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慶,史儀凱
(西北工業(yè)大學 機電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2)
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正趨向教育方式國際化和人才培養(yǎng)綜合化。雙語教學是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推進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項有力舉措,培養(yǎng)國際競爭力人才的必然要求。如何在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已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足夠重視,尤其是在技術基礎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對全面提高電工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yǎng)一大批高素質國際化優(yōu)秀人才,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熱點。我校十分重視在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中開展雙語教學,本文為陜西省教改項目和學校教改項目支持下開展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部分成果總結。
根據(jù)電工學課程傳統(tǒng)教學與雙語教學的不同,有必要研究和明確電工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目標和理念,用此來指導電工學雙語課程建設和實施全過程。雙語教學的實質是運用外語來教授知識性科目。雙語教學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技能,雙語教師還必須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能將學科知識和外語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學得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外語,用外語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雙語教學的精髓,也是雙語教學的難點所在。西方的教學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國內的教學強調學習的目的性,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體系的建構,兩種教學思想的結合可培養(yǎng)出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
依托國家留學基金委“基礎課教師出國進修項目”,作者赴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UCSD)和麻省理工大學(MIT)調研國外電工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深入課堂觀摩英語教學,參加UCSD組織為期20周的英語教學技能培訓項目,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觀等。目前被認可的國外雙語教育理論有九種,分別是平衡理論、思想庫模式、閾限理論、依存假設理論、蘭伯特的態(tài)度——動機模式、加德納社會——教育模式、輸入——輸出——情景——過程雙語教育模式、卡明斯的雙語教育理論框架、斯波爾斯基的雙語教育評價模式[1-3],作者選擇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思想庫模式、閾限理論和依存假設作為電工學雙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通過調研國內多所高校雙語教學現(xiàn)狀,結合我國雙語教學發(fā)展實際和高等教育發(fā)展目標,確定堅持學生發(fā)展為雙語教學的教學理念,以保證學生能達到課程要求為出發(fā)點,以能掌握課程的專業(yè)知識,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新思維方式、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教學目標。
按照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結合國內外電工學教學實際,探索并提出與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必備條件。以兩個小班開展電工技術課程雙語教學實踐。
根據(jù)課程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口語比例。相對比較簡單的內容(如直流電路部分),口語英語可以比例接近50%;課程中重要定理、定律和課程難點等內容,口語英語比例在20%-30%,同時在電子教案上添加中文注釋。通過增加答疑的時間、頻度,幫助基礎弱的學生跟上進度,通過案例教學,鼓勵小組討論團隊學習,增加課外仿真任務,提交仿真報告,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適當組織課外活動和討論,并鼓勵學習較為突出的學生參加,全面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第一學期課程開始的幾個課時,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電氣概念,英語的口語比例僅占10%左右即可;至期末逐步增加口語的英語比例達到30%;在第二學期,根據(jù)學生的適應情況和課程內容,適當加大英語口語的比例,可達到50%以上。
編寫中英文對照的“電工電子技術”導讀資料,將有利于學生預習、復習,使學生盡快熟悉課程常用的技術術語和概念。提供給學生雙語版電子教案和對應的全中文版電子教案,降低學習難度,使得學生易于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減少對雙語教學的抵觸心理。
課程教學中堅持互動性原則。為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思維能力,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啟發(fā)式、討論式、設疑式、反問式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用外語提出問題、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鍛煉學生的外語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氣氛,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雙語課堂氛圍,真正實現(xiàn)課堂互動。靈活利用開放式、研究式、互動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解決學生英語水平高低不同對課堂中英文授課語言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專業(yè)英語水平、英語交流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
