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玖,韓 震
(上海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學院,上海201306)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復雜系統(tǒng)動態(tài)演變過程的關注,元胞自動機模擬及其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元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a,CA)最早由美國數學家Ulam在19世紀40年代提出,是一種在時間和均離散的系統(tǒng)。元胞自動機具有“自下而上”的結構,通過簡單的底層交互行為,能夠反映全局系統(tǒng)的復雜行為及其變化。1984年英國數學家Wolfram在Nature發(fā)表文章認為,CA可以用于復雜系統(tǒng)的模擬,并給出了元胞自動機的定義、構成元素以及轉換規(guī)則等[1]。此后,CA應用研究領域劇增,在計算機、生態(tài)、交通、地理等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尤其在城市擴展演變與復雜土地利用變化方面,利用元胞自動機模擬方法不僅能夠重建歷史動態(tài)變化過程[2-3],而且能夠根據不同的條件預測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情景[4-5]。作為復雜地理空間實體,城市與土地從上一時刻向下一時刻的轉變依據的是元胞的轉換規(guī)則(Transition Rules),這種規(guī)則是建立元胞自動機模型的核心[6]。一般地,轉換規(guī)則由元胞鄰域、區(qū)域影響變量、限制因素和隨機變量等組成。大部分研究均把重點放在區(qū)域變量如何影響地理實體的演變,從而得到合理的元胞轉換規(guī)則作為研究的重點[2-5]。但是,隨著規(guī)劃和決策對模擬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模擬結果的精度和不確定性開始受到重視[7-9]。
元胞自動機模擬結果是產生一系列模擬和預測情景,這些結果是與基準圖件相似的數據和圖件,CA模型有明顯的空間尺度依賴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和不確定性[10]。葉嘉安等從數據源、數據轉換、CA模型系統(tǒng)(包括轉換規(guī)則、鄰域結構、模擬時間和隨機變量)等方面探討了CA模擬的誤差傳遞與不確定性問題[11];Liu研究了元胞尺度大小對城市土地利用模擬結果的精度影響[12];Moreno等從CA模型的空間尺度依賴性出發(fā),提出了通過不規(guī)則元胞組合的改進方法[10]。
大量研究證實,元胞的空間尺度及組合不僅影響土地利用變化的模擬結果,甚至影響規(guī)則的挖掘與獲取,及不同鄰域組合下,得到的CA轉換規(guī)則、設置的轉變閾值及模擬結果(包括數量、空間位置及形態(tài))均有較大差異??梢姡徲虻拇笮〖捌浣M合是CA土地利用模擬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本文重點討論探討元胞鄰域的大小及組合對模擬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并通過海岸帶土地利用變化模擬的案例進行實證研究。
在CA模型中,散布在規(guī)則格網(Lattice)中的每一個元胞取有限的離散狀態(tài),遵循統(tǒng)一的轉換規(guī)則,依據確定的局部規(guī)則作同步更新[1]。CA的四個基本要素為元胞、狀態(tài)、鄰域以及轉換規(guī)則,而其它非基本要素則包括元胞空間和時間[1]。元胞(Cell)是元胞自動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狀態(tài)(State)是每個元胞擁有的(多個)狀態(tài)變量;鄰域(Neighbor)是指中心元胞周圍的一組元胞,研究中通常采用Moore型或擴展Moore型鄰域;規(guī)則(Rule)是元胞當前狀態(tài)轉換到下一時刻所應遵循的轉換條件(Transition Function)。
(1)Moore 3×3鄰域(普通 Moore鄰域)。一個元胞的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及右下的8個元胞為其鄰域,其數學定義如式(1)[13]。
(2)Moore 5×5鄰域。把 Moore型的鄰域半徑擴展為2,擴展后的鄰域數為24,其數學定義如式(2)[13]。
(3)Moore 7×7鄰域。把 Moore型的鄰域半徑擴展為3,鄰域數為48,其數學定義如式(3)[13]。
