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選》詠史詩試論

2010-08-15 00:49黎麗莎
銅仁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5期
關(guān)鍵詞:詠史詠史詩左思

黎麗莎

(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6 )

《文選》詠史詩試論

黎麗莎

(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6 )

詠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有著悠久的歷史。《文選》第一次自覺地按題材類型列詠史為詩歌的重要一體,從而肯定了詠史在詩歌中的地位。按照詩人對歷史人事的把握和詩人思想感情的表達(dá),可將《文選》所選詠史詩分為三種類型:以客觀敘述歷史人事為主;圍繞歷史人事抒懷嘆議;借歷史人事抒懷言志。詠史詩與詠懷詩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文選》; 詠史詩; 左思; 詠懷詩

詠史詩,顧名思義即吟詠歷史,也就是以某一個或某幾個歷史人物、事件作為題材,對之進(jìn)行歌詠、評論,借以抒發(fā)情志、表達(dá)思想的詩歌。最早以“詠史”命名的是班固的《詠史》,寫的是西漢時期緹縈救父的故事。盡管其“質(zhì)木無文”[1],缺乏形象性,為詠史而詠史,少有詩人自己的發(fā)揮,但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卻有著重要的意義,因?yàn)樗鼧?biāo)志著詠史詩的正式形成?!段倪x》則第一次把詠史作為詩歌的一個重要題材,肯定了詠史詩在詩歌中的地位,促進(jìn)了詠史詩的發(fā)展。

《文選》詠史類共選錄了21首詩,從題目上看,這些詩作或直接以“詠史”為題,如王粲《詠史》1首、左思《詠史》8首、張協(xié)《詠史》1首、鮑照《詠史》1首;或直接以所詠古人古事為題,如曹植《三良詩》1首、顏延之《秋胡詩》1首和《五君詠》5首、虞羲《詠霍將軍北伐》1首、謝瞻《張子房詩》1首。值得注意的是謝詩在《藝文類聚》中作《經(jīng)張子房廟詩》,六臣注《文選》李善引王儉《七志》曰:“高祖(劉裕)游張良廟,并命僚佐賦詩,瞻之所造,冠于一時。”[2]但謝瞻本人實(shí)際并沒有與劉裕一起游覽張良廟。六臣注《文選》劉良曰:“晉末,宋太祖北伐,見張良廟毀,乃修之,并命諸人為詩。瞻時為豫章太守,遙以和此。雖是和詩,而實(shí)詠之?!盵2]392 既非披覽史籍,又非實(shí)際登臨,而是綜合兩者,前半詠張良,后半詠劉裕,將史實(shí)與現(xiàn)實(shí)結(jié)合起來。還有一首是盧諶的《覽古》。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是登臨游覽歷史古跡,實(shí)際并非如此,而是覽史傳中的古人古事,六臣注《文選》呂延濟(jì)曰:“(盧諶)嘗覽史籍至藺相如傳,睹其志,思其人,故詠之?!盵2]391

