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工會學系,北京 100048)
西方工會振興理論研究綜述*
李 磊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工會學系,北京 100048)
工會振興是西方國家工會為應對工會目前所處的困境而采取的戰(zhàn)略選擇和創(chuàng)新性行為;其理論假設是工會能夠控制和主宰自己的命運;振興的戰(zhàn)略選擇主要包括工會內部重組、加強工會培訓、與雇主和政府結成社會伙伴關系、改革工會組織模式、與社會其它團體結成聯(lián)盟等。
工會振興;理論假設;戰(zhàn)略選擇
20世紀 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由于經(jīng)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雇主通過直接或間接地對工會打壓、政府政策的影響以及工會自身戰(zhàn)略的不適應等多種因素,[1]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工會的組織率下降,有的甚至下降的非常厲害。比如法國工會的組織率甚至下降了65%以上 (1985年與 1995年比較),英國下降了近 50%,美國下降了近 40%。[2]進入 21世紀以來,工會組織率下降盡管沒有以前那樣劇烈,但是仍然延續(xù)著緩慢下降的態(tài)勢。比如加拿大 2002年工會的組織率比 1990年下降了 3個百分點,沒有加入工會的工人人數(shù)在增加。[3]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考夫曼 (Kaufman)研究了影響美國工會發(fā)展和衰落的關鍵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解決勞工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解決勞工問題的能力和效率、勞動法對工會組織和談判權力的支持以及工會的領導力和組織結構等,他在研究這些關鍵因素后,預言美國工會的組織率仍將處于緩慢下降趨勢。工會組織率的下降不僅影響了工會在工廠里的影響力,也影響了工會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以及對政府決策的影響。由于工會曾經(jīng)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影響以及對工人權益保護的重要地位,工會的衰弱以及隨之帶來的相關影響引起了勞動關系研究者、社會學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工會自身的關注和研究,工會振興成為西方學界和工會界當前研究的熱門話題。
對于“工會振興”,西方有多種不同詞匯,主要有 Union Renewal(工會振興)、Union Revitalization(工會復興 )、Union Rebuilding(工會重建)、Union Rebirth(工會重生 )、Union Revival(工會復蘇)、Union Resurgence(工會復蘇)、U-nion Reinventing(工會徹底改造)、Union Rekindling(工會重新振作 )、Union Transfor mation(工會轉型)等,但是用的最多的還是Union Renewal(工會振興)。從西方國家流行的“工會振興”概念的多樣性來看,西方國家對“工會振興”的概念并沒有達成完全的一致,這與西方國家學界和工會對“工會振興”概念內涵的理解有關。
一般而言,“工會振興”這個詞通常被用來描述工人運動過程中正在出現(xiàn)的新事物和新力量,目的是為了重建工會組織力量,振興日漸衰落的工會。英國的彼得教授 (Peter Fairbrother)認為,工會振興是指工會在工廠里和工廠外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重新構架工會組織以適應勞動關系的新變化。加拿大學者庫瑪 (Pradeep Kumar)認為,人們把工會振興看作是工會為應對內外部環(huán)境根本變化而在工會內部進行的組織變革,這需要發(fā)展一種學習和變革的文化以在組織結構、領導力、政策和實踐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使工會在發(fā)展會員福利方面成為一個更加有效的組織??傮w上來看,世界各國工會組織率下降、影響日減,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有些是共同的。但是,由于各國工會組織所處的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同、文化傳統(tǒng)不同、人員結構不同等因素,造成工會組織率下降、影響日減的具體原因也是不同的。因此,各國工會組織在此種情況下所采取的振興工會的手段和措施也不同,這是西方國家在“工會振興”這個概念的表達形式上有多種不同形式的主要原因。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工會振興研究更多地是針對單個的工會組織,而不是世界性的工會組織,而且他們也比較傾向于工會在不同層面上如國際的、地區(qū)的、工作場所的所采取的各種行動以振興工會。
