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唐代行政權之規(guī)制

2010-02-15 15:39:44
政法學刊 2010年6期
關鍵詞:御史臺御史監(jiān)察

茆 巍

(中國社會科學院 法學所,北京 100732)

權力乃是“在一種社會關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對也能貫徹自己意志的任何機會,不管這種機會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1]81權力的規(guī)制,是法學上永恒的話題與法學研究的長久課題。有唐一代,明主治吏不治民,是國家管理指導思想。唐代上承中古,下接趙宋,在官僚行政權的規(guī)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一、四級責任連署下相對獨立的行判體制

(一)四級連署的行判模式

《唐律疏議》卷5《名例律》規(guī)定了一個四級責任連署的制度:

諸同職犯公坐者長官為一等,通判官為一等,判官為一等,主典為一等,各以所由為首。若通判官以上異判有失者,止坐異判以上之官。疏議曰:同職者謂連署之官,公坐謂無私曲,假如大理寺斷事有違,即大卿是長官,少卿及正是通判官,丞是判官,府吏是主典,是為四等,各以所由為者。若主典檢請有失,即主典為首,丞為第二從,少卿二正為第三從,太卿為第四從,即主簿錄事亦為第四從。若由丞判斷有失,以丞為首,少卿二正為第二從,大卿為第三從,典為第四從,主簿錄事當同第四從。

何謂連署?署應指署名之謂,試舉《唐開元二十一年 (公元七三三年)西州都督府案卷為勘給過所事》第153~160行所載蔣化明請過所判辭為例:[2]48

153咨;元璟 白。

154 五日

155依判,諮,齊晏示

156 五日

157依判,諮,崇示

158 五日

159依判,斛斯示

160 五日

這件過所文書首先由“元璟”署判,判尾署“諮,元璟 白”,案“元璟”即是西州戶曹參軍梁元璟,主判本案,案成后呈請上級官員批示,這一案卷的通判連署官員共三人,押署的次序是“依判,諮,齊晏示”、“依判,諮,崇示”、“依判,解斯示”,其中的“斛斯”即為王斛斯,開元二O年、二一年任西州都督,而在王斛斯之前署判的官員應為其副手,身份相當于長史、司馬一類的主要佐官,即通判官的角色。從敦煌吐魯番文書的判文來看,在判的環(huán)節(jié)由主判官判完后,通判官、長官連署后,判的環(huán)節(jié)才算完成。

(二)各級政府的四等官構成

以中央官府的尚書省為例,尚書都省“自不置令,仆射總判省事”則左右仆射是為長官;左右丞“掌管轄諸司,糾正省內(nèi)”,“通判諸省事”,則左右丞是為通判官;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分掌諸司事,以“舉正稽違,省署鈔目”,則左右司郎中員外郎是為判官;令史、書令史“掌案文簿”①《舊唐書》卷四三《職官二》.,則令史、書令史是為主典。

以地方官府的州為例,刺史總判州事,刺史是為長官;別駕、長史、司馬謂上佐,掌貳州之事,“以紀綱眾務,通判列曹”,別駕、長史、司馬是為通判官;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參軍事分理諸曹之務,六曹參軍事是為判官;佐、史掌文案,佐、史是為主典。

在縣一級政權中,《通典》卷33載“大唐縣有令而置七司,一如郡制,武德元年,詔京令五品,丞一人七品,正六人八品;畿令六品,丞一人七品,正四人八品上;縣令六品,丞一人八品,正四人九品中下??h各有差,丞為副貳,如州上佐,主簿上轄如錄事參軍,其曹謂之錄事司,并司功以下六曹總之為七司,尉分理諸曹,如州判司,錄事省受符歷,佐史行其簿書?!边@里所說的“正”指縣尉,《通典》卷33“隋煬帝改縣尉為縣正”,唐延隋制,至武德七年再度更名為縣尉。則縣尉為判官,丞為通判官,令為長官,諸曹佐史為主典。

(三)相對獨立的判官權與長官的適當修正權

從各級唐的官僚系統(tǒng)來看,唐的判官擁有較大的獨立行使職務權利, 《舊唐書·李元紘傳》云:“遷雍州司戶時,太平公主與僧寺爭碾磑,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紘遂斷還僧寺,竇懷貞為雍州長史,大懼太平勢,促令元紘改斷,元紘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竟執(zhí)正不撓懷貞不能奪之。”這個故事值得進一步分析:雍州司戶李元紘堅持原判,上級無可奈何,上級為什么逼下級改判而自己卻不直接動用改判權呢?

