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玉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四川成都 610000)
論《龍子》中的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
周子玉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四川成都 610000)
《龍子》是賽珍珠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賽珍珠在這部作品中塑造了勇敢、善良、對他人充滿人性關(guān)懷的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這個他者形象和她早期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大相徑庭。這種轉(zhuǎn)變的原因有賽珍珠對美國現(xiàn)狀的失望,也有她對中國的懷念,還包括了一些復(fù)雜的政治因素。
賽珍珠;《龍子》;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
在短短的美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賽珍珠無疑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作家。這位出生在美國,卻把一生之中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都留在中國的作家,寫出了大量的以中國社會為背景的作品,為當(dāng)時的西方世界塑造了與傳統(tǒng)華人形象截然不同的中國人物,展現(xiàn)了不同的中國世界。有學(xué)者評論:“她對中國農(nóng)村熟悉的程度,甚至遠比同時代的生活在大城市而脫離工農(nóng)大眾的中國小資產(chǎn)階級作家深得多,廣得多?!盵1]
《龍子》是賽珍珠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①參見: 賽珍珠.龍子[M].丁國華, 吳銀根, 劉鋒, 譯.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8.下文論及該小說內(nèi)容均出自同一版本, 不再一一作注.。它寫作于1942年,描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英勇抵抗。與賽珍珠以前作品中出現(xiàn)的中國人相比,這里的中國人形象完美得令人吃驚。他們善良,彼此關(guān)系和諧,彼此相愛(這種和諧的愛還包括了對外國人的感情),男女之間人格平等,老一輩對晚輩的專制也消失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熱愛國家,在遇到侵略的時候英勇頑強地斗爭。即使從外表上看他們也沒有什么缺陷:高大、英俊又勇敢得宛如神祗的中國男人,漂亮、聰明又深受丈夫愛戴的中國女人。這本書里最壞的中國人也壞得十分有限,并最終還是為抗日戰(zhàn)爭貢獻了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似乎是洗干凈了的放在友誼的櫥窗里展覽的中國人形象。這種中國人的形象所包含的一切特征,是賽珍珠本來希望美國文化中含有,也以為美國文化中應(yīng)該有的特征。當(dāng)然,最后賽珍珠發(fā)現(xiàn)這些她夢想中的特征實際上在現(xiàn)實中的美國并不存在。在形象學(xué)中,“烏托邦化的形象建構(gòu)具有一種‘社會顛覆功能’,這類形象質(zhì)疑本國的現(xiàn)存秩序,向往一個與本國根本不同的他者社會……烏托邦化的形象建構(gòu)宗旨則在表現(xiàn)出對異國文明的肯定,同時表達對本國現(xiàn)實的否定。”[2]顯然,這里出現(xiàn)了“烏托邦化”的中國他者形象。從“意識形態(tài)”到“烏托邦”,可以看出賽珍珠對美國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的出現(xiàn)無疑和這種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緊密相關(guān)。
如果說賽珍珠在以前就曾經(jīng)用“友善”的態(tài)度描繪過中國人善良的天性,那么在這本著作中更強調(diào)的中國人的首要特征是“愛好和平”和“勇敢”。
