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君 張銘連 龐朝善 常永業(yè) 解世鵬 毛愛玲 王 浩
Behcet病是一種以反復發(fā)作的葡萄膜炎、口腔潰瘍、皮膚損害和生殖器潰瘍等為特征的多系統(tǒng)受累的疾病。是我國常見葡萄膜炎中重要的致盲類型。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26例患者,療效分析如下。
1.1.1 一般情況:所有病例均為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Behcet病患者,共26例(52只眼),其中男 24例(占 92.3%),女 2例(占7.7%),發(fā)病年齡最小者12歲,最大者46歲,平均28.5歲。住院天數最短5天,最長47天,平均21.1天。首次發(fā)病10例,復發(fā)16例,葡萄膜炎反復發(fā)作病史最長5年,繼發(fā)青光眼1只眼,高度近視2只眼,眼球萎縮1只眼,眼球水平震顫2只眼。
1.1.2 全身情況:伴復發(fā)性口腔潰瘍23例,生殖器潰瘍8例,皮膚針刺試驗陽性7例,皮膚結節(jié)3例,傷口易化膿2例,雙下肢靜脈炎1例,同時患肺結核6年者1例,關節(jié)疼痛2例,風濕病2例,雙下肢靜脈栓塞3年1例,30年前患脊髓灰質炎、雙下肢靜脈炎2年1例。
1.1.3 眼部表現 (表1)
表1 26例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眼部表現及并發(fā)癥
1.1.4 輔助檢查: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共6例,表現為視網膜動脈細,靜脈擴張,毛細血管廣泛擴張滲漏,視盤強熒光染色,其中1例顳下支靜脈管徑不均,分布區(qū)見片狀無灌注區(qū)及側支循環(huán);1例周邊大片無灌注區(qū)行視網膜光凝治療。視野檢查4只眼,表現為中心視敏度散在下降1眼,中心暗點1眼,彌漫性視敏度散下降2眼。P-VEP檢查4只眼:1只眼正常波形,3只眼P波峰值降低。
1.1.5 實驗室檢查:1例血沉54mm/h,白細胞升高7例。 1例白細胞 10.6×109/L、血小板 367×109/L、總膽紅素22.7umol/L、直接膽紅素12.1 umol/L、谷丙轉氨酶80U/L、谷草轉氨酶57 U/L、總蛋白80.9g/L、白蛋白44 g/L、乳酸脫氫酶476 U/L;復查白細胞17.6×109/L 、粒細胞 12.8×109/L、血小板 311×109/L 、直接膽紅素7.7umol/L、谷丙轉氨酶64 U/L。1例尿紅細胞(+++)、尿膽原(+-);B 超:左腎囊腫。
1.2.1 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①肝火旺盛型(8例):患者癥見頭暈目眩、唇紅目赤、口苦咽干、舌邊潰爛、耳鳴耳聾、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或弦數。此型多見于葡萄膜炎的急性發(fā)作期,也易合并眼內出血和前房積膿。治則:清肝瀉火。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g、柴胡 12g、黃芩 12g、梔子 12g、生地 15g、丹皮 12g、菊花15g、夏枯草12g、川楝子12g)。大便秘結加大黃10g(后下)、草決明12g;頭痛頭暈者加草決明20g(先煎)、磁石 20g(先煎)〔1〕。 ②瘀毒傷津型(14 例):素體津虧或病久耗損津液,目竅失濡,眼底失潤而發(fā)本病,體兼口渴、便秘、皮膚干燥、舌質紅、脈沉細數。治則:解毒生津。方藥:養(yǎng)陰清熱湯〔2〕(生地 15g、天花粉 10g、知母 10g、蘆根 10g、生石膏 15g、銀花 15g、黃芩 10g、荊芥 10g、防風 10g、枳殼 10g、龍膽草 10g、甘草 3g)加白蘞 30g、元參 30g、麥冬 15g;胃納欠佳、惡心、嘔吐加吳茱萸10g。③肺熱傷津型(2例):肺燥陰虛之咽干聲嘶、眼內干澀、口齒出血、口腔潰瘍、痤瘡。治則:滋養(yǎng)肺腎。方藥:養(yǎng)陰清肺湯(玄參30g、生地黃 30g、麥冬 10g、白芍 10g、甘草 3g、丹皮 12g、貝母10g、薄荷10g)。④血分瘀毒型(1例):人體感受火毒之氣,郁于目絡或素體陽盛,內生積熱,熱壅血瘀,血脈滯澀,氣血郁遏不通,血敗而腐,釀成膿液,或兼頭痛目赤、口苦咽干,口臭潰爛,尿赤便干,火毒癤瘡,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則:散瘀解毒。