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孫中山的民族精神對中國社會建設(shè)的啟迪

2010-04-07 10:53:30林家有
關(guān)鍵詞:民族主義孫中山中華民族

林家有

(中山大學 歷史學系,廣東 廣州 510275)

孫中山的民族精神對中國社會建設(shè)的啟迪

林家有

(中山大學 歷史學系,廣東 廣州 510275)

孫中山的民族精神包涵實現(xiàn)民族統(tǒng)一的奮斗精神,也包涵有爭取民族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獻身精神,包涵有爭取實現(xiàn)民族融和、共同進步的精神,也包涵有愛好和平與發(fā)展、實現(xiàn)“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還包涵“濟弱扶傾”相互幫助,實現(xiàn)世界民族互助、共同發(fā)展的精神,等等。孫中山通過弘揚民族精神來救國、振興中華,體現(xiàn)他的愛國情懷,他通過宣揚民族主義去弘揚其“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和平理想,并公開承諾中華民族堅持“睦鄰友好”、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這些都充分表現(xiàn)出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具有關(guān)心支持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和實現(xiàn)全人類和平、進步國際主義精神的杰出政治家。他的民族精神對于當今建設(shè)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多方面的啟迪。

孫中山;民族精神;民族主義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它是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民族特性,也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持續(xù)發(fā)展,也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各族人民是孫中山事業(yè)的繼承者,孫中山培育和積淀的民族精神對中國人的影響巨大,對今日建設(shè)和諧社會也具有深遠的啟迪。

一、孫中山民族意識的轉(zhuǎn)變與其新民族精神的確立

劉師培在《黃帝紀年說》中指出:“民族者,國民特立之性質(zhì)也。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源。為吾四百兆漢種之鼻祖者,誰乎?是為黃帝軒轅氏。是則黃帝者,乃制造文明之第一人,而開四千年之化者也。故欲繼黃帝之業(yè),當自黃帝降生為紀元始”。“欲保漢族之生存,必以尊黃帝為急。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卞X玄同在本文的附記中說:“宋君漁父(教仁)尤力主黃帝紀年之說,故民元前七年乙已同盟會成立,其機關(guān)報之《民報》即用黃帝紀年,稱其年為‘中國開國紀元四千六百零三年’”?!白源艘院?,民黨書報及各處覆清之師多用黃帝紀年。逮民元前一年辛亥,武昌義軍興,各省相繼反正,軍政府一切文告皆稱‘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用至其年陰歷十一月十二日即陽歷十二月三十一日。翌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于南京,大總統(tǒng)孫公就職,即明令改用陽歷,稱是日為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黃帝紀年自此始不復用矣。”①1903年上海東大陸圖書印刷局又出版湖南善化(今長沙)人黃藻編的《黃帝魂》一書,該書輯錄清季報刊中有關(guān)反清的革命論著,如《國民報》的《亡國論》、《正仇滿論》,《開智錄》的《義和團有功于中國說》(即《義和團與中國之關(guān)系》),《蘇報》的《駁革命駁議》,《國民日日報》的《黃帝紀年說》、《王船山史說申義》。此外,還收有《孫逸仙與白浪庵滔天之革命談》等文。其后該書一再重刊,篇目有四十五篇、四十四篇、二十九篇等刊本,該書當時流行甚廣,影響巨大。

由此可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為了實現(xiàn)“聯(lián)絡(luò)中外有志華人,講求富強之學,以振興中華、維護國體”②的目的,都尊奉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革命黨人所稱頌的《黃帝魂》,也即《國魂》。所謂“國魂”,蔣百里(飛生)在《國魂篇》中說:

一民族而能立國于世界,則必有一物焉。本之于特性,養(yǎng)之以歷史,鼓之舞之以英雄,播之于種種社會之上。扶其無上之魔力,內(nèi)之足以統(tǒng)一群力,外之足以吸入文明與異族抗。其力之膨脹也,乃能轉(zhuǎn)旋世界而鼓鑄之,而不然者,則族必亡。茲物也,吾無以名之,名之曰“國魂”。③

