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偉
(遼寧對外經(jīng)貿(mào)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了解翻譯的人都知道,正確地理解原文所表達意思的前提下,恰當?shù)卦谀康恼Z(target language)中選擇相應的詞匯進行表達是保證譯文信達雅的基礎(chǔ)。在英譯漢的過程中,雖然可以借助詞典等工具找出英語單詞的基本釋義,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實際的翻譯中,卻很難用準確的并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方式選擇恰當?shù)脑~,致使其翻譯作品不夠準確或者是保留著一種“洋味”。因此,筆者欲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學生的翻譯作業(yè)為依據(jù),分析產(chǎn)生選詞錯誤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詞是文學作品的磚瓦,也是翻譯操作的最基本的單位。詞的意義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為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也稱指示意義(denotation);指的是“將詞或片語同現(xiàn)實世界或虛構(gòu)或可能的世界里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的那部分意義”。(《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2002年中文版);一為聯(lián)想意義(associative meaning)或內(nèi)涵意義(connotation),指的是詞或片語基本意義之外所包含的意義。語言符號記述的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心理反應,理解、觀察世界的方式、角度不同,相應地語言表達就會有差別。因此,即使是概念意義,不用語言間也不是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而聯(lián)想意義的差別就更大了。而正是英漢詞匯的這種差異,給學生在翻譯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1]。
現(xiàn)在英語翻譯類教材各式各樣,分門別類,對翻譯的介紹和講解的視角也不盡相同,但是總體歸結(jié)起來,對于詞義選擇方面的介紹也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jù)字典釋義選擇合適的釋義
這一條聽起來視乎略顯幼稚,曾經(jīng)一度筆者也這樣認為,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我才逐漸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名英語專業(yè)學生都會使用字典的。眾所周知,詞典是翻譯學者和工作者必備的工具。一般來說,詞典會羅列某個詞的多個詞義,并經(jīng)常把該詞的基本釋義,也就是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放在最前面。選義首先要確定的就是這個基本意義是否是合乎情理的選擇[2]。學生手中的字典多為英漢字典或者是英漢雙解字典,其中對英語單詞都會給出一定的漢語解釋,對于概念性詞匯,有時在翻譯中可以直接套用其釋義,但是更多情況下,這種釋義只是幫助學習者理解詞的基本含義,而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翻譯方法。因此,謹記,字典是幫助我們理解詞義的工具。
2.根據(jù)詞性(part of speech/gender of the word)選擇合適的詞義
詞性是判斷詞義的基本方法之一。英語單詞存在一詞多性現(xiàn)象。同一個單詞,有時可以做名詞,有時可用作動詞,甚至是副詞,形容詞等等,用作不同詞性時詞義也并非都相同。比如,“right”,用作形容詞表示“正確的,右邊的”等;用作副詞“正確地;立即,馬上”等,用作名詞“權(quán)利,公證”等;用作動詞“糾正,改正”等。同一個單詞名目繁多的詞性、詞義在翻譯過程中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困擾,特別是本身對詞性就不是很了解的同學,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就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根本就不清楚所謂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為何物,因而更加無從談起根據(jù)詞性選擇合適的詞義了。
3.根據(jù)學科選擇詞義
英語單詞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這一點對于學生的障礙并不是很大,因為在翻譯過程中,對于不同題材的文本,學生能有借助字典等工具確定一個單詞在某一具體學科中所指代的意義。
4.根據(jù)詞的固定搭配(collocation)確定詞義
搭配指的是語言體系內(nèi)各個語言成份的重現(xiàn)和組合,是語言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詞與不同的詞搭配,便具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可以根據(jù)詞的搭配來選擇詞義。英語中這類搭配很多,對于這些固定搭配,在翻譯時就不能依據(jù)某一個單詞的詞義,而是這個詞組的意思來翻譯,也就是翻譯的單位由詞轉(zhuǎn)變?yōu)榱嗽~組。
5.根據(jù)語境(context)選擇詞義
語境有的翻譯教材也將其稱之為上下文。任何一個詞語,用在一個不同的上下文中就有一個新的意義。因而,為了選義準確,確定此詞在特定的語境里,密切聯(lián)系上下文,熟悉詞在運用中的靈活變化。對上下文的推敲是詞語翻譯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詞語選擇的基礎(chǔ)。根據(jù)語境選擇詞義,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確是學生最為“撓頭”的一件事情,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的敏感程度以及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筆者之所以將“詞匯量低和詞典的濫用”放在所有原因之首,是因為在實踐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這是很多學生的譯文晦澀甚至錯誤的罪魁禍首。在每一次的翻譯練習中,很多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在英語原文中給英語單詞標注出漢語的釋義,然后直接將這些釋義適當組織,就形成其翻譯作品。首先,貧乏的詞匯本身就影響了學生對于原文的理解,因而譯文的邏輯性,連貫性就會差,甚至是產(chǎn)生歧義。其次,現(xiàn)在的學生可以用多種方式查到英語單詞的釋義:傳統(tǒng)的雙解字典、時下流行的電子詞典,還有手機中下載的各種英語詞典,事實上90%以上的學生都放棄了傳統(tǒng)的雙解字典而選擇了后者。由于大部分的電子詞典詞匯釋義簡單而且只有漢語釋義,缺少英語解釋,因而對于一些詞義的選擇形成了誤導,特別是那些懶惰的學生更是為了避免麻煩,直接把電子詞典中的漢語釋義直接套用到譯文中,對于語境、上下文根本置之不理。