盡管所用詞匯不同,但是西方在對“工會振興”內涵的理解上比較一致。西方學界的一致意見是:“工會振興”是工會組織通過與現(xiàn)在的工會會員以及未來的工會會員之間廣泛而深入的共鳴來強大自己,工會振興包括工會組織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來重新定義工會與工會、雇主和國家之間的關系。[4]這些措施包括改變工會文化以提高普通會員參加工會活動的積極性、增加新資源和采取新的戰(zhàn)略以使大家組織起來、集體談判和政治行動、發(fā)展參與工廠改變的能力、擴大服務的范圍以及與社會組織建立聯(lián)盟和網(wǎng)絡以便更廣泛地動員工人去影響逐漸發(fā)生的社會、經(jīng)濟和立法變化。總之,不管用什么樣的詞匯,工會振興主要是指工會自身在面對自身在工廠和社會上作用和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各工會組織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所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或創(chuàng)新性行為。
“工會振興”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上,即工會在對自己命運的控制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工會的命運是由工會自己在主宰著。為了增強對工人的吸引力,工會必須對自己面臨的情況作出判斷,辨別挑戰(zhàn),然后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戰(zhàn)略、結構,并作出各種應對措施。[5]在此理論假設之下,工會應當深刻認識和分析導致工會組織率下降、集體談判力量減弱以及會員關系的被動性 (非主動加入)、對公共政策影響力的減弱等關鍵因素。2002年,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研究指出:20世紀的最后 20年是社會和經(jīng)濟深刻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對工會及其會員產(chǎn)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響。[6]產(chǎn)生這些影響的關鍵因素有:
1.經(jīng)濟全球化。經(jīng)濟全球化是在自由主義哲學的影響下發(fā)生的,也是世界科技革命推動的必然結果,經(jīng)濟全球化使世界經(jīng)濟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使跨國公司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強,加劇了企業(yè)競爭和企業(yè)兼并,可見經(jīng)濟全球化促進了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但是經(jīng)濟全球化降低了勞工通過自由結社對抗資本的能力,進一步擴大了資本和勞工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強弱懸殊,“強資本、弱勞工”的格局更加明顯。
2.臨時的、非固定的多種就業(yè)形式的逐漸增加。這種就業(yè)形式增加了工會把這部分工人組織起來的難度,削弱了工會的力量。
3.正在逐漸增長的多樣化的勞動力,他們的年齡、性別、能力以及期望和需求都非常不同,這需要工會改變傳統(tǒng)的做法來吸引他們入會并使他們得到滿意。
4.傾向于撤銷管制的、私有化和其它市場趨向解決辦法的公共政策。雖然工會的主要職能是代表工會會員與雇主談判,但工會也在影響公共決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任何涉及貿(mào)易、環(huán)境、工作場所安全、醫(yī)療保健等重大問題的討論中,都有工會的聲音,并且工會的意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而公共政策的市場化趨向使得工會意見被考慮得越來越少。
5.工會會員對工會的期望越來越高,他們對工會的表現(xiàn)不滿意,這使得工會的形象越來越差。
正是這些關鍵因素給工會帶來一系列的挑戰(zhàn),工會要想掌控自己的命運,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必須正視這些挑戰(zhàn)。工會振興的主題(thesis)是:
1.重新建立和擴張工會的能力以應對組織變化的戰(zhàn)略挑戰(zhàn),這是工會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工會在過去能夠較好地保護會員的權益,能夠較為廣泛地影響公共決策,是因為工會能力的強大。今天的工會要振興,必須增強自身的能力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迎接挑戰(zhàn)。
2.組織有創(chuàng)造性的談判以滿足多種不同勞動力的需求,也為了影響工廠變化的方向。集體談判是工會保護會員權益的重要手段,在用工形式多樣化的情況下,需要工會在集體談判上有創(chuàng)新以適應多種不同勞動力的需求,進而影響雇主在集體談判上的態(tài)度和選擇。
