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平
(湖南工業(yè)大學 思政部,湖南 株洲 412008)
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fā)展道路探析
鄧世平
(湖南工業(yè)大學 思政部,湖南 株洲 412008)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發(fā)展黨內民主被賦予了更高、更重要的使命。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60年來,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努力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道路清晰地描繪了出來,這就是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政治現(xiàn)代化之路。
黨內民主;人民民主;民主政治
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一直追求的目標和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60年來,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一直在探索一條中國式的民主政治道路。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1](P51)。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指出:“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保?](P15)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道路清晰地描繪了出來,這就是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政治現(xiàn)代化之路。
民主是中國人民百年以來苦苦追求的目標。近代中國以第一次中英鴉片戰(zhàn)爭為起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中國人民開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同時也將中國人的帝國迷夢徹底擊碎。清醒過來的中國先進分子開始將眼光投向西方,學習西方民主在當時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但是西方的民主似乎并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后,歷史將探索民主新路、實現(xiàn)民主的重任賦予了中國共產黨。所以,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將建立民主共和國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將民主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并且歷來以實現(xiàn)和發(fā)展人民民主為己任。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的民主政治新路進行了寶貴的探索??谷諔?zhàn)爭時期,毛澤東就提出要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國”。1945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同黃炎培談話,黃先生談到:“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夠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xiàn)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泵珴蓶|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保?](P169)毛澤東所講的這條民主新路就是人民民主之路,就是以勞動階級為主體的多數(shù)人當家作主的民主之路。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fā)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保?](P1480)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睔v史的進程證明,人民民主是作為一種適應中國國情的民主主義政治方案,一旦付諸實踐,就具有巨大的政治吸引力和變革舊事物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把中國政治文明進程推進到了一個新紀元。
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思想,但是在對人民民主的探索過程中,卻逐漸走入了“大民主”的誤區(qū),中國不但沒有實現(xiàn)人民民主而且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中。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對人民民主的探索過程中之所以出現(xiàn)失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1957年下半年開始,“左”的指導思想在黨內逐漸占了上風,黨內民主越來越不正常,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內民主受到嚴重踐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名存實亡,致使人民民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恢復和發(fā)展黨內民主,并以此帶動人民民主的恢復和發(fā)展,將國家的政治生活逐步步入正?;壍?,這是總結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中國民主新路探索過程的重要經驗教訓。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騰飛的必由之路”[5]。
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親自參與了建國后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大決策,親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對一定時期黨內民主的缺乏有切膚之痛。因此“文革”結束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領導集體的核心以后,鄧小平將恢復并發(fā)展黨內民主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fā)展道路上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針對文革期間對黨內民主制度遭到嚴重破壞,鄧小平特別強調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特別是要堅持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將集體領導與個人負責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鄧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黨的政治生活的基本準則,必須首先得到恢復和完善。為此,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就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鄧小平認為,堅持民主集中制必須做到以下四條:一是重大問題要由集體決策?!耙鞔_哪些問題應當由集體討論,哪些問題應當由個人負責。重大問題一定要由集體討論和決定。”[6](P341)二是作出決策時要用表決制。鄧小平指出,集體決定重大問題時,“要嚴格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一人一票,每個書記只有一票的權利,不能由第一書記說了算”[6](P341)。三是集體領導必須與個人分工負責制相結合?!耙嬲龑嵭屑w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集體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分頭去辦,各負其責,決不能互相推諉”[6](P341)。四是集體領導一定要有核心。“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7](P310)。有了這四條,民主集中制就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原則了,而是一個既可以發(fā)揮個人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個人專斷的可以操作的領導方法。
