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心理學名詞審定及釋義工作總結
心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支持下,中國心理學會于 1996年成立了第一屆心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經(jīng)過 3年的審定工作,于 2001年 2月完成并出版了《心理學名詞》(1999),共包括 2039條英漢對照名詞。
在全國科技名詞委的指導下,中國心理學會于2007年 11月 9日在河南開封召開會議,成立了第二屆心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 (以下簡稱專家委員會),并依據(jù)中國心理學會專業(yè)委員會設置組成了專業(yè)名詞審定分委員會,正式啟動了第二版《心理學名詞》的審定工作。參照《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原則及方法》及第一屆心理學名詞審定工作經(jīng)驗,委員會擬訂了《心理學名詞審定原則及方法》并嚴格依此開展具體工作。本次名詞審定工作距《心理學名詞》(1999)出版已有 10年,各專業(yè)委員會在大量調研、評議的基礎上,根據(jù)近十年中國和國際心理學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去舊納新,對原有關鍵詞條進行了修訂、增補與刪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審定首次納入了簡要釋義,這對進一步規(guī)范心理學名詞的使用、推動心理學的普及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委員會由中國心理學會全體常務理事和專業(yè)委員會負責人組成,包括 36位專家和 1位學術秘書,共分為 15個專業(yè)分組 (詳見表 1)。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后,各分組即分頭組織開展詞條初選工作。
2008年 1月,專家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審定會。各分組簡要說明了初選名詞的工作概況(詳見表 1),并就相關具體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經(jīng)過與會專家的認真探討,就選詞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并初步規(guī)劃了今后的工作計劃和人員安排。
后來,由于全國各地的大部分常務理事忙于2008年的抗震救災、心理援助工作,名詞審定及釋義工作較原計劃不得不延后進行。2009年 1月,委員會再次召開會議,對已延遲的工作再次進行整合、調整與重新規(guī)劃,并研討了各組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整體進展情況。2009年 2月,委員會再次召開協(xié)調會議,對各組重復詞條的歸屬問題進行研討并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此外還對各組提前準備的詞條釋義樣例進行了分析 (具體詞條數(shù)見表1)。
在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張侃教授的全程參與和直接領導之下,專家委員會分別于 2009年 3月、4月、7月召開了 3次共計 6天的名詞審定會,按專業(yè)委員會分組逐條審議并完成了所有分組中英文名詞及釋義審定工作。由于工作量巨大,各專業(yè)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及負責代表、顧問委員共約 60人次參與了相關領域的名詞審定工作。會后,各分組對約 500條不符合既定釋義原則的名詞進行了進一步修訂。
經(jīng)過各分組的再次修訂,專家委員會于 2009年 12月召開了心理學名詞釋義終審會,在京的部分專家及全國科技名詞委學科負責人張永濤參加了此次會議??紤]到部分老專家因各種原因無法出席會議,在會前采用通訊審稿的方式對新版各分支學科名詞釋義進行了評議。結合通訊審稿意見,與會專家再次對近 3000條名詞釋義進行了逐條審定。
表 1 各分支領域預期條目數(shù)和各次審定后條目數(shù)
截至 2010年 6月,心理學名詞審定及釋義已完成了同行評議工作。各分組將根據(jù)同行評議的意見對名詞釋義再次進行修訂,預計于 2010年底完成最后的專家評審工作并最終定稿。
“科技名詞是科技交流的載體”,名詞的規(guī)范與統(tǒng)一是一門學科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心理學名詞的審定工作,對心理學的研究、教學和傳播,心理學文獻的編纂、檢索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此項工作完成后,中國心理學會將組織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研討。該項計劃被納入全國科技名詞委員會近期審定工作計劃之中。
(黃端,韓布新,張侃執(zh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