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課堂提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無效或低效的提問還普遍存在,因此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方式自然就成為物理教師普遍關注的課題,筆者就當前物理課堂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問的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問題;作用;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2—0192—02
目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科學探究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必須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要使學生敢問、會問,首先教師要會問、善問,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拓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而教師的提問方式若不恰當,不僅達不到上述目的,還可能傷害到學生。本文就物理教師的課堂提問方式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當前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要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能力上的發(fā)展,調(diào)控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針對的不是少數(shù)學生,也不是為了難倒學生,但是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卻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一地方,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
1.提問內(nèi)容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可回答。這樣的課堂看起來非常熱鬧,教師有問,學生必答,氣氛活躍,但實質(zhì)上則是流于提問的形式,華而不實,這樣的提問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例如,有人在講完“聲音的特性”后設計如下一些問題:響度與什么有關?音調(diào)的高低由什么決定?學生只需回答“振幅、頻率”四個字就可以了。
2.提問的程序顛倒,先點到學生,再提出問題。這種提問方式看起來會使學生緊張,因為學生不知道何時會被老師點名提問,好像可以達到學生認真聽講的目的。實質(zhì)上則是被點到名的學生真正緊張,其余學生則會緊隨其后,大松一口氣:哦,幸虧不是我!接下來甚至連老師問的什么問題都不去聽了,更不用說認真思考問題了,這樣提問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被點到名的同學也有可能因為過于緊張而無法冷靜、全面的思考問題。正確的提問程序應是教師先提出問題,請同學認真思考,然后再指名學生回答,最后讓其他同學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和意見。這種提問就會讓全體學生都積極思考,并學會傾聽。
3.提問后,沒有停頓,立即找學生回答。這種提問方式的程序是正確的,先提問,后回答,但沒有留給學生思考時間。看起來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但學生在問題出來后倉促回答,他的答案就可能是粗糙的、不全面的、不準確的,久而久之,會養(yǎng)成學生不深入思考的壞習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反而會使學生養(yǎng)成浮躁的學習習慣。因為對于一個有難度的問題,學生要經(jīng)歷一個由淺入深的思考過程,并對問題作深層次的探究和多向判斷,選擇相對準確的語言,才能作出一個相對完美的、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4.提問只注重正確的結論,忽視學生的思維過程,排斥學生的求異思維。只有學生學會思考,才能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所以思路往往比結論更為重要。有的結論是對的,是和別人一樣的,但思考過程卻完全不同,有的甚至是錯誤的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對思路簡捷方法獨到的要即時的給予積極的肯定。而要避免像下面的這種只偏重于結論的提問:“這個答案對不對?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自身也要學會傾聽,即使學生的回答是完全錯誤的,也應該在等學生完全結束后再給予評價,因為有些看起來怪異的說法里卻恰恰隱含著一些獨到創(chuàng)意和想法。雖然這樣一來,本來的教學任務可能會因臨時生成的東西而無法完成,但是,對于一種獨特的解法來說,那就是學生創(chuàng)造之幼苗,不能因為課時的進度而被我們無情的扼殺。相反,我們還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敢于懷疑教師的“標準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去發(fā)現(xiàn)一些常規(guī)之外的東西。
鑒于上述分析,要想避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得清楚什么是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提問有什么作用?
