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沖擊的是實體經濟,特別是出口,而最近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估計到2009年2月份就可見效。
三重因素影響中國
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似乎已經成為當前怎樣談論都不為過的熱門話題。事實上,中國金融業(yè)所受到的沖擊相對而言并不太大,雖然國內外企業(yè)經濟狀況乏善可陳,不良貸款也在增加,但金融本身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中國所受影響相對較小的原因是和金融機構的性質有很大關系的。在國外,居民存款是存到商業(yè)銀行的,保險、養(yǎng)老等都由商業(yè)機構來操作。而中國居民的存款主要存在國家控股的銀行手里,中國的養(yǎng)老金、社?;鸲际怯蓢襾碇蔚?,遇到金融危機時不會出現(xiàn)信用危機和所帶來的相應金融危機。
相比金融業(yè),對中國沖擊比較大的主要在實體經濟,主要在出口企業(yè)。出口企業(yè)處于產業(yè)鏈末端,出不去了,或者出去以后沒收回對方的貨款等等,于是就影響了上面產業(yè)鏈的其他企業(yè),影響到和他服務的周圍的企業(yè)。所以中國的問題是因為出口訂單下降,出口減少,企業(yè)倒閉,失業(yè)增加,再影響到產業(yè)鏈上的其他企業(yè)。
分析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現(xiàn)狀,金融危機是當前形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事實上,影響當前經濟走勢的共有三種因素。
第一,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
第二,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中國10%以上的GDP增長率已持續(xù)了多年,這個增長率在當前世界原材料供應緊張的背景下是難以維持高位的。
第三,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政府一直以來一再強調,要調整產業(yè)結構,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要把粗放型的經營、生產改成集約性的經營和生產。但問題在繁榮的表象下被忽略,矛盾被掩蓋了,耽誤了經濟轉型。
實體經濟底部未明
危機是不是已到谷底?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對美國來講,主要看奧巴馬上臺后將會制定怎樣的措施,美國目前在要不要救市以及怎么救這兩個問題上還存在爭議。
目前看來,美國經濟很難說到底了,因為實體經濟問題到現(xiàn)在還未充分暴露出來,現(xiàn)在還只是開始。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這三大汽車公司的危機只是個警鐘,制造業(yè)領域的下一個危機不知遭會眷顧于誰,關鍵還要看半年后的狀況。國外專家分析,美國可能在2009年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經濟開始復蘇。
那么,西歐國家的狀況將會怎樣?估計比美國還要晚半年到一年。至于中國,目前國內的一種說法是,中國的金融業(yè)可能已到底,因為銀行本身沒有出大問題。但中國實體經濟的底現(xiàn)在還很難講,這要看政策實施的力度。最近密集出臺的出了一系列政策,估計到2009年2月份就可見效。
減稅可有效抑制經濟下滑
在政府能采取的應對措施中,哪一個應排第一位?厲以寧教授首推減稅。高昂成本的下降是幫助企業(yè)度過難關的最重要因素,而減稅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重要措施,其他措施都不如減稅效果明顯。
有人擔心減稅以后稅收總量會減少,但更應了解,這種減少只是暫時性的。減稅后,雖然單筆的量少了,但稅源擴大了,稅基也增大了,最后的稅收總量會增加。
政府的投資也是必要的,且應主要在公共設施、基礎設施上,這既能保證增長的后勁,又能增加就業(yè)。
大家應看到的是,政府投資所拉動的內需不是最終需求,而是中間需求。譬如,鋼材、水泥等,都是中間需求。而最終需求包括出口和居民消費,中間需求中有一部分轉化為最終需求。
目前來看,分析人士及專家都贊同減稅對刺激內需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各個地區(qū)之間的差異也是需要切實考慮的問題。對于普遍流行的3000的標準還需要綜合地區(qū)差異,收入差異等進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