內(nèi)在的原因當從制度中尋找,《唐律疏議》規(guī)定:

注:若通判官以上異判有失者,止坐異判以上之官,疏議曰:假如一正異丞所判有失,又有一正復同判,即二正同為首罪;若一正先依丞判,一正始作異同,異同者自為首科,同丞者便即無罪,假如丞斷合理,一正異斷有乖,后正直云“依判”,即同前正之罪;若云“依丞判”者,后正無辜。二卿異同,亦各準此。其通判官以上,異同失理,應連坐者,唯長官及檢勾官得罪,以下并不坐,通判官以下有失,或中間一是一非,但長官判從正法,余者悉皆免罪,內(nèi)外諸司皆準此。

這個條文較明確地界定了改判后上下級的責任承擔問題,構成了通判官改判的制度上的障礙,對此,嚴耕望先生即指出,“觀此 (太平公主事)尤見戶曹參軍對于所屬政事有其判斷權。即長官不同意,只能促本曹更判,不能徑自改判也。”[3]154當然,進一步分析,與唐的這種公文連署制度也有很大關系,因為不同層級簽名都在判行官文書上表現(xiàn)出來,這種改正的行判很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并質(zhì)疑。

二、效率優(yōu)先下以內(nèi)部為主內(nèi)外皆有的勾檢制

(一)唐勾檢的微觀運作

《唐律疏議·名例律》載:

檢勾之官同下從之罪,疏議曰:檢者,謂發(fā)辰檢稽失。諸司錄事之類,勾者,署名勾訖,錄事參軍之類。皆同下從:若有四等官,同四等從,有三等官,同三等從,有二等官,同二等從,其無檢勾之官者,雖判官發(fā)辰勾稽若有乖失,自於判處得罪,不入勾檢之坐。

這里面提到了一個檢勾之官的問題,并指出檢勾二者的具體含義,指出其職能為“發(fā)辰檢稽失”、“署名勾訖”。“發(fā)辰”即“受事發(fā)辰”,即勾檢官登記受事的始日?!皺z稽失”即檢查有沒有在國家規(guī)定的日程內(nèi)把行政事務處理完畢或有無行政事務處理不當[4]4,這實際上就是監(jiān)督檢查官僚機關辦事的效益與質(zhì)量。所謂“署名勾訖”,都是受事發(fā)辰與勾檢稽失的手段,因為只有署名才能確定公文處理始日,辦完后的“凡文案即成,勾司行朱訖,皆書其上端,記年月日,納請庫”①《唐六典》卷一《尚書都省》.,則是辦完后的把關稽核,符合令式規(guī)定則應寫明“檢無稽失”,加蓋機關印章。朱訖就是對已經(jīng)形成的文稿內(nèi)容審核把關,并用紅筆標記出來,現(xiàn)在所見的敦煌文書上見有大量朱色標記皆為勾檢之官所為。

試舉周長安三年 (703)年3月敦煌縣錄事董文徹牒[5]343:

8 長安三年三月日錄事董文徹牒

9“付司。辨示。

10. 一日?!?/p>

11. 三月一日錄事受。

12. 尉攝主薄付司戶。

13 “檢案。澤白。

14 一日”

(中省)

32 三月一日受牒,二日行判,無稽。

33 錄事張檢無稽失。

34 尉攝主薄,自判

35牒為錄事董文徹牒勸課百姓,營田判下鄉(xiāng)事。

這個行判中的特殊性在于尉攝主薄,按規(guī)定主薄本是勾官,但尉攝,所以第34行標明的是“尉攝主薄,自判”,第11行的“受”為受事,第12行“付”為付與有司處理,從受、付到行判中的“諮,白”(判官)、“依判諮,示”(通判官)、“依判,示”(長官)都有時間注明,這就為最后的勾訖有無稽失提供了依據(jù)。