使用多媒體進行雙語教學是解決雙語教學課堂信息量不足的有效途徑。適當利用動畫、視頻和圖片等多媒體形式,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課堂板書時間,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圖、文、聲、動畫等方式配以外文的簡明解釋,直觀、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掌握教學內容。
雙語教學資源是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保障。利用電工學國家精品課程的豐富資源,邊實踐邊建設,在雙語教學大綱、雙語教材、雙語電子教案、雙語教學輔助教材、英文習題集等方面努力建設電工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教學資源,解決雙語教學資源的嚴重匱乏問題。
以國內教育部電工學課程基本要求為基礎,結合國外電工學外語教學基本要求和國內其他高校電工學課程雙語教學大綱,制定出符合我校教學實際的電工學課程雙語教學大綱。
雙語教材是保證順利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因素。選擇教材時,要從教材的實用性和適用性人手。原版外文教材具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知識更新快、實用性強等優(yōu)點,使用原版教材可以借鑒到國外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育思想、前沿的學科知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國際化的教育和學習環(huán)境。靈活運用原版教材,只有讀懂、真正的理解原版教材的內容,掌握知識體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西方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但是原版外文教材存在起點低、內容體系和結構與國內教學體系差異大且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不同的問題。因此選擇英文教材并不意味著我們完全摒棄了優(yōu)秀的中文教材。并且英文原版教材并不是都適應我們的課程要求,所以我們把多個高校的英文教材進行選編整理,把我們優(yōu)秀的中文教材作為輔導教材,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得心應手,加深理解。
通過認真研究國內外同類教材,以制定的電工學雙語教學大綱為指導,依托國內精品教材,并參考國外同類原版教材,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雙語教學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制定電工技術雙語課程教材實施方案,使得章節(jié)順序和內容盡量與國內教材保持一致。在實踐過程中,選擇《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5th edition)(英文版和中文版)和《電機原理與驅動》(清華雙語版)作為課程教學使用主教材,我校編寫《電工技術》、《電工電子應用技術》、《電子技術》為輔助教材。編寫《電工電子技術》雙語電子教案。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編寫雙語版導讀資料、中英文對照和英文習題集。同時推薦學生優(yōu)秀的網絡教學資源,如MIT Open Course Ware,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針對雙語教學的獨特規(guī)律,嘗試用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研究電工學課程雙語教學質量評價與考核體系,是雙語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有效推進的根本保證。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術基礎知識掌握、英語應用能力和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綜合考核體系,建立英文作業(yè)、英文仿真報告、課堂交流表現(xiàn)、課外活動參與和期末考試卷相結合的考核體系;將結論性評價與過程性監(jiān)控有機融合,科學設計和分析調查問卷,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方式征詢學生雙語教學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改革教學方法。參照中文講授的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建立督導組聽課、學生問卷調查相結合的課程質量質量評價體系,形成質量監(jiān)控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
針對國內質量評價體系的規(guī)范性研究多,實證性研究少的問題[4],利用規(guī)范性研究和實證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先進行規(guī)范性研究,然后進行實證性研究,用研究結果再進一步開展規(guī)范性研究。在研究雙語教學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三級的雙語教學課程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在開展雙語教學研究之前,通過對已參加其他課程雙語教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雙語教學的5個關鍵因素,分別是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專業(yè)基礎、學生對雙語課程學習的心理預期、教學管理方面和班級學習氛圍或者環(huán)境。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學生兩大主體在教學中的關鍵作用始終不變,更重要的是二者的適應性。依照上述評價體系,可以將教師隊伍團隊建設、學生綜合素質和英語思維能力、學生較高的心理期望和良好的心態(tài)、漸進式的改革(各種因素之間的匹配)、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作為雙語課程建設的重點。
經過初次雙語教學實踐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學生支持本課程的雙語教學,僅有10%學生對雙語教學持不支持的態(tài)度;但是有30%同學表示未完全適應本課程雙語教學。大部分同學反映雖然增加了學習難度,但是在把握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能有效提高英文交流能力。相信通過進一步實踐,教學雙方繼續(xù)共同努力,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1]余敏軍.我國高校雙語中英文雙語教學及其評價的初步研究[D].汕頭:汕頭大學,2008
[2]W.F.麥凱,M.西格恩.雙語教育概論[M].嚴正,劉秀峰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3]何興.雙語教學課程設計與模式全書[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6
[4]任福祥.高校雙語教學質量評估指標的構建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