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萍
教師應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加強對課標的理論學習,更好地把握課標對口語交際課的要求,突出教學的生活化、口語化,凸顯情感性、互動性,同時具備以下幾個角色的素養(yǎng)。
教師要信任孩子,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quán)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自主的。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另一方面要以各種獎勵的形式來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
即使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只要他樂于傾聽,樂于接受別人的不同觀點,他也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因此,“聽”是口語交際的第一步。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是一個教師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所在。只有當教師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時,融洽、合作、欣賞的陽光才會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要激發(fā)學生人人參與交際的熱情,良好的氛圍是前提。因此,教師要像主持人一樣巧設交際情境,發(fā)展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話題的開放帶來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的開放,而課內(nèi)外的完全打通,給課堂帶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另外,口語交際活動要納入學生個人的經(jīng)驗和檢驗,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在預設和非預設之間的地帶來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調(diào)整教學,完成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應像一位敏于調(diào)控的主持人一樣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調(diào)整教學進程。
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對口語交際部分的評價建議時說:“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tài)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备鶕?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又因為口語交際有極強的即時性和情景性特點,所以筆者認為對口語交際的評價要采用隨堂評價的方式,在活動中評價,即時評價。同時,教師應讓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從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強,很少聽到連珠妙語,因此教師更要抓住幾個閃光點,引導學生學習運用。
教師要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所隱含的交際內(nèi)容,利用生活中的題材,以學生原有的口語能力為憑借,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進行口語訓練,做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
口語交際課的教材內(nèi)容都隱含著豐富的互動性,如何把握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設計實施策略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快捷地掌握口語交際的有關知識,提高相關技能是對教師的一大挑戰(zhàn)。
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多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此。所以,語文教師課堂上要有滲透的意識,融口語交際訓練于課堂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學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時間就是課間,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間交流中,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說流利、有條理地說準確,并注意選擇恰當?shù)膶υ挿绞?,形成良好的訓練氛圍和說話習慣,進行對話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對話中不斷糾正錯誤,提高說話質(zhì)量。同時,師生在學校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必定會產(chǎn)生許多生動、有趣的話題。這些話題的交流比課堂上的書本學習顯得更真實、和諧。如早晨到校,學生往往會就自己的家事、路上的見聞、電視里的新聞、玩的游戲說個沒完沒了。班級中突發(fā)的事件也同樣吸引他們。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生活,細心捕捉生活中的說話點,抓住一閃即逝的機會,及時組織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快速提高。
生活無處不課堂,口語交際活動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把口語交際的課堂“遷移”到廣闊的社會、美麗的大自然中,就會使口語交際活起來,使學生樂起來,并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然的交際氛圍。同時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想象及表達能力也能盡情發(fā)揮。因此,筆者經(jīng)常依托家長這一教育憑借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口語訓練,真正體現(xiàn)交際的生活化。筆者讓學生做新聞記者,把學校每天發(fā)生的、自己感到最高興的、最有趣的、最難忘的事告訴家長,同時把自己在家、在社會上、在電視上看到的新鮮事、有趣事在第二天向同學報道。碰到教材中的拓展活動也讓學生在家長帶領下實踐,口語交際的訓練真正學以致用,為生活服務。
社會正在快速向前發(fā)展,因此,語文課程要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保持開放的姿態(tài),不斷吸收新思路、新觀念。教師應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始終以嶄新的姿態(tài),不斷給人以創(chuàng)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