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平等對待、融合發(fā)展: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新論

2010-04-07 23:04劉國福
關鍵詞:僑眷歸僑權益保護法

○劉國福

(北京理工大學 法學院,北京100081)

任何公民權益受特殊保護都須有堅實的法律基礎和合適的基本原則,給予歸僑僑眷權益照顧性保護也不例外。隨著中國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快速發(fā)展,國際化程度日漸加深,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正)及其《實施辦法》的法律基礎——有海外關系、做出重大貢獻、弱勢、履行更多義務出現(xiàn)了不穩(wěn)定,其基本原則——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的生存環(huán)境和實施效果遇到了挑戰(zhàn)。政府有關部門和學界有必要對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正)進行全面思考,探究其存在的合適性和未來發(fā)展的有效策略。

一 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面臨的理論和現(xiàn)實困境

權利理論是分析權益保護最重要的理論。以權利理論分析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給予歸僑僑眷“適當照顧”原則,難以得出合理解釋。1982年《憲法》(2004年修訂)第33條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钡?4條至49條規(guī)定了公民享有的一系列權利。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正)第2(1),2(2)條規(guī)定,“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華僑是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彼裕A僑、歸僑和僑眷享有《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所有權利。國家尊重和保障其享有的權利,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正)第3(1)條“歸僑、僑眷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的權利,并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的義務,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歧視”證明了該觀點。1982年《憲法》(2004年修正)第50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其中的“權利和利益”是指1982年《憲法》(2004年修訂)第34條至49條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以外的權利。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正)第3(2)條“國家根據(jù)實際情況和歸僑僑眷的特點,給予適當照顧”支持了歸僑僑眷權益受特殊保護的觀點。如果不是,就沒有必要在第50條中另行規(guī)定。僅僅因為強調“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和“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的重要性,就在惜墨如金的憲法上另行規(guī)定以重復闡明,不是一個法律上的合理解釋。

另外,民族國家理論要求我們重新審視現(xiàn)行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強化歸僑和僑眷與國內其他公民社會身份差異的做法,必然導致其文化身份差異,形成不適當?shù)膬?yōu)越感,不利于其盡快地與國內其他公民融為一體,共謀發(fā)展,以及營建和諧寬容的社會環(huán)境和穩(wěn)定團結的民族國家。如果在對國家或地方的認同建構上,歸僑意識始終貫穿著歸僑的集體記憶,將很難建立對國家和地方的全面認同和歸屬感,進而削弱國家對歸僑的凝聚力和華僑回國的向心力。

國際上,對回國本國公民予以照顧的僑務政策和相應的僑務立法不多。隨著國際人口遷移的日趨頻繁,外國僑務部門自上世紀80年代,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上已有近30個國家從調研、機構、立法、聯(lián)系、表彰、議員、引資引智、文教等8個方面積極開展僑務工作,以保護和開發(fā)利用僑民——國家的寶貴人力資源。[注]參見丘立本. 外國僑務工作新動向及其原因與啟示[J]. 僑務工作研究, 2005, (2). 丘立本. 各國紛紛開展僑務工作 為何越來越多國家重視僑務[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1-13. 高子平. 印度僑務政策調整及對中國的啟示[J]. 僑務工作研究, 2008, (2).就僑民權益保障而言,各國主要是將國外僑民與國內公民平等對待,注重尊重和保護由于身居海外不易行使的重要權利,例如參政權。就回國僑民權益保障而言,各國著重為回國僑民提供創(chuàng)業(yè)和就業(yè)的各種便利。

歸僑僑眷出現(xiàn)的新情況要求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做出變革。隨著改革開放國策的全面確立,文革極左路線對僑務工作的錯誤做法得以糾正,林彪、“四人幫”對華僑、歸僑僑眷的荒謬理論得以肅清,歸僑僑眷在人身、房屋、出入境、捐資、僑匯、農場、教育方面的問題,逐步得到了妥善解決。與此同時,由于上世紀80年前后以來,沒有華僑以難民身份大規(guī)模成批回國,而是有大量的華僑以投資者、人才的身份回國發(fā)展,歸僑僑眷原來的弱勢逐漸得到改變,強勢地位開始顯現(xiàn)。[1]151-153由于中國在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推行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出入境管理改革,極大地促進了公民的出入境,中國融入世界和國際化進程的步伐更加堅定,2001年因此成為中國歸僑僑眷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坐標年份。此時,公民出回國開始加速,并呈現(xiàn)常態(tài)化。雖然受非典疫情影響,2003年全國出入境人員總數(shù)出現(xiàn)負增長,但是得益于出入境管理改革的推進[注]為出入境人員往來提供便利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放開個人赴港澳旅游,加快按需申領護照進程、不斷增多境外旅游目的地,加強和改進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努力創(chuàng)造方便快捷的口岸通關環(huán)境。,我國內地居民出入境人數(shù)仍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全年共3,973.31萬人次,同比增長20.74%。特別是內地居民因私出境人數(shù)大幅增長,達1,482.54萬人次,同比增長47.17%。而2002年同比只增長了36.84%。[2]常態(tài)化的公民出回國,使具有海外關系和因海外資源而對國內做出重大貢獻的群體由歸僑僑眷擴展到了國內其他中國公民,而且增長迅猛。中國國際移民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二 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法律基礎出現(xiàn)了不穩(wěn)定