《國民日日報》第1期(1903年8月)又發(fā)表一篇未署名的《中國魂》,文中又說:“吾中國魂,有以異于歐美各國之魂”者,則曰“民族主義”是矣。也即是說:“國魂”,亦稱國民精神、民族精神,也是以后人們所熱心討論的國民性。誠如章開沅先生在《論國魂》文中所指出:精神有優(yōu)劣之分,國魂也有新舊之別?!霸?9和20世紀交接的年代里,革命的先行者們極端憤激于國土的滄喪和民族的危亡。為了喚起全國同胞奮起復興中華,他們慷慨陳詞,奔走呼號……。這些仁人志士對于國魂是有所抉擇的,他們召喚的是新魂,摒棄的則是舊魂?!雹?903年10月,革命黨人在《江蘇》雜志發(fā)表《民族精神論》,號召青年為民族犧牲,為革命立志,“振其氣,堅其志,固其操,不以富貴攖其心,不以生死撓其志,不以目前之小小成敗挫折其目的”⑤。將發(fā)揚民族精神與成就革命事業(yè)明確地提了出來,顯示革命黨人已將民族革命與民權(quán)革命結(jié)合起來。從孫中山在1897年8月說他以“人群自治為政治之極則,故于政治之精神,執(zhí)共和主義”⑥作為他“推翻逆胡”,建立共和政體作為救中國的思想來看,孫中山的所謂“新國魂”即新精神,就是發(fā)揚民族主義精神,實行革命,建立共和國家。可見,在1903年前后,關(guān)于發(fā)揚民族精神的呼喚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形成。關(guān)于民族精神內(nèi)涵的概括不一,但有一個簡單和明確的概括,就是“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什么?普通回答就是救國主義。它的基本精神是通過喚起民族的感情和本能,適應(yīng)新時代的要求,不斷改造國家的形式,即由漢民族建立民族的國家,實現(xiàn)民族獨立、民族自決,達到民族的自由、平等。誠如“五四”時期人們所說:“民族的國家,非侵略的主義也,乃扶植的主義也;非排他的主義也,乃互助的主義也;不以威力脅人之相從也,而以引力致人之相同也;不以吞并為務(wù),而保護各民族之獨立也;不以統(tǒng)治壓迫為貴,而聽各民族之自由活動也;不加以拘束限制,而聽其自由擴大進化也?!雹哌@里所說的“民族國家”是獨立、自由、平等的國家,也即屬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國家。這種民族精神無疑是西方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要求民族建國,實現(xiàn)共和民主政治的精神。中國的情況與西方不同,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中國不只是漢族(或稱華夏族)做中國的統(tǒng)治者——皇帝,少數(shù)民族也做過中國的統(tǒng)治者——皇帝,但不管哪一個民族當國家的統(tǒng)治者,也都是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不可能由多民族聯(lián)合執(zhí)政,實行共和政體。這也即是孫中山在晚年做三民主義講演時所說:“中國自秦漢而后,都是一個民族造成一個國家”。⑧這話不確切,應(yīng)該是說,自秦漢以后,中國都是一個民族建立一個政權(quán)。

1906年12月2日,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上發(fā)表演說,指出他提倡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許那不同族的人來奪我民族的政權(quán)”。⑨但在辛亥武昌起義成功之前,孫中山同多數(shù)革命黨人一樣,所謂發(fā)揚民族精神都帶有濃重的種族主義意識,目的都是為了推翻滿族人統(tǒng)治的清政府,光復漢族,由漢族人來掌管國家政權(quán)。這種民族意識在一個多民族國家內(nèi)高漲,它所存在的消極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人在武漢討論成立新政權(quán)時,有人提出要建立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政體時,便立即得到多數(shù)人的同意,這就表明中國的民族覺醒在這個時期已達到一個新的層次,表明“滿洲人的排漢主義”同革命黨人的“排滿主義”都同樣是得不到多數(shù)國民的贊同。1910年2月28日,孫中山在舊金山麗嬋戲院對華僑演說,就他的“排滿”革命作解析,他說:

一種族與他種族之爭,必有國力為之后援,乃能有濟。我中國已被滅于滿洲二百六十余年,我華人今日乃亡國遺民,無國家之保護,到處受人苛待?!式袢沼I砑倚悦?,非實行革命,廢滅韃虜清朝,光復我中華祖國,建立一漢人民族的國家不可也。⑩

孫中山還強調(diào):“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并對華僑說:“吾人今日出外,受種種之困苦、之苛辱,無非清政府為之!”?

孫中山這樣解析他的“排滿”革命主張,明顯帶有情緒化的傾向。為了達到反清革命的目的,在民族之間煽動仇視,無疑是錯誤的。所以,在辛亥武昌起義前,孫中山的所謂“中華”指的都是漢族,發(fā)揚民族精神也即發(fā)揚漢族的精神。

歷史偉人也是人,他不可能沒有錯誤和缺點,象很多開辟一個歷史新時代的人一樣,孫中山不僅有缺點也有錯誤,比如他遷就有武力的人,不到群眾中去組織革命力量,他對袁世凱“有一種盲目的信任”,“很安心地把政府大權(quán)交給袁世凱”,這都是孫中山的政治失誤。孫中山不僅在政治上有失誤,在理論上思想上也時有前后矛盾和局限,比如他的“排滿”宣傳就有許多不夠冷靜的過激言論,甚至有時還會說出無常識的話來,比如他說滿族入關(guān)建立清朝是中國“亡國”,便遭梁啟超的批駁,幾至于無話可說的地步。但孫中山畢竟是一個有偉人氣質(zhì)的人。他能夠順應(yīng)時代和形勢的發(fā)展,認識到自己的失誤或不對時便立即改正。當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確立共和政體之后,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中便宣布:“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tǒng)一。”又說:“武昌首義,十數(shù)行省先后獨立。所謂獨立,對于清廷為脫離,對于各省為聯(lián)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領(lǐng)土之統(tǒng)一?!?1月5日孫中山發(fā)表對外宣言書,又第一次公開使用“中華民族”一詞,將民初學界使用“中華民族”作為中國的國族,正式列入國家的正式文件加以確立,從此中華民族代表中國各民族,并宣布“吾中華民族和平守法”、“民國與世界各國政府人民之交際,此后必益求輯睦”、“交相提挈,勉進世界文明于無窮?!?此后,孫中山的民族意識便從漢族意識中逐步剝離出來,形成自己的大中華意識——國族意識(中華民族意識),因此,他的民族精神也以中國人的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作為取向。這是孫中山的民族意識一個帶根本性的變化,也是他民族精神的飛躍。