方藥:十味消毒飲 (金銀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連翹 30g、皂角刺 30g、大青葉 30g、玄參 30g、白蘞 30g、陳皮 10g、大黃 15~30g),口渴重加天花粉10~30g,血熱者加生地 10g、赤芍 10g,迎風流淚加白芷10g、升麻 10g,胃納呆加枳殼10g、陳皮 15g。⑤瘀毒傷腎型(3例):素體肝腎虧乏,或瘀毒耗傷精血,久病及于肝腎,精虛無以柔潤眼底,血虛無以潤養(yǎng)神光,加之濕毒內生釀為毒邪,上攻于目。見于本病慢性期或反復發(fā)作兼見眩暈耳鳴、咽干顴紅,煩熱盜汗,腰膝酸軟,遺精早泄,舌質紅無苔,脈細數。治則:滋補肝腎,佐以活血解毒。方藥:知柏地黃湯(知母10g、黃柏 10g、熟地 24g、山萸肉 12g、山藥 12g、澤瀉9g、茯苓 9g、丹皮 9g),或百合地黃湯(百合、生地黃汁)加銀花30g、白蘞30g。新生血管形成或體兼陰虛火旺癥候者方用育陰涼散湯〔2〕(生地 12g、百部 12g、夏枯草 12g、金銀花 12g、炒茜草 12g、山藥 10g、沙參10g、黃芩炭 10g、炒梔子 10g、白芨 10g、阿膠 10g、丹皮 6g、赤芍 5g、大黃炭 5g)。
1.2.2 西藥治療:①局部用藥:前葡萄膜炎用氯霉素考的松滴眼液、雙氯芬酸鈉滴眼液點眼每日6次,0.5%硫酸阿托品眼膏點眼每日1次,虹膜后粘連較重者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或1%硫酸阿托品注射液+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按1∶1配制眼藥水點眼,每日6次(注意壓迫淚小點),同時可配合局部眼球按摩。②非甾體類消炎藥:口服酮洛芬膠囊50mg,每日3次。③糖皮質激素:口服潑尼松片,炎癥較輕者20~30mg,每日1次,早8點前頓服,炎癥較重者每公斤體重給予4~6mg氫化考的松注射液,日1次,靜脈滴注,每2~3天遞減50mg,減至每日150mg后改為口服潑尼松片30mg,每日1次,早8點前頓服,之后按每7天減5mg或更緩慢依次遞減。④免疫抑制劑:3例服苯丁酸氮芥20mg,每日3次,2例服環(huán)磷酰胺片50mg或100mg,每日3次,1例服硫唑嘌呤片50mg,每日2次,后改為100mg每日2次,1例服秋水仙堿片0.5mg,每日3次,1例用環(huán)磷酰胺注射液(2mg/kg)靜脈滴注,每周1次,共2次,18例服雷公藤多苷片100mg,每日3次。⑤其他:同時可配合清開靈注射液30~4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眼底出血:血塞通注射液10~2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視網膜血管閉塞、視神經萎縮:用丹參注射液16ml及胞二磷膽堿注射液0.5g、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輔酶A 200μ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按國際Behcet病研究組制定的標準〔1〕:
(1)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一年內至少復發(fā)3次);
(2)下面4項中出現2項即可確診:
①復發(fā)性生殖器潰瘍或瘢痕;
②葡萄膜炎;
③多形性皮膚損害;
④皮膚過敏反應性試驗陽性。
治愈:眼部病變消退,畏光疼痛流淚癥狀消除。好轉:眼部病變減輕,畏光疼痛流淚癥狀減輕。未愈:畏光疼痛流淚癥狀及眼部病變無變化或加重〔3〕。
治愈5只眼。好轉42只眼。未愈5只眼。經2~7年隨訪5例未復發(fā),12例復發(fā)次數減少且癥狀輕微,9例仍反復發(fā)作其中2只眼失明。
表2 治療前后視力(眼數)
Behcet病可引起眼、口腔、皮膚、生殖器、關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的損害。眼部病變發(fā)生率高達41%~100%,多數作者報道在80%左右。往往因炎癥的反復復發(fā)或炎癥的慢性化而出現虹膜后粘連,瞳孔閉鎖,并發(fā)白內障,繼發(fā)青光眼,視網膜萎縮,視網膜動靜脈血管閉塞,視神經萎縮,新生血管形成或增殖性病變,視網膜脫離,黃斑囊樣水腫,視網膜出血、滲出、變性、裂孔,致視力喪失或眼球萎縮。