(一)“有海外關系”群體的擴大

我國制定、修訂和實施《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根據(jù)是歸僑僑眷具有國內公民不具備的海外關系,以及歸僑同時具有的改變定居地的特點,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這是中國政府的通常觀點,學界也認同該觀點。[3]550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關于制定和實施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采訪時指出:“歸僑、僑眷還有其他中國公民所沒有的‘海外關系’。國家根據(jù)他們同海外親人正常聯(lián)系的需要,給予保護,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從法律上予以肯定也是十分必要的?,F(xiàn)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準備制定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專門法律,類似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不存在所謂‘特殊公民’問題?!盵4]

改革開放之初,歸僑僑眷因海外關系而成為了特殊群體。當時,我國急需打開國門,密切與國外的聯(lián)系,歸僑僑眷由于歷史和血緣原因,具有豐富的海外關系,國內其他中國公民由于長期以來的封閉,與國外基本上沒有接觸。鄧小平1977年在會見利銘澤夫婦時指出:“說什么‘海外關系’復雜不能信任,這種說法是反動的。我們現(xiàn)在不是關系太多,而是太少,這是個好東西,可以打開各方面的關系。”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其他中國公民出國,具有海外關系的群體由歸僑僑眷擴展到了國內其他中國公民,而且增長迅猛,人數(shù)越來越多。1952-1978年,中國公民出境人數(shù)總和26萬人次,平均每年1萬人次左右。[5]2008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入境總和已達9491.5萬人次。[6]在中國國際化程度日漸加深的背景下,具有海外關系的公民群體日益普遍化和大眾化,這符合國際移民的發(fā)展潮流。歸僑僑眷具有海外關系的獨特性正在逐漸減弱。

根據(jù)國務院僑辦2005年《關于對華僑定義中“定居”的解釋(試行)》第3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被視為定居:1.出國留學生(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2.因公出國人員(包括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绷魧W生、旅游者、工作人員、商人和官員從國外回國后,雖然因其在國外的經(jīng)歷,就很有可能成為了具有海外關系的內地公民,但是不符合上述規(guī)定,就不具備歸僑的資格,其眷屬不具備僑眷的資格,不能根據(jù)歸僑僑眷權益保護的有關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留學生、旅游者、工作人員、商人和官員回國后的海外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與海外人士具有師生、同學、同事和朋友關系而不是傳統(tǒng)的血緣或擬定血緣關系。

在是否繼續(xù)將海外關系作為歸僑僑眷保護法立法基礎方面,主管部門似乎處于兩難境地。如果不將越來越多的有海外關系的人群納入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修訂),該法就無法涵蓋所有具有海外關系的特殊群體,在調動了歸僑僑眷及其海外親友參加國內社會和經(jīng)濟建設積極性同時,有可能挫傷其他具有海外關系的內地中國公民及其海外親友的積極性。如果將越來越多的有海外關系的人群納入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修訂),將使該法的調整范圍擴大而且會越來越大,該法有可能因此失去特別保護法的性質,假使“適當照顧”具有實質意義的話,就會如當年的“國家包下來安置”一樣成為國家的負擔,負擔可能是來自經(jīng)濟,也可能來自其他中國公民對給予歸僑僑眷權益特殊保護具有的公正、公平性的質疑。

