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炬
評選初衷
1979年3月,我從中央廣播文工團調(diào)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當音樂編輯。最初的工作是處理聽眾來信,我接手的第一個節(jié)目是負責聽眾點播的“中國音樂信箱”,每周一次,每次45分鐘。這個節(jié)目的制作很簡單,基本上是“下面播送某某節(jié)目,是某地的某某聽眾點播的”,有時還要加一點簡要的節(jié)目介紹。由于能聽到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聽眾來信點播量還是很大,我的辦公桌上永遠都塞滿了聽眾來信。
大約在1979年12月,中央電臺聽眾工作部做了一個聽眾調(diào)查,顯示《中國音樂信箱》是收聽率很高的一個節(jié)目,同時對點播率較高的歌曲也做了一個調(diào)查統(tǒng)計。文藝部副主任康普是位老廣播,她敏銳地捕捉到在群眾中蘊藏著的那種熱情。在一次組里的編輯會上,她問我們能不能通過一種方式,把群眾的呼聲反映出來?我想,如果在《中國音樂信箱》里搞一個聽眾評選,會不會更集中反映出群眾的意向?很快,中國音樂組組長張定珠和副組長王驚濤與我共同搞了一個評選方案,報到臺里。
當時在康普副主任指導下搞的評選方案還是很“解放思想”的,其基本原則是:從197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創(chuàng)作歌曲中,評選出10首最受歡迎的歌曲,以聽眾的投票多少來評選,我們甚至提出要給獲獎歌曲發(fā)獎金,還申請2萬元評選經(jīng)費。評選名稱最初叫“優(yōu)秀廣播歌曲”,但后來由于評選結果引發(fā)爭議,才決定用“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
12月20日,評選活動報告獲得臺里批準,評選活動也升格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但沒有批下經(jīng)費。幾天后,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歌曲》編輯部的舒小模(作曲家)得知此事,隨即建議由《歌曲》編輯部出資5000元協(xié)助舉辦這次評選活動,經(jīng)費主要用于統(tǒng)計選票的勞務。于是《歌曲》編輯部成為聯(lián)合舉辦單位之一。評出15首也是應《歌曲》編輯部的要求,好像是因為制作活頁歌篇印張排版所需。
從1979年12月23日開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新聞和報紙摘要》《各地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播》《中國音樂信箱》等節(jié)目上發(fā)布評選消息,并在《廣播節(jié)目報》《歌曲》雜志和《電視節(jié)目報》3處同時刊登選票。選票是一張大節(jié)目單,是根據(jù)中央電臺最近的聽眾點播情況,選出70余首較受歡迎的歌曲作為待選曲目,聽眾也可以自填曲目。評選時間從1979年12月23日開始至1980年1月23日,歷時一個月。年底前,王驚濤和我主要忙于制作從15分鐘、20分鐘、30分鐘、45分鐘到60分鐘等各種規(guī)格的待選歌曲節(jié)目。
25萬張選票
從1980年1月3日收到第一批選票,到1月24日投票截止,“十五首”的評選過程只有短短20天的時間,收到了25萬封來信投票。當時報道說22萬張,是沒有將《歌曲》編輯部最后一天送來的3萬張選票統(tǒng)計在內(nèi)。
開始還只有幾百封投票,到了1月11日,一天就收到6600封投票信,我估計“大概算高潮了”。沒想到12日就達到10000多封來信,15日又收到25000多封信,到了1月16日,“早上用麻袋背了兩次來信,突破30000封,總數(shù)已達到104700封”。王驚濤趕緊和中央廣播事業(yè)局警衛(wèi)部隊聯(lián)系,請部隊協(xié)助統(tǒng)計?!陡枨冯s志方面則由從部隊轉業(yè)的馮世全負責,聯(lián)系他的老部隊北京衛(wèi)戍區(qū)部隊,“幾個團,拆了近一個禮拜”。作曲家鐘立民也是《歌曲》雜志的編輯,對讀者的熱情他記憶深刻:“那時沒有電話,不能發(fā)短信或上網(wǎng),25萬張票全是一封封信寄來的。第一天郵局通知我們?nèi)ツ眯牛涂富貋?大麻袋的信。我們以為這已經(jīng)夠多了,沒想到第二天來了14麻袋?!?/p>
《歌曲》雜志同時發(fā)布了要出售入選歌曲歌篇的消息,歌篇是刊印入選歌曲的彩色折頁,售價2角一份。于是很多來信里除了選票外還夾著“皺巴巴的毛票”。編輯部的馮世全和陳曉光(詞作家,后任文化部副部長)每天到部隊去送信拆信,再取回戰(zhàn)士們已經(jīng)統(tǒng)計好的票和錢。根據(jù)《歌曲》編輯部舒小模的回憶,聽眾的訂購總額達到39.8萬元,歌片銷量超過200萬份。前來索要歌篇的還有國外華僑。一位英國華僑寄來的英鎊遠遠高于2角人民幣,因此雜志編輯部特意為他寄了一本英漢字典。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中外兩個音樂組加上戲曲組、曲藝組和文學組更是全體動員,加上警衛(wèi)團戰(zhàn)士的幫助,聽眾投票很快就統(tǒng)計出來了。
獲獎名單起風云
結果出來了,入選的15首幾乎全是抒情歌曲,這一評選結果讓主辦者始料不及,也引發(fā)了后面的爭議。
1月21日晚,我和王驚濤開始統(tǒng)計選票。到22日清晨,經(jīng)過一整夜的統(tǒng)計,結果出來了。根據(jù)我保留下來的統(tǒng)計底稿,超過10萬票的有6首,前15首為:
1《妹妹找哥淚花流》142,381票
2《祝酒歌》140,020萬票
3《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133,566萬票
4《再見吧,媽媽》124,226票
5《泉水叮咚晌》117,757票
6《邊疆的泉水清又純》102,312票
7《心上人啊,快給我力量》93,610票
8《大海一樣的深情》91,397票
9《青春啊,青春》83,969票
10《潔白羽毛寄深情》79,294票
11《太陽島上》74,985票
12《絨花》65,818票
13《我們的明天比蜜甜》63,805票
14《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63,020票
15《永遠和你在一起》58028票
第16至20首為:《周總理,你在哪里》38645票;《紅杉樹》34,338票;《西沙,我可愛的家鄉(xiāng)》33,156票;《草原之夜》32,561票;《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32,224票。
以上數(shù)據(jù)是1980年1月22日統(tǒng)計的票數(shù),30年來這還是第一次公布。