鄧小平認為,在黨內民主逐步恢復和發(fā)展的前提下,也要適時地發(fā)展人民民主,并提出了很多原則性的意見。第一,發(fā)展人民民主要注重實際效果,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民主。他指出:“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結果是既實現(xiàn)不了民主,經濟也得不到發(fā)展,只會出現(xiàn)國家混亂、人心渙散的局面。”[7](P284)第二,黨內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基礎和前提,對人民民主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他引述毛澤東的話說:“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保?](P176)第三,發(fā)展人民民主要注意在黨內民主健康發(fā)展的前提下,適時地用法律、制度鞏固下來。鄧小平十分注重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注重加快其向法治社會轉變的進程。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繼承和發(fā)揚毛澤東和鄧小平的黨內民主思想,全面論述了發(fā)展黨內民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8](P39)的重要論斷。首先,發(fā)展黨內民主是實現(xiàn)黨內政治生活正?;谋匾胧?。江澤民指出:“我們的黨內生活,一定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擴大民主。如果忽視民主,搞‘一言堂’,勢必造成黨內生活的不正常?!保?](P12)如果我們堅持發(fā)展黨內民主,保持黨內生活正?;?,就不會發(fā)生文化大革命這樣的災難。其次,“發(fā)展黨內民主,充分發(fā)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重要保證?!保?](P515)發(fā)展黨內民主,可以調動全體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黨的戰(zhàn)斗力,從而促進黨的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這是我們黨八十多年奮斗歷程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所以,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黨內民主要以實現(xiàn)黨的綱領為目的,以引導、保護、發(fā)揮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保?0](P961)
江澤民還對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含義進行了科學表述,他指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其中,堅持黨的領導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保證。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可行道路應該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推進黨內民主,以黨內民主為示范,擴展到整個政治體系的層面,推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通過發(fā)展黨內民主,積極推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保?](P545)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進一步提出,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8](P39)。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在黨,治國必先治黨。同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必須首先從黨內做起。通過制度建設發(fā)展黨內民主,并將黨內民主建設的制度化成果逐步推向社會,由此來推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
江澤民提出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以黨內民主來推動人民民主,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條切實可行、易于見效的途經”等論斷,闡明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先黨內后黨外,通過黨內民主發(fā)展人民民主”的戰(zhàn)略構想。這一戰(zhàn)略構想,體現(xiàn)了民主的漸進式發(fā)展,符合中國國情。
黨的十六大以來對以黨內民主的發(fā)展推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有了更高、更深的認識: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發(fā)展黨內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卑l(fā)展黨內民主被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賦予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大以來,一條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道路已經清晰地描繪了出來,這就是——“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民主政治之路。
從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和民主化進程的邏輯來看,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是中國政治民主化道路的唯一途徑。人民民主的實質與核心就是人民當家作主,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從根本上說,共產黨執(zhí)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維護和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實現(xiàn)和發(fā)展人民民主是共產黨執(zhí)政的本質要求。從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來看,人民民主的實現(xiàn)與發(fā)展要求黨內民主的發(fā)展為其提供更大的空間。事實也證明,什么時候黨內民主得到堅持和發(fā)展,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充滿生機,蒸蒸日上,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就能得到很好的維護。因此,在民主政治道路上選擇先共產黨內后共產黨外的體制內漸進發(fā)展路線有其必然性。
“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民主政治發(fā)展道路也是建立在對世情、國情與黨情發(fā)展科學判斷基礎上的必然選擇。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與政治民主化的浪潮同時進行,中國只有適應世界發(fā)展的潮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通過黨內民主的豐富發(fā)展推動人民民主的大發(fā)展,將全國人民團結在現(xiàn)代化的旗幟下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所帶來的挑戰(zhàn);從國內來看,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們黨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黨內民主的發(fā)展推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以黨內的和諧促進社會的和諧,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科學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從黨的自身來看,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60年來已經成為了擁有7 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實現(xiàn)中國共產黨民主執(zhí)政的根本途徑是通過積極發(fā)展黨內民主,帶動和促進人民民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黃炎培.延安歸來[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周樹輝.民主和科學:中華民族復興騰飛的必由之路[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3):48.
[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9] 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From“the Inner-Party Democracy”to“People’s Democracy”——On the Road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NG Shi-p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8,China)
The Party’s 4th Plenary Session of 17th Conference pointed out,“Adhere to the Inner-Party democracy and promote people’s democracy,ensure the union of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by the union of the Party”.More emphasis has been laid on and more missions have been giv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Party democracy.A road of developing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amely,a road of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from“the Inner-Party democracy”to“people’s democracy”,has been explored after generations of efforts by the Communists sinc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me into power 60 years ago.
the Inner-Party democracy;people’s democracy;political democracy
D262.11
A
1000-2529(2010)03-0085-03
(責任編校:彭大成)
2010-01-05
鄧世平(1975-),男,湖南耒陽人,湖南工業(yè)大學思政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