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新聞:有人拿假幣去小賣店買東西,被店主發(fā)現(xiàn),扭送到派出所。此人供認他們是一個團伙,買了很多假幣,特地從另外一個城市趕到這個城市來花掉。今人造假幣,可以以假亂真,古人有沒有造假幣的呢?如何制造?
元雜劇《包待制陳州糶米》中,小衙內(nèi)在糶米時,吩咐下屬:“你兩個仔細看銀子,別樣假的也還好看,單要防那‘四堵墻’,休要著他哄了?!边@里的“四堵墻”,就是一種假銀子,四面包銀,中間灌鉛。鉛比銀便宜,正是以次充好。而能把銀子打造成“四堵墻”,也得很下一番工夫。由此可見,在古代就有高明的假幣制造者了?!抖奸T識小錄》中記載,北京成立佛學研究會,計劃讓國民以修心的方式改換面貌。主持者打了一個比方。國初之時(即清朝初年),整個國家就像一錠大元寶,斬碎來用,塊塊都是精品?!叭艘娖涮?,乃過一爐火,摻一分銅,便是九成了。九成銀還好用,再過第二爐火,又摻一分,是八成了。八成后又摻第三、第四,乃至十余次。到如今只見得是精銅,無銀氣矣。必須一并扔進爐火中,烹煉一番,將摻雜的銅、鉛、錫、鐵都銷盡,然后還他十分本色?!?br/> 該人雖是以人心來比銀子,卻也揭示了那時制造假幣的辦法。不過,造假歷來是個技術活兒,必須有相應的人才儲備方可。五代時,鎮(zhèn)守兗州的節(jié)度使慕容彥超就很希望天上掉餡餅。慕容彥超開有當鋪。一天,屬下來告訴他,當鋪收到一錠假銀,那個人用這錠銀子做抵押,換走了很多銅錢。慕容彥超接過一看,被劈開的銀子里面,都是鐵塊。能把鐵和銀子如此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高手啊!為了釣出這位高手,他廣貼榜文,說當鋪失竊,讓抵押者速來登記。造假高手一看有利可圖,便登門索要自己的“銀子”。就這樣,慕容彥超把他請進自己家里。是的,是被請進來的。慕容彥超讓他做技術教練,把十幾個技工交他指揮,按原樣造一些假銀子。
造假高手夜以繼日,在銀子里面摻入大量鐵塊,人稱“鐵胎銀”,慕容彥超的財富一下子增長了十倍!
后來,周太祖郭威征伐兗州,慕容彥超鼓勵大家奮勇抗敵,“干吧弟兄們,我有大把的銀子賞賜給你們!”將士們聽了直撇嘴,切,拿你那“鐵胎銀”蒙人啊,我們才不這么傻呢!所以誰也不給他賣命。郭威帶兵攻入城內(nèi),慕容彥超投井自盡。他臨死也沒把假錢花出去,全砸自己手里了?!?br/> (唐英惠薦自《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