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鑫
(山東省新泰第一中學,山東 新泰 271200)
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fā)的過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教育方法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師生關系是否良好、健康、和諧,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的好壞。師生關系中既有和諧的因素,又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探討師生關系的目的,就是分析師生關系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通過一定的方法加以轉化,使師生關系達到和諧融洽,以此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實現教育目標。
師生關系方面的不和諧現象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是經常遇到的,影響著師生關系的發(fā)展。
師生之間的對話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師生對話才能更好地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解決學生的疑惑,使其快樂地學習和成長。但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只有教師對學生訓話,學生缺少和教師對話的機會。在這樣的單向交流中,學生缺少向教師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使教師不能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還會導致教師只是憑自己的認識和經驗對學生進行教育,以致教師和學生的談話沒有針對性,不能很好地抓住學生問題的本質,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嚴重的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認識出現偏差,產生不良情緒,師生關系不和諧。
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但學習不是唯一的活動,學生在學習之余想更多地參與一些別的活動,了解一些別的問題。如果教師僅僅注重學生的學習,對于學生參與學習之外的活動缺乏恰當的管理和引導,只是簡單地限制或禁止,就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表面聽從教導好好學習,其實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只要不被教師發(fā)現就行。這時學生只是考慮不能讓教師發(fā)現自己的活動,處處防著教師,根本談不上什么師生關系和諧。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尊重的過程,學生要尊重教師,聽從教師的教導;教師更要理解和尊重學生,建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角色定位,尊重學生,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而只是強調自身的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要求學生聽從自己的安排,對于學生的意見和看法“置之不理”,或者不去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就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只能是消極地聽從教師的安排,這樣,師生關系就出現問題了。
學生之間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之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提倡因材施教。教師的教育活動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差別,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種方法對待所有的學生,就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如果這種方法適合某些學生,會使這些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指導認真學習,提高成績。二是另外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不及時引導產生抵觸情緒的學生,就會使其對教師的反對意見越來越大以致對立,導致師生關系破裂,這是師生關系不和諧最嚴重的表現。
以上所列舉的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是一部分,分析師生關系不和諧的目的在于探討如何轉變教師的角色來更好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師生關系以求和諧?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被尊重是每個人人生階段所固有的基本心理需要,人生的成長首先要從自尊的源泉中吸取力量,學生更是這樣。如果學生受到挖苦、諷刺、歧視、侮辱,感受不到來自他人的尊嚴,就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礙,導致思想負擔沉重,學習不求上進,后果不堪設想。尊重是相互的,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感到教師可親、可敬,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會在學習中大膽思考、質疑問難。這既有利于學生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學相長的過程。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要想和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要了解學生。傾聽就是一種了解學生的有效途徑。教師傾聽學生的意見、看法等,從學生的聲音中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分析學生,進而理解學生。只有傾聽學生的意見,教師才能更有效地改進教學。同時,傾聽也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學生也是公民,也有言論自由,不能不讓他們說話。只有學會傾聽,教師才能更好地尊重學生,也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教師要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信,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些事情,也都渴望老師能給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渴望老師的信任。教師要發(fā)揮好引導作用,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尋找,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一個鍛煉的機會,這也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一個體現,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更加信任老師。
師生關系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的 “限制”、“嚴禁”太多,除了學習之外的任何其他活動全免。學校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杜威說:“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苯處焼渭兊叵拗茖W生的活動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同時更加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欲望。特定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未見過的事物想看一眼,未參加的活動想參加一次,教師明令禁止的活動更使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不惜冒著被“處罰”的危險去滿足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這就是有些活動越限制發(fā)展越快的一個原因。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痹鯓硬拍堋按猴L吹不生”?對學生來講,只能是滿足其好奇心,讓其明白道理,知道結果。這樣學生也就自然而然明白應該去做些什么,而且會感謝教師讓他們學會了更多的道理,明白了更多的問題,了解了更多的事情。
教師要有威信,學生要聽從教師的指導,可是如果學生在教師面前無理取鬧或鬧情緒時,自己應該怎么辦?為了維護教師的威信火冒三丈,把學生批評一頓?這是我們都不愿看到的情況。如何處理才能恰當?教師情緒過于激動時可以先冷處理,向學生示弱,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學生就會更加深刻地反思老師為何不批評自己。當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老師對他的包容時,就會有所感悟,從而更敬佩老師,尊重老師。此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沒有解決不好的問題,只有方法恰不恰當的原因,恰當的方式會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更融洽。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很多學生認為老師好像是無所不能,沒有難得住他的問題,這只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過高的認識,老師也有著太多太多的疑問等著解答。教師能不能找學生幫忙解決?尋求學生的幫助首先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一旦尋找學生的幫助,就會使學生轉變對自己的認識,認為自己也是老師看重和相信的學生,從而全身心地解決老師的難題。當然,求助學生的問題必須有限制,最好是一些學習上的難題,讓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提高能力,更好地發(fā)展。這也會使師生關系更融洽。
教師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不要只是看到學生學習有問題時才找其談話,也不要一味地只是談學習,平時也要多注意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之外的事情,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學習之外的事情,以使其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通過和學生的交流,學生能更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形成自己的恰當合理的想法和看法,同時也會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促進良好品德的發(fā)展。
總之,師生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地認識其作用,合理運用一定的方法,通過恰當有效的措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只有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和現狀,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做到處處為學生著想,使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能夠熟練掌握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guī)律性最大限度統(tǒng)一起來,使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才能組織、啟發(fā)、鼓勵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得到增強、成績得到提高、人格得到發(fā)展、情緒得到陶冶,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對生活、對明天、對世界充滿信心和勇氣,對自己的前途充滿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