3.通過戰(zhàn)略性的變化、議會以及對公共事務的介入等途徑來影響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對工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工會要振興,需要工會通過戰(zhàn)略性的變化以及對公共政策制定機構的參與和介入來實現(xiàn)。工會不應當把自己的行動限制在工作場所。
4.發(fā)起結構性的變化以調動區(qū)域積極性,激勵普通會員深入介入工會的決策。工會振興首先是一個個區(qū)域工會組織的振興,這需要區(qū)域工會組織積極應對挑戰(zhàn),努力變革,增加工會組織的吸引力,激勵普通會員對工會事務的積極介入,為工會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5.建立以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加強工人團結,以便成為社會變化和經(jīng)濟變化的催化劑。工會應當緊緊圍繞工人的利益和需求來活動,但是作為工人階級的代表,工會應當超越自己的群體利益,在公民社會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工會不僅是為會員服務的組織,也是改造社會的工具。
6.加強和擴展國內外的廣泛聯(lián)系。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工會不僅要加強國內工會組織之間的聯(lián)系,更要把聯(lián)系擴展到國際范圍內。各國際工會組織都是信息交流的良好平臺,對動員和團結工人都有積極作用。國際團結的關鍵不是國際制度,而是國際范圍內的斗爭,每個國家工人的持續(xù)斗爭也為其它國家工人階級的斗爭創(chuàng)造了空間。
盡管西方國家工會強調工會振興應當有符合自己實際的道路,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但在關鍵性的戰(zhàn)略選擇上有大體趨同的方向,工會振興面臨的兩個關鍵問題是:工會做些什么才能阻止他們正在下降的力量和影響;另一個問題是工會如何才能使自己振興起來,并且能在特定的制度和環(huán)境背景中成長。為了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其戰(zhàn)略路徑主要有:
1.通過合并或者內部重組進行結構上的調整。在西方國家,由于各工會的獨立自主,加之雇主的打壓,造成工會在一些問題的處理意見不統(tǒng)一,權益不一致,進而影響了勞工運動,甚至可以說造成了勞工運動的支離破碎?,F(xiàn)在,西方國家工會已經(jīng)認識到,為了提高單個工會的影響力,應對產(chǎn)業(yè)結構和會員結構的變化,改革工會結構是應對挑戰(zhàn)的重要武器,這種結構的改變主要包括進行內部重組或者進行外部合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工會都在某種程度上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原來單純的工會主義組織模式,不僅在內部動員會員組織起來,而且也在外部進行組織以提高基層人員的積極性,以促成他們支持工會能夠代表會員的利益。美國勞工運動現(xiàn)在正在考慮對這種重新組織提出建議,而日本工會正在推進一種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的新結構。從 1991年到 1996年,澳大利亞就有 64家工會進行了合并。[7]
2.通過基層政治活動調動工會普通會員的積極性,把工人組織和動員起來。長期以來,工會采用了服務模式 (ServicingModel),在這種模式之下,工會所起的作用是向被動的、依賴性的會員提供服務。而現(xiàn)在,工會應當采用組織模式(OrganisingModel),即工會為保護工人及自身利益,應當積極行動起來,提高領導力,尤其應當通過基層政治活動來把工人組織和動員起來。在過去的 20年里,工會與政黨的聯(lián)系已經(jīng)逐漸減弱,今天的工人運動政治已經(jīng)不再像過去那樣與政黨政治以及與政府談判那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是與基層政治和當?shù)馗傔x聯(lián)系在一起。工會是千百萬勞工會員的代表,而會員是具有投票權的選民。工會的影響力來源于工會能夠調動會員參加投票和形成聲勢。但是,工會還是會更多地關注政治主題。比如美國工會已經(jīng)認識到,他們的生存依賴于具體的勞動法律改革。在過去的 10年里,美國工人運動制定了一個巨大的政治行動計劃來支持政治家對工人立法改革的同情,來影響法律制訂者,動員投票者。大多數(shù)美國工人領袖確信,政治行動是建立自身能力來贏得關鍵選舉的首選,這影響到健康保險、工會,組織的權力以及保留集體談判的權利。美國工會一直以來都認為,布什過去的勞工政策較為偏向雇主,而非雇員。為了改變狀況,美國工會組織工會參加競選,奧巴馬在競選期間,獲得了工會的大力支持。美國工會的努力也在逐漸獲得回報。奧巴馬當選后,在白宮外對工會及商界代表說:“我相信,我們必須修改過去 8年來許多有關工會組織的政策。這些政策都是我所強烈反對的?!彼赋?“工人不是問題的一部分,而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3.加強工會內部合作,擴大工會在國內和國際范圍內的團結網(wǎng)絡。