二、孫中山的民族精神來源于其愛國情懷和他對世界局勢的考量

孫中山強調(diào)弘揚民族精神是在“五四”運動以后,這是跟他對中國國情和帝國主義侵略本質(zhì)的認識密切相關(guān),也同當時國人對救國道路的探索,提出的各種救國主張的啟導有關(guān)聯(lián)。晚年,孫中山對自己的民族主義思想進行調(diào)整,加強了對帝國主義的抨擊,對于那些“醉心”西方文化的言論不以為然,在評價儒家倫理和傳統(tǒng)政治哲學方面,與新文化運動提倡者完全異趣。?但正如蔣廷黻所說:“中山先生是一個革命家,不是一個復古的人?!薄爸猩较壬I(lǐng)導我們建立新中國,是要我們往前進,不是要我們往后退;是要我們向前看,不是要我們轉(zhuǎn)過頭往古代看”。“中國的文化是偉大的,但現(xiàn)在的時代不同了,遭遇的困難問題也與以前不同了。中國古代固有偉人,現(xiàn)在也有偉人,而將來也會產(chǎn)生更偉大的偉人,所以中山先生訓勉我們不可妄自菲薄,不要以為我們祖先的一切已達高峰,沒有再進步的可能,沒有再建設(shè)的可能,中山先生領(lǐng)導我們革命、前進、建設(shè),是要使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臻于完善?!?蔣先生指出這一點很重要,他告訴人們認知,孫中山肯定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不是要人們復古,而是為了中國更好地發(fā)展和向前。所以,孫中山在晚年做三民主義講演時,強調(diào)恢復和弘揚我們民族的精神,在對待中國傳統(tǒng)道德問題上與那些提倡世界主義者、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不同,但絕不是主張“回歸”,更不是中國要堅持傳統(tǒng)的政治哲學,而是堅持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和性”,通過弘揚中華民族的中和性,來建構(gòu)新的政治文化,指導中國的發(fā)展和進步。蔡元培先生也指出:當時中國“主張保存國粹的,說西洋科學破產(chǎn);主張輸入歐化的,說中國舊文明沒有價值,這是兩極端的主張。孫先生講民族主義的時候,說中國要恢復民族的地位,要把固有的道德、固有的知識、固有的能力先恢復起來,是何等著重國粹”!然而孫中山又說:“恢復我一切國粹之后,還要去學歐美之所長”;又說“我們要學外國,要迎頭趕上去,不要在后跟著他,這又何等的看重歐化!”?對于孫中山的思想和精神的確需要全面地理解,是要“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孫中山對于中西民族性、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不是要人們走任何一個極端,而是選取兩端的長處,使互相調(diào)和,為我所用。蔡元培先生說:“我們學習孫中山先生要學他的精神”。

無論何人,茍能贊成他的主義,都不妨引為同志。就是從前極端反對他的人,茍一旦肯贊成他的主義,也就引為同志”。?

蔡先生說,孫中山這種不念舊惡,而純以主義為標準的態(tài)度,真是豁達極了。孫中山偉大,他的思想和精神更偉大。我們應(yīng)該學習孫先生的卓識遠見,學習他豁達的度量和他的偉大精神,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孫中山在民族主義講演中說,民族和國家是有界限的,“民族是由于天然力造成的,國家是用武力造成的。用中國的政治歷史來證明,中國人說王道是順乎自然,換一句話說,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團體便是民族;武力就是霸道,用霸道造成的團體便是國家。”?所以,孫中山說:“我們鑒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國,想中國民族永遠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義”。?如何提倡民族主義?1952年3月13日,蔣夢麟在臺灣說:“這三十幾年來,我們最大的一個悲劇,是把三民主義經(jīng)院化了。談了好多什么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chǔ)哩,什么三民主義的聯(lián)環(huán)性哩。我們愈把它經(jīng)院化了,就離人民日常生活愈遠。終至我們愈講得多,人民愈覺得不懂,或覺得討厭。”蔣先生說:“三民主義真是救國救民的主義,但是既不可經(jīng)院化,也不可標語化,更不可形式化,要從日常生活中使它民眾化?!?蔣夢麟講到了國民黨研究和宣傳孫中山三民主義的致命缺陷,講到了我們研究孫中山三民主義應(yīng)該重視的方法問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本來并不深奧,但被一些所謂國民黨的理論家把它妖魔化了,將其說得神乎其神,弄到國民不知所以然,反而討厭起來,這是悲哀。細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講演,他講了許多民族危機,拯救民族的大道理,但他用通俗的口頭語告訴國人“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是國家圖發(fā)達和種族圖生存的“寶貝”。

時下“世界主義”高倡,民族主義時遭貶斥。有學者指出:民族主義是一個概念不清的東西,“提倡一個并不清楚的東西是危險的”?。也有學者指出:應(yīng)放棄過去的“民族”概念,正式使用“族群”概念?!爸袊怯?6個族群的單一民族國家”,“應(yīng)全面使用‘中華民族’來指代由全體中國公民組成的民族”。?就現(xiàn)在而言,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組成的人民共和國,講民族主義應(yīng)講中華民族的主義,而不能強調(diào)漢族或某一民族的主義,這是完全正確的。誠如費孝通先生所指出的:中華民族是多元的,又是一體的。所以“中華民族和它所包含的50多個民族都稱為‘民族’,但在層次上是不同的。而且在現(xiàn)在所承認的50多個民族中,很多本身還各自包含更低一層次的‘民族類集團’?!鱾€層次的多元關(guān)系又存在著分分合合的動態(tài)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種情狀?!?中華民族有整體的民族意識,多元的各個民族也具有自己的民族意識,這是由中國民族構(gòu)成的情狀造成的,我們應(yīng)當強調(diào)樹立中華民族的國族意識,反對狹隘的民族意識,但不能因此就強調(diào)中國不應(yīng)該有民族主義,應(yīng)該無條件放棄民族意識,樹立全球化意識或世界意識。我們應(yīng)該有全球意識,但不能放棄民族意識,而且民族意識也不是你想放棄就可以放棄得了,因為它是在長期的經(jīng)歷中形成的,它是不可能自動消亡的,民族意識消亡,就意味著民族消亡。所以,正確的態(tài)度是用各種政策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使各個民族在共同發(fā)展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誰也離不開誰的和諧合作情狀,從而生成統(tǒng)一的、平等的格局,逐漸地消除民族之間的差異,用愛國主義去代替民族主義,用理性民族主義去取代狹隘的民族主義,這是應(yīng)該堅持的正確原則。這是就國內(nèi)而言。就世界范圍看,只要帝國主義存在,只要霸權(quán)主義存在,就不可能沒有民族主義。只要遵行“霸道”思維的帝國主義列強,或所謂的超級大國不能以平等的思維去處理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產(chǎn)生的問題,由此而產(chǎn)生的反抗意識也就不可能消除。所以,隨意地提倡用“世界主義”去取代民族主義才是一種真正的危險。

