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嵬
(湖南懷化學院外語系,湖南懷化 418008)
《伊利亞特》隱含的政治哲學意義探析
——從《伊利亞特》與《英雄詩系·后生們》的對比談起
崔 嵬
(湖南懷化學院外語系,湖南懷化 418008)
本文對比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英雄詩系·后生們》,故事情節(jié)有眾多相似之處的兩部作品影響力卻全然不同。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荷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隱含著強烈的政治哲學關懷,荷馬的這種實踐使得他的詩學原則尤為獨特。
荷馬;《伊利亞特》;《后生們》;政治哲學
《荷馬史詩》的誕生歷來是個迷,它并非神諭,驟然臨世,其創(chuàng)作與成文歷時久遠。此外,古希臘歷史上創(chuàng)作史詩的并非荷馬一人,《荷馬史詩》最終獨樹一幟,并影響整個西方文明,其核心品質何在?本文就《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英雄詩系?后生們》的對比,分析荷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隱含的政治哲學原則。
《后生們》(以下簡稱《后》)僅存輯語5篇,由知名學者M.L.West收錄于《英雄詩系》之中(The Epic Cycle),其中3篇中譯文見于程志敏《荷馬史詩導讀》之中?!逗蟆返墓适虑袄m(xù)七雄攻忒拜,講述了七雄之后,子承父志,血洗先人恥辱的故事。故事的大略情節(jié)轉述于庫恩著《希臘神話》以及阿波羅多洛斯的《希臘神話》中?!逗笊鷤儭窚S為殘篇,而細究其故事情節(jié)卻發(fā)現(xiàn)它與《伊利亞特》有眾多相似之處,這之間區(qū)別何在?歷史為我們呈現(xiàn)了兩個相同故事,而不一樣的命運,開啟了一扇領悟歷史的大門。然則,歷史的研究或歷史學的研究,有其本身的特點與利弊。百科全書式地收集這些歷史知識不會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教養(yǎng)”:“因為我們現(xiàn)代人自身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只是由于我們用外來的時代、風俗、藝術、哲學、宗教、知識充填并過分充填了我們自己,我們才成為某種值得注意的東西,變成為會走路的百科全書,一個誤入我們時代的古希臘人也許會這樣稱呼我們。”[1](169)
尼采點中了現(xiàn)代歷史研究的真正要核,阿波洛多羅斯雖是古代人,用的卻是現(xiàn)代的研究歷史的方式,這樣的歷史史實收集不是“為了生活與行動”,不是為了“教養(yǎng)”,而只是為了“教養(yǎng)的知識”,它沒有辦法形成“教養(yǎng)的決斷”,而只停留在“教養(yǎng)的想法”之上。尼采點明了現(xiàn)代歷史研究的根本問題所在,并指出:“歷史教育唯有追隨一種強有力的新生活潮流,例如追隨一種生成著的文化,因而唯有在它被一種更高的力量所統(tǒng)治和引導,而不是自己統(tǒng)治和引導的情況下,才是某種有益的和應許未來的東西?!盵1](149)
歷史研究必得有這種“更高的力量”,但是從哪里尋找這種更高的力量才是研究應該找出的關鍵。與阿波羅多洛斯收集古希臘神話的做法不同,荷馬面對浩繁的古代文獻,卻寫出了與他完全不同的作品。荷馬并不是簡單地收集古代的故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更高力量”,來重新安排整個事件。若《赫西俄德與荷馬之間的辯論》所講的真實可信,那么《后》的創(chuàng)作應該早于《伊利亞特》(以下簡稱《伊》)。若將阿波羅多洛斯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放入《伊》來反復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荷馬在創(chuàng)作《伊》之時對《后》的修改,這樣或許能找出那“更高的力量”。
政治的實質正在于它首先是關于“好”的知識,也即是關于“好的生活”和“好的社會”的知識。然而,阿波羅多洛斯講述故事的方式,以及現(xiàn)代的知識體系都不再仔細討論這個問題。這使得學習知識,與對于生活的感知全不相關。恰如對《后》的了解一樣,僅是知道有如此這般的一個故事發(fā)生,至于這個故事與現(xiàn)實的生活關系則不太清楚,甚至我們并不知道去了解一個已然遠去的故事,是否對我們的生活有意義。歷史性的知識對于我們來說是無益的,如果它僅僅讓我們知道一些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而已;然則,《伊》卻并不僅僅只是歷史知識,它有其獨到之處:
首先,《后》與《伊》均涉及到“十年”,不同的是,《后》中講到的十年,是指這些戰(zhàn)士們自己單獨成長的十年,這場戰(zhàn)爭與前一場戰(zhàn)爭相隔十年?!兑痢分兴v的十年,是希臘聯(lián)軍同特洛伊軍隊苦戰(zhàn)的十年。這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后》中的將領在這個十年之間,相互并無多少聯(lián)系,也沒有一起成長;而《伊》中的將領卻一起經歷了十年的艱苦與奮斗,十年的生死與共。其次,從出征的軍隊來看,《伊》中的第二卷,歷來受人置疑,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后人所加。[2](122)然則,該卷與《后》對比,后者只提到參戰(zhàn)將領的名字,因為他們作戰(zhàn)的起因只是為了這些將領的私事而已;而《伊》則不同,作者不厭其煩地羅列的是各個地方的集團軍,是由某位領袖率領的整體,他們參戰(zhàn)不是為了私人或個人的目的;而是為了實現(xiàn)一個共同的心愿。這項看似繁瑣的描述實則從另一個側面顯露出了荷馬在《伊》中對“共同體”的關注。