圖1 常見的幾種Moore元胞鄰域定義
一般地,利用CA對海岸帶土地利用進行模擬,其核心是轉換規(guī)則的確定。而本研究不考慮轉換規(guī)則的影響,重點分析元胞鄰域數量對于模擬結果的影響,以分析使用哪一種元胞類型較為適合。在此條件下,每個元胞在下一時刻能夠發(fā)生狀態(tài)轉變的概率可以用式(4)表達。
模擬之前,設置元胞是否可以發(fā)生轉變的閾值Pthreshold,當>Pthreshold則發(fā)生轉變,否則元胞保持原狀態(tài)不變。
為測試不同元胞組合對模擬結果的影響,選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海岸帶某區(qū)域作為研究對象?,F浦東新區(qū)由原浦東和南匯于2009年合并而成。原南匯作為上海遠郊區(qū),其海岸帶土地利用類型復雜多樣,包括城市建設、工業(yè)開發(fā)、垃圾填埋場、城市綠化、大型主題公園、農業(yè)基地、濱海濕地等。本文研究區(qū)位于南匯沿海區(qū)域,面積為90km2
利用GIS組件ArcGIS Engine 9.3在VS2005環(huán)境下開發(fā)海岸帶土地利用模擬模塊,通過改變元胞鄰域,產生一系列模擬結果(見圖2)。模擬中,將土地利用類型簡化為3類:分別為已開發(fā)土地、未開發(fā)土地和水域;運行的閾值為0.52,模擬運行次數為60。
由于水域作為限制條件,因此模擬中其元胞狀態(tài)保持不變,發(fā)生變化的元胞為已開發(fā)和未開發(fā)的元胞,結果是已開發(fā)的元胞數量不斷增加、未開發(fā)的元胞數量不斷減少,故而檢測模擬結果對元胞鄰域的響應只需要檢測已開發(fā)或未開發(fā)的元胞數量即可。本研究把已開發(fā)的元胞作為研究的重點。對于圖2的目視檢測和直觀認識可知,3種元胞鄰域產生的模擬結果在數量上和形態(tài)上均有較大差異。初始狀態(tài),已開發(fā)的元胞數量為14 753;而3種不同鄰域下模擬運行1~60次產生的元胞數量如表1所示。
圖2 基于3種不同的Moore鄰域的模擬結果
表1 三種不同元胞鄰域模擬結果趨勢分析
圖3 三種不同元胞鄰域模擬結果趨勢分析
從表2可知,Moore 3×3和Moore 5×5鄰域分別模擬運行到15和25次時不再發(fā)生變化,而Moore 7×7鄰域在60次運行以內均發(fā)生變化。圖3顯示了模擬次數與模擬最終狀態(tài)已開發(fā)的元胞數量之間的關系,從模擬過程變化曲線可知,Moore 3×3與Moore 5×5相似,而與Moore 7×7的差異較大,其中Moore 3×3模擬變化甚微,Moore 5×5變化次之,而Moore 7×7模擬結果變化顯著。Moore 3×3和Moore 5×5在1~10次模擬運行元胞增加數量顯著,分別增加元胞數量為1 224和2 633個,10次之后趨于緩慢,分別增加元胞數量22和143個;Moore 7×7在1~20次模擬運行增加元胞數量8 423個,20次之后趨于緩慢,增加元胞數量4 185個。
綜上所述,可歸納不同元胞鄰域下海岸帶土地利用模擬結果的特點:①從數量上看,模擬初期已開發(fā)元胞增加顯著,隨著模擬次數增加已開發(fā)元胞數量增加趨緩,鄰域范圍越小導致模擬結果越早停止變化,這是因為大鄰域范圍綜合了區(qū)域發(fā)展的更多因素,而小鄰域范圍只考慮了中心元胞周圍的局部因素。②從形態(tài)上看,元胞鄰域范圍越大模擬結果真實性越低,凡是包含在鄰域范圍內的元胞,隨著模擬次數增加,其狀態(tài)均有可能改變,而當鄰域范圍越大,可以改變狀態(tài)的元胞則越多,因此一些包圍在已開發(fā)的元胞區(qū)域中的未開發(fā)元胞,雖然實際中并未得到開發(fā),但是其狀態(tài)卻發(fā)生了改變,從圖2看這種情況在Moore7×7鄰域中比較明顯。③從不確定性方面來看,小鄰域范圍由局部元胞組成,而大鄰域范圍由較大區(qū)域的元胞組成,顯然鄰域范圍越大、因素越多,則模擬不確定性增加??梢姡∴徲蚍秶M結果形態(tài)真實、不確定性較低,但會導致模擬運行變化過早終止;而大鄰域范圍模擬運行變化延續(xù)性較強,但是模擬結果形態(tài)欠缺真實、不確定性增加。
因此,在海岸帶土地利用模擬過程中必須依賴全局變量,而不是鄰域范圍變量。由于各種尺度鄰域范圍具有自身的優(yōu)缺點,鄰域范圍大小及其組合的選擇必須考慮研究區(qū)域的特點、全局變量的情況,利用試錯法進行模擬并評價精度,最后確定模擬案例的特征尺度及較優(yōu)的鄰域大小及組合。
元胞自動機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離散系統(tǒng),能夠模擬復雜現象和系統(tǒng)的演變過程并預測其未來情景。海岸帶土地利用變化模擬是CA的重要應用領域。研究表明:元胞鄰域的大小及其組合對海岸帶土地利用模擬結果有顯著影響。通過測試分析3種不同的Moore鄰域對模擬結果的影響,初步研究了模擬結果對元胞鄰域的響應特征。