(二)唐勾檢官在官僚系統(tǒng)的普遍存在

唐代普遍設置勾官,全面實行勾檢制度,除門下省、中書省,東宮官府中的太子左右春坊(相當于中書門下二省職能)不設勾官外,尚書都省、秘書省、殿中省、內(nèi)侍省、御史臺、九寺、五監(jiān)、十六衛(wèi)、四軍諸府、東宮府等內(nèi)官官府,都設有勾官。[6]

尚都都省則是勾檢系統(tǒng)的全國領導機關?!短茣肪?8《尚書省諸司中》 “左右丞”條云“永昌元年三月二十日,敕曰:元閣會府,區(qū)揆實繁,都省勾曹,管轄綦重?!睍?,勾會也,也即勾檢,“元閣會府”、“都省勾曹”即表明了尚書都省的最高勾檢功能。除此外,每個官府的下層機構,也同樣設有專職或兼職的勾官。例如,司農(nóng)寺下設的九成宮總監(jiān)、大府寺的兩京諸市署、少府監(jiān)的北都軍器監(jiān),都設置了勾官[4]34,但是,尚書六部無勾檢官,隋大業(yè)三年曾于六部內(nèi)分設,但唐代即全部收歸都省,目的在于加強六部對都省的依賴性。[7]85

地方州縣的勾檢官是錄事參軍 (或司錄參軍)、主簿、錄事等,也可對州、縣長官進行監(jiān)督、監(jiān)察。州府的戶曹、倉曹、兵曹、法曹、功曹、士曹等機構合稱為“判司”;而從事勾檢的“錄事司”,則稱為“勾司”,或“糾曹”?!锻ǖ洹肪?3《職官一五》載:據(jù)肅宗乾元元年 (758年)制:“凡縣令、判司與錄事異禮,尊其任也。”在縣一級,唐六典卷30天下縣令之條云“縣丞為之貳,主簿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糾正非違,監(jiān)印給紙筆、雜用之事。錄事掌受事發(fā)辰,句檢稽失??h尉親理庶務,分判眾曹,割斷追催,收率課調(diào)?!笨梢娭鞅楣垂?。

(三)勾檢制對效率的追求

王永興在其專著《唐代勾檢制研究》中對敦煌吐魯番文書的勾檢情況進行了認真研究,在所分析的十件案件中,一天處理完畢的兩件,兩天處理完畢的兩件,三天處理完畢的一件,七天處理完畢的一件,十三天處理完畢的一件,十五天處理完畢的一件,十九天處理完畢的一件,一件用時不詳。這表明,這些案件處理完畢的時間符合法定的程限,法律所規(guī)定的行政效率在行政實務中得到了實現(xiàn)。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漢唐置郵》中,稱贊唐代的行政效率“為后世所不及”,對唐玄宗開元十年 (公元722年)只用三天時間便平定了權楚璧叛亂事件驚嘆不已。

在內(nèi)部勾稽復核的同時,還有上一級的年終勾稽制度,這里面進一步體現(xiàn)了尚書都省作為全國勾檢領導機關的地位。唐六典卷1尚書都省云“凡天下制敕計奏之數(shù),省符宣告之節(jié),率以歲終為斷。京師諸司皆以四月一日納于都省,其天下諸州則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審之,連署封印附計帳使納于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諸司令史對覆,若有隱漏不同,皆附于考課焉?!庇痔屏渚?戶部云“凡天下朝集使,皆令都督刺史及上佐更為之,若邊要州都督刺史及諸州水旱成分,則佗官代焉,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于京都”,即年終勾檢制為:次年四月一日前京師諸司把上一年官文書交到尚書都省,六月一月都省都事同各司令史覆對;諸州派來的朝集使則于次年十月二十五日前到達京都,會集尚書都省進行上年文書覆對。