(二)“做出重大貢獻”的邏輯不嚴謹

做出重大貢獻論認為,歸僑僑眷是曾經(jīng)并將繼續(xù)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群體,國家為了維系和鼓勵其貢獻的積極性,需要立法特別保護其權益。該觀點與前面論述的海外關系論有相通之處,海外關系論強調的是原因,做出重大貢獻論強調的是結果,兩者均是基于歸僑僑眷的特殊生活經(jīng)歷,共同圍繞調動有關海外人士參加國內社會和經(jīng)濟建設的積極性。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甘子玉2000年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修改的必要性”部分中指出:“華僑和歸僑僑眷歷來有愛國愛鄉(xiāng)的光榮傳統(tǒng),為我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今天,海外僑胞和國內歸僑、僑眷正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祖國和平統(tǒng)一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p>

“做出重大貢獻群體”是政治學、社會學用語,不是法學用語,將之作為華僑歸僑僑眷權益受特殊保護的法律基礎,邏輯上有不嚴謹之處?;谏贁?shù)歸僑僑眷的重大貢獻,保護所有歸僑僑眷權益,有悖于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原則適用于每一名華僑的法律邏輯。同時,很難解釋國家運用公共權力對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給予沒有做出重大貢獻的華僑歸僑僑眷適當照顧時,如何對其他中國公民群體做到公平公正。如果以適當照顧是符合全體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公平公正的注釋,也頗顯牽強,因為不給予沒有做出重大貢獻的華僑歸僑僑眷適當照顧,就一定不符合全體人民根本利益嗎?如果認為有些歸僑僑眷雖然沒有做出重大貢獻,但是與做出了重大貢獻的歸僑僑眷同屬一個群體,是利益相關者,應給予其特別保護,也有需要商榷之處。因為如果利益是指歸僑僑眷本人的利益,那么基于人身的利益相關者就應該是其親屬,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給予軍屬、烈屬、僑眷等特殊群體的保護,分居夫妻、不在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的特別探親假期、戶口遷入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入境隨行權等,均反映了基于人身的利益相關者必須具有親屬關系的特點。

特殊保護歸僑僑眷權益是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fā)揮僑力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如果特殊保護歸僑僑眷權益沒有得到基本的普遍的社會認同,所謂的特殊保護措施就容易引起社會矛盾。社會上時常有質疑特殊保護歸僑僑眷權益的聲音,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廖暉1986年在全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談到,“現(xiàn)在一講適當照顧,有的人就說,華僑要照顧,其他人怎么辦?……現(xiàn)在有些干部還不理解,需要多做宣傳解釋工作。”我們需要探討更合適的保護歸僑僑眷權益的方法。

(三)“弱勢群體”的邏輯不周延

由上觀之,無論是海外關系論,還是做出重大貢獻論,作為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立法基礎都有在法律上不嚴謹之處。于是,有關部門和學界發(fā)出了將歸僑僑眷視為弱勢群體而予以特殊保護的聲音。四川省僑辦在2002年《關于做好城市居民中歸僑僑眷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省委省政府在幾年召開的有關會議上,把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作為今年的政治任務。我省同樣存在生活十分困難的歸僑僑眷,要做好城市居民中歸僑僑眷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楊海坤教授認為:“我國《憲法》對婦女、老人、兒童、殘疾人以及少數(shù)民族、華僑、歸僑、僑眷等弱勢群體做了特別規(guī)定。”[7]27-35

弱勢群體是一個涉及社會學、經(jīng)濟學和法學等多學科的概念。從法學角度講,社會弱勢群體是指由于社會條件和個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礙而無法實現(xiàn)其基本權利,需要國家?guī)椭蜕鐣С忠詫崿F(xiàn)其基本權利的群體。[8]46有學者認為,用弱勢群體指稱某一群體,實際上是對這一群體的歧視,應替之以特殊群體或者最少受惠者。[9]332-333根據(jù)弱勢群體的社會地位、境遇以及與其他群體相對比,可以將其劃分為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

將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基礎定為華僑歸僑僑眷是弱勢群體,至少有以下兩個法律問題尚未理清。我國法律文件沒有正式將華僑歸僑僑眷列為弱勢群體。2009年4月,國務院批準,授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這是中國第一次制定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guī)劃,是一份落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推進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行動綱領性質的政策文件。其中第三部分是關于“少數(shù)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保障”。這五個群體是我國公認的弱勢群體。遺憾的是,該部分未包括華僑歸僑僑眷的權利保障?!秶胰藱嘈袆佑媱?2009-2010年)》是在中國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下制定的,為制定好本行動計劃,中國政府專門設立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聯(lián)席會議機制,參與的政府機構有外交部等55個部門,并廣泛征求了各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以及社會各界的意見。由于工作疏忽,在弱勢群體權利保障部分遺漏華僑歸僑僑眷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合理的解釋是,我國沒有視歸僑僑眷為弱勢群體,或者認為歸僑僑眷作為弱勢群體受特殊保護的重要性明顯小于對少數(shù)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受特殊保護的重要性。

