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山
提倡素質教育,發(fā)展素質教育,是新的歷史時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現(xiàn)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體制的變化,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走向。同時,也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需要。隨著新的教育思想大討論的深入,全體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逐漸達成共識,但僅停留在討論上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積極大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實踐。作為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實現(xiàn)培養(yǎng)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這一目標,是我們全體體育教師研究的共同課題。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首先要掌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熟悉體育課程目標的教學標準,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觀、“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觀、“課程綜合化”的學科觀。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單純的技能傳授向注重學生發(fā)展能力的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轉變;從教師關注教材的“教”向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轉變;從統(tǒng)一規(guī)格的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等教學觀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煉的人日益增多,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跑步、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群越來越廣,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已深入人心。從增進學生健康這一目標出發(f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yǎng)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促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fā)展。
2.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的無興趣,學生學的無樂趣。新課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以“一切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據(jù)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3.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例如,進行《急行跳遠》的教學時,過去一般采用傳統(tǒng)式教學法和學生反復式練習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F(xiàn)在,我在教法上改用模仿青蛙、小兔等動物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給學生提一些啟示性的問題讓他們思考、發(fā)現(xiàn)、實踐,學習確實有困難的學生,讓學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完成,練習時讓學生采用游戲競賽法。體育教學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chuàng)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改變了單一的傳授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4.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教學結構
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其表現(xiàn)形式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目標單一,組織形式死板,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陳舊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要求教師改變原有的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觀念和行為上都有所轉變:首先,從生命的意義和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意義上來把握體育教學,把教學看作是學生的生命形式和生活形式,從而釋放體育教學的生命力,展示其生命價值。其次,把教學看成是學生參與、創(chuàng)造和享有現(xiàn)實生活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能動性和自主性,形成自身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再次,實現(xiàn)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生活,在一個“社會——信息——教育——學習——生活”同構一體化的人類生存形態(tài)中,不斷尋求身體、心理、社會需要的滿足,體驗生命存在和發(fā)展的樂趣與價值,促使他們不斷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社會生活,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所以說,我們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解放思想,運用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潛在創(chuàng)造因素,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潛在能力,造就“四肢發(fā)達,頭腦同樣發(fā)達”的新型人才。
二、以改造教材內容為突破口,調整課程結構
現(xiàn)行的體育課程結構,雖然有所改變,但總體上還是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羈絆,重實踐輕理論,重共性輕個性,這種應付考試的形式嚴重壓抑了學生體質全面發(fā)展的需要,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調整原有的課程結構,新增一些學生喜愛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交往能力及終身受益的知識和技能的體育教材。大膽削減一些技術難度大、競技性強、鍛煉效果差的教材內容(如雙杠等),吸納一些娛樂性強、健身價值高的趣味性體育項目(如踢毽子、跳繩等);通過體育理論課的學習,向學生傳授科學鍛煉方法和自我保健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運動處方”的介紹,使學生能夠自己控制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進行科學的體育健身活動。
三、堅持科學、公正、合理的原則,做好學生評價
新課程改變了以往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擇功能,倡導發(fā)展性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素質提高和改進教學功能,改變了以往體育教學評價的內容單一、評價工具和方法的單調,注重了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使單一內容評價向多元內容評價的體育學習課程評價的轉變。新的評價標準給我們指出了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形式、方法及要求的新要求。新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評價學生的體能、知識技能,而且還要評價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情感表現(xiàn)和合作精神。新課程對教師評價不僅要評價教師個人素質,還要對課堂教學的實際進行評價。它將更加重視體育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以及學生喜歡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的程度,而不再像傳統(tǒng)的評價那樣,評價的重點是體育教師的教學表演能力。這樣做,才有助于學生和教師的進步和發(fā)展。
在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逐步向開放式、合作式的先進教學模式轉變。教師在堅持教給學生技能,增強其體質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使其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