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趙楠楠
俄羅斯的富二代達莎·朱可娃(Dasha Zhukova)有著一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頭銜:時裝設(shè)計師、時裝品牌 Kova &T創(chuàng)始人、藝術(shù)策展人……2009年初,她又變身成了“時尚魔頭”中的一員——時尚雜志《POP》的新任主編。
2009年2月,28歲的朱可娃出任英國最潮的時尚雜志《POP》主編。
《POP》可以說是倫敦最酷的時裝雜志,其母公司是英國EMAP消費傳媒集團。2008年,德國著名的家族企業(yè)Heinrich Bauer出版集團收購了EMAP旗下的38家商業(yè)電臺,以及各種生活和消費類雜志,并將EMAP更名為BAUER。
《POP》創(chuàng)始人是凱蒂·格蘭德(Katie Grand)。此人是一位有著長達15年造型經(jīng)驗的造型師,被各大時裝品牌的設(shè)計師、明星和社會名流視為“金手指”。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眾紙媒或倒閉或疾走下坡路,《POP》也沒能幸免,虧損嚴重,母公司EMAP決定將其關(guān)閉。凱蒂見勢不妙,帶著原來《POP》的編輯團隊,以及包括助理在內(nèi)的全班人馬,集體跳槽去了康迪納仕傳媒集團(Conde Nast)創(chuàng)辦了另一本新刊。
少了靈魂人物和主要創(chuàng)作團隊的《POP》,一度幾乎面臨崩潰。新的母公司BAUER經(jīng)過整合后,決定繼續(xù)出版《POP》。不過,朱可娃是個新手,她和時尚雜志間的關(guān)系僅限于接受過幾次拍照與采訪。雖說朱可娃與很多時尚雜志主編、編輯們私交甚好,可她是否懂得如何運作雜志?能否勝任主編一職?讓許多人質(zhì)疑,更遑論重現(xiàn)《POP》昔日的輝煌。英國媒體和時裝界均不看好朱可娃,對她的任命不屑一顧。就在任命宣布的當日,吉爾·桑達(Jil Sander)時裝秀上朱克娃的座位竟被日本版《Vogue》的主編給占了。
改名后的BAUER集團鐵了心讓《POP》東山再起,為了再現(xiàn)凱蒂主持《POP》時的輝煌,BAUER煞費苦心請回了阿什利·海斯(Ashley Heath)——英國媒體圈的資深大佬,讓他來幫助初出茅廬的朱可娃。
有了阿什利這塊金字招牌為朱可娃“保駕護航”,多少讓旁觀者感到松了一口氣。對新人朱可娃,阿什利贊美有加,“她對時裝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時尚走向也非常了解,能和她一起工作應(yīng)該是件開心的事。”
上任后的朱可娃絲毫不敢怠慢,當然也沒閑著。她利用自己的人脈關(guān)系,四處游說親朋好友加盟《POP》,集思廣益想點子。在朱可娃的游說下,時尚圈里的紅人、被人稱為“時尚圈未來派”的法國版《Vogue》雜志主編的女兒茱莉亞·R·洛菲德(Julia Restoin Roitfeld)親自出馬為朱可娃的首期《POP》雜志貢獻了兩頁的內(nèi)容。在這兩頁中,茱莉亞和弟弟親自出鏡拍攝時尚大片,攝影師是美國著名的當代裝置藝術(shù)家湯姆·薩奇(Tom Sachs)。而且照片是用一次成像的寶麗來拍攝的,這種方法在拍攝時尚大片時很少被用到。
英國名媛、黑啤酒家族吉尼斯(Guinness)的女繼承人達芬妮·吉尼斯(Daphne Guinness)是另一位被朱可娃說服出來為《POP》出主意的人。
2009年9月1日,由朱可娃主編的首期《POP》上市了,她特別策劃該期由4個獨立的單冊組合而成,其中兩個冊子的封面由13歲的美國時裝博客女孩泰薇·蓋文森(Tavi Gevinson) 為主角,另外兩個冊子的封面為限量發(fā)行版,其中,一個是由美國波普藝術(shù)家埃德·魯沙(Ed Rusch)為《POP》的重生專門設(shè)計的。另一個則是現(xiàn)任意大利國會女議員史特拉(Ilona Staller)的美艷出鏡,內(nèi)文中還有8頁她的專訪。
對于“新官上任”的朱可娃來說,再也沒有誰能比泰薇·蓋文森更適合解釋她“《POP》雜志將提供更廣闊的、專注于藝術(shù)、當代文化和流行的全球視角”的抱負了。
對朱可娃擔綱制作的首期《POP》雜志的評價,可謂見仁見智。2009年,在全球雜志勢力TOP100排行榜中,出現(xiàn)了《POP》的身影。這本一年僅出2期的雜志,躋身于雜志100強,位列93位。
不能否認的是,在2009年諸多雜志接二連三關(guān)門時,朱可娃不僅在雜志內(nèi)容上下功夫,更不惜制作成本:314頁的《POP》至少使用了3種不同質(zhì)地紙張,并插入了3個小開本的刊中刊,外加一張折疊大海報。
朱可娃逆勢大手筆,增加了雜志的發(fā)行量。2009年底,《POP》雜志每期發(fā)行量超過8萬冊,并已重返最受英國女性喜愛的時尚雜志前10名。
