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金融危機與國際沖突

2010-07-15 03:29凌勝利
經濟視角·下半月 2010年6期
關鍵詞:社會心理金融危機

代 芬 凌勝利

摘要:20世紀以來金融危機頻繁發(fā)生,金融全球化增加了其傳染性。本文在回顧兩次金融危機的基礎上,從社會心理和決策心理兩個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機和國際沖突的內在關系。當金融危機引發(fā)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時,通過作用于社會心理與決策心理,從而增大了國際沖突發(fā)生的概率。因此,應對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予足夠的重視,謹防引發(fā)國際沖突。

關鍵詞:金融危機;國際沖突;社會心理;決策心理

中圖分類號:F832.48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22文章編號:1672-3309(2010)06-0061-03

一、20世紀金融危機與國際沖突的歷史回顧

回顧20世紀兩次大的金融危機,對金融危機與國際沖突可以有一個粗略的把握。金融制度以貨幣制度為核心,每一種國際貨幣制度都與特定的國際政治秩序有關。[1]20世紀以來,世界經歷了由金本位制到金匯兌本位制再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及其之后的變遷,每一次動蕩都是一次金融危機,都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本文選取20世紀兩次比較重要的金融危機作為案例,探究其與國際沖突的內在關系。

1、1929—1933年世界性金融危機。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起始于華爾街股市崩盤并迅速擴散至全球,由此引發(fā)的貨幣戰(zhàn)、關稅戰(zhàn)、貿易戰(zhàn),加劇了國際社會的紛爭與沖突。始于1870年的金本位制瓦解,1922年召開的熱那亞會議實際上確立了國際金匯兌本位制,這一體制維持到1929年金融危機爆發(fā)。該體制受制于以德國為起點、以美國為終點的賠款與戰(zhàn)債支付鏈。由于主導該體制的英國缺乏充足的黃金儲備,只憑匯兌信譽和對外貿易順差保持支付平衡,經不起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2]一旦引發(fā)貨幣動蕩,金融恐慌將形成國際傳染。1922年的奧地利金融危機只是冰山一角,到1929年經濟霸主美國爆發(fā)金融危機,整個世界都受到牽連。此次金融危機中,各國紛紛采取以鄰為壑的政策,導致危機加劇。大國合作難以開展,為挽救這一危機所作的最后努力——1933年的倫敦經濟會議也無果而終。金融危機不僅擊垮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還引發(fā)了社會、政治大動蕩。危機中的人們對未來感到不滿,渴望在不確定性中尋求安定,德日極端勢力憑借煽動性的宣傳和虛幻性的許諾上臺執(zhí)政,世界不斷走向戰(zhàn)爭。

2、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始于1997年7月泰銖貶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國家、韓、日以及中國港臺地區(qū)構成了巨大沖擊,之后蔓延到俄羅斯、拉美等地。此次危機使原先存在于東南亞國家的弊端暴露無遺,激發(fā)了人們對政府腐敗等行為的不滿,東南亞國家產生政治大動蕩。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政局變動。受此次金融危機影響,韓國、日本、俄羅斯等也發(fā)生政治危機,政局動蕩,國內民族主義情結倍增。此外,金融危機還在部分國家轉變成社會危機,以印尼和馬來西亞最為典型。在印尼國內,騷亂持續(xù)半年,大約造成520人死亡,約5000多座建筑物和2000多輛機動車被毀,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3]更為嚴重的是,印尼的極端民族主義與排外主義膨脹,發(fā)生了排華、反華惡性事件,損害了兩國人民的感情。在馬來西亞,馬哈蒂爾與安瓦爾的政治斗爭引發(fā)了首都吉隆坡的大規(guī)模騷亂。亞洲金融危機滯緩了東南亞國家安全合作,其所帶來的失業(yè)浪潮和排外情緒向外蔓延,周邊鄰國乃至整個地區(qū)的穩(wěn)定受到威脅。[4]金融危機下,各國面臨發(fā)展經濟的任務更為嚴峻,對資源與市場的爭奪更為激烈,使該地區(qū)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化。

20世紀的兩次大金融危機對國際關系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前者是二戰(zhàn)形成不可忽略因素,后者對亞太地區(qū)國際關系形成了巨大沖擊。金融危機通過貿易、外匯、資本等途徑的國際傳染,對國家間關系形成沖擊,增加了爆發(fā)國際沖突的可能性。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國際金融體系,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資本流動不可逆轉,加之信息不對稱、不充分與交易成本導致金融問題難以迅速有效解決,在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推動下,金融危機的全球傳染將更嚴重。金融危機對人的預期與社會心理將產生巨大影響,從而加劇社會焦慮與不確定感;對領導人的決策心理也將構成沖擊,決策將會更加體現自我中心傾向,博弈選擇更加關注短期收益,國際合作難以形成,造成國際沖突增多。

