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立
(湖北省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60)
〔作者信息〕馬志立,男,館員。
時值徐行可先生捐贈古籍五十周年,湖北省圖書館正積極籌備一系列紀(jì)念活動。作為該館特藏部的一員,接觸徐氏舊藏,機會稍多。今就徐氏舊藏《讀史舉正》和《史記志疑》兩種,略加識語。此兩種書籍均為浙籍先賢所著,刻于浙江,其一尚有浙江人題識?;膶W(xué)孤陋,自知無助于舊籍之揭示,唯愿對讀者查閱文獻(xiàn)和了解浙籍先賢略有裨益。
《讀史舉正》八卷,清仁和張熷撰。
單行本,兩冊,清刻本,徐行可捐贈,可見刀法精到、墨色晶瑩、刻工精美、賞心悅目。
查諸家著錄,《書目答問補正》卷二史部·正史類《廿二史考異》條范希曾補正云《讀史舉正》有乾隆五十一年許烺刻本;雷夢水《販書偶記續(xù)編》卷八《史部·史評類》著錄有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刊本。單行本許烺序署時“歲在柔兆敦牂如月門下晚生許烺拜識”,“柔兆敦牂”為太歲紀(jì)年,對應(yīng)干支丙午。檢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乾隆乙未載:“許烺,字樂亭,號曇孫,浙江錢塘人,散館授編修,改內(nèi)閣中書,著有《思補軒詩集》?!薄?〕則丙午必為乾隆五十一年。前人言《讀史舉正》有許烺乾隆五十一年刻本,當(dāng)是據(jù)序判定。
單行本《讀史舉正》,內(nèi)封豎分三欄,中為“讀史舉正”四大字,左為“南漪書屋藏板”六字。南漪乃張熷之字,如此,則板藏其家。翻閱此書,發(fā)現(xiàn)全書諱康熙、雍正和乾隆御名,不諱 “寧”、“淳”字。卷五《晉書》第四葉河間王颙傳條、卷八第十六葉《資治通鑒》永寧元年“河間王颙至”條,“颙”字出現(xiàn)五次,均不避嘉慶皇帝諱,則是書應(yīng)為乾隆間刻本。因是書單行本僅乾隆間一刻,故可確認(rèn)趙之謙和雷夢水所見,定為此刻,本館所藏同。
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點校二十四史時,《讀史舉正》因言之有理已被擇要采入《后漢書》、《晉書 》、《南齊書 》、《宋書》、《魏書》、《周書 》校勘記。另外,《隋書》??庇洸捎脧垷逯晒?卻未提及其姓氏。近兩年,中華書局組織專家學(xué)者重新修訂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讀史舉正》再次受到重視。據(jù)《中國叢書綜錄》,知此書收入清光緒七年趙之謙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第三集,后光緒十七年廣雅書局據(jù)趙之謙本再刊,這兩種刻本流傳最廣,本館均有收藏。
將此單行本《讀史舉正》第七、八兩卷和趙之謙刻本、廣雅本對勘,發(fā)現(xiàn)前者??本?。茲舉兩例:
卷八《新唐書·田承嗣傳》:“李靈耀以汴州叛,詔李忠臣、李勉、河陽馬燧合討。案文于本紀(jì)合,是役未嘗有李正己也,而下文忽云敗正己將尹伯良,疏甚?!?/p>
今案:“案”字之前為史書原文,自 “案 ”起為張熷之語。趙之謙本二“正己”之“己”均作“已”,且“而下文忽云敗正己將尹伯良”,竟作“而下文忽云已正已將尹伯良敗”。廣雅本同此錯誤。
同卷《新唐書·田縉傳》:“華,太常少卿,尚永樂、新都二公主。案公主列傳,肅代德三朝公主無號永樂者,但有新都公主下嫁田華耳?!?/p>
今案:肅代德三朝,趙之謙本作“書代德”,廣雅本同此錯誤。若“肅”作“書”字,則“三朝”失去著落。
且不論單刻工精美,僅就內(nèi)容而言,此單行本??弊顬榫?實為善本,不徒以其刊刻時間為早。
此書罕見。趙之謙跋稱其二年搜到一本,雷夢水著錄此書,亦因稀見。查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未見此書。上海圖書館似乎有藏,網(wǎng)頁目錄顯示該館藏有清道光 26年(1846)刊本,仔細(xì)思量,當(dāng)是編目時將乾隆戊午誤作道光戊午年。