這兩種特征看似矛盾,其實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對和平的熱愛是和對破壞和平者的憤怒聯(lián)系在一起的。林郯以前是個連殺雞殺鴨都不敢看的好人,但當(dāng)他看著村里一半房屋被毀,他意識到,盡管他們都熱愛和平,但這世上總有破壞和平的人。要想恢復(fù)和平的生活,他們就得與這些惡徒進行斗爭?!鞍l(fā)動戰(zhàn)爭的,只是某一種人;只要想法子除掉了這號人,天下就能太平了?!?/p>
賽珍珠特別強調(diào)這一點,正是對和平無比的熱愛,而不是天性殘忍,把這些善良溫和的人們變成了勇猛的戰(zhàn)士。林郯的大兒子本來是這樣的一個人:“只要能過上他們先前有過的好日子,就會家道興旺。他也會長成一個溫文爾雅、言語不多的小老頭,因他的智慧而受到村民們的尊重,因他的慈和而受到滿堂兒孫的愛戴?!绷舟暗男鹤右郧翱吹剿廊硕际懿涣藭I吐,但看到敵人的殘忍,經(jīng)過幾個月的戰(zhàn)斗以后,他們都變了。
這父子三個過去殺只雞都不敢,后來卻不把殺敵人當(dāng)回事。他們和村民現(xiàn)在從表面上看起來仍然既害怕又靦腆,可他們現(xiàn)在的靦腆只是偽裝。他們會冷不防從身上抽出刀槍,勇猛地向敵人砍去,直到敵人被殺得一個不剩。
盡管賽珍珠再三強調(diào)這些善良的中國人只是因為熱愛和平才奮起反抗,把殺人當(dāng)作常事,但她還是不希望中國人最后給人留下殘忍的印象?!洱堊印分械倪@些中國人不管如何殺敵,都隨時準(zhǔn)備著在太平盛世回歸善良的本性。因此林郯總會反省,反省自身和他人的改變。他對這種狀況一開始迷惑不解,兒子們身上的變化讓他的心靈感到震撼。殺人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一件和吃飯穿衣一樣平常的事情。
在痛苦的思索中,林郯漸漸地有了一種想法,那就是:殺人始終是不對的,殺人是最邪惡的,他下定決心再也不殺人了。林郯抱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在太平年代再教導(dǎo)年輕人回歸和平的本性。“在這樣的世道,我們該記得:太平是好的。年輕人記不得,我們就得記得,再去教他們懂得,太平是人的最好的食糧?!?/p>
這樣,賽珍珠給美國人塑造了既善良又勇敢的中國人形象。這些中國人天性熱愛和平,哪怕為了抵抗侵略變得勇敢冷酷,也隨時準(zhǔn)備在太平年月回歸善良本性。
其次,這個中國世界里的中國人有了跟《東風(fēng)·西風(fēng)》及其《大地三部曲》中的中國人完全不同的一個特征:那就是家人之間、同胞之間從始至終有著和諧的情感,這情感還包括對外國人的友好。在《東風(fēng)·西風(fēng)》中,中國人之間還是完全隔膜和冷漠,只有在西方文明的改造下,部分中國人才學(xué)會了和親人溝通,相互交流情感①參見: 賽珍珠.東風(fēng)·西風(fēng)[M].林三, 譯.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8.。但在《大地三部曲》之中情況已經(jīng)有了改變。這里的中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符合東方人含蓄的特點。人們之間的愛只表現(xiàn)在默默地相處或是一些細微的動作中,相對而言,他們之間言語交流比較少②參見: 賽珍珠.大地三部曲[M].歐文艷, 崔新異, 譯.遼通: 內(nèi)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1.。到了《龍子》中,相愛的人彼此之間的感情溝通不再是那么含蓄,人們能夠無障礙地互相交談、了解并相愛。當(dāng)然,與其說這是符合中國現(xiàn)實的情感交流模式,不如說是賽珍珠理想中的人們相處的模式。
這種感情交流存在于林郯家的整整三代人中。林郯的母親因為子宮痛,染上了鴉片煙癮。林郯的父親為了妻子每個月冒著殺頭的危險去買鴉片,每次出門前他都把后事向林郯交代好。
這深深地震撼了林郯,老一輩的感情感染了他,他本來是個和王龍類似的普通農(nóng)民,但現(xiàn)在他和自己妻子的交流不再是默默無聲的一把青桃,妻子林嫂對他來說也不再只是勞動工具、生育機器,而是他的靈魂伴侶。村子里的老太婆慫恿他娶小老婆時,他只是笑笑,認為林嫂除了不再能生孩子,哪點都不比當(dāng)初差。他并不羞于向妻子表達自己的感情:“你是最好的娘親,走到天邊也難找一個像你這么好的!……我喜歡你的熱心腸,喜歡你心直口快,就算你對我發(fā)火也不怪你?!边@種交流仍有東方的含蓄色彩。林嫂會害羞,因此只能裝作要看丈夫臉上的斑,來摸摸丈夫。但彼此的靈魂溝通是如此溫暖,又如此含蓄。