唐勾檢制度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是審計職能的發(fā)揮,具體由刑部的比部司負責, 《唐六典》卷6記載比部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勾諸司百僚俸料、公廨、贓贖、調(diào)斂、徒役、課程、逋懸數(shù)物,以周知內(nèi)外之經(jīng)費,而總勾之”,“凡倉庫出內(nèi) (納)、營造傭市、丁匠功程、贓贖賦斂、勛賞賜與、軍資器仗、和糴屯收,亦勾覆之”。即舉凡一切中央、地方、軍鎮(zhèn)的收入、支出,無巨細、大小,均由比部審計檢查,這是比部郎官的職掌,也是比部曹司審計職能的體現(xiàn)。京師是季度一比,地方地、諸州是年度一比。

三、無所不在的外部監(jiān)察系統(tǒng)

(一)唐天寶十三載敦煌郡會計牒

《新唐書》卷48《百官志三》載:監(jiān)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guī)鞍偎揪V目?!笔聦嵣希粌H監(jiān)察御史巡按州縣,侍御史或御史中丞,或者由其它信任的高級官員也可擔任。出巡御史一監(jiān)察手段即為賬目勾覆,試舉唐天寶十三載 (754年)敦煌郡會計牒言之[5]480:

16 柒伯叁拾捌碩貳斗叁勝正倉粟。

17 伍伯柒拾伍匹叁丈陸尺捌寸陳留郡大絹和糴。

18 貳伯伍拾伍貫叁伯壹拾伍文錢闕官料(錢)。

19 右件物,得所由狀稱,去天六載,節(jié)度使 (后缺)

20 馬壹伯匹,當絹貳仟伍伯匹,于武威郡(后缺)

2l和糴余物,留充市四戍上件馬價,填入。

22 絹壹吁肆伯捌拾叁匹貳丈,未還其物。(后缺)

23 取使文物填還。天六已后,頻申請使

24 司,不蒙支送,無物填還,賬存應在,其

25 物既緣官用,望準恩制處分。

26 貳伯壹拾叁碩粟。天十一閏三月,烏山等四戍 (馬)

27 料勾徵。竇侍御準敕交覆欠所由坊正何寧囗

這段文書大意是說唐中央派遣竇侍御奉敕令對所由坊正何寧進行勾征,發(fā)現(xiàn)其所管財物有所缺欠,原因是節(jié)度使以郡物充馬值,又未全部償還造成的,因此準予復欠。李錦繡對此有詳細分析,摘抄如下:這段文字說的是節(jié)度使買馬和糴絹事,節(jié)度使買馬一百匹,當絹二千五百匹,平均每匹馬值絹二十五匹,節(jié)度使買馬費移用了武威郡的和糴物,其中一千四百八十三匹二丈未還,準備使用使支物 (配給節(jié)度使支用的錢物)填入所欠絹數(shù),即:七百三十八碩二斗三升正倉粟、五百七十五匹三丈六尺八寸和糴絹、二百五十五貫三百一十五文闕官料錢,據(jù)天寶四載和糴價,粟斗三十二文,絹和糴估為匹四百五十文,若天寶六載絹以匹估五百文計算,一千四百八十三匹二丈絹值七百四十二貫,使支物約值七百八十余貫 (738.23×32+575.8×500+255315=780000文),二者基本相符。擬將填還的使支物可能已記錄在和糴賬的應在部分,但使司不蒙支送,終于在天寶十一或十二載被知河西和糴事的竇御史勾會出來,這屬于公款挪用[8]257-258。這種勾覆方法或曰通勾,與上文勾檢之區(qū)別,勾檢勾賬皆一年完結,但通勾可歷數(shù)年,此處竇御史是查的五六年前舊賬。

(二)唐御史系統(tǒng)的組成

唐代的監(jiān)察機構與制度,因襲隋制,但御史臺名稱于唐曾有反復。御史臺的長官為御史大夫,“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①唐六典.卷十三御史臺.,所屬機構有臺院、殿院和察院,依三院分為三類御史:臺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察院監(jiān)察御史。上文敦煌郡會計牒中竇侍御應為臺院之官。三院職能分工上,臺院侍御史糾劾百官,審訊案件;殿中侍御史品秩次于侍御史,主要職責是維護殿廷的禮儀、秩序與尊嚴;察院監(jiān)察御史正八品上,“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糾視刑獄、整肅朝儀”。①品秩不高,權限很大。 《通典》卷24《職官典》六稱其“職務繁雜,百司畏懼”。