迄今對于Behcet病的發(fā)病原因尚待澄清,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遺傳、免疫異常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密切關系。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瞳神緊小”、“視瞻昏渺”和“狐惑病”范疇??捎捎诟惺軡駸岫拘?;或因素體陰虛,虛熱內擾;或因熱病后期,余熱未除所致。其病機急性期多以濕、熱、毒等邪實為主,緩解期可見氣虛、陰虛和陽虛,虛中夾實,為本虛標實之證;且濕熱、氣虛、陰虛和陽虛等均能造成血瘀的病理變化〔4〕。
前房積膿是Behcet病葡萄膜炎的重要體征之一,但由于糖皮質激素藥物的廣泛應用,臨床前房積膿癥狀較少見到,本組52只眼中僅10只眼出現前房積膿,占19.2%。本組26例均為視網膜葡萄膜型,且有嚴重的并發(fā)癥,其中并發(fā)性白內障15只眼占28.8%,繼發(fā)性青光眼2只眼占3.8%,視神經萎縮13只眼占25%,眼球萎縮2只眼占3.8%。
葡萄膜炎反復發(fā)作是Behcet病盲目的最重要原因,有統(tǒng)計表明,發(fā)病后2~5年,5~10年視力在數指以下者分別占27.58%和39.11%〔5〕。對發(fā)病半年至11.6年的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盲目占26.79%〔6〕。而本組病例占15.4%。
Behcet病雖然容易診斷,但漏診和誤診并非少見,多數已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治療但確診較晚,從發(fā)病到確診的時間平均7年以上,葡萄膜炎發(fā)生后至確診的時間平均達2.4年,從葡萄膜炎發(fā)生到單眼盲的時間平均為2.3年〔5〕,因此早期診斷十分重要。一旦確診,應盡快控制炎癥,預防其復發(fā)。該病的有效治療為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中藥。糖皮質激素對炎癥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內即可看到葡萄膜炎明顯好轉,但宜小劑量應用,往往越大劑量應用副作用越強,且復發(fā)率越高。中藥治療本病可有效改善全身癥狀,預防疾病復發(fā),減輕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劑如苯丁酸氮芥、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秋水仙堿、硫唑嘌呤等,能有效治療炎癥,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延長葡萄膜炎緩解時間,預防葡萄膜炎復發(fā),阻止病程進展。但免疫抑制劑因其可引起脫發(fā)、血尿、骨髓抑制、肝腎毒性、不育等副作用使眼科醫(yī)生顧慮重重,患者也不愿接受。我們統(tǒng)計26例患者中僅8例應用免疫抑制劑,21例復發(fā)患者分析其原因為:①免疫抑制劑用藥時間短,多數患者出院即自行停用;②再次復發(fā)卻未及時應用免疫抑制劑;③一種免疫抑制劑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復發(fā)卻未采取兩種或三種聯合應用治療。
我們認為對于本病的認識除了提高醫(yī)生的診療水平,還要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許多患者因反復復發(fā)而不愿就醫(yī),自行用藥,導致虹膜后粘連甚至瞳孔閉鎖,從而繼發(fā)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導致失明。應當讓患者認識到本病的嚴重后果,積極配合治療,降低本病的致盲率。
1 楊培增.臨床葡萄膜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70.
2 龐萬敏.中醫(yī)治療眼底病[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77-178.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07
4 程 革.白塞氏病從瘀論治探析[J].甘肅中醫(yī),2005,18(12):4-5.
5 楊培增.Behcet病[J].眼底病,1992.8,97,158,220.
6 楊培增,李紹珍,謝楚芳.Behcet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J].中華眼底病雜志,1994,10(3):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