林郯兒子一輩中,二兒子和妻子玉兒的感情最好,彼此之間的理解也遠遠超過了林郯他們這一代。賽珍珠用這一對愛人表明了中國人并非天生不愛交流,他們有交流的愿望,只是一開始不知道如何入手。老二曾經(jīng)為自己和妻子之間無法溝通而感到非常痛苦,而玉兒也對此十分苦惱。當(dāng)雙方打開心懷之后,第一次心靈的交流使他們得到了超出肉體快樂之上的幸福感:“這是他生活中最甜蜜的時刻,這種甜蜜遠遠勝過新婚之夜他第一次把她擁在懷里的感覺,因為這是第一次她出自內(nèi)心自愿地靠近他。……他是由于不滿才偶爾了解到即使結(jié)婚也沒能使她真正成為自己的人,而現(xiàn)在他才擁有了她,因為她把她自己交給了他?!?/p>
在這個中國世界里,除了夫妻之外,父輩與子輩之間、兄弟姐妹平輩之間也十分和諧。這種和諧在他們的交談和生活中無所不在。林郯曾問自己的大兒子,愿不愿意在他死后和其他兄弟一起干活養(yǎng)活大家庭。老大很爽快地回答:“能,你要是問我愿不愿意這么干的話,只要我的兄弟們愿意,我也愿意,哪怕少吃點肉,大家一起和和氣氣過日子”。
這種夫妻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理解和愛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的。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這種中國形象的第三個重要特征:那就是平等。這種平等首先是男女之間的平等。男人壓倒性地控制女人的情況不存在了。老一輩的女人,如林嫂,不會以丈夫為天。她有自己的思想,會和丈夫有不同的意見,會吵架,甚至還會打架。她總是大聲地說,她不怕任何男人,也不怕林郯。而林郯明白妻子對自己的愛,因為愛,他也尊重自己的妻子。
年青一代的男人還在試圖控制自己的妻子,但這種控制看來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二兒子的妻子玉兒是個很活潑的女子,她總是按自己的意思行動,從來不乖乖地在家等丈夫,在她躺下睡覺之前,她丈夫從不知道她到哪兒去了。二兒子愛她,盡管對這種自主的行為非常生氣,但卻也無可奈何。玉兒任性地把自己的頭發(fā)剪掉的時候,他氣憤無比,因為他認為那是他的東西。但玉兒對此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她的身體是屬于她自己的,連心靈也是。最后二兒子只能含著眼淚妥協(xié)。
另外,玉兒識字,有文化。這是非常有象征意義的一點。從知道玉兒識字的那一刻起,老二明白自己再也不會有控制玉兒的想法。他愛著玉兒,玉兒有文化,強過他,這不僅沒有損傷他的愛,反而加深了他的愛。玉兒念書給他聽的時,他更是滿心高興,他為此感到自豪。有什么事情,無論大事小事,他都喜歡和玉兒商量,認真聽取玉兒的意見。玉兒也越來越尊重自己的丈夫,這種尊重不是建立在夫權(quán)之上,而是建立在理解和愛之上。
這個中國世界中,平等的另一表現(xiàn)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長輩不再是唯一的權(quán)威,也(自愿或被迫)失去了對晚輩實行專制的力量。林郯對兒子兒媳一輩都很開明。對未成年的小兒子,他疼愛遷就,即使小兒子提出任性的要求,他也盡量滿足;對成年兒子,林郯有事總是和他們和顏悅色地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當(dāng)敵人就要打到家門口時,林郯沒有動用一家之長的權(quán)利,要求大家按他的選擇來行動,而是召開了一個家庭會議,讓已經(jīng)成年的兒子和女婿做出自己的選擇。甚至當(dāng)林郯發(fā)現(xiàn)孩子們比他更適應(yīng)這個飛快變化的世界時,“他此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謙卑地想道:‘這些日子,想必年輕人總是對的’”,“他于是謙卑地聽著兒子說,而不再吩咐兒子這呀那的”。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這里寫的年輕的一代和賽珍珠早期作品《東風(fēng)·西風(fēng)》中提到的新一代中國人不同?!稏|風(fēng)·西風(fēng)》中作為被批評對象的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不平等關(guān)系,在中國的現(xiàn)實中往往和兒女對父母的孝順之情混雜在一起,是傳統(tǒng)文化中糟粕與精華混雜的典型。顯然,在寫作《東風(fēng)·西風(fēng)》時賽珍珠沒能看到這一點,在打擊不平等制度的同時,連帶地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順也一起打擊了。桂蘭的丈夫?qū)ψ约旱母赣H粗暴無禮,當(dāng)白發(fā)駝背的父親溫和地勸他留在家里,生下孫兒時,他嚴(yán)厲地拒絕了,并說了侮辱性的話語。賽珍珠顯然把這一切都當(dāng)作是對不平等制度的反叛而欣賞地加以描繪。姚君偉和張丹麗也看到了這一點,認為桂蘭的哥哥和丈夫這一批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美國化,連自身文化的一些好的因素都拋卻了”[3]。