這種查詞典的方法不會幫助其翻譯,反而會增加其翻譯的難度。因此,筆者強烈反對學生使用手機中的詞典或者是電子詞典,這種英語單詞等同為某個漢語釋義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應該早早地被摒棄。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特別是學習外語的大學生,盡管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但是很大一部分英語專業(yè)學生只是學會了精讀教材上的課文,對于其他事情真是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有這樣一個例子,曾經(jīng)在一片翻譯練習中有個短語“Cold War”,出乎筆者意料的是竟然有10%以上的同學將其翻譯為“殘酷的戰(zhàn)爭”,而非“冷戰(zhàn)”;還有一例,將“Greenhouse Effect”譯為“綠房子效果”的也是不乏其人。這似乎是說不通的,但卻是真是存在的。如果是某一篇翻譯練習涉及到某一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那學生詞義選擇錯誤的更多。有這樣一個句子,“The price offerred by John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om”。其中”offer the price”依據(jù)商務(wù)英語應該將其譯作“報價”,但實際上90%以上的學生將其譯作“提供的價格”,不能說這些學生翻譯的不正確,只能歸因為其匱乏的知識面。而當今社會對實用翻譯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就要求英語畢業(yè)生了解各個領(lǐng)域的知識,包括文學、科技、經(jīng)濟、管理、外交、外貿(mào)、金融、法律、軍事、教育、影視和媒介等等[3]。顯然,很多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很難達到這要的要求。
筆者在和學生探討翻譯中的問題時,很多學生提到在英譯漢翻譯過程中,能夠理解原文的意思,卻無法選擇恰當?shù)脑~語進行表述,或者是譯文過于乏味,缺乏文采。此外,通過大量的批閱學生的翻譯作品,筆者對此也是深有感觸。有這樣一個例子,“Dreaming of one’s own death is really frightening,causingyou towake up suddenlyand your whole body is covered with sweat.”有的同學是這樣翻譯的“夢到自己死了,是真的令人害怕的,致使你從夢中突然醒來,渾身覆蓋著恐懼的汗水”??吹竭@樣的翻譯,真有點無奈,沒有那個中國人會說自己“渾身覆蓋著恐懼的汗水”。恰當?shù)姆g應為,“夢到自己死了是很可怕的,會使你突然驚醒,嚇出一身冷汗”。這些同學對于“cover”的不恰當處理就是缺乏語言敏感度的原因。如果漢語都無法做到流暢自然的表達,翻譯時能夠做到“信、達、雅”更是無稽之談。
針對筆者上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以上學生翻譯過程中選擇詞義時所犯的錯誤以及歸結(jié)的原因,并結(jié)合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筆者認為調(diào)高學生詞意選擇的正確率,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電子詞典和手機等設(shè)備對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戕害,我們英語教師有必要培訓學生正確的學習英語的方法。首先,學會正確的使用字典。學習英語單詞,杜絕背單詞表,杜絕將電子詞典或者手機中詞典中的漢語釋義強加于英語單詞,反之,鼓勵學生遇到生詞時,查取單詞的英語解釋,了解單詞的概念意義以及聯(lián)想意義,注意積累其固定搭配等。其次,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英語詞匯。單詞的使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出于不同的語境之中,通過閱讀學習詞匯,就是在語境中感受詞匯的含義,這樣很大程度上就會避免”word-for-word translation”,也就是“字對字式翻譯”。既然語境對于詞義的選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語境中學習詞義,自然就會避免此類的翻譯錯誤了。
學生知識面的匱乏一方面源于學生的知識貧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學的單一,知識面的狹窄。為了適應當前翻譯市場對實用翻譯的強大需求,任課教師也要考慮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改變傳統(tǒng)的以完成教學大綱的“忠實取向”為主,已完成教科書和教學計劃為目的,而是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以及學生的實用能力,最大限度地貼近翻譯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這也對翻譯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光中先生曾說過;“教授翻譯的教師也應該是一位譯者,而譯者也應該是一位’有名無實’的作家兼學者”[4]。
翻譯是雙語的活動。翻譯的好壞取決于對于譯入語和來源語雙語的掌握能力。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那些漢語表述能力強,英語相對較好的學生更容易將英文翻譯的較為通順、雅致。而漢語表述差的學生,即使英語的理解正確,譯文也是別扭、生硬。因此提高雙語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就顯得很重要。盡管這不是短期內(nèi)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結(jié)合大學生語文課程,提高學生的漢語能力,另外,優(yōu)秀譯文的欣賞也不是為一種可以嘗試的方法。
英譯漢時,正確地、恰當?shù)剡x擇詞義是翻譯的基礎(chǔ)。而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在英譯漢詞義選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貧乏的詞匯、詞典的濫用,狹窄的知識面,語言敏感度的缺乏。為了應對這些問題,翻譯課程教師和英語專業(yè)學生應該協(xié)同一致,共同努力,改進教學模式,提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雙語能力,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際翻譯能力。
[1] 任虹.翻譯引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3.
[2] [4]馮慶華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3] 龔愛華.論我國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J],江西師范大學學,2004.1.
[4] 余光中.余光中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出版翻譯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