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浪
下課了,走在離開教室的路上,筆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學生入境的誦讀、熱情的掌聲,時??M繞在耳際?!队械娜恕肥枪P者教了近十遍的一首詩,而這一次,自己仿佛才真正走進詩文,學生因詩歌而澎湃的激情真的令人震撼。原來“老詩歌”也可以點燃火花,蕩漾激情,關(guān)鍵是教者要有一雙慧眼,一顆感動的心領(lǐng)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體味。
記得季羨林先生在散文《槐花》中曾經(jīng)感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難道我們就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這種習慣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永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嗎?”自然萬象是此,課文教學何嘗不是這樣呢?“老課文”對教者來說是“??汀保鴮W生來說是全新的,教材可以重復,教學卻不可以庸俗,這一切主要靠教者去挖掘,去感悟,常教常親,常教常新。
回想這一堂詩歌教學課,主要有三點體會。
《有的人》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自由詩,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很難走進詩文,洞悉魯迅的精神世界,與作者的崇敬之情形成強烈的共鳴。因此,對當時詩文的寫作背景、魯迅生活的社會背景以及成長的心路歷程的介紹就顯得尤為必要了。課前,教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閱、搜集了相關(guān)的文字信息和圖片資料。課堂適時呈現(xiàn),可以使學生充分地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再通過電視劇《魯迅》的相關(guān)聲像片段的播放,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詩歌背景的理解,而且拉近了與文章、與魯迅的情感距離。當然,光有歷史背景的呈現(xiàn)還是遠遠不夠的。長期入編教材的老文章不僅在當時熠熠生輝,即使在今天往往也閃爍著時代的光芒。比如《有的人》的課堂教學中“拓展閱讀”部分,教者通過播放“西藏3·14打砸搶事件”以及“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晚會”中有關(guān)李劍英生死抉擇16秒的英雄事跡,將學生的閱讀興致推向了高峰,在此基礎上的分組朗讀“征于色,發(fā)于聲”的真情投入讓教者由衷地體驗到了課堂教學的入境感與成功感。
對詩歌的閱讀,橫向的閱讀是最為常用的閱讀路徑。這首詩中耐人尋味的詞語、句子,必須通過細膩地揣摩、品味,才能準確把握文本的主題、語言的要旨。例如《有的人》中第一節(jié)當中兩個“活”和兩個“死”的不同含義;第二節(jié)中“呵!我多偉大!”如何讀出反動派欺壓百姓、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霸道;第三節(jié)當中“等著地下的火燒”中的“等”如何讀出了像魯迅一樣的革命者甘灑熱血、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五節(jié)中的“摔垮”要讀出人民對“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勢力的強力反擊和無比憎恨;第六節(jié)中“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則要讀得輕緩、抒情,以體現(xiàn)老百姓對魯迅先生廣泛、持久而深情的懷念;最后一句“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中的兩個“很高”之間需要有一拍的長時停頓,其中的兩個“很”則需要重讀,以體現(xiàn)人民群眾對魯迅由衷的崇敬與禮贊。
當然,僅有橫向的品讀,閱讀教學則顯得平面化,缺乏立體感,縱向探讀則顯得尤為重要。從局部來看,“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初讀時學生只能根據(j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讀出春草的欣欣向榮。在此基礎上,教者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欣欣向榮”是誰換來的?學生便能自然地感受到是像魯迅這樣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換來的。此時順勢讓學生朗讀,感悟便會深入一層。隨著入境地閱讀,教者再次拋出問題“如茵的青草,又如一束束鮮花,又蘊含著什么呢?”當然是人民群眾對魯迅真摯而深刻的紀念和哀思。再次誦讀,學生的感情便推向了高潮。
從整體看,粗讀使學生明白《有的人》的寫作目的以及寫了哪兩類人即可。再通過細讀來賞析詩中耐人尋味的詞句,理清詩人的情感脈胳。辨讀主要是通過使用對比手法與不使用對比手法的比較,借此體驗對比所產(chǎn)生的強烈愛憎。拓讀,目的是由魯迅和反動派兩類典型人物拓展開來,充分地聯(lián)想歷史和現(xiàn)實當中兩種人,從而深入感受詩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縱橫交錯的立體閱讀能使得學生對詩歌的主旨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形成的情感共鳴更加持久深入。
對于學生的習作有顯著借鑒意義的課文的閱讀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朗讀玩味,閱讀與作文割裂的二元結(jié)構(gòu)必須打破。讀寫結(jié)合,可以是對原文的續(xù)寫、補寫、改寫,但更重要的是對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進行局部摹寫或整體仿寫。比如《有的人》一文突出的手法便是對比。教者在“拓讀”之后設置了延讀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采用對比的手法,自選話題寫十行以上的小詩。目的是讓學生在入境閱讀的基礎上,走出詩文,練習寫作的能力。這樣,學生的收獲和體驗將更加豐富。課堂上呈現(xiàn)了筆者自創(chuàng)的小詩《致母親》,教者先介紹寫作的心路歷程,然后真情范讀。聲情并茂的朗讀,贏得了學生雷鳴般的掌聲。有了老師的成功仿寫示范,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大增,課堂氛圍也再次推向了高潮。
以上三個方面的有效融合,使課堂熱情洋溢,詩意盎然。成功的教學實踐使筆者明白,靈動的課堂需要搭建多維融合的交流平臺,學生的詩情需要教者用熱情去點燃。
(附《有的人》課堂教學實錄)
【導入】
師:昨天晚上放學,老師無意聽到有同學說到這樣一句順口溜:“最愛周杰倫,最怕周樹人?!保▽W生笑,有的在交頭接耳。)周杰倫是我們的偶像明星,周樹人何許人也?
