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李德林生平及仕歷的考察,可知李德林生于北魏,長于東魏,北齊開始步入仕途,北齊亡后投降北周,后輔佐隋文帝楊堅禪代北周建立隋朝,故他應當是一位歷經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和隋的五朝文士。李德林在北魏僅僅三年,因年幼無相關創(chuàng)作記載,故稱其為“四朝文士”。
【關鍵詞】《隋書》;李德林;生平;仕歷;著述
曹道衡、沈玉成合著的《南北朝文學史》中在論述隋代文學時說:“隋代文人除盧思道、薛道衡外,還有一些人也來自北齊。其中聲望較高的有孫萬壽、李孝貞(元操)、辛德源、元行恭等。在這些人中,現(xiàn)在作品較多的是孫萬壽?!盵1]書中提及的諸多北齊文人,偏偏遺漏了同樣來自北齊,并且在隋初最有影響力的文士李德林。
目前,據(jù)筆者所見,學術界對于李德林的在隋朝的開國功績、歷史地位以及史學成就等方面已經有所研究和涉獵,例如孟慶斌《歷史學家李德林和他的斷代原則》 [2] 、郭林生《<隋書·李德林>開皇元年史事淺證》[3]、劉晗《李德林與隋的統(tǒng)一》[4]。但是對于李德林的生平、仕歷和著述成就以及在當時的影響,還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側重梳理李德林的生平和仕歷,許多細節(jié)問題還有待于高明進一步深入探討。
曹道衡、劉躍進合著《南北朝文學編年史》中,對李德林的生卒年進行推斷:“按《隋書·李德林傳》,李德林得罪于開皇十年,年馀卒,則卒年為開皇十一年(591),年六十一,上推生于本年(指公元531年)。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今河北深縣)人。隋代作家?!盵5]因為缺少新的證據(jù)而沒有得出正確的結論,羅新、葉煒所著《新出土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對李德林的生卒年所作考訂云:“今據(jù)墓志李敬族之卒年以及李德林‘十六而孤之語,可以確切推算出李德林生于北魏孝武太昌元年(532),卒于隋文帝開皇十二年(592)。”[6]羅、葉二人對李德林生卒年的辨證依據(jù)新出土其父墓志,應當是確鑿可信的?!赌媳背膶W編年史》推斷有誤。在隋代李德林僅生活了十二年,在其一生六十一年中,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因李德林卒于隋代,故今人多傾向認定他為隋代作家,與其生平與仕歷都是不太相符。
李德林生于北魏孝武太昌元年(532),二年之后,即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東魏建立。由于李德林在北魏僅僅生活三年,無事跡可述。故本文從北魏滅亡后開始考察其生平事跡、仕歷及著述情況。
關于李德林的生平和仕歷,唐代李延壽《北史》、李百藥《北齊書》和魏徵等所修《隋書》都有所記載,而《隋書》本傳記載最為詳贍。筆者根據(jù)《隋書·李德林》所記載他的生平要事和仕歷,大體上把其一生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東魏時期(534—550),少時夙惠,以才學知名當時。這一時期從李德林3歲到19歲,這是他未出仕時期。
據(jù)《隋書》本傳載,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今河北深縣)人。本傳稱李德林“少以才學見知”或“少有才名”,這些贊譽并非浪得虛名。他幼年十分聰惠,才數(shù)歲,十幾天便能背誦左思《蜀都賦》。其父好友高隆之對滿朝文武盛贊李德林,說他將來必成大器。當時鄴京的很多人士到李德林家看望他,每天車馬不斷竟至一個多月。又《隋書》本傳載:“年十五,誦五經及古今文集,日數(shù)千言。俄而該博墳典,陰陽緯侯無不通涉?!盵7]這些都說明李德林在少年時期先天聰明,又加上后天刻苦勤學,因而名聲在外。
第二階段,北齊時期(551—577),他德林初入仕途,開始任閑職,后多任清要。本階段從20歲一直到46歲,這是李德林的中年時期。
武定五年(547),實際掌握東魏政權的高歡死后,長子高澄繼續(xù)掌政。不久高澄遇刺身亡,弟高洋繼承其位掌權。八年(550),高洋代東魏稱帝(即齊文宣帝高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于鄴,史稱北齊。