研究證實:元胞鄰域對模擬結果在3個方面有重要影響,分別是元胞數量、空間形態(tài)及不確定性。針對一般性模擬研究,無法判斷什么樣的元胞尺度及組合對海岸帶土地利用模擬時最優(yōu)的,必須結合實際模擬案例,考慮組成元胞全局轉換規(guī)則的因素,在多次模擬比較之下,才能夠確定最佳元胞鄰域尺度和組合。此外,本研究的結論對不僅對海岸帶土地利用變化模擬適用,而且對其他類型的空間演變模擬及預測均有參考價值。
[1] Wolfram S.Cellular Automata as Models of Complexity[J].Nature,1984,311(10):419-424.
[2] Al-kheder S,Wang J,Shan J.Fuzzy inference guided cellular automata urban-growth modelling using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imag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8,22(11):1271-1293.
[3] Liu Xiaoping,Li Xia,Liu Lin,et al.A bottom-up approach to discover transition rules of cellular automata using ant intelligenc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8,22(11):1247-1269.
[4] 何春陽,史培軍,陳晉,等.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和元胞自動機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5,35(5):464-473.
[5] 黎夏,楊青生,劉小平.基于CA的城市演變的知識挖掘及規(guī)劃情景模擬[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37(9):1242-1251.
[6] Wu F.Calibration of stochastic cellular automata:the application to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2,16(8):795-818.
[7] 張杰,周寅康,李仁強,等.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空間直觀模擬精度檢驗與不確定性分析:以北京都市區(qū)為例[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9,39(11):1560-1569.
[8] Robert Gilmore Pontius,Neeti Neeti.Uncertainty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ps of future land change scenarios[J].Sustainable Science,2010,5:39-50.
[9] Lien Poelmans,Anton Van Rompaey.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of urban expansion models[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10,34(1):17-27.
[10] Moreno Niandry,Wang Fang,Danielle J.Implementation of a dynamic neighborhood in a land-use vector-bas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9,33:44-54.
[11] Yeh Anthony Gar-On,Li Xia.Errors and uncertainties in urban cellular automata [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6,30:10-28.
[12] Liu Yan.The impact of neighbourhood size on the accuracy of cellular automata-based urban modelling [J].Applied GIS,2007,3(5):1-14.
[13] 徐昔保.基于GIS與元胞自動機的城市土地利用動態(tài)演化模擬與優(yōu)化研究:以蘭州市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