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碧,陳小倩
(貴州財經學院,貴陽 5500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幾代領導人長期探索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近170年的慷慨悲歌、鳳凰涅槃,一個甲子的篳路藍縷、艱辛探索,改革開放30多年的柳暗花明、滄桑巨變,驗證了一個科學的論斷,熔鑄成一條堅定的信念: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
對近代中國人民而言,尋求救亡和復興的道路是那樣山重水復,艱辛多難?!奥浜缶鸵ご颉?,這是近代中國人的切膚之痛。痛感于別人的先進和我們的落后,一開始,許許多多人把“取經”和學習的目光投向了西方。主張“師夷之技以制夷”者有之,主張“全盤西化”者有之。然而,“學生”欲師從“老師”,“老師”卻總是侵略“學生” ,學習“西方”談何容易!幾經挫折和困惑,終于使部分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西方資本主義在中國沒有出路?!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列寧締造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橫空出世,對中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啟蒙。對此,毛澤東同志有過非常貼切的描述:“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p>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從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引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斗爭中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1949 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tǒng)治的結束。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飽經苦難的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從此有了社會制度的基本條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就是近現(xiàn)代中國史的一個根本結論。
有人提出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的充分發(fā)展就進入了社會主義,是“歷史的誤會”。這種認識如果不是出于對資本主義的情有獨鐘,就是出于對歷史的無知。近代中國不是不想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不通。因為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是要推行殖民主義,而不是要幫助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它們不愿意看到、也不允許中國獨立和富強。為了實現(xiàn)長期奴役中國的目的,帝國主義勢力竭力維護中國腐朽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竭力壓抑和摧殘中國的民族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強大的西方資本主義和頑固愚昧的封建主義勢力的夾縫里艱難掙扎,難成氣候。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能力和勇氣擔當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的重任。那種希望中國先發(fā)展資本主義再進入社會主義的想法,是脫離近代中國實際而一廂情愿的臆想。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形成了許多寶貴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幾年內取得了舊中國幾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設成就,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但是,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è),由于國際國內種種原因,在相當長時間內,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上,“左” 的思想逐漸占了上風,使得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難能可貴的正確認識沒能貫徹和堅持下去,直至發(fā)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全局性悲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我們國家面臨的是十分困難的局面:十年內亂給黨和國家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創(chuàng)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世界各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千帆競發(fā),中國落在了時代大潮的后面。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轉折,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地帶領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同時開始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新思考。 1982 年在為黨的十二大所作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強調:“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命題。
改革開放 30年來,中國的發(fā)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2008 年我國 GDP 已經超過30萬億元,居世界第3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10位上升了7位,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從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近6%。30年間 GDP年均增長9.8%,較之世界經濟平均增速3.0%快了3倍多。按照世界銀行標準,我國已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我們不僅在經濟建設上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上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笔澜绺鲊谥\求發(fā)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經驗;無論是社會主義制度還是其他社會制度,都有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但各國社會發(fā)展模式都是該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由于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發(fā)展程度等有著很大不同,即使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個國家也只能根據(jù)本國實際,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模式。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這樣一條擺脫了封閉式發(fā)展的束縛,也擺脫了照搬照套他國模式的道路。
20 世紀 90 年代后,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陷入低潮。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易幟,滿以為經過短暫“休克”之后就可復蘇重生。然而實際情形并非如此,有的至今難出低谷。結果證明,他們所采用的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 并非濟世良方?!靶伦杂芍髁x” 不但害了亞洲、拉美、蘇聯(lián)、東歐等國家和地區(qū),最終連兜售者自己也自食苦果。近年來,國外輿論界和學術界關于“北京共識” 、“中國模式”或“中國經驗”、“ 中國發(fā)展道路” 的議論十分熱烈,對中國模式和“北京共識”的正面肯定,是國際主流媒體在當時的一個引人關注的動向。