生1:周樹人是魯迅先生的原名。
師:以前我們學過他的哪些文章?
生2:《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
生 3:還有《社戲》。
師:老師還想了解一下,在課外,有誰認真讀過魯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呢?要講真話吆!(只有兩位同學舉手,就請他們做介紹。)
生4:我讀過魯迅的《朝花夕拾》,里面生動地記錄了作者從童年到青年這段時期的讀書和生活經(jīng)歷。其中,《阿長與〈山海經(jīng)〉》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生5:還有《無?!疯蜩蛉缟孛鑼懥肃l(xiāng)間迎神賽會中的活無常。
師:《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只有兩位同學完整地讀過,他的散文詩集和雜文集,有同學讀過嗎?(學生有的搖頭,有的默不作聲。)同學們,我們離魯迅越來越遠啦!但是,在中國還深陷戰(zhàn)亂和貧窮的歲月里,所有的熱血青年都愛讀魯迅的文章,臧克家就是其中的一位?,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臧克家的《有的人》。
(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課文的有關(guān)背景知識。)
生6:這首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
生7:臧克家與魯迅從未謀面,但是對先生的敬仰卻是真摯的!
師:說得真好!真是“英雄惜英雄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體會臧老的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入 課】
粗讀:整體感知
(投影:通讀全詩,你認為“有的人”究竟是指哪兩種人?詩人的態(tài)度又如何?學生們帶著問題自由朗讀全詩。)
生8:一種人是指魯迅,另一種人是指反動派。
師:我們的思維能否拓展一下!
生9:一種人是指像魯迅一樣為人民無私奉獻的英雄,一種是欺壓百姓的惡人。
師:說得很好!詩人的態(tài)度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來了。
生 10:可以用兩個字,那就是“愛”、“憎”。
師:四個字呢?
生10:愛憎分明!
師:準確!好的!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我們來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
(個人讀——互評——集體讀)
師:整體聽來,算是讀出來了,但是情感表達還不夠到位。下面我們再通過韻味濃厚的詞句賞析來深入地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細讀:品味詞句
生11: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第一節(jié)中兩個“活”與“死”非常耐人尋味!第一個“活”指肉體活著,第一個“死”指靈魂腐朽。
師:什么人的肉體活著?
生11:與人民為敵的人!
師:那么“肉體活著”中的“肉體”能否換一個更準確的詞?
生12:軀體。
師:好一點了。貶義的色彩再強烈些!
生13:軀殼。
(同學們給以熱烈的掌聲。)
生14:第二個“死”是指失去生命,第二個“活”是指精神永存。
林強信?我從座位上彈起來。須臾間我又反應了過來,這女孩伶牙俐齒,和我在打誑語呢。林強信是老板,和大發(fā)廠齊名,誰個不知?我笑著說,我還認識普京布什呢,可他們不認識我。
師:這里的“死”能說成“軀殼死去”嗎?
生(齊答):不能!
師:真的理解了。齊讀一遍,要體現(xiàn)出這兩個“活”與“死”的不同意蘊。
(生齊讀,情感表達還不夠細膩。)
師:這四個字,如何通過輕重把詩人褒貶分明的情感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呢?(生自讀,揣摩,進行同桌交流。)
生14:第一個“活”輕讀,第一個“死”重讀,第二個“死”輕讀,第二個“活”重讀。
師:你來試一下!
