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秋
(南京衛(wèi)生學校,江蘇南京 210038)
探索五年制高職護生人文素質的教育途徑
趙月秋
(南京衛(wèi)生學校,江蘇南京 210038)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及整體護理的開展,高職護生僅憑過硬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已很難滿足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面對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在培養(yǎng)高職護生掌握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同時,還需對其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使其更好地滿足社會發(fā)展要求。
五年制高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途徑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yī)療的發(fā)展、整體護理的實施,護士在注重疾病護理的同時,更需注重對人的研究。此外護理服務的場所也正在從醫(yī)院擴大到家庭、社區(qū)、社會,這些都對護士的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護生是護理隊伍的主力軍,因此在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育有技術、有愛心、善解人意的有人文修養(yǎng)的護理人才已成為提升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質量的當務之急[1]。
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招收的是初中畢業(yè)生,他們的共性特點一是年齡小,多在14~18歲之間。二是獨生子女多。三是學習自覺性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部分學生還有厭學情緒。四是法律法規(guī)意識淡薄,如暴力事件等的發(fā)生。五是青春期問題。而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講,需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熱愛職業(yè)、尊重社會、尊重患者、具有一定專業(yè)技術的衛(wèi)生職業(yè)人才,就要求我們不僅僅教給他們知識和技能,更多的則是對其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以使其適應就業(yè)市場的形勢,滿足時代和現(xiàn)實的需要,具體探索途徑如下。
增設一些人文課程,如: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人際溝通、護士禮儀、護理美學等,在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請臨床專家來開展講座,從而構成一個比較合理的、完整的人文課程體系。
2.1 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情感
對于護生來說,她們有豐富的感情,但由于閱歷尚淺,她們的感情往往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矛盾的,她們不善于調整、控制自己的情感,如在課堂或考場上操作失敗當即哭泣,見習中遇到挑剔的患者馬上產生憤怒、埋怨的情緒等。因而在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由教師或住過院的護生扮演一些“刁蠻”的患者,由護生扮演護士去進行護理,通過多種方式訓練護生的職業(yè)情感,提高她們的情感調節(jié)能力。
2.2 注重激發(fā)護生追求知識的動力
課程教學成功與否,關鍵看能不能引起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而不在于給了學生多少具體知識。學生喜歡這門課,對它有興趣,覺得需要它,教師不用多教,他也會自己去學習鉆研,這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在護理課堂教學時,要引起護生的興趣,教師就必須全面把握這門課程的精髓,然后組織好教學內容,并注意身體力行,有意識地引導護生欣賞這種科學的美,當護生真正感受到護理科學的美時,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之中[2]。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屆護生在第一次穿上護士服、戴上燕式帽上儀表形體課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對著鏡子自我欣賞許久,此時,教師就可以不失時機地講授“護士的美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tǒng)一”,“患者最需要的是心靈美和行為美的護士”;在操作課時,教師可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介紹怎樣用該項操作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深受感動的事例,使護生從這一個個事例中領悟到護理工作的意義所在。
3.1 培養(yǎng)護生的團隊精神
在實訓練習中,以4人組成一個小組,共同進行角色扮演,一人做患者,一人做護士,兩人做家屬,輪流交換,使護生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所學知識,這種有意義的和參與性的學習能培養(yǎng)護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這是一種培養(yǎng)及發(fā)展護生自主性的有效方法,可讓每名護生都有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護生進行積極、活躍、主動的發(fā)散思維,評判異己,取長補短,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其團隊精神,為日后與其他醫(yī)務人員的協(xié)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2 培養(yǎng)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或跨文化交流是護士一項重要的本領?,F(xiàn)在的護生多為獨生子女,入學前接觸的社會關系簡單,入學后與外界交往受限,操作對象常常是模型人,因此在操作中一言不發(fā)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即使是開口說話,也常簡單地模仿教師或教學錄像片上的語言,以應試型模式出現(xiàn),如不論“患者”是休克還是昏迷,輸液前一律問“是否要小便”;不論是成人還是嬰兒,注射前都說“現(xiàn)在給您注射,請配合一下”,這顯然與臨床實際需要相距甚遠。