如果視歸僑僑眷為弱勢群體,弱在什么地方呢?歸僑僑眷中固然有生活困難者,但更有已經(jīng)或逐漸成為政治上有影響、社會上有地位、經(jīng)濟上有實力、專業(yè)上有造詣者,不能將其一概視之為弱勢群體。我國數(shù)千萬海外僑胞,居住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他們擁有比較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和大量高層次人才。近年來,回國定居華僑特別是青壯年進一步減少,且日益老齡化,國內歸僑人數(shù)日益減少,僑眷則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出國人數(shù)的增加而大量增加。[10]18,36如果說,由于歸僑僑眷在中國居住時間短,他們“弱”在與中國的融合度不夠,那么政府為他們免費提供融合性幫助,打開其融入主流社會的一切制度性障礙,消除社會各方面對他們的不公正待遇,要比提供法律上存在諸多漏洞的特殊保護,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四)“履行更多義務”的法律漏洞

履行更多義務論認為,歸僑僑眷比其他社會群體履行了并將繼續(xù)履行更多的義務,根據(jù)權利理論,應該賦予其比其他群體更多的權利。該觀點與做出重大貢獻觀點的邏輯相近,因而,存在的法律漏洞類似。實踐中,由于歸僑在中國境內居留的時間短于其他公民,與中國的聯(lián)系度比其他公民松散,可能導致其對中國履行的義務與其他公民相比較少,另外,僑眷的“眷”只是一種親屬關系,并不能證明其比其他公民履行了更多義務。從邏輯上講,作為某個群體,居留時間長比居留時間短為國家做貢獻大的可能性要大。在缺少精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法律賦予的權利顯然應該基于被賦予者盡義務大的可能性而不是小的可能性。華僑歸僑僑眷投資在三資企業(yè)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中準確比例一直是有爭議的。周南京教授一直認為,華僑華人在經(jīng)濟上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實際貢獻是有限的,他在2003年談到,1979-1994年底,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中,純粹華僑華人資本很少,估計只有5%。[11]46另外,即使接受歸僑僑眷履行了更多義務說,從法律角度看,應該是賦予履行了更多義務的歸僑僑眷而不是所有的歸僑僑眷更多權益。

三 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基本原則遇到了挑戰(zhàn)

(一)一視同仁、不得歧視

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頒布實施之前,由于法制不完善,我國基本上沒有一般法對歸僑僑眷權利予以具體的保護。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修訂)規(guī)定了華僑回國定居權(第5條),歸僑參政權(第6條),歸僑僑眷結社權(第7(1)條),歸僑僑眷成立的社會團體的財產(chǎn)權(第7(2)條),國家安置歸僑的農林場等企業(yè)的權益(第9條),歸僑僑眷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權(第10條),歸僑僑眷投資發(fā)展經(jīng)濟權(第11條),歸僑僑眷興辦公益事業(yè)權(第12(1)條),歸僑僑眷私有房屋所有權(第13條),歸僑僑眷僑匯收入受保護權(第15條),歸僑僑眷受贈與權和繼承權(第16條),歸僑僑眷與國外親友往來權和通訊權(第17條),歸僑僑眷出境權、出境探親權和出境定居權(第18、19和20條),歸僑僑眷境外權益(第22條),歸僑僑眷合法權益救濟權(第23條)等20種權利。時任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何英1990年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歸僑、僑眷權益法(草案)>的說明》中,對當時不完善的法制環(huán)境要求制定權益特殊保護法做了解釋,“要切實保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僅有憲法的原則規(guī)定和政策的有關規(guī)定是不夠的”,“僑務工作要從過去主要依靠政策辦事,逐步過渡到不僅依靠政策辦事,還要健全僑務法律,做到依靠法律辦事?!痹诜ㄖ骗h(huán)境不健全、公民權益得不到一般法保障的環(huán)境下,鑒于歸僑僑眷群體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出臺一部保護其權益的特別法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近年來,國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保護公民各種權利的法律,從一般法的角度,在全體公民的層面上尊重和保障這些權利的法制環(huán)境日漸成熟。1982年《憲法》(2004年修訂)第33(3)條款規(guī)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修訂)擬保障的權利都可以列入人權范疇。另外,保護這些權利的一般性法律紛紛頒布實施,包括197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年修訂)、1998年《社會團體登記條例》、2007年《物權法》、2009年《侵權責任法》、1993年《公司法》(2004年修正)、2008年《就業(yè)促進法》、1999年《公益事業(yè)捐贈法》、2001年《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007年《個人外匯管理辦法》、1985年《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等。與歸僑僑眷有關的其他法律也在制訂之中,包括《社會保險法(草案)》、《社會救助法(征求意見稿)》、《出入境管理法》(征求意見稿)、《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等。在全體公民的層面上尊重和保障歸僑僑眷權利的法制環(huán)境已經(jīng)日漸成熟,這使“一視同仁、不得歧視”的歸僑僑眷保護政策可以在一般法制環(huán)境下得以實現(xiàn)。在實踐中,解決歸僑僑眷維權法律糾紛的依據(jù)也是一般法。[12]在該環(huán)境下,不一視同仁、歧視歸僑僑眷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有效地貫徹實施一般法,而不是保護歸僑僑眷權益的特別法。