二、金融危機下的社會心理透視

金融行業(yè)作為一種虛擬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們的信心影響,往往塑造一種非理性的預期,進而體現明顯的自我實現預言特征。多數時候金融危機的爆發(fā)是由恐慌引起的,在不確定的推動下產生逆向選擇,形成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許多學者認為信任危機是最大的危機,金融危機往往容易轉變?yōu)閷φc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信任問題。如此,必須考慮金融危機的社會傳導機制及其社會效應。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特別是對社會心理的影響亟需關注。

金融危機加強社會焦慮,容易導致集體理性失衡。金融危機沖擊下,人們的就業(yè)率與收入會有所下降,對市場的信心減弱,對未來感到迷茫、失望,恐懼與不確定性情緒盛行。對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江涌認為有政策、技術、基礎性與結構性等多種原因,[5]但不可否認的是個人及社會心理態(tài)勢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第二代貨幣危機模型強調危機的自我促成性質,認為投資者的信心與預期可能導致政府捍衛(wèi)或放棄固定匯率。[6]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存在不確定性,個體面臨著信息不對稱與信息不充分的挑戰(zhàn),往往在危機面前采取從眾行為,金融危機所形成的悲觀情緒將在民眾中蔓延,這加劇了社會焦慮情緒,導致社會群體心理轉向一種非理性的態(tài)勢。1929—1933年的金融危機給德、日民眾造成了巨大打擊。在失業(yè)、貧困、信念動搖等多重沖擊下,社會的不確定性賦予了保守主義甚至極端民族主義以肥沃的土壤,整個社會右傾化明顯。同時,金融危機引發(fā)人們挫敗心理,趨于否定自我,將自我決定交予強勢力量主導,容易受社會主體信號誤導而引發(fā)集體理性失衡,非但無助于沖突的解決,反而有可能激化矛盾。

金融危機對青年一代的心理影響深遠。剛剛涉入社會的青年一代大多為弱勢群體,思想觀念尚處于形成階段,猛然遭受金融危機將使青年一代心態(tài)難以調整。由于成長于繁榮時期,應對金融危機時青年往往表現脆弱。面對金融危機下的多重壓力,青年們對物質、地位、名望的期求往往落空,心理落差會持續(xù)擴大。對他們的這種失落情緒需要正確引導,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當前雖然不至于形成上世紀30年代金融危機所釀成的國際沖突悲劇,但低烈度、高頻率的國家沖突有可能發(fā)生。

金融危機是形成社會結構與社會組織的巨大動力。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個人需要群體為對象表現自己與寄托感情。在發(fā)達國家,社會團體與組織對金融危機下的人們心理安撫作用巨大。羅斯??偨y(tǒng)坦言,唯一應該恐懼的是恐懼本身。但這種恐懼的緩解與釋放不能只靠總統(tǒng)的“爐邊談話”來完成,還需要社會團體與社會組織的幫助。社會心理學揭示,人們的心理活動往往受周邊態(tài)勢影響,其認知與價值取向也與之相關。一旦個人信念動搖,心態(tài)沮喪,就需要得到及時的救助,否則其情緒和心態(tài)有可能全面惡化。陸銘認為當前由金融危機演變的經濟危機是推動社會結構調整的契機,[7]金融危機下的社會穩(wěn)定器是社會保障制度,要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金融危機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結構變化,社會組織應及時跟上這一步伐,否則將引發(fā)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心理失位問題。為了防止金融危機演變成社會危機,甚至與政治危機攪合起來,有必要建立社會安全網絡,形成可以隔絕或減緩經濟危機向社會層面?zhèn)鲗У倪^濾機制。[8]此前亞洲金融危機與阿根廷金融危機都轉變成了社會危機,與這些國家的社會組織不夠健全有一定關系。展望未來,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將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其社會脆弱性極有可能遭遇金融危機的重創(chuàng)而轉變?yōu)樯鐣C,這點不可不警惕。

三、金融危機下的決策心理分析

羅伯特·杰維斯將心理學引入國際關系研究,對個人心理與決策層面進行分析,拓展了國際關系研究領域。金融危機對決策心理的影響十分明顯,體現在關注短期利益、自我中心傾向和決策競爭激烈。

金融危機使未來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決策者將更加關注短期利益。決策者決策時的信心大小往往反映給定的不確定性的強度。與信息給予相關,決策者的信心將隨信息獲取的增加而加強。作為一般規(guī)律,決策者擁有越多的信息,也就越有信心作出正確決策。[9]如果信息匱乏,個體決策者往往關注短期利益。金融行業(yè)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情況,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將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存款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使存戶面臨“囚徒困境”,從而引發(fā)銀行擠兌的集體非理性行為。[10]就國家層面的決策而言也有類似體現。一旦爆發(fā)金融危機,各國往往喜歡采用貨幣貶值、匯率調整、貿易保護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非進行集體合作、著眼長遠利益來解決金融危機。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往往容易使決策者趨于短視,而基于短期利益往往難以促成國際合作。