在實訓教學中努力為護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仿真情境進行訓練。提供模擬病例(病例中有不同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yè)、疾病、心理反應等),在訓練中提出溝通的目標和標準,在考試中增設交流技巧分,以有效提高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在每學期都安排兩周的教學實踐并要求護生撰寫見習日記,通過讓護生親眼所見、親自經歷,使其能夠在耳聞目睹中親身感受和體驗人文精神,感知患者所需的人文關懷,產生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熱愛、對患者的關切,從而端正學習護理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護生的吃苦精神、奉獻意識,使其樹立終生為患者服務的護理專業(yè)思想。
5.1 道德品質教育
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是面向社會、面向最廣大基層人民群眾的,他們將從事的職業(yè)是和生命息息相關的,能否以患者為中心,能否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3]。因此,我們對護生的品德教育是以“必須如何”、“應該如何”的方式提出的,比如:必須對患者一視同仁,必須將搶救患者生命置于第一位,應該不計名利、一心赴救等。班主任在與護生相處的五年時間里,通過點滴滲透讓護生慢慢去理解、贊成、接受,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逐漸將其轉化為道德信念、信仰,最終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質。
5.2 常規(guī)制度教育
護生進入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后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與過去有了很大的差異,沒有了升學壓力,沒有了題海戰(zhàn),對未來的職業(yè)不明了,脫離了父母的管束,獨立生活和學習等都有可能使其一時無法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迷失自己,甚至沉迷網絡、戀愛等。因此新生進校后要學習學校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和要求,特別是學校要對護生的儀容、儀表和服飾,明確“可以為”和“不能為”,嚴格要求并且嚴格檢查、嚴肅處理。
5.3 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護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如果在校期間不能鍛煉自己,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將來就很難適應工作。作為護理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的主要工作崗位是醫(yī)院,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護理專業(yè)的一項重要職業(yè)素質要求。因此應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配合專業(yè)需要,制訂班級管理規(guī)定,開展多種活動,如以寢室、教室和實訓基地為陣地,要求護生學會打掃衛(wèi)生;組織護生走上社會,參加各種公益勞動如到社區(qū)老人院為老人服務、去紫金山拾垃圾等,以培養(yǎng)護生的勞動觀念和高尚情操。
5.4 與人共處能力的培養(yǎng)
當今的護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中心,很多護生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感受、集體和組織的需求,缺乏團隊精神。如筆者班上的兩位護生在宿舍就開關窗戶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互不相讓。而護士需向服務對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體護理,這就要求護士要細心,要有耐心、愛心、責任心[4]。我們現(xiàn)在的護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往往缺乏這些方面的素質。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需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使護生在集體中學會互相謙讓,學會關心他人、照顧他人。如班級中有護生病了,讓同宿舍的護生進行照顧,幫助買飯,打開水,陪同就醫(yī),補習功課等。
校園文化可以通過感染、暗示、激勵與心理調適等多種方式,改變護生的情緒、情感、行為規(guī)范與生活方式。如在校園中設立南丁格爾的塑像,在實訓室張貼南丁格爾的名言等,使護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圍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又如可以要求護生每天早晨在校園里向教師、同學問好,禮貌使用“老師早上好!”“同學早上好!”等問候語,并按禮儀課中要求的姿勢鞠躬、微笑;進入教師辦公室時需要敲門報告自己要找誰,主動對辦公室的其他教師問好,不能視而不見;接到電話時首先說:“你好!”等。舉行“5·12”護士節(jié)授帽儀式、詩詞誦讀會、迎新晚會、師生專業(yè)知識擂臺賽、護理技能大賽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努力營造尊敬師長、互敬互愛、團結互助、講文明、懂禮貌、勤奮好學的校園人文氛圍。
總之,對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初中畢業(yè)后入學的高職護生,年齡小,在校時間較長,可塑性較大,有很大的教育空間。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滲透、強化實訓、班級管理、校園文化等多層次教育方式的結合,使護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鍛煉,最終學會做人、做事、與人共處,學會發(fā)展并接受社會的挑選,成為一名有用之才。
[1]楊曉莉,馬如婭,呂俊峰.高職護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需求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教育,2006,6(2):57~59.
[2]楊雪琴,張敏芳.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J].護理管理雜志,2006,5(6):37~39.
[3]李惠玲.護理人文關懷的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78~880.
[4]張亞男,林彥山.論現(xiàn)代護理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4,19(1):28~30.
G640
A
1671-1246(2010)08-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