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70年代,懷舊時光
關鍵詞:廣播體操、文藝宣傳隊、露天電影
這是一個純真的年代對毛主席的信仰占據(jù)了人們的思想,這是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人們工作繁雜、生活清苦,文化休閑活動幾乎為零……
解放初期,由于物資匱乏,解決溫飽問題成了首要任務。雖然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但,物質(zhì)生活的貧乏并沒有阻止大家對精神生活的向往。革命的激情,心中的理想,引領著人們的生活。1951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套廣播體操正式頒布。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播出了《廣播體操》的音樂。1 954年、1 957年,第二套、第三套廣播體操相繼發(fā)布。人們樂于參加,到后來,甚至由原來的每天兩次增加到每天三次。對于整體忙著勞動生產(chǎn)的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廣播體操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還增強了體質(zhì)。
60年代是個“火紅的革命年代”。1 963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文藝工作者要在工農(nóng)群眾中扎根。大批文藝宣傳隊上山下鄉(xiāng)大量的革命文藝作品進入了群眾的生活,教育感染著群眾。文藝宣傳隊一到生產(chǎn)隊,盡管演出還沒開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全部拿著凳子去球場或谷坪了——占位置。孩子們樂得又蹦又跳,整個生產(chǎn)隊喜氣洋洋,熱鬧的像過年一樣。于此同時,《毛主席語錄》是大家思想的教科書,生產(chǎn)勞動時,大家唱《社會主義好》,生產(chǎn)勞動后,大家學習毛澤東思想。
70年代,雖然有不少外國文化團體來華訪問演出,但是露天電影才是那個年代的主音。在開闊的場地上,晚飯時分,放映員就會在大喇叭里扯著嗓子喊:“社員同志們,社員同志們,電影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吃過飯帶凳子前來觀看!”放電影是集體的盛事,幾乎是萬人空巷,發(fā)電機的聲音響起后,社員們就從各個狹小的院落里浩浩蕩蕩地匯聚到空地,空空的場地頃刻水泄不通。婦女也會抱著吃奶的孩子勇猛地沖到前排,獨輪車,架子車,凳子,椅子,大家就這么洋溢著最大的熱情等待著電影的開演。
20世紀80年代,純真年代
關鍵詞:工人文化宮、音樂茶座、錄像廳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經(jīng)濟的復蘇,人們對生活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各項事業(yè)不斷向前走的發(fā)展態(tài)勢中,人們開始追求一種精神的享受。輕松休閑的文化春風再次吹遍了中國,各種娛樂場所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80年代的休閑生活大多與單位組織有關,基本上是集體活動。一方面豐富了大家的業(yè)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集體的凝聚力。各類文藝演出,服飾比賽,籃球比賽等等,幾乎每個單位都會組織,可謂層出不窮。各地的工人文化宮多是這類活動的承辦場所,紅椴一時。文化宮里面的休閑設施已經(jīng)很齊全了,乒乓球室、籃球場、圖書室、棋藝室,一般還都有小劇場,可以放電影,演戲劇。一直到90年代初期,工人文化宮一直是各地的文體活動引領者。
80年代初的廣州,已經(jīng)有了音樂茶座它就像一個時代的標簽,宣告中國文化生活走向多元化,它是中國文化休閑產(chǎn)業(yè)的萌芽。早期的音樂茶座常常會有小規(guī)模的音樂演出,聽眾花錢買張票,就可以坐在雅座上聽歌,票價包括了茶座提供的飲料和小吃。后來,音樂茶座在全國迅速普及,成為休閑圣地。音樂茶座是文化消費市場的雛形,更是時間消費的開端,中國的休閑文化從此走向市場化、產(chǎn)業(yè)化,持續(xù)展現(xiàn)著它的生命力。
到香港電影以錄像帶的方式傳入內(nèi)地之后,一時間,錄像廳在各個城市遍地開花,港產(chǎn)武打片最能吸引大批年輕人光顧。厚厚的黑色布簾,小小的屋子里黑壓壓的聚滿了人,票價從5毛到1塊不等?;璋档你y幕中,那些遙遠的故事,在那時充實了一大批人的閑暇時光,銀幕里的明星也成了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直到90年代中后期,VCD才逐漸在家庭中普及,一個個錄像廳也在城市里相繼倒閉。
