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義芹,趙愛君,楊海英,尹淑新,李學軍,張文君
(遷安市人民醫(yī)院,河北遷安 064400)
病理性心包積液是指 M型超聲顯示舒張期心包腔內(nèi)出現(xiàn)無回聲區(qū)、積液量 >30 ml。為探討超聲心動圖檢查診斷病理性心包積液的臨床價值,我們回顧性分析了 116例病理性心包積液患者的超聲心動圖等相關資料。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 2005年 2月 ~2009年8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的病理性心包積液患者 116例,男70例 、女 46例,年齡 3~78歲、平均 40.5歲,病程 5 d~11個月;均經(jīng)臨床和(或)心包穿刺抽液證實診斷。原發(fā)病為慢性心衰 41例,結(jié)核病 23例,尿毒癥14例,肝硬化 6例,癌癥 4例,心肌炎 4例,甲狀腺機能減退 2例,外傷性 2例,風濕熱 1例,不明原因19例。
1.2 檢測方法 患者取左側(cè)臥位(不能臥位者取半臥位),采用美國 ALT-200及日立 55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 2~4 MHz,于胸骨左側(cè)第 2~5肋間行各切面掃查;部分患者將探頭由劍突下斜向劍突上,視心臟膈面心包腔有無積液,在檢查過程中對儀器靈敏度作適當調(diào)節(jié),以清晰顯示心臟各層面結(jié)構(gòu)及心包腔液體情況。采用二維超聲半定量方法,將心包積液分為 5個級別[1]:①微量(<50 ml):左室后壁心包腔舒張期無回聲區(qū)寬 0.2~0.3 cm,前壁不出現(xiàn)無回聲區(qū);②少量(50~100 ml):左室后壁心包腔舒張期無回聲區(qū)寬 0.4~0.5 cm,前壁不出現(xiàn)無回聲區(qū)或有可疑無回聲區(qū);③中量(101~300 ml),左室后壁心包腔舒張期無回聲區(qū)寬 0.6~1.0 cm,前壁無回聲區(qū)寬 0.2~0.5 cm;④大量(301~1 000 ml):左室后壁心包腔舒張期無回聲區(qū)寬 1.1~2.5 cm,前壁無回聲寬 0.6~1.5 cm,可出現(xiàn)心臟擺動征;⑤極大量(1 001~4 000 ml),左室后壁心包腔舒張期無回聲區(qū)寬2.6~6.0 cm,前壁無回聲區(qū)寬 1.6~4.0 cm,出現(xiàn)明顯心臟擺動征。對超聲診斷可疑微量、少量心包積液患者,可通過 M型超聲進行檢查驗證(因 M型超聲對正常心包積液和病理性心包積液可做出鑒別診斷)。
1.2 治療方法 在超聲引導下,對其中 29例中量、大量、極大量心包積液患者成功地進行心包穿刺抽液,抽出液經(jīng)常規(guī)、生化、細菌學、細胞學檢查,最后診斷為癌性積液 4例,結(jié)核性積液 12例,尿毒癥積液 5例,慢性心衰積液 3例,甲狀腺機能減退 1例,外傷性積液 1例,不明原因 3例。對微量、少量心包積液患者給予病因治療,包括放、化療,抗結(jié)核,糾正腎衰、心衰,改善肝臟功能,提高甲狀腺機能等;對中量、大量、極大量心包積液行心包穿刺抽液,緩解臨床癥狀。
116例患者中,超聲檢查診斷積液微量 20例,少量 56例,中量 19例,大量 17例,極大量 4例。治療后隨診 89例(視病情急緩確定隨診時間,一般 3 d~3周),積液消失 58例(微量 12例,少量 36例,中量 10例),積液由中、大量減至微、少量 18例,大、極大量減至中量 8例,死亡 6例(死于癌癥 4例,重度多囊肝、多囊腎死于腦出血 1例,外傷積液轉(zhuǎn)上級醫(yī)院數(shù)日后死亡 1例);誤診 3例,右室前壁前方脂肪墊誤診為少量心包積液 1例,左側(cè)胸腔大量積液誤診為大量心包積液 2例,均經(jīng) CT檢查及左胸腔超聲定位穿刺確診證實。本組病理性心包積液患者的超聲檢查與臨床診斷符合率為 97.4%(與文獻報道[2]一致),誤診率為 2.6%。
心包是包繞于心臟的一個纖維漿膜囊,正常情況下含有 10~30 ml液體,起潤滑作用,并將心包膜臟層和壁層分開。應用 M型超聲可顯示位于左室后壁心肌后方 0.1~0.3 cm的微小無回聲區(qū),該無回聲區(qū)在收縮期可見,舒張期消失。因此,舒張期心包腔內(nèi)出現(xiàn)無回聲區(qū)、積液量 >30 ml,視為病理性心包積液。病理性心包積液多由心包疾患及心包外疾患引起,如感染、腫瘤、代謝障礙 (如尿毒癥)、結(jié)締組織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超聲心動圖對病理性心包積液有肯定診斷價值,本組超聲檢查與臨床診斷符合率 97.4%,明顯高于 X線、心電圖的 65%、50%診斷符合率[3],特別是對心臟增大合并心包積液患者,超聲仍可全面顯示其結(jié)構(gòu),并對其診斷提供更多信息。
通過半定量方法估測心包積液量,可對微量、少量心包積液做出及早診斷,指導臨床及時治療;對中量以上心包積液,可通過超聲引導進行心包穿刺抽液,協(xié)助臨床治療,并提供病因診斷依據(jù);對大量、極大量心包積液可通過穿刺抽液,防止心包填塞發(fā)生。另外,根據(jù)超聲心動圖動態(tài)觀察心包積液的消長情況,可判斷臨床治療效果和病情轉(zhuǎn)歸。
總之,超聲心動圖檢查診斷病理性心包積液具有可靠、無損傷、患者無痛苦、簡單易行等特點,應作為診斷病理性心包積液的首選方法。
[1]李志安.臨床超聲影像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05.
[2]王秀榮,魏曉軍.超聲對心包積液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4,5(3):128.
[3]張樹彬.臨床實用超聲心動圖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