孫中山在民族主義講演時講道:“近來講新文化的學生也提倡世界主義,以為民族主義不合世界潮流。這個論調(diào)如果是發(fā)自英國、美國或發(fā)自我們的祖宗,那是很適當?shù)?;但是發(fā)自現(xiàn)在的中國人,這就不適當了”。為什么呢?因為“德國從前不受壓迫,他們不講民族主義,只講世界主義;我看今日的德國,恐怕不講世界主義,要來講一講民族主義罷?!币驗榈聡诘谝淮问澜绱髴?zhàn)后也覺得被人壓迫了,所以,要講民族主義了。孫中山是說,只要世界上存在民族壓迫和不平等就不能只講世界主義,不講民族主義。如果不講民族主義,不發(fā)揚民族的精神,“一受外國的政治力和經(jīng)濟力來壓迫,以后又遭天然的淘汰,我們便有亡國滅種之憂。”只要我們“恢復民族主義,……那么就是外國的政治力和經(jīng)濟力無論怎么樣來壓迫,我們民族就是在千萬年之后,決不至于滅亡。”所以,只要世界上存在強權(quán)政治、霸權(quán)主義,就要提倡民族主義,只要“強權(quán)打破以后,世界上沒有野心家,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講世界主義?!?

由此可見,孫中山的民族精神,來源于他的愛國情懷,來源于他對世界局勢的考量。因為世界存在強權(quán)政治,存在侵略與被侵略,存在壓迫與被壓迫,世界上就必然會存在兩種人,即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在這種情況下,就只有被壓迫者聯(lián)合起來,團結(jié)起來,“用公理去打破強權(quán)”,才有世界的和平和進步。所以,孫中山是愛國者,也是國際主義者,他有全球意識,但不同意提倡不平等的世界主義??梢?,孫中山的民族精神不僅表現(xiàn)為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也體現(xiàn)了他對世界被壓迫民族的同情和支持,表現(xiàn)為對全人類的命運和前途的關(guān)注。