金融危機使決策者的自我中心傾向增強。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如果缺乏有效的國際治理制度,各國將陷入“獵鹿困境”。決策者無法預知其他決策者的行為,其接收到的信息會被原有印象同化,[11]刻意尋求一種認知相符,實際上卻偏離正確方向走上自我實現預言的道路。國家決策可能遭遇非預期效果,其非理性之舉往往被相關者看成是有意為之,誘發(fā)定勢的作用也將在決策中顯現。由決策心理出發(fā),國家面臨諸多博弈選擇,但在金融危機引發(fā)的對未來不確定性和恐懼之下,占優(yōu)戰(zhàn)略往往成為國家的首選。國家決策者的自我中心傾向有所加強,決策時將更趨簡單與服從國內壓力而不會太多考慮其他國家的反應。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東南亞國家紛紛采取貨幣貶值與匯率調整的政策試圖挽救本國金融危機,這對競爭性大于互補性的出口結構的東南亞國家而言,必然導致災難的螺旋式惡化,致使危機不斷蔓延。金融危機導致各國決策自我中心傾向強化,從而淡化國際合作的價值,集體行動的困境導致集體理性的缺失。這無助于危機的解決并會導致危機的惡化,各國努力尋求將危機外部化也就增加了國際沖突的概率。

金融危機將使決策競爭激烈,決策者面臨選擇困境。金融危機對個人及不同行業(yè)而言會形成不同的沖擊。從自我利益出發(fā),各方利益集團將力求對決策者施加影響,從而使決策角力十分激烈。金融危機往往對國際貿易構成影響,要素流動的高低將成為階級聯盟或行業(yè)聯盟的動力,進而引發(fā)政治沖突。[12]對民主國家而言,面對金融危機所引發(fā)的國內外問題,基于選舉導向,其往往將國內問題置于優(yōu)先地位考慮。外部利益集團不斷對決策者進行游說,使相關決策面臨難產。危機之下,增加國內需求是解決危機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可以實現帕累托改進效應,但事實上它只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產物。決策競爭激烈也對金融危機構成影響:其一,決策的“時滯”不利于金融危機的救濟;其二,決策的角力往往導致一種多方妥協(xié)的政策出臺,而這一政策往往是最差的;其三,國內政治沖突將釀成國家決策非本意的后果,使別國的認知與應對困難加大。對于國際合作而言,諸多影響不利于國際合作的開展,各國的決策張力會有所加大,輕微的國際沖突極有可能發(fā)生。

雖然金融危機與國際沖突之間并無必然性,但存在相關性。當金融危機引發(fā)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時,將增加國際沖突發(fā)生的概率。金融危機引發(fā)國際沖突與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性以及國際制度的缺位、失位、越位有關,通過影響社會心理與決策心理的途徑發(fā)揮作用。國內與國際經濟的暢通運行,要求對國際金融進行有效的國家管理,這種管理一旦失敗,就會導致政治或經濟危機。[13]歷史的悲劇不會重演,但考慮到金融危機的不可根除性以及金融危機的傳染性,金融危機引發(fā)國際沖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責任編輯:吳之銘)

參考文獻:

[1] 張學斌.經濟外交[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5.

[2] 金衛(wèi)星.1929-1933年大蕭條與倫敦世界經濟會議[J].史學集刊,2003,(04):69-70.

[3][4]吳艷君.東亞金融危機對亞太地區(qū)安全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J].當代亞太,1999,(03):38;41.

[5]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國家經濟安全[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174-182.

[6] M. Obstfeld. The Logic of Currency Crisis[N]. NBER WorkingPaper. 1994, No.4640.

[7] 陸銘.經濟危機是推動社會結構調整的契機[J].社會,2009,(01):1.

[8] 孫立平.金融危機的邏輯及其社會后果[J].社會,2009,(02):1.

[9] [美]安東尼·唐斯.民主的經濟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1、72.

[10]張志波.金融危機傳染與國家經濟安全[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70.

[11][美]羅伯特·杰維斯.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198.

[12][美]邁克爾·希斯考克斯.國際貿易與政治沖突——貿易、聯盟與要素流動程度[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7.

[13][美]弗雷德里克·皮爾遜、西蒙·巴亞斯里安.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體系中的沖突與合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56.

猜你喜歡
社會心理金融危機
淺析金融危機化解救助的效果
淺析金融危機化解救助的效果
網絡流行語“寶寶”的自稱功能探析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中國未來兩年內是否會發(fā)生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基于屌絲文化審視青年群體的社會心理
淺析大學生仇富現象
方言角色社會心理學分析
曾蔭權談金融危機中的亞洲經濟
锦州市| 汪清县| 广州市| 湖南省| 微山县| 临江市| 江孜县| 五大连池市| 泰来县| 青河县| 马鞍山市| 南开区| 鄢陵县| 房山区| 阜新市| 双城市| 海伦市| 项城市| 崇仁县| 惠安县| 清苑县| 依安县| 湟源县| 平邑县| 五家渠市| 蒙山县| 扎鲁特旗| 曲阳县| 金溪县| 盐津县| 清水河县| 商南县| 昔阳县| 赤壁市| 高尔夫| 重庆市| 大连市| 公主岭市| 邯郸市| 台南市|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