(二)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

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修訂)及其《實施辦法》規(guī)定的適當照顧措施,對歸僑僑眷的實際幫助日漸減少。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在《僑務工作概論》中將我國對歸僑僑眷給予的照顧(優(yōu)先或優(yōu)惠)歸納為6個方面。[10]231-232(1)“歸僑、僑眷境外親友捐贈的物資用于國內公益事業(yè)的,依法減征或免征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的增值稅”(第13(2)條)。1999年《公益事業(yè)捐贈法》第26條從一般境外捐贈意義上對該條內容做了規(guī)定。(2)“歸僑、僑眷及其境外親友在境內投資的企業(yè)捐贈的財產(chǎn)用于公益事業(yè)的,依法享受所得稅優(yōu)惠”(第13(3)條)。通過1999年《公益事業(yè)捐贈法》第24條和2007年《企業(yè)所得稅法》第9條,國家已經(jīng)將歸僑僑眷境外親友捐贈的物資用于國內公益事業(yè)視為一般意義的境外捐贈。(3)“華僑子女回國就讀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視同當?shù)鼐用褡优k理入學手續(xù)”(第17條)。1986年《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第4條做了普遍性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4)“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報考國家舉辦的非義務教育的學校,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給予照顧”(第17條)。照顧性規(guī)定只對學習成績接近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的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有益,學習成績拔尖學生用不著,學習成績差學生不夠用。而且,1998年《高等教育法》和1996年《職業(yè)教育法》沒有配套規(guī)定。(5)“依法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拆遷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房屋拆遷管理的規(guī)定給予貨幣補償或者實行房屋產(chǎn)權調換。按照政府規(guī)定的租金標準出租的歸僑、僑眷的私有房屋被拆遷的,補償安置的辦法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guī)定”(第16條)。2001年《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其正在討論中的修訂意見將歸僑僑眷房屋視為一般公民房屋,沒有對拆遷歸僑僑眷房屋做出照顧性規(guī)定。(6)“歸僑、僑眷因境外直系親屬病危、死亡或者處理境外財產(chǎn)等特殊情況急需出境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jù)申請人提供的有效證明優(yōu)先辦理”(第21(2)條)。根據(jù)2006年《護照法》第6(4)條和2007年《普通護照和出入境通行證簽發(fā)管理辦法》第4條,一般公民,不限于歸僑僑眷,因境外直系親屬病危、死亡或者處理境外財產(chǎn)等特殊情況急需出境,均可以申請加急辦理。

另外,對歸僑僑眷照顧還存在于就業(yè)和計劃生育方面。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訂)第14(1)條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歸僑、僑眷就業(yè)給予照顧。由于就業(yè)機制市場化,就業(yè)環(huán)境不佳,目前,國家很難在就業(yè)上真正照顧歸僑僑眷。計劃生育照顧并不局限于歸僑僑眷,也惠及出國留學人員。