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是互為因果的,是支配民族生命表里的力量:“民族精神的真實效能是在尊重自己民族的歷史,意識自己民族的地位,增強民族的信心,團結(jié)民族的力量,促進民族的發(fā)展和鞏固民族的基礎(chǔ)?!?所以,孫中山說:世界文化有兩種,一是“歐洲的文化,是霸道的文化”;二是“亞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我們現(xiàn)在處于這個新世界,要造成我們的大亞洲主義,應(yīng)該用甚么做基礎(chǔ)呢?就應(yīng)該用我們固有的文化做基礎(chǔ),要講道德,說仁義。仁義道德,就是我們大亞洲主義的好基礎(chǔ)”。?歐洲民族講打不講和,我們東方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講和不講打,“中國人的心理向來不以打得為然,以講打就是野蠻”。我們保守這種精神,擴充這種精神,提倡弘揚這種精神,就是為了世界和平,就是講“世界大道德”,就是為了表彰我們的道德文明。?可見,孫中山并不反對世界主義,他只是認為由民族主義發(fā)展為世界主義需要時間和條件,由“民族的歸屬感”到“全人類的歸屬感”,是文化特征的改變,是民族性的改變,民族意識的改變,這需要時間,不能說變就變。孫中山提倡民族主義,弘揚民族精神既具有防御性的一面,又具有攻擊性的一面,是一把雙刃劍。誠如日本宗教領(lǐng)袖、和平世紀提倡者池田大作先生所指出的:對于民族主義“不可隨便地去否定它。過去,在西方諸國的殖民主義中曾被典型地體現(xiàn)過的就是歪曲了民族主義攻擊性側(cè)面,這形成了全球性的重要性問題”?。很明顯,孫中山提倡民族主義,弘揚民族精神就是向西方列強叫板,廢除帝國主義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取消在中國的一切特權(quán),改變向中國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侵略,壓迫中華民族,瓜分中國領(lǐng)土和企圖滅亡中國的錯誤政策。在西方列強沒有能給中華民族平等的權(quán)利,繼續(xù)推行“強權(quán)無公理的主義”時,大談世界主義,孫中山認為,那是一種誤導,是要中華民族喪失抵抗意識,甘心做“次殖民地”的奴隸。孫中山強調(diào)說:“我們中國四萬萬(人)不但是很和平的民族,并且是很文明的民族。近來歐洲盛行的新文化和所講的無政府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都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以前的東西。比如黃老(按,即黃帝、老子)的政治學說,就是無政府主義。列子所說華胥氏之國,‘其人無君長,無法律,自然而已’,是不是無政府主義呢?我們中國的新青年,未曾過細考究中國的舊學說,便以為這些學說就是世界上頂新的了。殊不知道在歐洲是最新的,在中國就有幾千年了。”“歐洲之所以駕乎我們中國之上的,不是政治哲學,完全是物質(zhì)文明”?!拔覀儸F(xiàn)在要學歐洲,是要學中國沒有的東西。中國沒有的東西是科學,不是政治哲學”?!笆澜缰髁x在歐洲是近世才發(fā)表出來,在中國二千多年以前便老早說過了”。“至于歐洲人現(xiàn)在所講的世界主義,其實就是強權(quán)無公理的主義。英國話所說的‘能力就是公理’(might is tight),就是以打得的為有道理。中國人的心理,向來不以打得為然,以講打的就是野蠻。這種不講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義的真精神。……所以我們以后要講世界主義,一定要先講民族主義,所謂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把從前失去的民族主義重新恢復起來,更要從而發(fā)揚光大之,然后再去談世界主義,乃有實際”。?可見,孫中山講民族主義,但他不反對世界主義。他認為只要世界真正實現(xiàn)了講公理、講正義、講平等、講和平,世界主義由侵略主義轉(zhuǎn)變?yōu)闊o政府主義、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了世界大同,到那時中國自然也要“去談世界主義”。由此可見,孫中山不僅具有全球的觀念和世界意識,也是國際主義者。他不僅不反對世界主義,而且提倡“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杜亞泉說:國民所遵奉的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是為“團結(jié)自己的民族,保持民族的國家,以抵抗他民族的壓迫。”?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是反對侵略、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的救國主義,不是侵略主義,更不是分裂主義。這一切都說明,中華民族各民族在二千多年來逐漸建立起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精神關(guān)系,注定它是中國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各民族在近代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國內(nèi)民族壓迫自覺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歷史和現(xiàn)實發(fā)展的必然,也是凝結(jié)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奮發(fā)向前的潛在力量,以及獨立不羈的思想意識。在世界仍然存在歧視或偏見的時候,主張不要講愛國主義,不能講民族主義,只講世界主義、全球意識,這樣一刀兩斷中華民族歷史的、民族的情結(jié),就是放棄民族的獨立性。任何一個民族越是弘揚民族精神,維護民族文化的特性就越有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體現(xiàn)出世界文化的豐富多樣性,才能凸現(xiàn)出一個民族的特有品格。

孫中山強調(diào)恢復民族精神,就是“恢復我們民族的地位”。他絕對不是提倡民族主義去滅別人的國家和民族,也絕對不是號召中國人無原則地與別的民族對抗,中國提倡民族主義不會去威脅任何人,也不會對任何民族帶來威脅。外國有人叫囂中國提倡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是在威脅別人,這種論調(diào)是過去“黃禍論”的翻板,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別有用心的鼓噪。

孫中山說,一個國家的強盛原因很多,但??课淞κ遣荒芫S持長久的,必須要“以種種文化的發(fā)揚”才能成功。孫中山將中國“固有的道德”歸結(jié)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表明他對中國固有道德的重視。孫中山重視中國固有道德,但這不是他在有意復古,“回歸”古代,恰恰相反這正是他創(chuàng)新思維的表現(xiàn)。孫中山從古今中外民族發(fā)展和生生息息以及民族的興亡歷史中體會到,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維持長久的地位,存在一個道德問題,“有了很好的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后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圖恢復?!敝袊逃械牡赖率鞘裁茨??他說:中國固有的道德,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然而“從前講忠字是對于君的,所謂忠君”便是;現(xiàn)在民國沒有君主“講忠字是忠于皇帝,那便是大錯,不忠于君,但要忠于國,忠于民,要為四萬萬人去效忠?!敝v到孝字,《孝經(jīng)》所講孝字,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至。現(xiàn)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到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仁愛也是中國的好道德。孫中山說:“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于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古時在政治一方面所講愛的道理,有所謂‘愛民如子’,有所謂‘仁民愛物’,無論對于什么事都是用愛字去包括。所以古人對于仁愛究竟是怎么樣實行,便可以知道?!卑讶蕫刍謴推饋恚偃グl(fā)揚光大,使中國和世界都變成“天下為公”,不為私利去斗爭,便是中國固有的精神。中國從前的忠孝、仁愛、信義種種舊道德,以及熱愛和平,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傳統(tǒng),“便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便可以恢復我們民族的地位。但是中國變成強國有了上等的地位又應(yīng)該怎么樣呢?孫中山說:“中國古時常講‘濟弱扶傾’,……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如果中國不能夠擔負這個責任,那未中國強盛了,對于世界便有大害,沒有大利。中國對于世界究竟要負什么責任呢?現(xiàn)在世界列強所走的路是滅人國家的,如果中國強盛起來,也去學帝國主義,走相同的路,便是蹈他們覆轍。所以我們要先決定一種政策,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我們對于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對于世界的列強要抵抗他?!睂O中山說,我們這樣做,就是“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chǔ)去統(tǒng)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全國人民都擔負起這個大責任,“便是我們民族的真精神!”?由此可見,孫中山是相當理性的國際主義者,在那個年代,孫中山通過弘揚民族精神體現(xiàn)他的愛國情懷,也是通過宣傳民族主義去弘揚他的和平理想,并公開承諾中華民族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充分顯示出他作為一個杰出政治家的寬廣胸襟。對于孫中山所強調(diào)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固有道德,我們應(yīng)該采取肯定的態(tài)度。

