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永
較長時間以來,確有一些學校對思想品德課的性質、特點、任務并不完全了解。因此對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學校教育中地位的定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偏差。存在這些偏差的原因是很復雜的,其中難免有教師對自身在學校教育中地位的定位存在偏差的原因。
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決定于思想品德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教育部印發(fā)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了本課程的性質:“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边@表明了這門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以及學校教育全局中的地位,并指明了這門課程的任務。從思想品德課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來看,它是必修課程;從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任務來看,它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作奠基;從思想品德課所涵蓋的內容來看,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就是說,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它對學生逐步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奠基作用。
當前社會的變化發(fā)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更高要求,而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
在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不是相互獨立的三塊,而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只不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外顯的,是可以傳授和檢測的,是“摸得著,看得見的”。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更多是隱性的,不可量化的長期效應。它既不是通過硬性的講授來實現(xiàn),也不是靠某一節(jié)課來完成,而是貫穿于思想品德課學習的全過程。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做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一些教師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了后兩者。從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上看,這些教師忽略對具體知識的傳授,表現(xiàn)為在課堂上少講或不講新知識,或是上課一開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教師這樣安排,可能是認為應當讓學生來建構新知識,或是認為講多了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任務包括很多方面,在新課程標準中表述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標無論怎樣劃分,都是整體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都不應該忽視某一個方面。所以,要注意避免對教學目標整體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正確地理解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任務。
思想品德課教材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找準激情點,積極引導學生想象,使之進入情境,從而獲取成功的情感體驗。
激情點就是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引起情感共鳴的關鍵點。在選取激情點時 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根據教學重點選定,二是激情點本身要具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如筆者在課中補充一個故事:《洪戰(zhàn)輝:愛心和責任才是成功的基石》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zhàn)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zhàn)輝并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于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就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zhàn)輝讀高中時,他就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案绺纭边@個稱呼在他心里有著獨特的分量,因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勞,因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體驗,哥哥使他成為今天的他。頒獎詞: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積極承擔責任是課文的重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一關鍵點,激發(fā)學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