詠史詩將史與詩結(jié)合起來,以史作為基本材料,用詩歌的形式去吟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借以抒發(fā)情志、表達(dá)思想。然而,詩人對史料的處理運(yùn)用情況不同,詩中所滲入的詩人的主體性和感情色彩不同,這就造成了詠史詩的不同類型。對《文選》詠史詩進(jìn)行仔細(xì)分析研究,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以客觀敘述歷史人事為主。這種類型偏于客觀地敘述描寫歷史人物事跡或歷史事件,詩人在處理運(yùn)用史料時較多地運(yùn)用了史料,除了對歷史人物與史實(shí)作一般的吟詠外,對史實(shí)之外的東西沒有更多的議論和寄托,很少詩人自己的東西在其中。這類詩的典型代表是張協(xié)《詠史》、盧諶《覽古》、顏延之《秋胡詩》、虞羲《詠霍將軍北伐》。盧諶《覽古》敘述了與藺相如有關(guān)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頗負(fù)荊請罪等事,這些事史書大都有記載。如《史記》中:“趙王得秦王書,與大將廉頗諸大臣謀,欲與秦王璧,誠恐不可得而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3],在詩中變成了“趙氏有和璧,天下無不傳;秦人來求市,厥價徒空言。與之將見賣,不與恐致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史實(shí)史料的依賴?!肚锖姟肥穷佈又鶕?jù)《列女傳》中的“潔婦故事”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改編而成的,詩中按時間順序詳細(xì)敘述了秋胡別妻入仕、妻子盼歸、歸生誤會等情事,整首詩所敘述的事件都沒有超出“潔婦故事”的范圍。張協(xié)《詠史》敘述了漢代疏廣疏受兩人功成身退、辭官歸里、安享晚年之事。虞羲《詠霍將軍北伐》敘述的是霍去病北伐匈奴之事,也是以敘述歷史人事為主。這類詩雖以客觀敘述歷史人事為主,其間也雜有少量詩人的感慨和議論。如盧諶《覽古》在敘述藺相如事跡的過程中就有“舍生豈不易,處死誠獨(dú)難”、“智勇冠當(dāng)世,張弛使我嘆”的感嘆之詞,從中可表達(dá)出詩人對藺相如的贊美欽佩之情。《秋胡詩》的末尾作者進(jìn)行了評價和議論:“君子失明義,誰與偕沒齒?愧彼《行露》詩,甘之長川汜!”

第二種是圍繞歷史抒懷嘆議。與前一種以客觀敘述歷史人事不同,這類詠史詩不再側(cè)重對歷史人物事跡和歷史事件作詳細(xì)敘述,而是注重詩人對它們的主觀感受,注重詩人的主觀抒懷和議論。代表是王粲《詠史詩》、曹植《三良詩》、顏延之《五君詠》。王、曹二詩詠的是三良殉死的事件,二詩都是以詩人的感慨、議論開始:“自古無殉死,達(dá)人共所知”(《詠史詩》)、“功名不可為,忠義我所安”(《三良詩》),然后落筆到三良殉死事件,點(diǎn)到為止,沒有鋪開來進(jìn)行敘述描寫,接著詩人就這事件某方面的特點(diǎn)表達(dá)出詩人的態(tài)度和情感,深入一層展開議論和抒發(fā)感慨:“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guī)”(《詠史詩》),“誰言捐軀易,殺身誠獨(dú)難”(《三良詩》)。顏延之《五君詠》也是如此,這五首詩簡化了阮籍、嵇康、劉伶、阮咸、向秀的歷史事跡,而把重心放在了對他們品格特質(zhì)的刻畫上,以敘述、評嘆相結(jié)合的方式,鮮明地突出了他們的品格特質(zhì),表達(dá)出詩人對他們高尚品格的贊頌。