唐代選任御史嚴格?!坝犯映⒅?,杰出他署,蓋以圭表百吏,糾繩四方,故選其屬者必在堅明勁削、臨事而不撓,不獨取謹厚溫文修整之度而已”②文苑英華卷三九五崔嘏《授肖業(yè)李玄監(jiān)察御史制》.。在選任程序上,唐代選官,皆由吏部注擬,五品以上皇帝敕授,六品以下奏授。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雖為六至八品官,因地位特殊,職責重要,故多為敕授,[9]180故《唐會要》卷60《御史臺上·監(jiān)察御史》載“監(jiān)察御史自永徽以后,多是敕授,雖有吏部注擬,門下過覆,大半不成?!蹦康氖潜苊庠紫鄬τ返目刂?。升遷上,唐代一般官員,一任須經(jīng)四考(一年一考),考滿方可遷轉(zhuǎn),御史任期相對都短,一般是“侍御史十三月,殿中侍御史十八月,監(jiān)察御史二十五月”③《新唐書》卷四十五《選舉志下》.。三院御史的遷轉(zhuǎn),或由監(jiān)察御史而殿中侍御史而侍御史,或轉(zhuǎn)為省郎官,由品秩較低逐級上升,以至升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

御史制度的設計上,頗有深意,監(jiān)察御史位雖八品,但采取以卑察尊、以小馭大的策略,又御史大夫??赡軙x升多為宰相,御史大夫“義寧至先天登宰相者十二人,以本官參政者十三人,固相任者四人。開元、天寶中至宰輔四人,宰輔兼一人?!雹堋队窈!肪硪蝗灰钊A《御史大夫壁記》.御史臺彈劾百官,具有較大獨立性,肅宗至德元年 (756年)明確為:“御史彈事,自今以后,不須取大夫同置?!雹荨短茣肪砹弧稄椲馈罚穼τ反蠓蛞灿屑m舉之權,《唐會要》卷65《知班》載,江夏王李道宗與御史大夫韋挺離班私語,殿中侍御史唐臨趨前說:“王亂班。”李道宗則曰“共大夫語,何至于是!”唐臨說: “大夫亦亂班?!表f挺只好“失色而退”。

(三)御史的監(jiān)察

御史之監(jiān)察,可曰無所不在,六部之行政、州縣之治理、禮儀、軍旅、司法、倉廩出納、館驛等皆可屬之。茲舉其要而言之。

對尚書六部之監(jiān)察,《唐六典》卷13《御史臺》云:監(jiān)察御史“若在京都,則分察尚書六司,糾其過失”。尚書六司,即尚書省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監(jiān)察御史六人……令監(jiān)察從上第一人察吏部禮部,第二人察兵部工部,第三人察戶部刑部?!睉椬谠椭校孕氯朐河凡怀鍪篃o以觀其能否,乃命顓察尚書省,號為六察官⑥《唐會要》卷六十《監(jiān)察御史》.。這實際是開后世六科給事中之先聲。另,對尚書省的會議亦進行監(jiān)察。 《唐六典》卷十三《御史臺》載:監(jiān)察御史“凡尚書省有會議,亦監(jiān)其過謬”。

御史臺對財經(jīng)之監(jiān)察,李錦繡將之分為行政監(jiān)察與專知監(jiān)察兩類,如彈劾受贓、非時興造、供物違制等,專知監(jiān)察,如知太府、司農(nóng)出納,又諸道屯田、鑄錢、館驛、贓贖、食廚、甲仗等。這兩種監(jiān)察方法之區(qū)別,李錦繡進一點總結為:前者為訪察,后者為專知;前者風聞彈奏,后者親臨監(jiān)閱;前者綱紀監(jiān)察,后者親理庶務。[8]312-316