而在《龍子》中,這種平等并沒有帶來傳統(tǒng)道德的崩潰和兩輩人之間的隔膜,這平等是與和諧、關(guān)愛共生的。晚輩有自己的思想,可能會不認同長輩的想法。但這種不認同是溫和婉轉(zhuǎn)、有禮貌的。林郯與年青的學(xué)子們談到戰(zhàn)爭的起因,他認為是土地的不平均導(dǎo)致了戰(zhàn)爭。學(xué)生們聽他講話,顯得很尊敬他。但實際上他們并不相信這位老人,但是他們始終遵循父母的教導(dǎo),沒有表現(xiàn)得失禮,看上去似乎很贊同老人的看法。
有時在某些事情上晚輩可能會屈從長輩的意志。但這種讓步不是因為專制,而是因為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因為傳統(tǒng)的孝道。林郯和林嫂在大兒子和小兒子都離開家以后,不得不寫信讓二兒子和玉兒帶著孫子回來。二兒子為這件事和玉兒爭論了起來。玉兒認為他們不應(yīng)該回去,但二兒子出于對父母的孝心,說:“我們離開時,兄弟們在家。除了我,父母還有兩個兒子。那樣,我們可以首先想著自己??扇缃?,這兩個兒子都走了,就剩下兩個老人。要是現(xiàn)在我們丟下爹娘不管,等我們老了,難道我們的兒子會照顧我們么?我們現(xiàn)在要是做了壞事,可別指望能有個好的晚年”。
在創(chuàng)作和心理越來越成熟、完善的晚年,賽珍珠“狂熱”地塑造出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確實讓人驚訝。這里有賽珍珠自己的原因,也有其他力量干涉的原因。
賽珍珠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時候,已經(jīng)回到美國整整八年。在這八年的生活中,關(guān)于美國的夢幻早已破滅?!百愓渲槊髦肓私饷绹膽B(tài)度和宗教信仰的實質(zhì),其間她一步步拋棄了孩提時母親傳授給她的那些錯誤的愛國思想。凱麗當(dāng)時極為思念她所失去的故園,經(jīng)年累月地向子女灌輸那些廣為傳頌的傳說和英雄、偉人的故事,把這些作為美國的事實。她再三告訴埃德加、賽珍珠和格雷絲,美國是地地道道的魚米之鄉(xiāng),以平等為立國之本,統(tǒng)治者剛正不阿。在美國住了一段時間后,賽珍珠意識到凱麗那些充滿感情的說法不過是動聽的民間傳說”[4]185。賽珍珠回到美國時,正好是20世紀(jì)30年代,這時的美國在經(jīng)濟危機的沖擊下,社會一片蕭條混亂,大量失業(yè)人口出現(xiàn),價值觀崩潰。美國的孩子們在唱這樣的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fā)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盵5]
如果貧富差距過大和混亂還沒完全摧毀賽珍珠對美國的希望的話,那么,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這個自己曾無比向往的祖國既沒有平等(無論是男女平等還是種族平等)也沒有自由的時候,她的失望幾乎達到了頂點。要知道,1920年,美國國會才通過第19條憲法修正案給予了婦女選舉權(quán)。而直到20世紀(jì)70年代,美國國會才通過同工同酬修正法案、平等就業(yè)機會法和平等信貸機會法。賽珍珠曾寫作《處于中世紀(jì)的美國婦女》一文,她批評美國社會對待當(dāng)代女性的態(tài)度往往把她們視作是置身于中世紀(jì)時期,她認為在當(dāng)時,“不管婦女干得多賣力,也不大會受到重視”[6]。她為美國婦女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感到憤憤不平。當(dāng)時的美國,如果婦女“堅持要介入家務(wù)以外的事,我們就斷定她沒有管好自己的家庭;要是她仍舊堅持要那樣作,通過不懈的努力贏得成功,我們就要嘲笑她”[7]。