再者,有些對歸僑、僑眷權益,例如出境探親權保護的規(guī)定難以落實。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修訂)第19(1)條規(guī)定:“國家保障歸僑、僑眷出境探親的權利?!痹摲捌洹秾嵤┺k法》沒有對歸僑僑眷出境探親權的內容做出規(guī)定。雖然國務院僑辦的部門規(guī)章對該權利予以了細化,但是仍然不具體。大部分省的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規(guī)定,有關部門和單位不得限制損害歸僑僑眷出境探親權。由于法律沒有確定歸僑僑眷出境探親權的內容,以及對其的救濟,歸僑僑眷是否能探親主要取決于所在單位。如果所在單位不支持,國家和地方關于歸僑僑眷出境探親權的規(guī)定就會流于紙面,不能成為歸僑僑眷的實在權力。

四 平等對待、融合發(fā)展: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發(fā)展策略

如是觀之,現(xiàn)行的特別保護歸僑僑眷權利的法律基礎發(fā)生了動搖,“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基本原則遇到了挑戰(zhàn)。探討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發(fā)展策略,正當其時。

(一)突出強調“一視同仁、不得歧視”,完全視歸僑僑眷為國內公民,賦予歸僑僑眷國內公民待遇

“一視同仁、不得歧視”的實質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保護歸僑僑眷權益的法律底線。從法律實施角度講,它是公正的,也是有效率的。特事特辦性質的保護和照顧會使得政府用不同的規(guī)則要求不同的人,實際上是強化了不應該的社會不平等,使權利的保障回到了以身份而不是個體為基礎的非法治時代。視歸僑僑眷為國內公民,賦予歸僑僑眷國內公民的公民待遇,能夠還原歸僑僑眷的正式身份,使社會公眾消除對歸僑僑眷因為有居住國的親屬而享有特殊利益的不理解甚至產(chǎn)生抵觸情緒,更有利于歸僑僑眷行使正當權益。1990年《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年修訂)的絕大部分適用對象是僑眷。歸僑占歸僑僑眷比重很低,只有1%-2%左右。與歸僑相比,僑眷與其他國內公民具有更多的共性,這就為突出強調“一視同仁、不得歧視”,完全視歸僑僑眷為國內公民,賦予歸僑僑眷國內公民待遇奠定了基礎。完全視歸僑僑眷為國內公民,賦予歸僑僑眷國內公民待遇,我國僑務部門也有同樣認識。河北省僑辦僑政處鄧超在《河北省僑務法制建設基本情況概述》中指出,調整和完善原有不適應形勢要求的保護歸僑僑居權益的政策,要使歸僑僑眷需要和社會提供的可能盡量接近一致,防止片面追求維權和照顧,不能強調個性而忽視共性,更不能放大特點,一味照顧。[注]鄧 超. 河北省僑務法制建設基本情況概述[Z]. 第12-14頁。該《概述》也是河北省僑辦對作者2009年11月提出的僑務信息公開申請的回復。

(二)明確“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權宜之計,要逐步淡化乃至適時取消“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

國家有關部門注意到了“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zhàn),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在《僑務工作概論》中提出:新形勢下,照顧性政策必將減少,更多的是要考慮保護權益問題。[10]171-172逐步淡化乃至適時取消“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是對原有歸僑僑眷政策的巨大變革,在實施時,必須嚴格把握時機和控制節(jié)奏,既要積極推行,又要穩(wěn)妥有序。一方面注意原有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設計好新舊政策的過渡安排,避免對已經(jīng)享受照顧的歸僑僑眷形成大的沖擊。另一方面進行充分的宣傳解釋,教育歸僑僑眷要服從建設法治社會的大局,從制度和措施上全面落實“一視同仁、不得歧視”,填補取消“適當照顧”后的空白,否則可能會引起歸僑僑眷的誤會和抵觸。

(三)選擇合適時候,改“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為融合發(fā)展

在確定淡化乃至取消“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的同時,必須認真思考代之以融合發(fā)展的問題。明確“融合發(fā)展”為對待歸僑僑眷的新方針,采取措施幫助和引導歸僑融入國內主流社會,提供全面的有針對性的融入服務,澄清現(xiàn)行法律中歸僑安置方面的歧義性規(guī)定,完善歸僑安置法律制度。從人口流動的意義上講,歸僑僑眷是國際移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這個相互依存度日益上升的世界,國際移民已經(jīng)成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存在差異的國家之間具有重要意義的聯(lián)系紐帶。歸僑群體長期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度,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與國內社會存在明顯差異,回國定居后,很可能與國內社會環(huán)境難以融合,乃至影響其生存和發(fā)展。[13]359歸僑適應和融入國內的有效與否,不僅取決于歸僑的自我調整,也有賴于國家的引導和幫助。雖然“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與“融合發(fā)展”都是為了使歸僑能更快地適應國內的環(huán)境,但是兩者在指導思想、具體措施上有著區(qū)別。指導思想上,“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政策意圖通過給予照顧的方式,彌補歸僑弱于國內居民之處。除難民型歸僑總體上弱于國內居民外,其他歸僑總體上強于國內居民,如果再給予適當照顧,這些非難民型的歸僑可能強于國內居民,造成國內各群體享有權利的不平等。具體措施上,適當照顧和融合發(fā)展的具體內容會有大的差異。適當照顧往往是單向的,而在國際移民與發(fā)展的宏觀視野下,融合發(fā)展是歸僑僑眷與居住國之間的雙向融合。

