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杰
近幾年,我們努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力求做到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體現(xiàn)趣味性,并努力做到課內(nèi)外結(jié)合,校內(nèi)外溝通,體現(xiàn)開放性。
一、 校園中識字
1. 一年級新生學認同學的姓名。(1) 開學初,讓每個同學把自己的照片和姓名貼在后面的墻報上,讓學生隨時隨地地認人識字;(2) 讓學生輪流發(fā)作業(yè)本,在對號入座中認識同學的名字。
2. 借助實物品名的字卡識字。 教室里有很多現(xiàn)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投影儀、錄音機等,在上面貼上品名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馬上認識表示該實物的字。
3. 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1) 各專用教室及科室的標牌,如電腦室,自然室,圖書室等;(2) 校園里花草樹木的標牌,如月季,銀杏,雪松等;(3) 校園里的公益用語牌,如“上下樓梯靠右行”“你手下留情,我送你一片綠陰”等。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引導識字。
二、 家庭里識字
學生在家里接觸漢字的機會就更多了,報紙、書籍、廣播、電視……所以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家庭識字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引進競爭機制,讓學生大量搜集包裝盒(袋)、飲料瓶、廣告紙片等,看誰找得多。諸如“紫峰”皮鞋、“達能”餅干、“光明”牛奶、“白貓” 洗衣粉……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商標中的字時,他是多么興奮啊!
2. 鼓勵學生向家長學,寫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字,如家長稱謂、家用電器、蔬菜瓜果、家禽家畜名稱等。雖然有些字很難寫,但是為了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讓其他同學羨慕自己,很多學生學寫起來卻樂此不疲。
之后,讓學生將認識的字帶到學校交流,以“今天我又認識了……”為題匯報,還按照用品類、食品類、動物類、蔬菜類等進行分類識字比賽,比一比誰識的字多。
三、 社會生活中識字
利用社會大課堂,通過參觀、游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時空,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
1. 利用廣告牌、車站牌、店鋪招牌等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旅游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呀?那個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覺學生認識了很多字,還增強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2. 有計劃地組織各類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識字。當教師把學生帶到鄉(xiāng)政府、敬老院參觀時,學生驚訝萬分,他們沒想到,學習識字還可以在參觀中進行!我們還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識字。
四、 在運用中識字
生活識字是一種方法,一種途徑,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將識的字在生活中運用,真正做到識用結(jié)合。
1. 課外識字交流會。每一個月舉辦一次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識的字采用“你們認識嗎?”“我來當老師”等方式交流展示。鼓勵學生將收集到的商標、廣告等匯集起來,裝訂成冊,便成了一本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自編識字“讀本”。下課時,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
2. 閱讀課外書。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讀一些淺顯的注音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注音讀物,既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有效地鞏固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識的生字便有機會在閱讀中得到鞏固。
3. 適當?shù)貙懸粚憽W生有了漢語拼音的基礎(chǔ),而且掌握了一定量的漢字,可以要求他們每天寫一句話的日記;向同學借東西學著寫借條;有事的時候給教師或家長寫留言條。拼音漢字可以混雜著用,決不拔高要求。這樣多渠道、全方位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用字,大大增加了識字量,同時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學生鞏固了識字成果,為提早閱讀、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南通市五里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