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鳳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當今中國正面臨社會轉型期,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這種轉變,必然會影響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道德規(guī)范和標準;對于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之責的高職教師而言,沖擊則更顯強烈。今年2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辦好職業(y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大批各類人才。[1]因此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研究市場經濟對高職師德建設的影響是高職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提供日益豐厚的人力資源
高職師德建設的對象是教師。由于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是一種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模式,高職教師都是通過行政化的手段分配到高職院校的,對學校和教師而言都是被動的。而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公平競爭,開放性和流動性是市場經濟的主要特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教師普遍實行聘用制,即實行用人單位與教師雙向選擇,對于不合格的教師,單位有權解聘;而教師也可以自主選擇單位就業(yè)。另外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實行面向社會人員和非師范類畢業(yè)生認定教師資格工作,凡是有志于教師工作的人,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跨進教師行業(yè),使社會資源在全社會得到廣泛流動和合理配置,這樣高職院校有了更多的選擇,為高職師德建設提供日益豐厚的人力資源。
(二)注入新的師德觀念
自主性是市場經濟的一個主要特點,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市場經濟的自主性能充分發(fā)揮高職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意識,主動積極探索各門學科知識的內部規(guī)律,認真研究和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和發(fā)展教育教學體系和內容,始終掌握其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樹立牢固的職業(yè)信念、良好的師表形象以及對學生發(fā)展負責的高度責任感。
平等性是市場經濟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所有進入市場的商品當事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僅僅是作為賣者或買者而存在,買賣雙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權,市場中的任何交易都應該是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經濟的這種平等性特點,有利于增強高職教師的民主平等觀念。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平等,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又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競爭性是市場經濟的最主要的特點,在市場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市場經濟的這種競爭性特點,有利于增強高職教師的競爭意識,激發(fā)高職教師的進取精神。2010年開始多數(shù)高職院校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根據(jù)教學和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不同成果,高職院教師工資分成了多個崗級,崗級不同,工資不同。這種市場競爭機制在教師績效工資中的運用,激發(fā)了教師的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促進教師振奮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期在自己的教學、教研和科研中發(fā)揮最佳效益,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教研和科研成果。
(一)造成部分優(yōu)秀高職教師的流失
鄧小平同志指出:“物質是基礎,人民的物質生活好起來,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會有大變化?!盵2]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市場經濟承認各個獨立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重視物質利益,喚醒了人們的利益意識,推動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教師作為一個自主的經濟主體,有權利追求自身的利益,教師工作也是一種職業(yè)勞動,是人們謀生的一種重要手段。根據(jù)《教師法》第25條規(guī)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而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分配制度是很不完善的。近幾年來,高職院教師的物質待遇雖然有所提高,但遠遠比不上CPI的速度,更不用說趕上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了,2010年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實行績效工資制度,但這并沒有真正提高高職院教師的待遇,績效工資和原有工資的不同在于形式而不是內容,因而大大地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于是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高職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受結婚、買房等生活和社會壓力的影響,就不愿意再默默無聞地為國家的職業(yè)教育事業(yè)去做奉獻,不甘心于繼續(xù)成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不愿成為學生成材的“人梯”和“鋪路石”,他們認為自己為從事這一職業(yè)所付出的代價和自己所得差距太大。于是,為了改變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有部分高職教師通過考公務員、繼續(xù)深造等各種方式離開教師崗位,重新謀求新的發(fā)展。還有部分教師迫于生活的壓力雖然沒有離開教師崗位,但卻身在曹營心在漢,一邊三心二意地教書,一邊尋求并從事著自己的第二職業(yè)。
(二)扭曲部分高職教師的價值觀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中,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的同時,西方文化的滲透、東西方文化的并存與相互影響,使人們以往的價值觀、道德觀、職業(yè)觀等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使社會呈現(xiàn)出價值取向多元化的格局。
與此同時,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以及職業(yè)態(tài)度也因之發(fā)生著變化。在特別重視現(xiàn)實利益的當今社會,個別教師面對外界的誘惑,心理極其不平衡,原先的信仰操守搖搖欲墜,導致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出現(xiàn)偏差。尤其是看到別人當了大官,發(fā)了橫財,就按耐不住教師職業(yè)的清貧、寂寞,心理上更是嚴重不平衡。此時,他們不是及時反省并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而是忘記了作為教師應堅持的信仰操守,自怨自艾、不思進取,與這些人盲目攀比,工作懈怠,喪失了在工作中進取的動力。他們從此疏于從嚴要求自己,懶于學習和鉆研業(yè)務以提高自身素質,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結果導致自身的道德水準急劇下降。
市場競爭機制引入高職院校,教師的壓力過大,個別人個人主義傾向嚴重?,F(xiàn)在很多高職院校都實行聘用制和績效工資制度,加大了教師之間的競爭壓力。為了保證自己的切身利益,教師之間封閉保守,缺乏真誠的交流、溝通與相互合作。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流于形式。這種競爭導致人人自危,教師看重的是自己績效考核的“量化指標”,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滋長了個人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還催化了官本位思想。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傾向一直是我國教育領域中存在的老問題,而體制的不完善使得高職院內部管理出現(xiàn)了“官本位”傾向,出現(xiàn)了重當官、重行政級別,輕教書、輕科研傾向。高職院行政官員掌握著高校的人、財、物等各項資源分配的話語權,各項科研項目的立項、科研經費的分配、職稱的評定都是由有許多行政領導參與其中的各種評定委員會來決斷。這就必然導致成果分配不公,使利益分配向行政方面嚴重傾斜。就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學術上極其平庸的人,憑借與某行政領導的特殊關系,便可獲得某科研項目的立項,得到充裕的科研經費并被評上與其實際水平相差懸殊的職稱等。這使得一些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業(yè)務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在利益分配上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廣東省自實行教師績效工資以來,一些地區(qū)和學校的分配方案中出現(xiàn)“偏行政、輕教學”現(xiàn)象。中山市兩位政協(xié)委員在當?shù)貎蓵戏从常ぷ?0多年的一線教師待遇,可能還不如20多歲的學校團委書記。這兩位政協(xié)委員的調查顯示,學校行政人員最高工資可達一線教師的3.5倍,而眾多一線教師的收入?yún)s原地踏步甚至還有所減少,“績效工資變成了官效工資”。[3]于是越來越多的高職教師對教書育人和搞科研失去了興趣和動力,轉而謀求各種行政職務,以期通過權力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樣高職院內部各種行政職務的官越來越多,一線教師越來越少,官本位思想愈演愈烈。高?!肮俦疚弧彼枷胍褲B透到黨政管理工作、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學者評價與學術認定工作、利益分配乃至職稱的認定等多個方面,深刻地影響著高校的每一項重要決策。[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職師德建設既有正面的促進作用,又存在負面的影響。我們應該通過制度完善、思想建設等途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市場經濟對高職師德建設的積極作用,同時,抑制其負面影響,進一步加強高職師德建設,以適應新時期高等職業(yè)教育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溫家寶.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N]. 人民日報,2010-02-05.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89.
[3]胡印斌.“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的現(xiàn)實與理想[N].中國青年報,2010-02-24.
[4]李松.“官本位”撼動高校之基[N].瞭望新聞周刊,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