生14:(試讀,輕重體現(xiàn)得還不夠明顯。)
生 15:(朗讀,效果很好。)
師:再看其他小節(jié)呢!
生16:“呵,我多偉大!”突出了反動勢力欺壓百姓時的趾高氣揚!
師:你來讀一讀。
(生16感情表達較夸張,引起同學們一陣笑聲。)
生17:“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體現(xiàn)了人民對反動派的極度憎恨。
師:“極度”這個詞用得好!那么,通過重讀哪些詞語來體現(xiàn)呢?
生 18:“騎”、“摔垮”。
師:就請你們這一小組來朗讀。
(朗讀的感情把握得很準確。)
生19:“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師:初讀時,同學們只能體會到詩句展現(xiàn)的是春草的欣欣向榮。此刻,我們能聯(lián)想起哪兩句詩?
生20:“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是誰換來的?
生21:是像魯迅這樣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換來的。
師:是的,如茵的青草,又如一束束鮮花,又蘊含著什么呢?
生22:當然是人民群眾對魯迅廣泛而深刻的紀念和哀思。
(齊讀這一小節(jié),學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師:我們再看看最后一小節(jié)。兩個“很高”讀的時候怎樣處理才好呢?
生 23:“很”要重讀。
師:停頓處理呢?
生24:兩個“很高”中間需要有停頓。
師:不錯,而且這個停頓要長,還要體現(xiàn)出似斷非斷的感覺。
(教者范讀——指名朗讀——集體朗讀)
師:回過頭來,我們再來梳理一下全詩的脈絡。
(師生共同總結(jié):(1)對兩種人的總體評價;(2)兩種人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3)人民對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辨讀:體驗愛憎
師:綜觀全詩,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生齊答:對比。)
師:對比也是我們作文中常用的修辭。如果不用對比,效果怎樣呢?
(教者出示范例:全詩的前兩句都刪去了。學生自由朗讀——交流讀后感。)
生25:這樣一改,有愛無憎,感情不強烈。
生26:原文用反動勢力從反面襯托魯迅的崇高形象。情感鮮明而強烈!
(分角色朗讀,體驗詩文鮮明的愛憎:女生讀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男生讀后兩句。)
拓讀:澎湃激情
師:聆聽同學們的閱讀,我的體會兩個字——入境!此時此刻,我們又能聯(lián)想起歷史和現(xiàn)實中哪些正反面的人物呢?
(眾多學生說出了不少典型人物。)
師:老師這里也有兩個例子。
(先介紹背景,然后播放音像片段:一則是關(guān)于《2007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李劍英生死抉擇16秒的感人事跡,一則是2008年3月14日發(fā)生在西藏的暴徒打、砸、搶事件。)
師:通過大家的面目神情,老師已經(jīng)讀出了欣慰的感覺。
生27:遭遇空難的瞬間,李劍英毅然選擇了用自己的生命換取老百姓的安康,精神實在感人。
生28:打、砸、搶的暴徒只顧私利,毫無顧忌地破壞著國家的財產(chǎn),踐踏著百姓的生命。我真的非常痛恨他們!
師:是的,好文章,不但在當時廣泛傳誦,而且就是在今天也常常閃耀著時代的光芒!讓我們懷著更鮮明的愛憎,再次朗讀全詩。
【出 課】
延讀:仿寫演練
師:最后,我們從對魯迅的哀思與崇敬中走出來,學習運用對比的手法,任選一個話題寫一首十行以上的小詩。(出示教者的小詩作)
致母親
兒時,我在童話里成長,
游戲是我的天堂;
站在村口,您在翹望,
兒子是您的唯一。
在病床上,我在夢里呼朋引伴,
驛動的心早飛到野外;
守護在身邊,您卻在哼著我的乳名,
從日落到天明。
長大后,兒志在四方,
瑣碎紛擾著我的心底;
平常,您總打來電話:
“兒啊,得注意身體!”
您的腳步已蹣跚,
我的身板還硬朗。
我已是孩子的爸爸,
可我還是您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年逾花甲,
您每月總是背來噴香的米糧;
成家未立業(yè),
我總是奔波在生計的路上。
不能!我不能麻木,不能貪婪!
兒要為您編織幸福的搖籃,
用我的心呵護,
用我的魂搖曳!
(教者先交流寫作背景,然后深情范讀。讀罷,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