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
現在絕大多數學生厭寫作文,也不會寫作文。有人說學生書讀得太少,也有人說教師輔導的不夠。筆者認為,就目前現狀來看,學生習作困難不是源頭沒水,而是“水質”不優(yōu)。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凈化源頭活水。讓生活和習作之水不斷優(yōu)化。
一、讓學生帶著“怎么做”生活
雖然人們說,作文即生活,但是如果學生每天都是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沒有遇到什么“新鮮”的事情,寫起作文怎么能有話可說?作文需要的生活應該是內容充實的生活,是情感豐富的生活,是過程難忘的生活,是親自經歷的生活,是共同感受的生活?!盁o心插柳”的生活是很難“柳成蔭”的。我們應該精心創(chuàng)造生活,通過把生活中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豐富生活的內容;應該用心體驗生活。通過對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真情領悟;挖掘生活的內涵。這樣的過程既是做事的過程,又是創(chuàng)造生活的過程,也是學寫作文的過程。
1讓學生從作文需要出發(fā),設計“怎么做”。小學生的作文大多數是習作訓練,很大篇幅還是“要我寫”,即使一些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在情感上引導出“我要寫”。但是就寫作內容而言很難實現這一目的?!耙覍憽钡淖魑牟簧偈撬麄儧]有生活經歷,沒有生活情緒,沒有生活感受的。這就要求我們根據作文需要,補上這一課:作文前。讓學生對作文所要描述的事情進行“事前設計”,不僅要想“做什么”——什么事,而且要想“怎么做”——做事的過程,還要想產生“什么情”——醞釀情感。這一過程,從生活角度講,是對生活的設計;從作文角度講,是構思“腹稿”。
2讓學生從生活需要出發(fā),實踐“怎么做”。文章的根源是社會實踐中的“事”。學生擬定“做事方案”后,要讓他們走進生活。到生活中“做事”。無論是參觀訪問,還是勞動實踐,或者游戲娛樂都應真事真做,在做中創(chuàng)造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所謂“創(chuàng)造生活”就是讓他們按預計的方案做事,使生活更加豐富;所謂“觀察生活”就是讓他們弄清楚做事的經過,了解每個人在做事中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所謂“體驗生活”就是讓他們感受做事的成功與不足、幸福與不悅,形成良好的情感。這一過程,從生活角度講,是創(chuàng)造生活;從作文角度講,是豐富“腹稿”。
3讓學生從成長需要出發(fā),反思“怎么做”。生活的“原料”不一定全是作文的材料,也不一定都能對學生發(fā)展起促進作用。因此。學生參加生活實踐以后,要讓他們靜下心來對“做的事”進行反思:從做事本身看,在做事過程中有哪些得失,這件事和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以后再做類似的事情應該注意什么?從作文寫作看,做的事情哪些能成為習作的材料,哪些還需要“高于生活”——尚要進一步提升?反思了這些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僅幫助學生學會做事,而且能讓他們從做事中學會“寫出”作文,還能促進他們在做事中成長。這一過程,從生活角度看,是對生活的延伸;從作文角度講,是提煉“腹稿”。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怎么做”,讓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感受生活、提升生活。促進他們在生活中豐富作文素材,經歷作文過程,提高作文質量。
二、讓學生帶著“怎么寫”讀書
閱讀文章,弄清楚“寫什么”很有必要,因為“寫什么”會讓讀者明白文本描述的內容。會讓他們知道作者的生活感受;但是,只知道“寫什么”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作者的生活。不是讀者的生活。這樣讀書對寫作水平直接影響不會很大。閱讀的有效途徑是“閱讀+思考+觀察+表達+實踐”。學寫作文的閱讀必須探究作者是怎么感受生活,怎么體驗生活,怎么提升生活,怎么表達生活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應該關注“怎么寫”。帶著“怎么寫”閱讀。這樣的過程既是閱讀過程。又是探究作者寫作過程,也是讀者學習作文的過程。
1讓學生從文題入手,探究“怎么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靈魂,看了題目既可猜測出文章的內容,也可推測出文章圍繞題目會怎么寫。因此,讀題時,應該讓學生試著想一想:這篇文章可能會寫什么。作者會怎么寫?這樣做看起來是猜測,實際上是激發(fā)閱讀動機——通過文題的閱讀形成新的期待,其實也是引導他們學習構思。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起初,學生“審題”可能會有一定難度,但是讓他們長期帶著這樣的思維方式“閱讀文題”,通過多次期待、試探、猜測,探究的難度會越來越小,慢慢學會感受文章,學會選擇材料,學會布局謀篇。
2讓學生從內容人手,探究“怎么寫”。閱讀的意義十分豐富,感知文字符號,建構文本意義,透視作者用心,聯(lián)系社會實際,反思觀照自我……閱讀文章,首先讓他們感受這篇文章內容——弄明白“寫什么”,知道文章“寫什么”以后,應引導他們想一想:“讀題”時,猜的結果怎么樣?然后。再讓他們圍繞“寫什么”探究文章是“怎么寫”的?從某種程度上看,“寫什么”反映的是作者生活經歷,關注的是知識問題;而“怎么寫”體現的是作者如何選擇生活。關注的是能力問題。探究“怎么寫”,是學習作者寫作技能,感受作者寫作過程,體驗作者寫作生活。讀者經歷了這個過程,就經歷了一次生活,學寫了一篇文章。這樣的閱讀正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讓讀者在文章中“走一個來回”。也是作文教學所追求的——通過“走一個來回”學習“怎么寫”。
3讓學生從生活人手,探究“怎么寫”。閱讀的理想境界是實現文本與生活、社會的“鏈接”。閱讀一方面要理解作者。使文本的“內指意義”凸現出來;一方面要聯(lián)系生活,使作者的“外指意義”顯露出來,尤其是讓讀者通過閱讀創(chuàng)造“作者以為然,讀者卻不以為然”的新生命。這需要我們不斷拓展閱讀思路。讀者從文章中“走一個來回”后,對文章“寫什么”和“怎么寫”雖已弄清楚,但不能就此結束。還要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假如“我”寫這篇作文會“寫什么”和“怎么寫”?探究這個問題,目的是讓大家學習聯(lián)系生活,學會運用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生活。從寫作角度看,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思考,初步擬出思路和提綱,這是自己學習回顧、加工生活進行“仿作”,也是運用習作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
這樣的閱讀可以說是“一讀三寫”。尤其讓學生在文章的“例子”中感受寫作“技巧”,體驗寫作“生活”,這種“讀”中“寫”才是真正“讀寫”結合,也才真能提高寫作水平。
從上所述,鑿渠引水,并不斷優(yōu)化源頭活水乃引導學生走出寫作困境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