根據(jù)當時選票上的身份調(diào)查顯示,青年人占投票人數(shù)的70%以上。從來信地址看,城市青年占了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人口只占了7‰很顯然,支持抒情歌曲的最大力量來自年輕人,得票率最高的占投票總數(shù)的57.2%。
這一天下午,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歌曲》編輯部和總政歌舞團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和領導在中央電臺文藝部二樓審聽室開會,由康普向各位專家介紹評選情況和當選歌曲名單。
王驚濤按照得票順序,將入選的15首歌曲一首一首放給大家聽。會議室氣氛很嚴肅,15首抒情歌曲集中在一起播放,那個抒情的氣氛與1980年早春的嚴寒還是有些不協(xié)調(diào)。
專家們開始發(fā)表意見,對本次評選大多數(shù)是肯定的,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人提出做一些調(diào)整,例如,有人提出是否選20首,這樣《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和《周總理,你在哪里》就都選上了。馬上有人反對,《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不能排在最后,要選必
須排到第一。選20首的提議遭到《歌曲》編輯部的堅決反對,20首歌篇要浪費印張,而當時紙張極為匱乏。正在激烈爭論時,站在大錄音機那里放歌的王驚濤,用渾厚的男低音對我說“這是強奸民意!”
王驚濤的話雖然是對我說的,但整個會議室還是能清晰地聽到。會議室里立刻變得靜悄悄的,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時隔30年了,那個尷尬的場景仍記憶猶新。我不敢斷定,這句話是否起了作用,但至少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當時還是有“威力”的。平衡名單的事不了了之,最后決定還是報給中央廣播事業(yè)局批準。
2月8日(距春節(jié)還有6天)上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歌曲》編輯部在文藝部二樓審聽室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主要是詞曲作家,記得有時樂蒙(《歌曲》主編、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施光南(已故作曲家、后出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李光羲、呂遠、王酩、陳克正、張乃誠、凱傳等人,藝術家們基本上是肯定評選活動的積極性,也肯定了入選歌曲的藝術價值。
據(jù)后來的媒體報道,評選活動最終獲得時任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局長張香山的支持,他表示“就按群眾的意見來”,15首獲獎歌曲才如實公布。
評選結果好像是在1980年2月16日(正月初一)早上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公布的,這個早上6點半的新聞節(jié)目,在當時就是發(fā)布新聞的絕對權威。
當天晚上,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歌曲》編輯部聯(lián)合舉辦的“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獲獎音樂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我觀看了那場演出,沒有夸張華麗的舞美燈光,也沒有大樂隊伴奏和似是而非的伴舞,更沒有假唱。場內(nèi)極為熱烈,場外一票難求。
“每首歌都引來潮水般的掌聲,12000人的首都體育館擠得滿滿當當,觀眾拍紅了巴掌”。
李光羲、李谷一、于淑珍、李雙江、卞小貞、殷秀梅、鄭緒嵐等歌唱家真情奉獻。記得鄭緒嵐的《太陽島上》還是作曲家王立平親自彈奏一架帶踏板的電子琴做伴奏。
據(jù)說,這場演出也開創(chuàng)了在體育館舉行歌唱音樂會的先河。
評選之后
評選結束了,爭論卻仍持續(xù)了一段時間。2月20日《人民日報》第5版刊登了一篇署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的文章,大標題是《歌唱人民的心聲》,副題是《寫在“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之后》,文章附注還全文公布了獲獎歌曲和作者名單。大概正是《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終止了公開的批評和指責。當然,作為一種平衡,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在1980年底還舉辦了一次“優(yōu)秀群眾歌曲評獎”,評出了31首“以革命的、前進的、健康的歌聲鼓舞廣大群眾”的新作品,《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和《新的長征,新的戰(zhàn)斗》等作品獲獎,15首廣播歌曲中的《祝酒歌》《再見吧,媽媽》和《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等也入選。
這是我國聽眾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投票來表達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具有相當積極的歷史意義。我作為評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目睹了中國音樂界的一步步開放,這次歌曲評選,是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剡^頭來想一想,并非群眾真的認為抒情歌曲就一定比其他的好,而是一次對十年文化禁錮的反抗?!?5首”選出來之后,連一些老編輯看了都嘖嘖稱奇“群眾怎么都這么集中聽這些歌?”但選票又是千真萬確的。那個年代,好聽的歌曲一夜間就能走紅,可以看出來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迫切需求。雖然經(jīng)歷了政治的高壓年代,時代的大風浪還是扼殺不了這種需求,只要一有機會,這種意愿肯定會表現(xiàn)出來,火山肯定會爆發(fā)。這一切,為1980年初的“15首”評選鋪墊了一個最佳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