(四)重新界定歸僑僑眷范圍

由于保護歸僑僑眷權益將越來越多適用一般法,照顧歸僑僑眷的規(guī)定越來越少,從發(fā)展角度看,歸僑僑眷概念的法律意義將逐漸減弱。當然,歸僑僑眷概念的政治和社會意義仍將非常重要。重新界定歸僑僑眷范圍,使其不同于其他中國公民的特點更加鮮明,有利于為僅存的歷史慣性的適當照顧尋找更加合適的法律基礎。在華僑、歸僑概念中除定居定性的要求外,加入定居定量的要求,凸顯華僑與國外的聯(lián)系,歸僑與國內的聯(lián)系。不實施歸僑和僑眷身份終身制。事實上,當歸僑僑眷平等地享有了國內國民的權利,阻礙其融入國內主流社會的制度性障礙已經(jīng)消除,“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被逐步淡化乃至適時取消時,歸僑和僑眷的身份將失去實際意義。新回國華僑及其眷屬自動放棄歸僑僑眷身份不僅是可能,而且在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到2006年,我國有3,000多萬歸僑僑眷。[14]21-23據(jù)北京市僑聯(lián)統(tǒng)計,北京地區(qū)的歸僑和僑眷有幾十萬人,其中大量是近些年移民國外而又回流的人才。[15]但是截止2009年8月,北京市辦理《歸僑證》僅約5,800人。[注]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意見書[Z],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北京市僑辦(2009)第2號通告,2009年8月6日。所以,可以推知,可能有很多歸國華僑沒有申請辦理《歸僑證》。

(五)減少以歸僑僑眷為單一主體的特別立法,增加有關法律中關于歸僑僑眷的內容

基于對“一視同仁、不得歧視”的強調,以及對立法資源浪費的避免,要減少以歸僑僑眷為單一主體的特別立法。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曾經(jīng)審議過的《華僑捐贈法》就因為調整對象不鮮明,而被改為更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減少以歸僑僑眷為單一主體的特別立法并不會減少對涉僑事務進行法律調整的需求,可行的方案是將需要調整的涉僑事務融入到其他法律之中。這就要求,立法部門要積極公開法律草案,主動征求僑務部門的意見,僑務及相關部門應對法律,特別是可能涉僑的法律起草和修訂保持更高的敏感和給予更大的關注,例如《國籍法》《出入境管理法》《社會保障法》《社會救助法》《居住證法》《戶籍管理條例》《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技術移民法》和《投資移民法》等法律法規(guī)。

(六)論證制定《歸僑僑眷融合發(fā)展法》的可行性

在法制不健全的國情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宣示性對保護歸僑僑眷權益仍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注]國務院僑辦、司法部、全國普法辦2005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的通知》中指出:“把宣傳貫徹《保護法》及《實施辦法》作為當前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務必注重實效?!M一步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切實做好保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的工作,……也是為國家大局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全國各地區(qū)、各部門、各行業(y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推動《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的學習、宣傳和全面貫徹實施?!遍L遠來講,發(fā)展《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可能選擇有,制定新的《歸僑僑眷融合發(fā)展法》取代現(xiàn)行的《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或者對現(xiàn)行的《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進行大幅度改造。如果制定新法,除繼承權益保護宣示性功能外,將以“平等對待、融合發(fā)展”為立法目的,即平等地保護歸僑僑眷權益,積極地幫助歸僑僑眷在融入中發(fā)展。前者著重其中國公民身份,后者突出其國際移民特點。平等對待要做到公平和公正,逐步淡化乃至適時取消“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融合發(fā)展要做到服務和引導,突出針對性和全程性。新法的出發(fā)點應從現(xiàn)行《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著重政治,政策性強,扭轉歷史上破壞正確僑務政策的消極影響,轉向著重法律,尊重和保障權利,更多地運用立法技術,遵循規(guī)范國際移民行為的經(jīng)驗。融合發(fā)展與“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實現(xiàn)前者的手段之一。隨著時代的進步,手段的效用在發(fā)生變化,有必要將歸僑僑眷政策的表述由效用減弱的手段轉向日益明確的目的。