第三種是借歷史人事抒懷言志,即“借史事以詠己之懷抱”[4]。這類詠史詩不再是為詠史而詠史,在史料的處理運(yùn)用上,脫離了對史料的依賴,對歷史人物事件不再進(jìn)行詳細(xì)敘述,對史料的采用不限于一人一事,而是錯綜了歷史人物和事件。這類詠史詩以抒懷言志為主,史料僅僅是詩人抒懷言志的手段和媒介或觸發(fā)點(diǎn),歷史人物事件是詩人抒懷言志的素材。詩人大多會選擇與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遭遇、才情、才性相近或截然相反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樣更容易凸顯詩人自身個性、主體形象,表達(dá)詩人的思想感情,使詩歌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歌的審美價值也大大提高了,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左思的《詠史》8首就是這類詠史詩的典型。左思《詠史》其二(“郁郁澗底松”)是一首借史實(shí)以抨擊門閥制度、寄托牢騷的作品,何焯《義門讀書記》說:“左太沖《詠史》郁郁首,良圖莫騁,職由困于資地,托前代以自鳴所不平也?!盵5]這首詩首先運(yùn)用了對比手法,深刻揭示出了有才能的庶族“沉下僚”而無才能的士族卻“躡高位”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shí),接著指出其原因在于“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最后引出金張“藉舊業(yè)”世居顯位而馮公有才卻“白首不見招”的史實(shí)來印證反映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shí),表達(dá)詩人對現(xiàn)實(shí)的憤慨和不滿。《詠史》其六(“吾希段干木”)一詩,段干木、魯仲連的事跡分別以“偃息藩魏君”和“談笑卻秦軍”兩句概括,其余的都是詩人的抒情和議論?!拔嵯!薄ⅰ拔崮健钡仍~突兀地呈現(xiàn)在詩中,強(qiáng)烈地告訴讀者詩人抒情主體的存在,鮮明突出了詩人的主體形象及強(qiáng)烈的思想感情。《詠史》其七(“主父患不達(dá)”)分別吟詠了主父偃、朱買臣、陳平、司馬相如四人,吟詠的對象不是一人一事,而是錯綜人事,混成一體,并敘述出四人事跡的一個共同特征——未遇時的窮困,最后抒發(fā)詩人“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的賢才被埋沒的感慨。左思《詠史》其他幾首也是通過吟詠古人古事來抒情言志,借古人古事來澆詩人內(nèi)心的塊壘。對于左思《詠史》這種借史抒懷的寫法沈德潛在《古詩源》卷七高度贊揚(yáng)道:“太沖詠史,不必專詠一人,專詠一事,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此千秋絕唱也。”[6]左思《詠史》是在承襲前人的基礎(chǔ)上再經(jīng)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形成的。明代胡應(yīng)麟就看到了這點(diǎn),他在《詩藪》中云:“詠史之名,起自孟堅,但指一事。魏杜摯《贈毋丘儉》,疊用八古人名,堆垛寡變。太沖題實(shí)因班,體亦本杜,而造語奇?zhèn)ィ瑒?chuàng)格新特,錯綜震蕩,逸氣干云,遂為千古絕唱?!盵7]班指班固,有《詠史》一詩,是最早以“詠史”命名的,寫的是西漢緹縈救父的事;杜指杜摯,有《贈毋丘儉》一詩,該詩疊用八位古人姓名,“堆垛寡變”,有引古人以類比之意。胡謂左思“體亦本杜”,即指左思也是疊詠諸多古人,而非專詠一人;同時,也是詠古人以類己,即所謂“題之詠史,實(shí)為詠懷”。左思借史抒懷的詠史之作是古代詠史詩中的重要類型,代表了漢魏六朝詠史詩的最高成就,在詠史詩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以后詠史詩寫作影響很大。

《文選》還有“詠懷”類,選錄了阮籍《詠懷詩》17首,謝惠連《秋懷》1首,歐陽建《臨終詩》1首,共19首,其中阮詩是代表。詠史詩和詠懷詩是詩歌的兩種類型,它們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首先,從吟詠對象上看,詠史詩的主題比較集中,以歷史為吟詠對象,大多吟詠的是歷史上的人物、事件。而詠懷詩吟詠對象豐富,主題多樣。詠懷詩也有以歷史為吟詠對象,如阮籍《詠懷詩》其二“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fēng)翔。交甫懷環(huán)佩,婉孌有芬芳”,用《列仙傳》江妃二女與鄭交甫邂逅交好之事。這首詩可看成是借史抒懷之作。詩的主旨不好確定,寫法上承屈原辭賦,以男女之情通君臣之義,或謂司馬氏受曹室厚恩,反思篡逆;或泛詠君恩不常;或感慨士德輕薄,交誼不終。其九“昔聞東陵瓜”吟詠了《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記載的東陵侯邵平賣瓜之事。其十七“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吟詠的是莊辛諫楚襄王之事。詠懷詩可以以歷史為吟詠對象,也可以地理環(huán)境、景致風(fēng)俗等為吟詠對象,或者直接抒情詠懷而不用借助任何的媒介。如阮籍《詠懷詩》其三、其十、其十二、其十四等都是以環(huán)境景致為吟詠對象,其一、其七等是直接抒情詠懷之作。其次,詠懷詩和詠史詩在情感表達(dá)上也有不同。詠史詩或表明詩人對歷史人事的看法和評價,或表達(dá)詩人對古人的欽慕和同情,或表明詩人自己的情思。這些情感的表達(dá)都是圍繞“歷史”展開的,越不出歷史人事的框架。而詠懷詩就自由了許多,可以隨心所欲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阮籍《詠懷詩》就表達(dá)了詩人憂生之嗟、傷世之病、超塵之想等各種思想感情。

