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林,朱志峰
(1.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2.陜西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陜西 西安 710061)
龜板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當時用龜背、腹甲入藥,宋代以后主要使用腹甲,其形如板,故名。龜板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yǎng)血補心之功效,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筋骨痿軟、心悸健忘等癥。由于貨源緊張,價格上揚,近年來發(fā)現(xiàn)市場上有許多龜板的混淆品及偽品,僅從緬甸進口的龜板中就有10余種[1],需要加以研究和區(qū)分。對于藥材的性狀鑒別,祖國醫(yī)藥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xiàn)就常見、易混的龜板品種的性狀鑒別如下,以供參考。
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科(Testudinidae)動物烏龜 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腹甲。產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等地。
捕捉后殺死,或用沸水燙死,剝取腹甲,除去殘肉,曬干。這兩種加工品分別稱為血板和燙(湯)板。
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 6.4~21 cm,寬 5.5~17 cm,厚約0.5 cm;前端較寬,鈍園或平截,后端較狹且內陷,具三角形缺刻,兩側殘存呈翼狀向后方彎曲的甲橋,有的已除去;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黑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常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喉盾略三角形,肱盾、股盾兩外緣較中縫線略寬,胸盾及腹盾較大,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縫線均長,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縫最短;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血板”不脫皮,有的略帶血跡或殘肉,“燙板”色稍深,有脫皮的痕跡,除凈后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肱盾與胸盾縫的交叉處在內版中,后葉與甲橋的寬近等長;質堅硬,可自骨縫處斷裂。氣微腥,味微咸(見圖1)。
圖1 正品龜板示意圖及藥材圖
為龜科動物大地龜 Geoemyda grandis(Gray)的腹甲,動物分布于泰國、錫金、柬埔寨、馬來半島。呈大板片狀,近長方橢形,長30~33 cm,寬15~19 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兩側有殘缺翼狀向后方彎曲的甲橋,甲橋前部較后部寬;外表面淡棕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具有黑棕色的斑點及放射狀紋理,喉盾類三角形,腹盾較大,股盾中縫線最長,肱盾、肛盾的中縫線較短;內表面黃白色,略帶殘肉,除凈后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肱盾與胸盾縫的交叉處在內板中,后葉的長度短于甲橋的寬。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見圖2 A)。
為龜科動物緬甸草龜 Morenia ocellata(Boulenger)的腹甲,動物分布于緬甸。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10~12 cm,寬7~8 cm,前端平截,后端具缺刻,兩側有呈翼狀向后方彎曲的甲橋,甲橋前部較后部寬;外表面淺黃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具棕黑色斑塊,喉盾略三角形,肱盾、股盾外緣較中縫線長,腹盾、胸盾中縫線最長,肱盾、肛盾中縫最短;內表面黃白色,略帶殘肉,除凈后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肱盾與胸盾縫的交叉處在內板的下方,后葉的長度稍稍短于甲橋的寬。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見圖2 B)。
為龜科動物爪哇弓穴龜 Damonia subtrijuga(Boulenger)的腹甲,動物分布于錫金、越南及馬來半島。呈板片狀,類長方橢圓形,長17.5 cm,寬12 cm;前端平截,后端具缺刻,兩側有呈翼狀向后方彎曲的甲橋,甲橋前部較后部寬;外表面淺黃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具黑褐色斑塊,喉盾三角形,肱盾、股盾外緣較中縫線長,腋盾及胯盾大,腹盾中縫線最長,喉盾、肱盾及肛盾中縫線較短;內表面黃白色,略帶殘肉,除凈后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肱盾與胸盾縫的交叉處在內板的下方,后葉與甲橋的寬近等長。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見圖2 C)。
為龜科動物緬甸陸龜 Testudo elongate(Blyth)的腹甲,動物國內分布于廣西,云南,國外分布于印度東北部至越南、馬來半島。呈板片狀,類長方橢圓形,長12~19 cm,寬8~12 cm,前端稍凹入,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兩側有呈翼狀向后彎曲的甲橋,甲橋后部較前部寬;外表面黃綠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具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塊,喉盾三角形,肱盾較胸盾小,腹盾大,股盾較胸盾大,腋盾常小于胯盾,腹盾中縫線最長,肛盾的中縫線最短,肱盾與股盾中縫線近等長;內表面灰白色,略帶殘肉,除凈后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肱盾與胸盾縫的交叉處在內板中。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見圖 2 D)。
為龜科動物鋸齒攝龜 Cyclemyc dentate(Gray)的腹甲,動物分布于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半島,尤以緬甸、泰國、柬埔寨最常見。呈板片狀,長橢圓形,前部稍比后部窄,長21~24 cm,寬12~17 cm;前端平截,后端淺凹缺刻;外表面淡黃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盾片上可見放射狀紋理,射線起端常具黑褐色小斑點;內表面黃白色,除凈殘肉后可見骨板9塊,胸盾與腹盾縫弧形向前彎,與骨板平直的舌下縫不完全重合,以致腹盾看似為4塊,外側上方2小塊互相分離,肱盾和股盾外緣較中縫線略寬,胸盾外緣小于中縫線,胸盾中縫線最長,肱盾或喉盾中縫線最短,內板在肱盾與胸盾縫交叉之下,舌下縫間有韌帶相連。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見圖2 E)。
為龜科動物刺地龜 Geoemyda spinosa(Gray)的腹甲,動物分布于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呈板片狀,長橢圓形,雌體板面較平坦,雄體板面凹槽狀,前部稍比后部窄,長17~22 cm,寬11~13 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外表面黃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盾片上可見褐色放射狀紋理,射線起端呈黃棕色,無斑點,除喉盾與肱盾縫線呈“V”字形外,其他各盾片之間縫線都近于平直,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縫線均較長且略相等,其余盾片中縫線較短;內表面淡黃白,除凈殘肉后可見骨板9塊;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見圖2 F)。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龜科動物安徽代爾圣龜的腹甲,以及地龜、草龜、陸龜、凹甲陸龜、背平陸龜、馬來閉殼龜、黃綠閉殼龜、印度棱背龜、黃喉擬水龜的腹甲等非正品龜板被混用。有的龜科閉殼龜屬的龜板含有有毒元素,應注意鑒別[2]。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研究龜板混淆及偽品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效果的差異性,以確定具有藥用價值的代用品。
圖2 各種混偽品的藥材圖
[1]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515.
[2]鄔家林.藥材商品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