故事發(fā)生在政治共同體中,是歷史、悲劇以及小說創(chuàng)作原則的基礎。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提到的著名論斷“人是政治的動物”為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作了本質意義上的定義。人本然地生活于政治的共同體中,史詩要如實地反應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情況,自然要把政治共同體的生活擺在首位。荷馬幾筆看似不經意的對《后》情節(jié)上的修訂,實則是關注政治共同體生活的表征?!兑痢芬舱驗槿绱瞬弄殬湟粠?,其中的眾神與眾英雄都束縛于這樣的共同體中,而這正是《伊》的第一個重大品質。阿喀琉斯的血氣、正義以及克制,也唯有在與阿伽門農的斗爭中才顯得有其必要的意義。人必須在這樣的政治共同體中為自己尋找承認與位置,唯其如此,方能確保正常的政治與社會生活。脫離這樣的政治生活,要么是“人下人”,幾近于野獸,要么是“人上人”,幾近于神。神與獸的生活與行為都與人類生活不太相關,于是荷馬把《伊》中的眾神和眾野獸均放入到人的政治生活領域中來。荷馬讓它們誤落塵網(wǎng),歷世之大劫,豈非更表明荷馬對人世政治共同體的關注。
荷馬在《伊》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堅持的,并非照史實錄的“史學精神”,其實,從這里來看,他比史學家更具有政治情懷。
首先,《后》戰(zhàn)爭的起因是為報父仇,各個將領似乎都是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而《伊》戰(zhàn)爭的起因卻全然不同。阿喀琉斯在第一卷中就明確地講道:“我到這里來參加戰(zhàn)斗,并不是因為特洛亞槍兵得罪了我,他們沒有錯,須知他們沒有牽走我的牛群,沒有……,因為彼此間有許多障礙——陰山和海嘯?!卑⒖α鹚钩稣鞑⒉皇菫榱俗约?,讓人覺得有幾分奇怪,那他出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們跟著你前來,討你喜歡,是為墨涅拉奧斯和你”,這兩句話點明了他,這個希臘聯(lián)軍中的頭號英雄前來參戰(zhàn)的真正原因是為了一個“王”。
其次,在《后》中,取勝的關鍵人物是阿爾克邁翁,他拒絕出征,原因是自己的父仇未報。他打算要殺死的人是自己的生母,因為她收受禮物,泄露其父行蹤,使其父踏上了不歸路。而在《伊》中,取勝的關鍵在于阿喀琉斯,他也拒絕出戰(zhàn),不同的是,他沒有什么私人的事要解決,而是因為阿伽門農王不公正的行事:“每當阿開奧斯人掠奪特洛亞人城市,我得到的榮譽的禮物和你不相等;……我打得那樣筋疲力盡,卻只帶著一點小東西回到船上”[3](11)《后》的關鍵人物拒不出戰(zhàn),理由是私人化的;而《伊》的關鍵人物拒不出戰(zhàn),理由是關于“公正”的問題;《后》中的關鍵人物再次出征,理由仍然是私人或者說個人化的,阿爾克邁翁是因為母親再次收受賄賂,又踏上征程;《伊》則全然不同,阿喀琉斯完全可以因為自己的理由,即壽終正寢而拒不出戰(zhàn)的;但是,他為了自己的朋友帕特洛克羅斯,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再次拿起了武器。
人是注定要生活在一起的,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會對政治生活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意見,政治哲學關于美好生活的知識是建立在這樣的意見之上的。有了關于政治生活的意見,以及這種意見的沖突,才能引起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妒酚?禮書》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忿而無度量則爭,爭則亂”。人類注定要生活于政治共同體中,而生活于如此這般的政治共同體中,注定要陷入到無休止的爭斗之中。實則,這基于人對于何為正義、榮譽和酬勞的不同理解。當政治共同體中所生活的其他人侵犯到自己的正義準則,那血氣便會在人心中興風作浪。血氣的滋生給本來有序的秩序帶來解體和崩潰?!把獨鈱е聸_突;它不是一種秩序原則,而會創(chuàng)造出一些使秩序成為不可能的條件”。[4](1)荷馬在《伊》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人類生存的這個本質性的悖論與難題,他意識到人類生活在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治共同體中如履薄冰。
荷馬沒有在如此令人絕望的時刻灰心,相反,他重新燃起了生命與創(chuàng)作的火焰,因為他用歌唱與詩作,為面對這樣的深淵找到了一個救命的繩梯。這成為荷馬在創(chuàng)作《伊》時的一項隱性原則。
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大師不一樣,荷馬并無專門的理論面世?,F(xiàn)代對西方詩學的提法也往往從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為始,那么作為柏拉圖以前的詩人荷馬有無基本的詩學原則?
