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管淑英
淺談教師工作中的尊重與喚醒
河南 管淑英
教師的職責之一就是傳道,就是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就是塑造靈魂。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一味的嚴責訓斥,往往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將學生視為平等的個體,予以尊重、信任,對有瑕疵的學生給以寬容、等待,喚醒其自尊、自覺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羞恥感,使學生學會自責,學會自我校正,是教師需要用心和智慧才能做到的大藝術(shù)。
尊重;信任;寬容;喚醒
北京四中語文特級教師李家聲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有兩個,一個是教師,一個是醫(yī)生,前者是塑造靈魂,后者是守護生命。兩者的共同危險在于“誤人”。這句話深深震動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作為老師,我們的肩上擔負著極大的責任:如果我們不能盡職盡責,就會誤人子弟。尤其是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課教師,是和學生的思想接觸最密切,對學生了解最深入的人,可以說直接擔負著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重任。
新的時代,不斷變化的學生,在困惑中的我們該如何去履行自己的責任,擔當起引領學生成長的重任呢?我認為關鍵詞是尊重、寬容與喚醒。
“人是生而平等的”這句話被無數(shù)人引用過,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幾千年等級觀念和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我們常常無意中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地位,忘記了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在人格和尊嚴上和我們完全平等的人。也許他們的文化素質(zhì)不夠高,也許他們?nèi)狈α己玫男摒B(yǎng),但是,他們?nèi)允侨烁癃毩?,精神豐富并渴望被認可和尊重的人。不幸的是我們常常會忘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為了樹立自己的權(quán)威,我們學會了板著臉對學生說話,對于我們看不慣的行為,我們會不假思索地訓斥批評學生。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學生行為上和我們越來越疏遠,內(nèi)心和我們越來越疏離。甚至我們的高壓激發(fā)了學生反抗權(quán)威的勇氣,處處和我們對著干,使我們的工作舉步維艱,其直接后果是老師和學生都感到別扭和痛苦。
其實,在師生關系中,學生本來就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這時老師如果能處處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并由此喚醒學生的自尊自愛與自信,其威力也許會遠遠大于訓斥的力量。有了對學生的尊重,教育就有了強大而深遠的影響力。人們常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認為,沒有尊重也沒有教育。尊重學生不僅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大愛,而且是一種交往的藝術(shù)。
尊重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學會尊重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有尊嚴。如果我們要使學生懂得自尊,就千萬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
但是,面對今天的現(xiàn)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還不習慣將學生看成朋友,并給予必要的尊重。我們信奉的是等級觀念,師道尊嚴、師徒如父子、一朝為師終身為父,總擔心一旦和學生成為朋友,平起平坐,學生就會忘乎所以、得意忘形等。我們常常將青少年剛剛萌生的獨立意識視為大逆不道、逆反心理,甚至品德有問題,精神不健康等。真正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心靈的朋友,知識的導師。如果教師總是以一幅長者的姿態(tài)、家長的姿態(tài)、法官的姿態(tài)、是非曲直評判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應當成為道義的楷模,但不是道義的化身。在今天的社會里,教師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能給出標準答案式的結(jié)論。人生的哲學需要學生自己親身去體會和感悟。中國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賦予了我們太大的權(quán)利,以致我們常常忘記了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塊有待塑造的玉石,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主觀愿望,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價值準則,這些首先應當給予理解,給予尊重,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加以引導。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不能容忍學生犯錯誤。學生一旦犯錯,我們寧可上綱上線,小題大做,猛藥強攻,因為我們始終堅信,小錯一定是大錯的先兆,小小的蟻洞一定會毀掉千里長堤。這種武斷的認識使我們今天的教育缺少大氣、缺少寬容,因而也缺少人性,缺少教育本應當具有的藝術(shù)魅力。教育需要寬容,需要等待,需要耐心。但是如何把握寬容的度是一門藝術(shù)。青少年犯錯誤就像人患感冒,不是每次感冒都會引發(fā)腦炎肺炎,導致癡呆甚至喪命。要相信人的免疫功能,相信人能產(chǎn)生抗體,相信人能夠自愈。當然,這并不是說學生犯了錯誤教師都不要去管。得病是要看醫(yī)生的,但看醫(yī)生并不是說馬上就要打針吃藥,用醫(yī)生的術(shù)語來講,先觀察一下,要學會“守望”。教師對犯錯的學生是要做工作的,問題是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是否注意保護學生的尊嚴。當眾訓斥、嘲諷甚至侮辱學生,毀滅學生的尊嚴感,是絕對達不到教育的本來目的的。相反,你越是維護學生的尊嚴,學生就越視你為知己,你的教育就越有效,就越能喚醒人的自覺。自覺就是人的免疫力。
自覺意識需要用關愛和鼓勵去喚醒。我曾讀過一篇學生作文:“初中時,我的外語成績不是很好,而當時的老師不是鼓勵而是批評我,使得我對外語更無好感,外語課不過是在混,在中考時也吃了外語的虧。期中考試前不久,老師跟我說,我對外語學習一直很有熱情,成績也還可以,期末一定要干的漂亮點。說真的,聽到那些話,我心里異常激動,那可是我久違了很多年的鼓勵??!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學生,有時可能是連她自己都不注意的一句安慰或一聲鼓勵,卻可以給予學生莫大的關懷和自信,也許這會影響我的一生?!?/p>
自覺意識還可以通過環(huán)境熏陶來喚醒。有一個學者曾談到他出國時經(jīng)歷的一件小事。他們幾個人休息時一起吸煙,等吸完才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丟煙頭的地方。正在他們張望的時候,一位男子走過來,伸出帶著雪白手套的手,示意他們把煙頭放在他的手里。這位朋友說,從那以后,我們再也不好意思吸煙了。千萬不要小看“不好意思”。其實“不好意思”就是自覺意識的發(fā)醒。因為當一個人感到不好意思隨地吐痰、不好意思說粗話臟話、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不好意思大聲喧嘩、不好意思鋪張浪費、不好意思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時候,他就產(chǎn)生了羞恥感,他就懂得了自尊、自愛,人類的美德就要在他身上發(fā)芽和生長?!笆澜缟献蠲赖念伾切呱??!毙邜u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道德免疫力。
讓我們給予我們的學生應有的尊重,像對待我們的朋友一樣。讓我們對學生更多一些寬容和耐心,像對待我們的孩子一樣。有了尊重寬容與耐心,我們就能夠喚醒受教育者人性深處最美好的部分,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成為最成功的教育。
(作者單位:洛陽市衛(wèi)生學校文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