(七)促進政府僑務工作的發(fā)展和積極論證擴大僑務部門的工作對象的可能性和路徑

歸僑僑眷權益保護理念的變革,將引起僑務工作指導思想、歸僑僑眷權益保護原則、僑務立法等方面工作的變化,促進政府僑務工作的發(fā)展。首先,深入思考歸僑僑眷作為國際移民一部分所具有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將歸僑僑眷完全定位為與國內公民無異的中國人,消除對歸僑僑眷與國內其他公民的不應該的人為身份區(qū)分,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歸僑僑眷在融入中發(fā)展。其次,政府部門保護歸僑僑眷權益方面的工作將從“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jù)特點、適當照顧”,轉向“平等對待、融合發(fā)展”,使其平等地享有國內國民的權利,消除歸僑僑眷融入國內主流社會的制度性障礙。再次,立法工作的主要精力從推動在一部或者幾部以華僑歸僑僑眷為主體的特別法的立法,轉向積極參加各類可能涉及僑務的一般法的立法,積極提出涉僑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歸僑僑眷中的具有重要海外關系、做出了重大貢獻、處于弱勢、履行了更多義務者,分別制定相應的特別保障措施,而不是不予區(qū)分,籠統(tǒng)地予以保障。力求實現(xiàn)對公民權益保護一般法的制定實施,即是對華僑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的加強和完善。避免即使特別法頒布實施,如果內容不具有明顯針對性和得不到一般法配合,實施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再次出現(xiàn)。最后,積極論證擴大僑務部門的工作對象的可能性和路徑,由涉華國際移民的主要部分——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延伸至涉華國際移民的整體——海外中國人和來華外國人。

參考文獻:

[1] 崔明華. 新華僑華人工作思考[C]∥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政研司. 上海華僑華人新視角:華僑華人研究上海論壇論文集.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

[2] 王雷鳴. 公安部:2003年我國內地居民因私出境人數(shù)大增[EB/OL].(2004-01-12)[2010-03-09]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1/12/content_1270508.htm.

[3] 李鴻階, 廖 萌. 華僑華人與住在國經(jīng)濟融合關系研究[M]∥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政策研究司. 國務院僑辦課題研究成果集萃: 上冊,2009.

[4] 張安南. 凝聚僑心的立法——訪葉飛副委員長[N]. 人民日報,1990-09-16.

[5] 外交部領事司. 您了解中國領事保護和服務嗎? [EB/OL]. (2009-02-26)[2010-08-07].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9412/871581.html.

[6] 公安部. 2009年出入境人員總數(shù)3.48億人次 交通運輸工具數(shù)量2152萬[EB/OL].(2010-01-15) [2010-05-26]. http:∥www.mps.gov.cn/n16/n84147/n1277530/2289214.html.

[7] 楊海坤, 曹達全. 弱勢群體的憲法地位研究[J]. 法律科學, 2007, (4).

[8] 錢大軍, 王 哲. 法學意義上的社會弱勢群體概念[J]. 當代法學, 2004, (5).

[9] 劉晨靜. 特殊群體的權利保障——精神病人與正常人群權利秩序的和諧建構[J]. 法制與社會, 2009, (7).

[10] 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 僑務工作概論[M]. 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6.

[11] 周南京. 華僑華人概論[M]. 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12] 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 僑務工作案例選編(一)[M]. 內部發(fā)行,2001.

[13] 黃小堅. 歸國華僑的歷史與現(xiàn)狀[M]. 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14] 高 寧. 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執(zhí)法檢查報告要點回放[J]. 中國人大, 2007, (15).

[15] 王輝耀. 當代中國海歸[M]. 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僑眷歸僑權益保護法
僑眷焦治稼:“古渡詩人”的家國情
韓國歸僑小少年的詩詞達人故事
僑眷幫扶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弘報國家風 為歸僑楷?!L南京秦淮區(qū)老歸僑胡鴻飛先生
僑胞僑眷老當益壯 堅持18年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紅豆僑屋:讓僑眷感受家的溫暖
老歸僑謝美英憶述“過番”往事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網(wǎng)購中的應用分析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項目化教學設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項目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