另外,賽珍珠還發(fā)現(xiàn)美國存在嚴(yán)重的種族歧視(包括對亞裔和非裔美國人的歧視)。她也因為非裔美國人呼吁平等而被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全面監(jiān)視,并被收集了300頁之多的材料。賽珍珠自己曾不滿地說:“美國人大概是在假日里才會在大腦的某一部分閃過人人都應(yīng)該擁有自由的念頭?!盵8]
更糟糕的是,剛到美國的賽珍珠吃驚地發(fā)現(xiàn)美國居然還存在私刑這種野蠻的暴行,而且僅1930年所能知道的就有21個美國人死于私刑。盡管“多數(shù)美國人已忘掉這種暴行的存在,實際上,二三十年代平均每年仍發(fā)生二十五起”[4]186。另外,她害怕戰(zhàn)爭,但不幸的是,她從自己祖國的態(tài)度中并沒有看出任何出于本性的愛好和平的意思。
這種理想幻滅的沖擊是毀滅性的。通常碰到這種情況,人們不是變成一個心灰意冷的玩世不恭者,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戰(zhàn)士。賽珍珠變成了后者?!翱梢哉f,凱麗講述的美國故事無意中幫助賽珍珠形成了激進的政治觀。賽珍珠后半輩子設(shè)法迫使美國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變成孩提時凱麗向她描繪的國家,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告慰了母親的在天之靈。從這個意義上說,革新意味著回歸,實質(zhì)上是把美國恢復(fù)成凱麗腦中的神圣國度?!盵4]185我們知道,賽珍珠的后半生都在為平等而奮斗,從人權(quán)到自由,從男女平等到種族平等。她發(fā)表言詞激烈的評論,參加各種公眾性活動,向美國民眾呼吁那據(jù)說是美國本來就有的美好特征:民主、平等、自由。
但越是這么做,賽珍珠越清楚,美國并不具備自己曾夢想過的一切美好品質(zhì)。理想和現(xiàn)實巨大的落差令賽珍珠失落。我們知道,烏托邦的中國他者形象,“從形象為建立一個徹底相異性而背離自身文化觀念的意義上說,這是一個顛覆性形象”[9]。它顛覆的是注視者文化,簡單來說,它出于對注視者文化的不滿,從而在他者文化中加進自身文化所缺乏而又被認為必須要有的特征。“烏托邦是一種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我們徹底反思什么是家庭、消費、政府、宗教等”[10]。于是,被賽珍珠發(fā)現(xiàn)美國實際上缺乏的東西:平等、和平、和諧等特征就出現(xiàn)在中國他者中。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賽珍珠看到的真實美國是什么,在她寫的一系列中國背景的小說里,她很少說自己祖國的不足。這是一個很復(fù)雜的情況。簡單地說,情況就是:中國是美好的,美國也是美好的。對美國的失望隱藏在烏托邦中國他者的背后,卻極少顯現(xiàn)出來。
另外,這時賽珍珠由于與中國分離已久,思念之情日濃,就像凱麗會出于思念而在回憶中美化美國一樣,賽珍珠也不自覺地越來越只記得中國美好的一面。
最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 1941年的參戰(zhàn)。和賽珍珠之前的作品一樣,賽珍珠不能擺脫掉讀者接受的因素。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剛剛參戰(zhàn)的美國人民急于讀到有關(guān)他們的亞洲盟友的令人鼓舞的故事”[7]。這個盟友最好勇敢、頑強,對自己有友好感情,當(dāng)然,出于一貫的考慮,賽珍珠絕對不愿意讓“黃禍論”重現(xiàn),因此,他們還要和平、善良。
總之,在這多重復(fù)雜因素的作用下,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在《龍子》中誕生了。
寫作《龍子》時,賽珍珠已進入創(chuàng)作晚期,從思想到寫作手法上都比早期要成熟得多。因此,她在這部作品中沒有延續(xù)《大地三部曲》中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反而秉持“狂熱”的態(tài)度塑造了“烏托邦”中國他者的形象,從表面看來,這一點讓人頗為費解。但考慮到各種原因,賽珍珠晚年的返璞歸真反而讓人覺得更為可貴。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背后隱藏的是對美國深深的失望。對于一個擁有雙重文化身份的作家來說,如果同時否定雙方文化,幾乎等同于否定了自身所屬的一切,從而可能徹底迷失在兩種文化的夾縫中。賽珍珠在這里找到了她的平衡之道:她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了美國文化中極其少見的烏托邦中國他者形象,也為晚年的心靈找到了新的寄托。
