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日陽
(廣東省河源市中醫(yī)院內(nèi)科,廣東河源 517000)
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最常見的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脂血癥是糖尿病冠心病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子。良好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嚴格控制血脂將有助于有效地預防和延緩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筆者使用竹葉黃芪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35例,獲得了一定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70例患者均為2006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門診就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5例中,男 19 例,女 16 例;年齡 46~70 歲,平均(56.75±8.65)歲;糖尿病平均病程(10.36±3.88)年,高脂血癥平均病程(5.57±2.22)年。對照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48~70歲,平均(57.24±9.21)歲;糖尿病平均病程(10.92±4.26)年,高脂血癥平均病程(5.62±2.82)年。兩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及高脂血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1999年 WHO糖尿病診斷標準[2]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血脂異常。血脂異常標準參考中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3]的診斷標準:空腹血清總膽固醇(TC)≥5.7 mmol/L;三酰甘油(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63 mmol/L。
兩組均于治療前后測空腹血糖 (FPG)及餐后2 h血糖(PBG),血脂各項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所有患者均在2周前停服降脂藥物,維持原有的降糖降壓藥物,測定全部觀察指標后開始治療。在常規(guī)糖尿病治療(飲食控制、運動療法、降糖藥及皮下注射胰島素)前提下,對照組以TG升高為主者選用非諾貝特膠囊200 mg,每天1次,口服;以TC升高為主者選用辛伐他汀片20 mg,每天1次,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增減竹葉黃芪湯(竹葉10 g、黃芪 30 g、黨參 15 g、麥冬 10 g、生地 30 g、白芍 10 g、當歸10 g、黃芩 10 g、石膏 20 g、法半夏 10 g、澤瀉 15 g、生甘草5 g),1劑/d。治療期間禁用其他調(diào)整血脂藥物,兩組療程為1個月。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中藥新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標準確立。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均有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以顯效、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治療前兩組比較,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nèi)比較:與治療前比較,兩組TG、TC、LDL-C均下降,兩組的HDL-C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組治療后的TC、LDL-C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x±s)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FBG、PBG均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前后兩組FBG、PBG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值比較(x±s)
兩組中醫(yī)療效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7,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中醫(yī)療效比較
根據(jù)資料顯示[1],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fā)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有60%~80%糖尿病患者最終死于冠心病。英國著名的UKPDS研究[5]證實,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但不足以顯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仍有59%糖尿病患者可死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分析這些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除了高血糖,另外重要的危險因素就有血脂異常。2001年美國糖尿病年會上,McGarry提出:脂代謝異常是T2DM及其并發(fā)癥的根源,將T2DM 稱為“糖脂病”(Diabetes Mellipidtus)[6],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組第3次報告 (NCEP ATPⅢ)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應與冠心病患者一樣接受嚴格的調(diào)脂治療[7]。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在中醫(yī)典籍中并無相應病名,屬于“痰濕”、“血瘀”范疇。其主要是由于消渴日久氣陰兩虛,氣虛不能推動血液及水液運行,陰虛內(nèi)熱煎灼陰津,致血瘀痰濁阻于脈道,積久化熱而成。因此,氣陰不足,兼有痰熱為本病之源,而標本同治是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癥的根本。
竹葉黃芪湯出自《醫(y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是《醫(yī)宗金鑒》消渴治法中的主方,組成乃“黃芪黃芩合四物,竹葉石膏減粳姜”,方中黃芪、黨參、麥冬益氣生津,四物湯方調(diào)補陰血,竹葉、石膏、黃芩、半夏潤燥相配,除熱截痰,原用治虛而猶有燥熱的消渴,然而近代以來此良方鮮有問津者,筆者覺之標本兼顧,甚合如今糖尿病之病機,如伴高脂血癥時唯嫌滌除痰濁力度稍欠,故在原方基礎上有所增減,將之運用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結果中看出,竹葉黃芪湯治療組較單純西藥組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的TC、LDL-C,由于沒有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血糖,故其降脂作用不依賴降低血糖而實現(xiàn)。此外,竹葉黃芪湯在糖尿病治療的臨床療效方面顯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藥治療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1]Ishihara M,Sato H,Kawagoe T,et al.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patients with single vessel disease[J].JHeart 2001,86(2):133-13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3]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175.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5]Turner RC.The UKPDS:a review [J].Diabetes Care,1998,21(suppl 3):C35-38.
[6]McGarry JD.Banting lecture 2001:dys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1):7-18.
[7]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Ⅲ)[J].JAMA,2001,285(19):2486-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