任城王元湝在定州刺史任上看重李德林的才學,不拘君臣之禮而以師友相待。據(jù)《隋書》本傳,在天保八年(557),李德林被任城王推舉為秀才,李德林時年二十六歲。在給尚書令楊遵彥所寫舉薦信中稱:“燕趙固多奇士,此言誠不為謬。今歲所貢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學識,固不待言,觀其風神器宇,終為棟梁之用。至如經國大體,是賈生、晁錯之儔;雕蟲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輩。今雖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廈者,豈厭夫良材之積也?吾嘗見孔文舉《薦禰衡表》云:‘洪水橫流,帝思俾乂。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謂擬諭非倫。今以德林言之,便覺前言非大?!盵8]任城王對李德林的才華推崇備至,認為他經國定邦的大政方針,可比擬西漢的政治家賈誼和晁錯;寫文章這種雕蟲小技,也堪比司馬相如、楊雄。楊遵顏有懷疑,令他代寫《讓尚書令表》以試探,李德林提筆頃刻寫成,文不加點。楊遵彥把文章給吏部郎陸卬看會,陸卬也是十分贊賞,并讓自己的兒子以李德林為榜樣來要求自己。李德林應秀才第考為上等,便立授官殿中將軍,此是西省的閑散官,李德林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就托病回鄉(xiāng)閑居。
乾明初年(560),李德林在家閑居三年后,楊遵彥奏請朝廷指令李德林入議曹,李德林并未就任。此時撰有《春思賦》一篇,當時人們稱贊它典雅華麗,可惜今天已佚。此時高湛任丞相,命令李德林回京,與散騎常侍高元海等參與執(zhí)掌國家機密。在長廣王高湛的提攜之下,李德林開始官運亨通,青云直上。高湛延引李德林出任丞相府行參軍。不久,在皇建二年(561)長廣王即帝位,也就是武成帝高湛。李德林被授與奉朝請,在舍人省常住并守值。
武成帝高湛河清(562—565)年間,李德林拜員外散騎侍郎。溫公高緯天統(tǒng)初年(565),他被授給事中,在中書省任職,主要負責起草詔誥。不久升任中書舍人。武平初年(570),加授通直散騎侍郎,又受令與中書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趙彥深分別掌管機密。李德林不久因守母喪離職,守喪剛滿百日,朝廷奪情起用。他此時因病重,請求辭官回鄉(xiāng)休養(yǎng),得到了朝廷的批準。在李德林回鄉(xiāng)守母孝養(yǎng)病期間,魏收與陽休之爭論《齊書》關于紀元之事,高緯讓在朝百官各部門集中討論。因李德林歸鄉(xiāng)守孝,魏收只得以書信與李德林探討。此時侍中郎杜臺卿進呈《世祖武成皇帝頌》,高緯認為寫得不好。讓和士開傳給閑居在家的李德林審閱,并命令他修訂后并及時送到京城。李德林便進呈頌文十六章及序言。武平三年(572),侍中祖孝徵力排眾議,并在他極力薦舉下,李德林被重新起用為中書侍郎。同時令李德林修撰國史。后又進入文林館,與黃門侍郎顏之推二人共同主持文林館事務。武平五年(574),朝廷命李德林與黃門侍郎李孝貞、中書侍郎李若分別負責朝廷政令文書的宣布傳達。不久又任命他為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隆化(576—577)年間,李德林代理儀同三司。北齊幼主承光(577)年間,李德林被實授儀同三司。
在北齊期間,李德林26歲開始步入仕途。初應秀才科,所授閑散官不如意而辭官歸鄉(xiāng)。后來在楊遵彥、高湛、祖孝徵等人的推舉之下,李德林仕途順利,所任官皆清通顯職。
第三階段,北周時期(577—581),北齊滅亡后李德林入周,并且被周武帝禮遇有加。此段時間比較短,可視為他仕歷的第一個轉折期。
公元557年鮮卑人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史稱北周。到577年周武帝宇文邕又滅掉北齊,重新統(tǒng)一北中國。周武帝對待亡國之臣李德林,比起李德林在北齊的待遇,可謂是禮遇有加。周武帝滅掉北齊,進入鄴城的當天,首先,派人安撫慰問。差譴小司馬唐道和到李德林宅宣布旨意,說自己平定齊國的好處在于得到了李德林,并請立即到宮內相見。其次,向他咨詢政事。唐道和將李德林帶到內宮后,周武帝又派內史宇文昂來詢問北齊的風俗政教,人物的善惡,一連留在宮中三日才讓回家。最后,封官賜爵,大力贊譽,委以重任。隨后,周武帝讓李德林跟從自己到長安,授官內史上士。據(jù)《隋書》本傳載:“自此以后,詔誥格式,及用山東人物,一以委之?!盵9]可謂對李德林極度信任,并讓其才獲得施展機會,委以重任。周武帝另外更是錦上添花,在云陽宮用鮮卑語在群臣面前極力贊譽李德林,認為李德林乃是天上人,現(xiàn)在被自己收用制作文書,真是奇事。宣政末年(578),李德林被授官御正下大夫。大象初年(579),朝廷賜李德林成安縣男爵位。
第四階段,隋朝時期(581—592),這是李德林晚年時期,也是他一生的最后十二年。李德林輔佐楊堅稱帝,雖有佐命之功,最后由于小人的誣告和楊堅的猜忌,李德林最后外放被貶,卒于懷州刺史任上。