“華盛頓共識”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向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及經濟轉軌國家硬性推出的一套經濟改革政策;從“華盛頓共識”提出的政策主張可歸納為“三化”,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它片面強調市場機制的功能和作用,輕視國家干預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崇市場原教旨主義;主張私有化,宣揚“私有產權神話”的永恒作用,反對公有制;主張貿易自由化,放松對外資的限制,實際上就是要實現(xiàn)全球自由化。作為新自由主義的重要實驗場,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等國在改革后曾一度被西方國家稱為該模式的“典型樣板”。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9年巴西危機到2001年的阿根廷經濟危機,過去的所謂“樣板”國家接連倒塌,整個90年代該地區(qū)經濟危機不斷,不少國家的經濟在改革之后都陷入動蕩與混亂之中。據(jù)美國學者研究,上世紀90年代的十年間,拉美經濟年增長不到3%,還不到新自由主義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 6%平均增長率的一半,也低于世界銀行估計的為減少貧困所必需的3.4%的最低增長率。由此看來,新自由主義改革不僅沒有促進拉美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反而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
“北京共識”是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喬舒亞·雷默于2004年5月7日在倫敦《金融時報》上提出來的,它是對中國的崛起和獨特的發(fā)展道路的概括?!氨本┕沧R”的提法主要強調其與“華盛頓共識”的差異甚至對立,表明中國根本不是按照所謂的“華盛頓共識”的金科玉律而發(fā)展起來的。我認為這個模式的核心或精髓就是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按照中國自己的國情,走自己發(fā)展之路?;蛟S中國有一些經驗可供其他國家參考,但是各國必須按其實際情況解決自己的問題?!叭A盛頓共識”在其推行國的失敗與“北京共識”在世界范圍得到廣泛認可,說明世界各國在發(fā)展的道路上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模式可供選擇,都必須根據(jù)各國具體的國情,走自己的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后提出的,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看,我們都必須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社會性質上來講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但是她又是與傳統(tǒng)社會主義不同的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提出及其內涵的科學界定,有力地回答了長期以來不少人對社會主義道路所持的懷疑或否定的態(tài)度,堅定地回答了我們走的就是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資本主義道路,更不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之后,不斷有人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持懷疑和否定態(tài)度,似乎沒有按照馬克思書本上的結論去搞社會主義就是否定了社會主義,就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笆叽髨蟾妗睌蒯斀罔F地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qū)別何在?現(xiàn)實中,由于我們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與現(xiàn)代資本主義有共同之處,容易給人以假象,很難說清兩者之間的現(xiàn)實差距,從而導致思想上混亂,甚至有人說我們“講的是社會主義,干的是資本主義”。應該說兩者的相似之處是有的,在經濟上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經濟運轉模式都是市場經濟為主導,宏觀調控相結合,實行的都是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市場調節(jié)和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經濟的宏觀調控的結合。二是都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企業(yè)和國有資本,現(xiàn)代資本主義可以將私營企業(yè)國有化,現(xiàn)代社會主義也可以將國有企業(yè)私有化。三是兩者之間都存在嚴重貧富差距,甚至是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程度在某種意義上現(xiàn)代社會主義并不比現(xiàn)代資本主義小。據(jù)聯(lián)合國披露的數(shù)據(jù),2008年中國的基尼系數(shù)是0.469,而美國是0.408,韓國0.316,最低是丹麥0.247。故此,那種指責中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的說法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市場。
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資本主義,認定的根本標準有兩個:一是公有制為主體,二是共產黨的領導。
首先是經濟基礎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公有制,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所有制結構,消滅私有制,實行公有制是馬克思主義所認為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qū)別。雖然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有國有企業(yè)和國有資本,但本質上是不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行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謀求的是社會公平與效率,更好、更快的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最終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而且其國有資產的比重是較大的,能夠有效的維護社會公平。而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是私有制,雖然現(xiàn)代資本主義國家也有私有資產的國有化,但那是為了規(guī)避經濟危機和走出經濟危機,其目的不在于社會的公平,而在于減緩社會矛盾、發(fā)展經濟,維持其現(xiàn)行的社會制度。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中國共產黨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武裝斗爭洗禮過的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3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及優(yōu)越性引導著全國人民不懈努力地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中國,現(xiàn)在,我們黨已經不是單純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而是既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又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時,我們實行一黨執(zhí)政,多黨合作的政治制度。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筑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仍然是人民當家做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而現(xiàn)代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多黨制”、“議會制”,表面上講自由、民主、平等,實質上是由壟斷資本用金錢操縱選舉,進而控制政府及其決策,謀求對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政府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