朱可娃1981年生于莫斯科,父親是俄羅斯石油巨頭。父母離異后,朱可娃隨母親去了洛杉磯。
朱可娃的父親在蘇聯(lián)解體時參與了國有石油天然氣以及金屬產(chǎn)業(yè)的拍賣,因此發(fā)家致富,輕松擁有了上億美元的家產(chǎn)。一度有謠言說,朱可娃家因財產(chǎn)過于巨大,不得不于1993年移居英國倫敦。2001年,朱可娃的父親又因涉及一筆巨大的軍火生意,包括3萬支沖鋒槍、1萬個手榴彈、1萬多個打坦克的導彈,以及320萬個彈藥筒,而在意大利都靈的監(jiān)獄蹲了幾個月。
雖然生于豪門,但父親遭人詬病的發(fā)家致富手段和隨后的種種劣跡,讓人們將朱可娃視為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沒有什么本事的富二代。
朱可娃被大眾熟知還因為她豐富的感情生活。
從16歲起,朱可娃就成了倫敦和洛杉磯的時尚名媛。她白天穿著Chlolé和Luella的休閑裝外出,晚上則又換上YSL 和 Prada的禮服,出現(xiàn)在各種時尚晚宴上。年輕可愛的朱可娃吸引了俄羅斯網(wǎng)球王子薩芬(Marat Safin)的注意,朱可娃幫助薩芬一步步走出傷病和失意的陰影,重新找到比賽的感覺。2005年,薩芬在澳網(wǎng)公開賽中成功贏得個人職業(yè)生涯中第二個大滿貫獎杯??珊镁安婚L,薩芬和朱可娃在相戀兩年后分手了。
與薩芬分手后,朱可娃又認識了俄羅斯巨富羅曼·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rkadievich Abramovich)。阿布的年紀與朱可娃的父親相仿,已婚并有5個孩子。認識朱可娃后,阿布寧愿付出55億英鎊的分手費也要與相伴16年的妻子一刀兩斷,最終阿布以10億英鎊為代價達成意愿。
2006年在阿布和原配夫人打離婚官司鬧得不可開交時,朱可娃突然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不能再靠父親或男友的錢生活,她要改變一切。
朱可娃決定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就要從自己最熟悉的產(chǎn)業(yè)開始。朱可娃發(fā)現(xiàn)自己沒辦法找到一件稱心的牛仔褲或白色T恤,各種名牌顯然有些設(shè)計過度了。于是,朱可娃和閨蜜——來自中國香港的克里斯蒂娜·唐(Christina Tang)聯(lián)手推出了時裝品牌 Kova &T。
品牌名字來自她倆名字的縮寫。唐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唐(Shanghai Tang)的創(chuàng)始人鄧永鏘(David Tang)。兩個女孩子對時尚的見解相仿,她們都認為,“人們有時只是想要一件T恤加牛仔褲,并非真的想要買下全套的Gucci服飾?!?而Kova &T的設(shè)計就是強調(diào)隨意。
品牌創(chuàng)立后,朋友們都很捧場。Kova&T最受歡迎的設(shè)計單品是PVC材料的褲襪(Legging),受到了凱特·莫斯(Kate Moss)等街拍女王們瘋狂追捧。獨特的設(shè)計再加上價格公道,使Kova &T 非常受年輕人的歡迎。目前Kova &T在全世界已經(jīng)有83個專賣店。
在克里斯蒂娜的眼里,朱可娃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她評價說:“她很認真對待大家的意見,她幾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都在工作。”
2008年9月,朱可娃出資在莫斯科修建一家占地8500平方米的當代文化中心(the Garage Central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簡稱GCCC)。被人問到建造這座文化中心的初衷,朱可娃說:“俄羅斯的年輕一代十分向往當代藝術(shù),但是他們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它。”
GCCC的開幕展覽十分成功,除了俄羅斯本土的藝術(shù)家,還有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這樣的國際大牌前往捧場。
和當主編比起來,朱可娃在藝術(shù)圈里可不是新人。她喜歡收藏,對藝術(shù)品市場十分了解,常常參加各大藝術(shù)品拍賣會。遇到不懂的事情非常愿意求教,業(yè)內(nèi)人士都很喜歡她。他們還常說:“別在朱可娃面前提阿布,她正極力擺脫阿布給她帶來的陰影?!彪m然朱可娃的名字經(jīng)常會與其男友阿布的財富,以及她老爸的壞名聲連在一起,但這個富二代正在努力走出他們帶給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