錢穆先生說得很對:“中山先生所講的民族主義,是更著重民族文化精神的?!薄爸猩较壬乃枷耄瑢嵲谀苋跁f傳統(tǒng),開創(chuàng)新局面”?!八麑ξ鞣剿枷氩粌H能接受,還能批評”,他的思想“實在能承續(xù)近代中國思想所必然趨向的客觀路向”。?這也是說,不是愛國者的世界,不是孫中山追求的世界。

總之,孫中山是一位深具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的杰出領(lǐng)袖人物。他的民族主義思想具有卓越識見,他所提倡弘揚的民族精神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超越了當時許多思想家和學者的水準和見識。他的見解不僅在當時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志氣,發(fā)奮為雄,不斷進取的作用,就是對今天建設(shè)和平社會、和平世界,仍具借鑒和啟迪意義。

三、弘揚孫中山民族精神是中國社會和諧文明進步的需要

孫中山的民族精神是近代中國以漢族為中心、各個少數(shù)民族在對外關(guān)系中,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自覺意識的表現(xiàn),它反映了當時中國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共同追求和期待,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內(nèi)外民族問題的真實情況。

孫中山、嚴復、梁啟超等社會名流,在清末民初都強調(diào)國民應(yīng)樹立公德心,養(yǎng)成愛國愛民族的本性,陶冶現(xiàn)代國民的愛國思想。而陳獨秀則站在相對立場認為,東西洋民族風土不同,民族思想也不同。西洋民族以戰(zhàn)爭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安息為本位。指斥那些強調(diào)以道德立國,以尚賢、禮讓、忍辱的所謂民族精神去跟“好戰(zhàn)健斗”、“徹頭徹尾個人主義”、“以實利為本位”的西洋民族爭自由、平等,是癡心妄想。并批評那些企圖以恢復固有道德來恢復民族地位的人是“高談禮教”,教人傳承“卑劣無恥之根性”。陳獨秀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中國像西洋國一樣“以法治、實利為重”,“以獨立之生計,成獨立之人格,各守分際,不相互侵漁。以小人始,以君子終,社會經(jīng)濟亦因以厘然有敘”。他們之間的分歧是培養(yǎng)國人的集體觀念,團結(jié)精神,以民族感情為本位,培育愛國情懷;還是按西洋人“依法立據(jù)”,依法治家庭,以法治國家,樹立國民的權(quán)利義務(wù)觀念?,造就國民的獨立個性。這個分歧很難說明誰是誰非。共和民主的國家,應(yīng)以法治為根本,但在一個法制不完善的國家,有法不依,有法等于沒有法,而且掌權(quán)者利用特權(quán)和他的財富控制政權(quán)的核心,以人治代替法治,乃至于胡作非為的事也常有發(fā)生。所以,作為強制性的法律,未必就能治理好國家和社會。但沒有法律也就沒有秩序,無法無天的社會也干不了任何事情。因之,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xiàn)代的社會,除了法治之外,都必須重視人的自覺、人的品德和素質(zhì)。通過自覺修身,自覺遵循傳統(tǒng)道德來控管自己的行為,通過恢復固有之道德,用忠孝仁義去維系社會的和諧和國民的團結(jié),逐步養(yǎng)成民族之自覺,形成民族意識去抗衡列強壓迫,而圖自存,雖遠不如強大的物質(zhì)力量有效,但也不失為一種理性主義的精神力量。中國若“一盤散沙”,對哪一個列強侵犯都不能抗御,但如形成為一個堅固的國族,對于侵犯我民族者“合群力而抵抗之”,則其力量無可限量。所以,孫中山等人強調(diào)通過恢復民族主義或曰“民族精神”來維護國家的安寧和統(tǒng)一,是一個弱者對強者最有效的對抗辦法之一。在那個中國人受人欺凌的年代,因為中國貧窮落后,不可能有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也不可能通過武力對武力去跟列強對打。孫中山說,講打不是中國人的道德,講和,也即調(diào)和,通過宣傳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講和不講打的傳統(tǒng),向世界宣布,中國雖講民族主義,但中國遵循“睦鄰友好”和“濟弱扶傾”的對外政策,絕不稱霸,也反對侵略。這就是用東方的“王道”去抗拒西方的“霸道”,是文明對野蠻的校量。這種民族主義是理性民族主義,是用文化民族主義去反抗列強的政治民族主義和經(jīng)濟民族主義。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明顯包含有國際主義,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統(tǒng)一,這種民族主義對誰都不是威脅,對哪一個民族利益都沒有損害,只是一種對中華民族實行自覺教育、造成近代民族國家意識和獻身、奉獻精神的行為。可見,孫中山提倡恢復民族精神來救國,看不出它有什么不對,也看不出孫中山提倡用恢復民族精神去救國、拯救中華民族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有什么不是。相反,正是在孫中山用民族精神救國,立志振興中華、復興中國的鼓蕩和呼喚下,才有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高昂的強國精神,才有那全國一致的“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行為,乃至于有后來不愿做奴隸的中華民族的覺醒,才有抗日精神的昂揚。