第四,兩者追求的目標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追求目標仍然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共產主義,而現(xiàn)代資本主義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愛,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誕生的《人權宣言》是資本主義價值觀最為典型的代表,它較為完整地表述了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核心: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國家的主權在于人民,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等,但是,其私有制的本質決定其無法真正實現(xiàn)自由、平等、博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未來社會作出了科學預示,指明了未來社會主義的三大特征:即生產資料公有制、個人消費品按勞分配和計劃經濟。新中國成立之后也試圖按照馬克思的預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搞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平均主義分配和計劃經濟,其結果是嚴重壓抑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和生產經營積極性,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邊緣。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對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經過30年的改革之后,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所有制結構、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分配制度和以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新的特征。這是否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預示錯誤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預示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是科學的。問題出在我們在實踐中照抄照搬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書本上的具體結論,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馬克思在對未來社會預測時,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即社會主義社會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達之后,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最終被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所取代,這時的社會主義呈現(xiàn)出典型的三大特征。而在現(xiàn)實中,無論是前蘇聯(lián)還是中國,都是在生產力極其落后的條件下構建社會主義制度的。1952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只有104元,沒有什么現(xiàn)代工業(yè)。而同時我們將生產力極其發(fā)達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特征不加分析地運用到生產力極其落后條件下,這注定是要走彎路的。恩格斯在1887年1月27日致弗·開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就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
對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的探索,從蘇俄社會主義政權建立時就開始了。在列寧時期就由軍事共產主義向新經濟政策道路轉變,列寧逝世后,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運動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一發(fā)展模式也存在著嚴重的弊病,我們通常說的傳統(tǒng)模式社會主義主要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權。并且這一弊病因為斯大林的拒絕改革而逐漸積淀為制度性痼疾。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一浪接一浪的改革,包括南斯拉夫模式、匈牙利模式等,都沒能從根本上沖破這一模式的桎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傳統(tǒng)模式社會主義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經濟體制的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而不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30年改革就是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代替?zhèn)鹘y(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讓市場機制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機制。在傳統(tǒng)社會主義模式里,認為市場經濟姓“資”,不屬于社會主義范疇,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列寧在新經濟時期以商品貨幣關系為杠桿來發(fā)展和恢復經濟的思想,被斯大林所摒棄,單一的采取了計劃經濟,沒有充分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起的基礎性作用。在1978年之前,我國基本采取的都是傳統(tǒng)模式,也是由國家的計劃經濟為主要的運行機制,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逐步認識到市場經濟的作用,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道路。
其次,在所有制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與此相適應,在分配問題上采取的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的分配方式,突破了蘇聯(lián)模式的單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結構和分配制度。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點。蘇聯(lián)模式僵化的使用了這個概念,采用了全民所有制為主,集體所有制為輔的所有制結構。在改革的進程中,我國對單一的公有制結構進行了破除,承認了其他所有制的補充作用及其合法地位。打破了公有制、私有制及其他所有制之間的經營壁壘。
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變了集權型的國家機構。在蘇聯(lián),權利過度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缺少靈活性,中央統(tǒng)得過多、過死、過牢。在經濟建設中也形成了一整套的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用非常強硬的行政手段來管理經濟,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在戰(zhàn)爭時期,這些政策手段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但在和平年代,已經嚴重的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我們改變了一切權利集中于中央的做法,把權利下放給地方、各個獨立的經濟運行體,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目前,世界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如古巴、越南、朝鮮等。每個國家走什么樣的道路是各個國家和民族自由的歷史的選擇,中國目前走的社會主義道路既不是前蘇聯(lián)的模式,也不是越南式的社會主義或者是朝鮮式的社會主義,更不是古巴式的社會主義,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制定的,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重在尊重中國國情。