北周大象二年(580)五月,周宣帝宇文赟病重,傳位年幼靜帝宇文衍,對外秘不發(fā)喪。小御正劉昉與領內史鄭篡改詔書召來楊堅入朝輔政。李德林也及時向隋文帝楊堅靠攏。隋取代北周的過程中,李德林的主要功績有兩條:其一是幫助楊堅出謀劃策,鄭譯和劉昉要授與楊堅大冢宰職位,二人也都各懷私心,鄭譯想任大司馬,劉昉要求做小冢宰。楊堅向李德林詢問如何處置?李德林的謀劃是:“即宜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內外諸軍事。不爾,無以壓眾心?!盵10]楊堅聽從了李德林的建議。任命李德林為丞相府屬,加授儀同大將軍。北周舊臣害怕楊堅代周后危害自己的利益,從580年6月始,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等三方發(fā)生叛亂。在內部將領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發(fā)生爭執(zhí)時候,李德林幫助楊堅分析利害,建議應派遣心腹且有威望之人節(jié)制諸軍即可,楊堅讓高颎到軍中任總指揮,終于平定三方之亂。其二是擬定各種文書。李德林少有才名,經過在北齊和北周二朝的歷練,應制文章寫作已經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所以撰寫各種文書及發(fā)布政令,正好發(fā)揮了李德林的特長?!端鍟繁緜鞣Q三方叛亂的時候,丞相府事務繁忙,“軍書憶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動逾百數(shù)。或機速競發(fā),口授數(shù)人,文意百端,不加治點?!庇州d“禪代之際,其相國總百揆、九錫殊禮詔策箋表璽書,皆德林之辭也?!盵11]由此可見李德林才思敏捷,對于各種文書應付自如,處理的效率亦極高。
隋文帝末皇元年(581)二月,楊堅迫使周靜帝禪位,自立為皇帝,建立了隋朝。李德林被任命為內史令。當初即將受禪的時候,李德林因不同意全部消滅北周皇室宇文氏全族而忤旨。隋朝建立后,從此李德林不能獲得升職和加爵,只是依班例授上儀同,晉升為子爵。同年,奉令與太尉于翼、高颎共同修訂律令。完成后皇帝為了獎賞他對法律法令條文修改的幅度很大,賜給他一條金腰帶和一匹駿馬。
開皇五年(585),李德林奉命編輯隋文帝楊堅做丞相時自己所做文章,編成五卷,命名為《霸朝雜集》。李德林又寫了一篇很長的序文,載《隋書》本傳。楊堅讀后很高興,先是追贈他的父親李敬族為恒州刺史,為了使李德林更加榮耀,后又追贈其父為定州刺史、安平縣公,謚號為孝。并由李德林承襲爵位。李德林因梁士彥及元諧等人多次現(xiàn)出反叛之心,在大江南邊,與朝廷對立,便作《天命論》奏于皇帝楊堅。文章大意宣揚隋朝建立乃天命所歸,北周三方叛亂是逆天而行,終至敗亡。接著頌揚隋開國后典章制度改革和教化實施,廣被四方的盛況。最后借鑒歷史上地方歸向中央王朝史實,勸二人迷途知返早日歸降。
開皇八年(588),楊堅到同州巡視,李德林因病沒有隨行。楊堅發(fā)書催促,李德林在回京的路上追上車駕。在途中,楊堅說等到平陳以后,要使李德林更加榮耀。開皇九年(589),陳平,拜李德林柱國、郡公,實封八百戶,賞賜各色帛三千段。
開皇十年(590),虞慶則等人于關東諸道巡視回來,對于五百家設一鄉(xiāng)正專管訴訟,存在許多弊病,主張廢除。李德林上表認為不應該朝令夕改。楊堅很生氣,加上李元操進讒言說李德林虛報父親官職,加上認定去年李德林以欺騙手段奪取百姓店鋪,二罪并罰,便外放李德林為湖州刺史。李德林請求以散官參議政事,沒有獲得楊堅批準。改任懷州(治今河南沁陽)刺史。在州刺史任上遇到大旱,征集百姓挖井澆田,沒有取得成效,被朝廷吏部彈劾貶黜。
開皇十二年(592),李德林卒于懷州刺史任上?!端鍟繁緜鬏d:歲(590)余,卒官,時年六十一。贈大將軍、廉州刺史,謚曰文。[12]
據(jù)《隋書》本傳: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亂亡失,見五十卷行于世。敕撰齊史未成,可見李德著述是相當可觀的,但今天大多數(shù)已亡佚。
【參考文獻】
[1]曹道衡 沈玉成著.南北朝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500。
[2]孟慶斌.歷史學家李德林和他的斷代原則[J].文史雜志,1997年第3期。
[3]郭林生.隋書李德林開皇元年史事淺證[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4]劉晗.李德林與隋的統(tǒng)一[J]晉東南師專學校學報,2003年第4期。
[5] 曹道衡、劉躍進.南北朝文學編年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472。
[6]羅新 葉煒著.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5:378。
[7][8][9][10][11][12][唐]魏徵等撰.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1193,1194,1198,1199,1199,1208。
作者簡介:
韓留勇 (1978—),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南通分校人文系講師,研究方向:六朝史學與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