石屏县| 隆子县| 安宁市| 永宁县| 翼城县| 巴彦淖尔市| 新安县| 石台县| 阿拉善右旗| 乌拉特后旗| 大兴区| 渭南市| 京山县| 宽甸| 嘉禾县| 凉城县| 八宿县| 绥化市| 卫辉市| 大渡口区| 晋州市|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