民主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思潮之一,是影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股重要力量。近來,國內也掀起了一股針對民主社會主義的“討論熱”。有一部分人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翻版,在思想領域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反駁這種錯誤的觀點,我們有必要搞清楚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對立和實踐區(qū)別,因為只有弄清了兩者的本質區(qū)別,才能堅持中國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
民主社會主義,也稱社會民主主義,是西方國家社會民主黨(包括社會黨、工黨)思想體系的總稱,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改良主義的思想主張。民主社會主義起源于19世紀初,其思想內涵和表現(xiàn)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19世紀中葉,社會民主派、社會民主主義者是在西方工人運動中進行活動和發(fā)揮影響的種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中的一種。此時的社會民主主義是一種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第二國際所屬各國的社會民主黨,在綱領上都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為根據(jù),都在黨綱黨章中闡明自己的社會主義性質,把通過階級斗爭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時的社會民主主義在思想內容上和馬克思主義是交叉重疊的。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倡導下,社會民主主義逐步演變?yōu)榉磳o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主張在資本主義范圍內通過議會道路來改良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思想。20世紀50年代,社會民主黨人為了凸顯社會民主主義的“民主”,將其思想體系的名稱由“社會民主主義”顛倒成為“民主社會主義”。20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以后,社會民主黨人又把其思想體系的名稱再次顛倒成“社會民主主義”,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種“民主”的“社會主義”,而是一種“社會”的“民主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區(qū)別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民主社會主義主張世界觀和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提倡社會主義思想構成和來源的多樣性。他們把基督教學說、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康德的倫理學與啟蒙思想、黑格爾的辯證歷史哲學、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等都作為自己的思想來源和構成,將多種思想觀點熔為一爐,冠之為“多元化”和“思想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反對指導思想多元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成為推動中國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強大思想先導。
第二,是否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民主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可以在不改變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實現(xiàn),聲稱生產資料主體結構不是衡量社會性質的標準。他們主張在維持私有制主體的基礎上,實行國有企業(yè)、私人企業(yè)和其他經濟成分并存的“混合經濟”制度,并維護以按資分配為主體的財富和收入分配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基本經濟制度上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就在于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結構,以質與量都占優(yōu)勢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對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是否堅持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各種名稱的社會黨抹殺黨的工人階級性質,反對民主集中制原則。公開宣稱他們的黨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組成的一個共同體,不是一個階級的黨,而是“全民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共產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堅持共產黨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在多種社會階層出現(xiàn)和并存的新格局下,共產黨仍然必須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第四,是否堅持共產主義奮斗目標。民主社會主義拋棄共產主義奮斗目標,從資產階級的理性和倫理原則如自由、平等、公正、互助等出發(fā),提出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是為一個社會公正、自由民主、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和原則,并最終要在生產力極大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xiàn)共產主義。
應該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既深刻總結了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又充分吸收和借鑒了人類文明包括民主社會主義的優(yōu)秀成果。但是這種吸收和借鑒,決不是照抄照搬。民主社會主義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會保障、促進社會公平、促進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這絕不是說我們所走的道路就是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xiàn)實來看,民主社會主義都不適合中國國情。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07-10-15.
[2] 馮顏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蘇聯(lián)模式社會主義比較[N]. 漢江論壇,2007-11-05.
[3] 俞可平.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EB].2007-6-21.
[4] 張恒軍.“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之比較[J].當代教育論壇,2005(07).
[5] 如何看民主社會主義[N].人民日報,2007-05-10:09.
[6] 徐理.正確認識民主社會主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J].黨的建設,2007(08).
[7] 嚴文波.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論析[J].南昌高專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