當前,國際經(jīng)濟一體化程度正在逐漸加深,國際貿(mào)易和金融制度的影響逐漸增加,跨國公司的力量也在逐漸增長,這都需要工會從全球的視角來采取行動。首先,進行跨國合作和聯(lián)合。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工會和墨西哥工會在 1992年建立的“戰(zhàn)略組織聯(lián)盟(Strategic Organizing Alliance)”,這個聯(lián)盟設有工人中心,開設有培訓、組織和文化項目,還有一個在線月刊,等等。其次,利用全球框架協(xié)議??鐕竞腿蚬?lián)盟簽訂了全球框架協(xié)議,盡管其中沒有雇傭關系的詳細規(guī)定,但是此協(xié)議詳細列舉了最低的標準和基本的工人權利,形成了對實踐法則和勞工標準的承諾,而且也建立了涉及到工會的監(jiān)控程序。最后,努力促成國際范圍內的聯(lián)合。2004年末,國際自由工會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簡稱 I CFTU)和世界勞工聯(lián)盟 (the World Confederation ofLabor,簡稱WCL),還有其它國家一些工會進行了國際聯(lián)合。國際范圍內的工會聯(lián)合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
4.在相互利益的基礎上與雇主和政府形成伙伴關系以保護工人的利益。盡管西方一些學者對工會與雇主和政府的伙伴關系能振興工會持懷疑的態(tài)度,但是在西歐和北歐的一些國家,這種伙伴關系非常流行,并且在一些國家已經(jīng)形成一種制度性安排如共同決策、工會委員會等。但是這種工會與雇主以及政府的社會伙伴關系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受到質疑。之所以如此,因為伙伴關系并沒有大范圍地帶來工人工資的增長,也沒有很好地提高工會的入會率,而且還是經(jīng)常被排除在投資決策、培訓決策以及大范圍的人力資源規(guī)劃和管理決策之外。一些學者在研究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情況后認為,當社會伙伴關系與其它工會戰(zhàn)略制度性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社會伙伴關系確實有助于工會振興,如果有公共政策的支持,有工會的強大做保證,則這種社會伙伴關系更有利于工會的振興。[8]
5.擴大對工會會員教育和培訓,擴大對領導力的研究,使會員對變化的環(huán)境有更好的了解。美國的伊森奇 (Michael Eisenscher)指出,工人運動需要大規(guī)模的培訓,工會改革也需要大規(guī)模的培訓。對工會會員的培訓不僅能提高會員的素質與技能,而且能促進工會內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工會的領導力。因此,工會不僅要開展有價值的且必要的技能培訓,更要幫助會員認清身處的形勢,讓工人知道,工會不僅是為自己服務的組織,也是改造社會、改造時代的工具。
6.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戰(zhàn)術和方法把沒有被組織起來的工人組織起來。勞動力市場的多樣化使得工人有多種就業(yè)途徑和就業(yè)形式,工會要振興,除了要繼續(xù)凝聚已經(jīng)加入工會的工人,還要把勞動力市場上沒有被組織起來的工人如移民勞工、女性勞工吸引過來,組織起來,這就需要工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戰(zhàn)術和方法,比如加強和媒體的交流,樹立工會在社會大眾面前的良好形象;建立一種新的工會文化,把工人們吸引過來。美國肯塔基大學的約翰遜教授 (Brown Johnson)以美國零售食品加工產(chǎn)業(yè)工會的經(jīng)驗為例,認為如果工會想建立和保持原來那種把人們組織起來的方法,工會除了在工作場所對會員提供幫助外,工會還需要建立一定密度的社會網(wǎng)絡,年輕工人之間的這種社會網(wǎng)絡以及年輕工人與工會代表之間的這種社會網(wǎng)絡對動員工人支持經(jīng)濟和政治目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與社會和社團組織建立聯(lián)合和聯(lián)盟以獲得社會和經(jīng)濟變化的力量源泉,這被認為是工會振興的最為重要的戰(zhàn)略之一。所謂聯(lián)合,就是工會與其它非工會組織聯(lián)合起來持續(xù)行動以實現(xiàn)共同追求的目標。美國學者克勞森 (D.Clawson)認為,工會應當建立更多的聯(lián)盟,要把那些與工人有關主題聯(lián)系起來,比如婦女問題、移民問題等。[9]工會應當把工作場所結構與工人及其家庭所住的社區(qū)聯(lián)系在一起,當工會爭取相關權益時,工會就會獲得更多的社區(qū)支持。