實則,荷馬的詩作實踐本身也是其詩學理論的體現(xiàn)。這種實踐使得他的詩學原則尤為獨特,他不以敘述者的角度講故事,而是主要用對話的模式呈現(xiàn)。其詩學原則中把對詩的“直接感官體驗”當作了知識本身。荷馬的詩作把特洛伊戰(zhàn)爭直接擺到了讀者面前,拉近了讀者與戰(zhàn)爭本身的距離。讀者閱讀《伊》的過程是全身心地體驗與重現(xiàn)特洛伊戰(zhàn)爭的過程。荷馬并不想讓他的讀者了解關于特洛伊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而只是想讓讀者跟隨他的筆,直接體驗那早已遠去的愛恨情仇。閱讀荷馬的《伊》,讀者感覺到跟隨著劇中人物一起經歷了人生中那些同樣的情緒,盡管戰(zhàn)爭不會重來,但政治生活中,人們情緒的滋生卻是一樣。讀者閱讀荷馬詩作所體會到的快樂,正是荷馬要傳達給人們的知識:即對政治生活中人生、情欲的認識。
人生苦短;無人能知曉整個一生之后,再重新選擇。然歷史之用途正在其鏡鑒之效。僅了解史實,不會對人產生指導作用。那些遠去的事情很難巧合性地重新來過,知道更多信息不能算作真正的教養(yǎng)。與這種片面地堆積知識的做法不同,荷馬讓遠古的戰(zhàn)爭發(fā)生在一個永遠不會離人而去的政治共同體中。即使事隔千年,政治共同體的沖突仍在。荷馬創(chuàng)作《伊》讓后世的讀者“看”別人政治生活中的各式情緒,實則是讓讀者們“看”到那必定會重現(xiàn)在讀者自己身上的情緒。這樣的“看”實則是荷馬的作品實現(xiàn)了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沉思。
經歷過這種沉思的人,會變得對種種政治情緒熟悉起來,一旦真正遇到這樣的情緒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時候,他會變得冷靜與成熟;而這樣的人會顯得有“教養(yǎng)”。荷馬為我們提供的正是這樣的偉大而又永不衰竭的教養(yǎng)。
[1]尼采.不合適的沉思[M].李秋零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程志敏.荷馬史詩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荷馬.伊利亞特[G]//羅念生全集: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薩克遜豪斯.阿基琉斯傳說中血氣、正義和制怒[M]//血氣與政治.尚新建譯,劉小楓,陳少明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An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Hidden inIliad——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Iliadand theEpigoniinEpic Cycle
CUI W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aihua University, Hunan Huaihua 418008)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omer’sIliadand theEpigoniinEpic Cycle,finding that they achieve different position in western culture, though their plots are almost the same. Through analyzing this unique phenomenon, it appears that Homer concerns about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writing hisIliad, and this writing practice marks his unique poetic principle.
Homer;Iliad;Epigoni; political philosophy
I109.2
A
1009-8135(2010)02-0103-03
2009-09-19
崔 嵬(1983-),男,重慶開縣人,湖南懷化學院外語系助教,從事古希臘文學研究。
本文系懷化學院青年基金項目“《英雄詩系》在古希臘詩教傳統(tǒng)中的地位”(HHUQ2009-35)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鄭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