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姝麗
小兒厭食癥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為特征。長期厭食可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佝僂病等。筆者近幾年來,用中藥白苓健脾顆粒(杭州國光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小兒厭食癥45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消化門診就診均為人工喂養(yǎng)厭食癥患兒88例,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小兒厭食癥診斷標準[1],并排除佝僂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厭食,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齡分布:6~12個月35例,1~3歲28例,>3歲25例;病程1~5個月40例,其中<6個月26例,1~12個月22例,平均病程8個月。
1.2 方法 隨機分為白苓健脾顆粒治療組45例,胃蛋白酶散劑43例。各組間年齡、性別及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兒均依就診時的癥狀、體征和分型,按組分別造冊登記,白苓健脾顆粒組單給予白苓健脾顆粒,用法為2次/d,6個月至1歲,1/2袋/次;1~5歲,1袋/次。對照組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江蘇克勝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用法為3次/d,6個月至1歲,2.5 ml/次;1~3歲,5 ml/次;3~5歲;10 ml/次。兩組療程均為2周。每1周隨訪1次,共訪視2次。
1.3 療效判定 治愈為療程結束,食欲明顯增強,食量增加;好轉為療程結束,食欲增強,食量略有增加;無效為療程結束,食欲及食量未見改變。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白苓健脾顆粒治療組治愈32例,好轉9例,總有效率91.1%,而胃蛋白酶合劑組治療15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81.0%,經(jīng) χ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χ2=7.835,P <0.05)。
小兒厭食癥為一組綜合征狀,發(fā)病率較高,它以較長期的食欲減退或消失,食欲減少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造成營養(yǎng)不良及多種維生素缺乏,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在治療上以助消化及胃動力藥為主,臨床效果不甚理想。中醫(yī)認為厭食癥的病變在脾胃,脾胃不健則胃不受納,以致厭食[2]。白苓健脾顆粒主要由白術、茯苓、山楂、陳皮、含鋅豬血水解物及硫酸亞鐵等組成。它能健脾益胃,理氣化滯,同時能補充鋅及鐵等元素。方中茯苓含有蛋白質、卵磷脂,并有降血糖作用,刺激饑餓中樞,促進食欲;白術含蒼術醇、蒼術酮,有降低血糖,促進胃液分泌作用,不同程度改善胃動力障礙;山楂含有山楂酸、蘋果酸、維生素C、B2、黃酮素等,能增加胃中酵素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作用;鋅能提高味覺敏感度,增加食欲;硫酸亞鐵為某些酶的重要成分。用白苓健脾顆??诜熜Ц哌_91.1%,優(yōu)于其他組充分說明給予白苓健脾顆??诜熜跫?。同時白苓健脾顆粒口味甜,口感好、小兒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中國中醫(yī)藥高等教育學會全國臨床教育研究會兒科分會.小兒厭食癥的診斷標準.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1999,27(1):31-32.
[2]汪受傳,郁曉維,尤汝娣,等.小兒厭食癥病因機制探討.浙江中醫(yī)雜志,1996,32(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