《史記志疑》三十六卷,清錢塘梁玉繩撰。
中華書局 1981年曾出版賀次君點校本,本人求學(xué)階段曾翻檢此書,對其亦倍感親切。點校本偶有失誤,仍需核查刻本。一日,調(diào)閱線裝書《史記志疑》之后,因原卡片目錄籠統(tǒng)著錄為清刻本,便檢索本館數(shù)據(jù)庫,得到著錄信息如下:刻本,清(1787-1841)。前人這一判斷定有依據(jù),閑暇之際,我翻閱原書,發(fā)現(xiàn)首頁有毛筆題識,末署甘泉鄉(xiāng)人并鈐錢泰吉印。其文如下:
曜北先生清白士集,板尚完好,此書則已斷爛,久乏刻本。道光辛丑夏日,得此初印本于吳山書肆。余方??笔饭畷?奉此書及嘉定錢先生考異高郵王先生雜志為準(zhǔn)繩焉。王先生亦謂志疑所說有錢氏所未及者,而校正諸表,特為細(xì)密也。六月二十日甘泉鄉(xiāng)人識。(鈐:錢印泰吉)
《甘泉鄉(xiāng)人稿》,收有上述題識。所不同者,《甘泉鄉(xiāng)人稿》 “曜北 ”前多一 “梁 ”字,“板 ”作“版 ”,自 “六月 ”以下全無 ?!?〕查詢書目得知 ,《史記志疑》道光之前刻本,有乾隆年間者。手邊恰有《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善本書目》,檢得乾隆間《史記志疑》刻本行款為:十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本館藏書與之吻合。次日,回館調(diào)閱四庫存目叢書第 262—263冊影印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乾隆間刻本,比對之下,可知本館所藏與之同出一轍,正是乾隆年間原刻本。
四月出差北京之際,在朋友處看到《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名家手稿》一書,錢泰吉那熟悉的字體赫然在目。如此,實為錢泰吉舊藏,題識乃其手跡。
就此,《史記志疑》版本問題可告一段落。錢泰吉乃浙江海鹽人,至于其書如何輾轉(zhuǎn)藏入本館?再次翻閱此書,除本館館藏章之外,無任何藏書印記。查財產(chǎn)登記本,知此冊系徐行可捐贈書籍之一。檢閱武漢大學(xué)李玉安教授所撰《中國藏書家通典 》錢泰吉條 ,言其書 “后為他人所占有”,〔4〕后向李玉安教授當(dāng)面請教,承其告知,徐行可先生曾到海鹽數(shù)年。或許,此書系行可先生自海鹽帶回者。再檢清彭孫貽《茗齋集》二十三卷附《明詩鈔》九卷,末有民國二十三年(1934)五月張元濟跋云:“武昌徐行可友余有年,喜蓄書,聞余欲輯先生詩,乃以其手稿十二巨冊至,則正余族祖所欲借鈔而不得者。行可語余,是由海寧羊復(fù)禮攜之鄂中,輾轉(zhuǎn)歸于其家?!薄?〕彭孫貽為海鹽人,其手稿經(jīng)羊復(fù)禮輾轉(zhuǎn)歸于徐行可先生,蓋出海鹽的錢泰吉舊藏《史記志疑》亦有經(jīng)羊復(fù)禮之手而歸于徐行可先生之可能。
〔1〕 清朱汝珍.詞林輯略.見周駿富主編.清代傳記叢刊.第 16冊.臺北:明文書局,1986:213
〔2〕 清錢泰吉.甘泉鄉(xiāng)人稿.見傅璇琮主編.續(xù)修四庫全書.第 151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5—296
〔3〕 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編.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善本書目.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3.1:51
〔4〕 李玉安,黃正雨編著.中國藏書家通典·錢泰吉.北京: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557
〔5〕 清彭孫貽.茗齋集.見張元濟主編.續(xù)修四部叢刊.第 77冊,上海:上海書店,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