現(xiàn)在的世界還不能說是和平與穩(wěn)定的人類樂園。為了解決世界上的各種問題,需要具有杰出的聰明才智和宏才大略的領(lǐng)袖,但也需要全人類的覺醒和樹立和平發(fā)展的理念,并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推動社會正義、文明的發(fā)展,學會管理自己、治理自己、保護自己,否則人類就不可能有社會的穩(wěn)定、和平以及幸福的生活。所以,國民應(yīng)當愛國,但也更應(yīng)該愛人類、愛和平。對于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的民族精神,誠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指出: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忍耐性的民族;其他民族的人考慮幾十年時間去完成的事情,中國人則考慮用幾個世紀的時間去完成。中國人的這種忍耐性是根深蒂固的,他們能夠經(jīng)得起等待?!偃缰袊軌虮苊獗粍e的國家策使而卷入戰(zhàn)爭,那么那些至今壓迫中國的外國列強可能最終在互相爭斗中自己耗盡力量,使中國可以自由地追求人道而高尚的目標,而不是去追求所有的白人國家喜好的戰(zhàn)爭、劫掠和破壞。也許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渺茫的希望,然而對我們西方國家來說,則不會有比失望更好的結(jié)果。但是,除非列強各國學會一些適度節(jié)制和寬恕容忍,我看不到有任何更好的可能性。我看有許多事情表明,壓迫中國的列強的后果會比我所說的更糟。?

羅素對列強的勸告要它們學中國人那樣容忍和節(jié)制狂妄的行為,只是一種妄想,但他講到列強如繼續(xù)壓迫中國則會失敗得更慘,則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所在。

孫中山雖然鼓吹民族主義,弘揚民族精神,但他是和平主義者,它屬于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進步民族主義,所以他的民族主義思想是對世界和平的一大貢獻。對于這個問題,早在1999年我已發(fā)表過有關(guān)論文,這里不再重述。?

孫中山說:“由于我們失去了民族的精神,所以國家便一天退步一天”。又說:“我們現(xiàn)在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聯(lián)合起來做成一個國家團體以外,就要把固有的舊道德先恢復起來?!?孫中山只是就道德來論述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這種品德是中華民族強盛之本,是文明的象征,所以“我們今天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不僅是如孫中山所說的道德文明,我們也不要誤解孫中山所講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就等于是孫中山的民族精神,其實孫中山民族精神的內(nèi)涵比這要寬泛得多,豐富得多。比如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統(tǒng)一的奮斗精神,爭取民族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獻身精神,振興中華,為國家民族求強求富的精神,愛好和平與發(fā)展美好未來,“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與“濟弱扶傾”的民族互助精神,還有爭取實現(xiàn)民族融和、共同進步的民族共和精神等等,都是孫中山民族精神的重要內(nèi)涵,但因為詳述起來篇幅過長,不能在這里贅述,留待來日再續(xù)。

回顧孫中山的民族精神,我們深切地感到,孫中山在一個世紀前陳述的許多觀點、看法對今天的世界和平和復興中華民族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啟迪。說明孫中山是一位有世界眼光和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一些思想,尤其是他的精神不會隨時光的消逝而遠去,也不會隨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光輝。正因如此,我們認為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應(yīng)該研究、學習和繼承他們思想遺產(chǎn)的教導是一個正確的啟導。徐儒宗在他的專著《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中講道:儒家開宗明義地說人倫即把人的行為作出規(guī)范。人倫以和為貴。把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種最具典型的人際關(guān)系歸納為“五倫”,提倡夫婦互相愛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義臣行、交友以信等品德,以期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從而達到家庭的和睦與幸福,國家的統(tǒng)一與世界和平。這些對于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安定、文明和發(fā)展,對于當今建設(shè)和平社會具有積極意義。?可見,儒家的一些思想,在調(diào)和社會矛盾、維護世界和平中仍然具有積極的作用。孫中山對于儒學有否定,也有肯定,在否定中肯定,在肯定中發(fā)展,從而利用儒學忠孝、信義、仁愛、和平等倫理的積極作用,作為他重構(gòu)政治理念的資源,把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道德范圍擴展為他治國平天下之本,“用固有道德和平做基礎(chǔ)去統(tǒng)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的政治哲學去號召天下,喚醒國民以愛國愛種為前提,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為目標,使他的理論和思想更加以國民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相一致。所以,孫中山思想的“回歸”,是以調(diào)和中西矛盾,融合國內(nèi)各民族實現(xiàn)團結(jié)統(tǒng)一,令人群社會天天進步為目的,這個“回歸”是一種進步,對于當今社會和平、世界和諧都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孫中山說過:“近日社會學說,雖大昌明,而國家界限尚嚴。國與國之間不能無爭。道德家必愿世界大同,永無爭戰(zhàn)之一日。我輩亦須存此心理,感受此學說。”他說:“將來世界上總有和平之望,總有大同之一日,此吾人無窮之希望,最偉大之思想。”?說得太好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各不一,要世界和諧、和平不能沒有斗爭,更加不能放棄斗爭,但斗爭是為了實現(xiàn)和平,為了人類的大同。我們要弘揚進步的理性的民族主義,堅決反對反動的落后的民族主義,堅持和平,反對世界上一切野心家利用狹隘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而進行的戰(zhàn)爭。

孫中山生活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僅是中華民族乃至于全人類都是災(zāi)難沉重的年代。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和奴役被侵略國家和實行殖民地統(tǒng)治,不僅給被壓迫、被奴役的國家?guī)砜嚯y,就是侵略國家的人民也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重大的傷亡?,F(xiàn)在世界的情況不同了,殖民統(tǒng)治全面徹底地崩潰了,被壓迫民族已經(jīng)站立起來爭得了獨立,世界局勢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人類大多數(shù)的追求,然而距離孫中山所期待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理想的實現(xiàn)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還有很多工作等待國人去做,還需要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學習和繼承孫中山的民族精神,為世界和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像孫中山那樣愛我中華,報效祖國,關(guān)注全人類的命運,掌握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時代主流,為全人類做出我們的貢獻,則是我們中華民族義不容辭的偉大責任。