二、有效的提問的作用
1.激活學生的思維。有效的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積極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及相互間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例如在學習“光的傳播”這一部分時,可通過下面幾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在操場上有不同位置分別放置火柴、點燃的蠟燭、小鏡子和一支筆,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你會找到誰?為什么?這樣的問題一提出來,學生的思維就被激活了,學習的熱情也被點燃,學生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
2.把握學生思維的方向。恰當?shù)奶釂栠€可對學生的思維起定向的作用。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寬而泛,抽象思維的能力也很有限,故當學生處于思維的十字路口時,一個恰當?shù)奶釂枺梢詫W生的思維指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內(nèi)容,舍棄次要材料,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溫度計時,可以通過下面幾個問題:對于溫度計你有哪些了解,知道它們的原因嗎?還想知道哪些知識?這樣,學生對溫度計的學習就被鎖定在一個范圍內(nèi),學習的先后順序也有了。
3.利于課堂的及時反饋。適時的課堂提問可以將學生的學習信息及時反饋,教師根據(jù)所得的信息來診斷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困難,評價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適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的難易程度,增減知識的內(nèi)涵與外延,或是改變練習量。例如,在進行“滑輪”的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如下系列問題: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使用特點是什么?如何將長木棒從陽臺運上四樓,畫出設計的草圖。教師根據(jù)學生在黑板上板演的草圖,了解學生對滑輪的了解程度,從而為下一步的定、動滑輪作用的探究時間和探究的難度作出合理安排。
4.督促作用。學生在全體學生的注視之下能否正確地答復老師的提問,是被學生視為與其自身榮譽相關的一件大事。因而提問對學生就構成了一種潛在的心理壓力,所以有效的提問對學生必定起到一種經(jīng)常性的督促作用。
所以,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是達到上述作用的前提。本人認為,理清下面幾種提問方式,會對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大有裨益。
三、有效的提問的方式
1.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激趣性的提問。這是為了創(chuàng)設生動、愉悅的情境,令學生由于心生疑竇而產(chǎn)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形成理想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思考、探索的提問方式。例如在進行“平面鏡”的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展示從魔術箱中取糖果的方式帶出問題:糖果從哪里來?還可可以利用澆不滅的蠟燭來設疑:蠟燭為什么不能被水澆滅?這樣的情境,這樣的問題,相信所有的學生的好奇心全部都被點燃,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探索的樂園。
2.遷移性提問。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任何新的學習都要受先前學習的影響。學習遷移理論認為,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相似程度的大小決定著遷移的范圍大小和效果的正負(正遷移和負遷移),教師要善于利用舊知識、舊經(jīng)驗中與新知識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類似之處和密切的聯(lián)系。就此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能力遷移到新內(nèi)容中去。例如在進行“比熱容”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首先利用課前提問讓學生回顧:熱傳遞與熱量的概念、熱傳遞的實質(zhì),然后回憶夏天正午走在馬路上與走在草地上的不同感受,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就暗含著熱傳遞的存在以及在此過程中存在的能量轉(zhuǎn)移,為后面比熱容的概念中的“溫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熱量”這一難點的理解進行了潛在的知識遷移。
3.探究性提問。探究式學習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起探究的氛圍。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仍以“光的傳播”的教學為例,在完成任務之后,緊接著下一個問題:其他物體又是怎樣找到的(光照射到)?光是怎樣傳播到這些物體上的?光還能在哪些物質(zhì)中傳播?這樣的問題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誘發(fā)出學生的探究動機,還可維持和促進探究活動的展開,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光沿直線傳播、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4.發(fā)散性提問。發(fā)散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等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提出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面、反面、側(cè)面多途徑思考,縱橫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以溝通不同部分學習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對于提高探索能力、培養(yǎng)思維能力頗有好處。這類提問難度較大,必須考慮并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一題多解、題目引申推廣等都屬于這一類型。
5.鞏固性提問。人的記憶效果與注意力是否集中密切相關,只有受到人們注意的問題才能被人們牢固地記住。課堂提問可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增強記憶。而人的記憶能力是有有限的,針對當堂課的重點或難點換角度提出問題,既可達到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又可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內(nèi)容,提高記憶效率。
上面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解決問題途徑和對策是因人而異的,更因為提問的方式是多樣的。因教師的不同而不同,因?qū)W生的不同而不同,因知識的難度、深度、廣度而不同,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也因人而異。解決一個課堂提問無效的問題,我認為應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使學生真正的理解知識,二是必須關注學生對自己以及同學的學習過程的反思,三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四是師生、生生之間要有有效的互動,五是應使學生獲得對物理這一門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只有做到了上述幾點,課堂的提問才是有效的提問,才是真正的關注學生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智力開發(fā),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的提問方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物理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即善問和會問。
參考文獻:
[1]劉電芝.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趙立銘.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技巧[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3).
[3]周小軍.課堂提問的藝術處理[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8,(6).
[4]劉志,湯旭.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初中物理[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責任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