工會振興是當前西方工會在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下試圖重振工會影響力的戰(zhàn)略選擇。由于各國不同的具體環(huán)境,采用的具體振興戰(zhàn)略也不同。改革工會、加強組織內外的團結、與雇主和政府結成伙伴關系等是西方工會普遍采用的戰(zhàn)略選擇,而且西方工會也注意到單一的戰(zhàn)略是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的,工會影響力的增強需要有多種戰(zhàn)略的綜合利用和相互作用。比如在美國,與政黨的戰(zhàn)略協(xié)調、與社區(qū)組織的聯(lián)合已經(jīng)成為工會振興的一條普通準則。與西方相比,中國工會的道路較為順暢,前途光明,但是也應該看到前進途中的多種困難。中國工會要想在會員權利和利益的保護上更有效,在社會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力上更有力,中國工會的實力還需要大大增強,特別是中國工會的軟實力。西方國家工會振興的戰(zhàn)略選擇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1]AnilVer ma and ThomasA.Kochan,Unions in the 21stCentury:Prospects for Renewal(PalgraveMacmillan,2004),p.8
[2]AnilVer ma and ThomasA.Kochan,Unions in the 21stCentury:Prospects for Renewal(PalgraveMacmillan,2004),p.3
[3]CharlotteA.B.Yates,The Road toUnion Renewal:From Organizing the Unorganized to New Political Alternatives, http: //www.highbeam.com/doc/1G1-115342115.html
[4] [5] [6]Kumar,Pradeep and Chris Schenk(eds.).2005.Paths to Union Renewal:Canadian Experience (Calgary,Broadview Press).p.30、p.29、p.34.
[7]JohnBuchanan:UnionAmalgamationsAsA Basis ForUnion Renewal In Australia: Insights From Unfinished Business,www.justlabour.yorku.ca/volume2/pdfs/buchanan.pdf
[8]Kumar,Pradeep and Chris Schenk(eds.).2005.Paths to U-nion Renewal:Canadian Experience(Calgary,Broadview Press)p.42
[9]Clawson,D.,Clawson,A.(1999),"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US labormovement?Union decline and renewal",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Vol.25 pp.95-119.
A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Western Un ion Renewal
L iLei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100048,China)
Union renewal is a strategic choi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e un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order to get out of the current dilemma.The hypothesis is trade unions can control the destiny of themselves.The strategic choices of union renewal include the internal restructure of trade unions,trade union training,social partners relationship with employers and government,reform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 and in alliance with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union renewal;hypothesis;strategic choice
D411
A
1673-2375(2010)06-0054-05
2010-10-08
李磊 (1970—),男,安徽六安人,博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學系教師,副教授,主要從事企業(yè)文化和工會理論研究。
本文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院級課題“貫徹工會 ‘十五大’精神,加強工會軟實力與企業(yè)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為 09QW007)中期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文 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