注釋:

①原載《黃帝魂》,又見《民國日報匯編》第1集,署名無畏,按其所署黃帝紀年推算,為1903年7月11日;又見錢鐘書主編:《劉師培辛亥前文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年6月版,第3-7頁。

②孫中山:《香港興中會章程》,《孫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版,第22頁。

③飛生:《國魂篇》,《浙江潮》第1期(1903年2月);第3期(1903年4月);第7期(1903年9月)。

④章開沅:《論國魂》,《辛亥前后史事論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32頁。

⑤佚名:《民族精神論》,《江蘇》雜志,第 7期(1903年10月20日)、第8期。(1903年11月19日)。

⑥孫中山:《與宮崎寅藏平山周的談話》,《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172頁。

⑦隱青:《民族精神》,《東方雜志》,第16卷12號(1919年12月15日)。

⑧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一講》,《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8頁。

⑨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324頁。

⑩孫中山:《在舊金山麗嬋戲院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441頁。

?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葛侖分會成立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523頁。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孫中山全集》第2卷,共2頁。

?孫中山:《對外宣言書》,《孫中山全集》第 2 卷,第 8—11頁。

?歐陽哲生:《從<三民主義>看孫中山的晚年思想及其沖突》,《團結(jié)報》,2009年12月10日,第7版。

?蔣廷黻:《偉大的中山先生》,劉真主編:《中山思想要義》,臺灣書店,1994年7月版,第127-129頁。

?蔡元培:《三民主義的中和性》,劉真主編:《中山思想要義》,臺灣書店,1994年7月版,第15-16頁。

?蔡元培:《在倫敦舉行的孫中山追悼會致詞》,《蔡元培全集》第5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316-319頁。

??孫中山:《三民主義》,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月版,第4-6頁、第8頁。

?蔣夢麟:《從日常生活經(jīng)驗談三民主義》,臺灣《新生報》,1952年3月13日。

?參見劉再復,李澤厚:《‘提倡一個并不清楚的東西是危險的’——關(guān)于‘民族主義’的對談》,《同舟共進》(廣州)2009年第12期,第26-29頁;王正緒:《中國的族群政策怎么調(diào)整》,《同舟共進》(廣州),2009年第12期,第23-24頁。

?費孝通等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7月版,第1-36頁。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三講》,《三民主義》,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45-46頁。

?高良佐:《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建國》雜志,第35期(1929年1月);第37期(1929年2月)。

?陳錫祺主編:《孫中山年譜長編》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8月版,第2080-2081頁。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四講》,《三民主義》,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59頁、第57-59頁。

?戈爾巴喬夫、池田大作合著:《二十世紀的精神教訓》,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3月版,第292頁。

?杜亞泉:《人生哲學》,參見《杜亞泉著作兩種》,(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126頁。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三民主義》,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70-76頁、第83-84頁。

?錢穆:《中山思想之新綜析》,臺北《自由中國》第5卷,第6期(1951年9月16日)。

?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青年雜志》第1卷第4號(1915年12月15日)。

?羅素:《東西方文明比較》,《羅素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6頁。

?林家有:《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世界和平》,山東大學《文史哲》,1998年第6期;又見林家有著:《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覺醒》,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40-67頁。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第579-680頁、第679頁。

?徐儒宗:《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孫中山:《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1版,第25頁。

責任編輯:張增強

責任校對:武占江

Enlightenment of Dr.Sun Yat-sen's National Spirit on China's Social Construction

Lin Jiayou

Dr.Sun Yat-sen's national spirit comes from his deep patriotism and his keen insight into world situations.His national spirit includes both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unity and the devotion to the national freedom,equality and universal love,not only national fusion and common progress but also the ideals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A public spirit ruling all under the sky"and"a world of harmony",in addition to the spirit of helping the poor and weak,achieving common development of all nationals in the world.Dr.Sun spread the national spirit to save the country and reinvigorate China,to advocate his ideals of"A public spirit ruling all under the sky"and"a world of harmony".He has publicly promised that China will maintain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 and safeguard world peace.All these prove that Dr.Sun is a great patriot and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who care for and support the oppressed nationals to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His national spirit can offer a lot positive enlightenment for th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ven the harmonious world.

Dr.Sun Yat-sen;national spirit;nationalism

D054

A

1673-1573(2010)02-0005-09

2010-04-08

林家有(1937-),男,廣東廉江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

猜你喜歡
民族主義孫中山中華民族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chuàng)意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北廣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論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近代嬗變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2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淺析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6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團結(jié)(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1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xiàn)代啟示
深泽县| 炎陵县| 民县| 耒阳市| 新安县| 扎鲁特旗| 岫岩| 英山县| 普兰县| 镇江市| 铜梁县| 新宾| 岫岩| 大化| 乐东| 林西县| 鹤壁市| 靖安县| 潼南县| 南江县| 陆良县| 孝感市| 土默特右旗| 阳谷县| 农安县| 怀安县| 阿拉善盟| 景泰县| 承德市| 郧西县| 和林格尔县| 施甸县| 喀喇沁旗| 宝兴县| 五原县| 新丰县| 三穗县| 涪陵区| 揭西县| 开远市|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