[1] 張子清.賽珍珠與中國: 紀(jì)念賽珍珠誕辰一百周年[C] // 郭英劍.賽珍珠評論集.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9:177-188.
[2] 曹順慶.比較文學(xué)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9-130.
[3] 姚君偉, 張丹麗.從《東風(fēng)·西風(fēng)》看賽珍珠的中西文化合壁觀[J].鎮(zhèn)江師專學(xué)報, 1998, (2): 35-38.
[4] 彼得·康.賽珍珠傳[M].劉海平, 張玉蘭, 方柏林, 等, 譯.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8.
[5] 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 1932-1972年美國社會實錄: 上[M].朱協(xié), 譯.海南: 海南出版社、三環(huán)出版社,2004: 16.
[6] Buck P.America’s Medieval Women [J].Harper’s, 1938, (177): 225-232.
[7] Harwood J, Brooks G..Ms.President [N].Wall Street Journal, 1993-10-14(01).
[8] Lee H, Pearl S.Buck: Spiritual Descendant of Tom Paine [J].Saturday Review of Literature, 1942, (25): 16-18.
[9] 讓-馬克·莫哈.試論文學(xué)形象學(xué)的研究史和方法論[C].孟華, 譯 // 孟華.比較文學(xué)形象學(xué).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01: 17-40.
[10] 保·利科.在話語和行動中的想像[C].孟華, 譯 // 孟華.比較文學(xué)形象學(xué).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01:41-63.
Study on Utopian Chinese Image of Others inDragon Seed
ZHOU Ziyu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China 610000)
Dragon Seed,which was created in the late career of Pearl S.Buck, is one of her representative works.In this work, Pearl shaped a utopian Chinese image of others which was brave, good and full of humanity in caring for others.This image was quite different to the images shaped in her early works.The reasons of these changes include her disappointment at the United States’ status, her sighing for China and a number of complex political factors.
Pearl S.Buck;Dragon Seed; Utopia; China; Image of Other
I106.4
A
1674-3555(2010)06-0068-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6.009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劉慧青)
2010-04-15
周子玉(1982- ),女,苗族人,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歐美文學(xué)
溫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