對地方之監(jiān)察,《通典》卷24《職官六》御史臺條注云“初置兩臺,每年春秋發(fā)使,春曰:風俗秋曰:廉察以察州縣?!鄙衔囊雅e敦煌郡會計牒言之。李錦繡進而指出,隨著武后、玄宗時期政治經(jīng)濟形勢的重大變化,某些重大問題需要御史由奉敕出使到長任專知時,由御史充任的監(jiān)察逐漸固定為使職,由攝御史的使人勾當,引起了唐官制的重大變化。[8]320-321御史的這種職能在唐代遺留的判文上有大量的反映,《全唐文》卷352載有《對萊田不應稅判》“勸農(nóng)使稱萊田舊不應稅,州縣令有微納,為例各自不同,或據(jù)畝數(shù)均收,或隨上下加減。百姓紛訴,使司科均收以不應為從重,科加減以非法均賦斂。州訴恐年饑無以給貸,且使司法例不平,不伏處斷。”這是個科場上的擬判題,應在開元年間,[10]據(jù)考萊田即郊外輪休田地,有時是荒田,在唐代前期開墾荒田是不收取田稅的,此文反映百姓投訴,州官即向勸農(nóng)使解釋為何征稅。

御史監(jiān)察之權雖大,但也受反監(jiān)察,一者御史臺內(nèi)部設有主薄,前文論之主薄系勾檢之官,雖系御史臺官,但依職權言,作為行政勾檢者,直接隸屬于尚書都省。另重要一點在于,尚都都省本身就是御史臺的監(jiān)察機構?!杜f唐書》卷43尚書都省條云掌“左右仆射各一員。統(tǒng)理六官,綱紀庶務,以貳令之職。自不置令,仆射總判省事。御史糾劾不當,兼得彈之。左右丞各一員。左丞掌管轄諸司,糾正省內(nèi),勾吏部、戶部、禮部十二司,通判都省事。……右丞管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酚屑m劾不當,兼得彈之?!币虼擞放_監(jiān)察六部九寺五監(jiān),尚書都省監(jiān)察御史臺。從而形成了一個相互糾稽的網(wǎng)絡。

[1]馬克思·韋伯.經(jīng)濟與社會 (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唐長孺.吐魯番出土文書 (第九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3]嚴耕望.唐代州府僚佐考 [A].嚴耕望.唐史研究叢稿[C].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

[4]王永興.唐代勾檢制研究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池田溫.中國古代籍賬研究[M].東京: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79.

[6]王永興.試論句官——唐代官制研究之一 [A].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 (第二輯)[C].

[7]雷聞.隋與唐前期的尚書省 [A].吳宗國.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C].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8]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 (上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9]張晉藩.中國監(jiān)察史稿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10]何蕾.唐代文人與法律 [D].上海:復旦大學,2009.

猜你喜歡
御史臺御史監(jiān)察
兩漢的“蘭臺”與“御史臺”
文教資料(2020年36期)2020-06-07 11:45:32
權力制約視角下的宋代司法運行機制
中州學刊(2018年6期)2018-09-21 11:25:18
大型黃梅戲《御史夫人》
黃梅戲藝術(2018年4期)2018-07-06 02:31:52
從“辭謝之儀”到“驗疾之具”
試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變化
水政監(jiān)察
論我國檢察院的角色定位、具體權能及其尷尬
江漢論壇(2016年4期)2016-12-09 14:24:39
智慧監(jiān)察“行穩(wěn)”方能“致遠”
獨立設置“環(huán)保警察”促環(huán)境監(jiān)察執(zhí)法
霍志軍《唐代御史與文學》一書出版
额尔古纳市| 贺兰县| 尉犁县| 梅河口市| 峨边| 湄潭县| 涟水县| 礼泉县| 利辛县| 防城港市| 巴里| 商城县| 崇礼县| 金溪县| 平潭县| 连江县| 桂阳县| 桂东县| 淮滨县| 岳阳市| 马山县| 汶川县| 佛山市| 西丰县| 新宾| 佳木斯市| 天祝| 柞水县| 远安县| 霍城县| 临武县| 巴青县| 衢州市| 开远市| 达拉特旗| 瑞丽市| 普兰店市| 封丘县| 山东省| 固镇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