20世紀90年代,蓬勃歲月
關鍵詞:蹦迪、卡拉OK、康樂宮、旅游業(yè)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提出前后,處于轉型期的社會充滿了浮躁,人們的心理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歌舞廳迅速占據(jù)了人們的大部分休閑時間。那個年代,“慢三”,“慢四”是年輕男女的必修舞步,《甜蜜蜜》、《瀟灑走一回》是人人會唱的流行歌曲??ɡ璒K以“平價”飛入尋常百姓家,包房100元就能連唱3小時以上,大廳更是便宜劃算,3元就能點唱一首。大廳中央的舞池周圍擺放著沙發(fā)和桌子,桌上是厚厚的點歌本,個人要點什么歌,先寫在紙上,再由服務員交給DJ。喝茶聊天,唱歌蹦迪,歌舞廳和卡拉OK這樣富有激情的場所填補了很多人那個時代的精神需求。
1 995年5月1日,五天工作制正式實施。人們的時間突然變多了,時間性消費也跟著進一步發(fā)展起來。康樂宮一段時間內(nèi)曾是中國大中城市最時尚的室內(nèi)休閑場所,從洗浴中心到桌球,保齡球,吸引了無數(shù)的消費者??禈穼m的爆紅,帶動了休閑中心這一產(chǎn)業(yè)的興起。
90年代起,國內(nèi)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從單一的入境旅游發(fā)展為居民國內(nèi)游。1 998年,中央把旅游業(yè)明確為國民經(jīng)濟增長點,旅游營銷的重點也完成了根本性的轉變,即從主抓國際市場轉向國際、國內(nèi)市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相關的促銷宣傳頁跟著到位,大大激發(fā)了腰包里有了點錢的中國人的旅游熱情?;ヂ?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也進一步帶動了旅游網(wǎng)站的興起,人們的生活實踐一下子被拉遠了,可以出遠門“殺時間”了。
2D00年以后,黃金時代
關鍵詞:1912為代表的文化休閑街區(qū)
在體驗經(jīng)濟時代,純文化消費與純娛樂消費的分水嶺越來越模糊,多元化才是文化休閑的根本,消費過程的感受上升到了第一位。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把時間放在能夠提供更多享受的地方,讓感官充實,讓消費過程時時刻刻充滿愉悅。
消費場所的氛圍,服務以及消費者的參與程度,在這個時候甚至超越了商品本身的價值。從一定程度上講,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所享受的物質(zhì)精神滿意程度越高,則時間消費的價值就越大。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間被濃縮化消費的感受也變得集中化了,高消費,高標準的休閑場所越來越被認可。這說明人們的精神需求非常強,90年代的娛樂設施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人們?nèi)找嫔仙男枨罅恕?000年以后,各式各樣的商業(yè)街、步行街建立起來,文化休閑街區(qū)也初具規(guī)模。2004年12月,南京1912文化休閑街區(qū)開街,這是一個將南京總統(tǒng)府周邊民國建筑群改造成國際水平的,具有文化,商業(yè)、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獨特文化休閑街區(qū)。朝九晚五的緊張工作后,忙亂的加班加點后,盡情地消費你我的時光,泡吧,唱歌,吃飯、宵夜,晚歸成了天經(jīng)地義。商務應酬、家庭宴請,舒適的環(huán)境少不了,1912能給你提供一站式的滿意服務。白天站在青磚灰瓦的民國建筑前,想著民國的風花雪月,那種微妙的感覺恍如隔世。夜晚,燈紅酒綠,人聲鼎沸,感受風情各異的夜店帶給人的歡愉,掃去一天工作的疲憊。
在1912,讓清醇濃厚的茶香飄然空氣中,讓曼妙的音樂輕柔地回蕩在耳邊。在午后暖暖的陽光中,慵懶地臥在露臺的沙發(fā)上,讓時間緩緩地流過,享受整個下午的輕松自在,感受時間消費帶給自己的美妙感受,1912的生活如輕音樂般在城市上空彌漫回旋。
如今的時代,人們時間的作息早不像多年前那么機械和單調(diào),常常在一部分人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才剛剛進入高潮,夜晚不再只是空白一片。于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天,不管白天和黑夜,都會有不同的人群,像天使和精靈一樣游蕩在1912,他們隨心隨性,消費著美麗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