雖然,詠史詩與詠懷詩在吟詠對象和感情表達(dá)上有區(qū)別,但它們之間并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詠懷詩雖然內(nèi)容深廣,主題集中多樣,但它并不排斥借史以詠懷;詠史詩雖然以歷史為吟詠對象,但優(yōu)秀的詠史詩絕不會僅止于對史實(shí)的復(fù)述,筆下終會有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左思的《詠史詩》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選》共選錄詠史詩21首,但由于各種原因,有些在詠史詩史上值得一提的詠史詩并沒有選入,如陶淵明的《詠荊軻》和《讀〈山海經(jīng)〉》其九、其十?!对伹G軻》敘述了燕丹招士募得荊軻,易水送別及荊軻刺秦之事,最后抒發(fā)詩人的感慨:“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整首詩本于史傳,但詩中描繪了一個壯志未酬的志士形象,詩人也借此以抒發(fā)壯志未酬之憤。《讀〈山海經(jīng)〉》其九、其十,一詠夸父追日,一詠精衛(wèi)填海,被魯迅先生看成是“金剛怒目”式的詩歌。詩人借夸父、精衛(wèi)、刑天以表達(dá)自己濟(jì)世補(bǔ)天之志,也是借史抒懷之作。這三首詩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shù)風(fēng)格都達(dá)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說是詠史詩中較好的,不知為何《文選》沒有選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文選》第一次自覺地按題材類型列詠史為詩歌的重要一體,從而肯定了詠史詩在詩歌中的地位。選錄的21首詠史詩各具特色,代表了當(dāng)時詠史詩的發(fā)展水平,表明編選者對詠史詩的肯定,促進(jìn)了詠史詩的發(fā)展。

[1] 鐘嶸.詩品[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23.

[2] 李善等.六臣注文選[Z].北京:中華書局,1987:392.

[3] 司馬遷.史記[M].長沙:岳麓書社,2008:1154.

[4] 張玉谷.古詩賞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50.

[5] 何焯.義門讀書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7:卷46.

[6] 沈德潛.古詩源[M].北京:中華書局,1963:166.

[7] 胡應(yīng)麟.詩藪[M].北京:中華書局,1962:147.

Abstract:Intoning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it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list the history-intoned poetry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poetry consciously according to the theme and type in "Selected Works", which affirmed the status of epic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oetry. According to the poet's grasp of historical persons and events and the poet's expression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e history-intoned poetry in "Selected Work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main objective accounts of historical persons and events; sigh sentiment surrounding historical persons and events; expressing personal feelings by using historical persons and events. There are both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history-intoned poetry and lyric poetry.

Key words:Selected Works;history-intoned poetry; Zuo Si; lyric poetry

(責(zé)任編輯 朱存紅)

Discussion on Epics in Selected Works

LI Li-sha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

I206

A

1673-9639 (2010) 05-0045-03

2010-08-20

黎麗莎(1984-),女,廣西柳州人,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級中國古典文獻(xiàn)學(xué)研究生。

猜你喜歡
詠史詠史詩左思
宋代《春秋》學(xué)對史論體詠史詩的影響
北陵公園詠史
《世說新語》:潘安與左思
洛陽紙貴
詠史抒懷
長沙窯瓷上的詠史詩
論左思《詠史》與陶淵明《詠貧士》之異同
詠史詩的哲學(xué)意蘊(yùn)(外三則)
淺探納蘭性德詠史詩論
左思與《三都賦》
哈密市| 定边县| 奈曼旗| 棋牌| 开平市| 陵川县| 浏阳市| 昌黎县| 杭州市| 衡东县| 永川市| 彭州市| 九龙坡区| 尼玛县| 昂仁县| 涞源县| 隆化县| 公主岭市| 新民市| 科技| 巴青县| 贵州省| 蕲春县| 阿尔山市| 宣化县| 吉首市| 招远市| 东乌珠穆沁旗| 乌拉特前旗| 井陉县| 增城市| 班玛县| 遂平县| 墨江| 中方县| 陕西省| 民乐县| 丰台区| 商洛市| 阳山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