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寧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這兩大部分共同構成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作為語文學科中的一項重要訓練內容的閱讀,它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目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內容空洞、思維混亂、詞匯貧乏等現(xiàn)象與閱讀量少、閱讀范圍窄、閱讀能力低不無關系。同時,我們注意到,閱讀教學約占整個教學時數(shù)的70%,因此,在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中,閱讀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令人擔憂的是,我們花費了那么多時間進行閱讀教學,可是閱讀教學的效果仍不讓人滿意。我們要讓閱讀教學走出困境,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教師應認識清楚自己在閱讀教學中擔任的角色。
一、教師是對教材深入了解的研究者
教材僅僅是例子,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很大的特征。教師要通過這些范文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技能。因此,語文教師特別需要對教材認真鉆研,悉心體驗,融會貫通。為了深入了解教材,教師應在平日多積累資料,課前多翻閱資料。這樣才能熟練地駕馭教材,也就是能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依據(jù)各年級的具體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教學內容,合理組織、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閱讀教材時,要力求有較深的了解,力求有自己獨到的發(fā)現(xiàn)?!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面對一篇課文,也完全不必囿于教參之類的局限,而要根據(jù)學生接受的實際可能性來確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我們教師不應死抱一種教參意見來衡量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策劃者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也不例外。有的教師屬邏輯型,有的屬知識型,有的屬情感型,有的屬方法型。不同的教學個性,決定了教學方式的差異。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點,朗讀優(yōu)勝者可以以讀促進教,寫作擅長者可以從寫作入手,分析見長者可進行精辟的分析……這樣揚長避短,張揚教師個性,才能使閱讀教學具有獨特的魅力。
一節(jié)典型的課,往往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想。在課前,教師作了種種的設想,為自己定下了教學目標。而實際上,這樣的設計是否行得通,那還得靠實踐來證明。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必須在課后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總結。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教后記。以《春》的教學為例,于漪老師在教《春》一文后,曾寫了三篇后記。在第一篇后記中,她談了自己設計這篇文章的教學思想——“著力于細,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能力”。她認為這種設計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十分喜愛,兩節(jié)課下來,學生已能背誦”。在眾人的贊美聲中,她冷靜地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些地方過于細碎”。在第二篇后記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于漪老師針對上回教學中的不足,把重點放在了朗讀訓練。這一回她又覺得因內容只作了粗線條的分析,學生在寫作上反映的效果不及前次。于是,第三次教《春》時,她又作了較大的更動,加強了單元教學,導入也作了重新設計,并強化思維與語言的訓練??粗阡衾蠋煂懙娜笥?我不禁對她精湛的教藝以及鍥而不舍、努力探索的精神贊嘆不已。
三、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包含教師與學生兩方面。這兩方面又各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身存在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則是主動者。教師的教必須落實在學生的學上,教學追求的目標和結果,一定要由學生的學體現(xiàn)出來。學是學生自己的主體活動,教師不可能包辦代替,而只能作向導或引路人。
四、教師是充滿愛心的鼓勵者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只是靠課文的內容來激發(fā)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教師和學生之間還要進行精神上的交流。師生相互間懷有好感,相互尊重,是有助于改善教學的。魏書生老師曾說過:“我不是站在學生對面指揮、命令學生的長官,而是深入學生內心,輔助、幫助、協(xié)助他,要求學生上進的那部分腦細胞成長、壯大、擴大范圍的服務員?!?魏書生老師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教學中,他采用民主的辦法,經(jīng)常征求學生的意見,也采用學生的建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對學生的愛,使師生之間建立了新型的平等關系,并在師生之間產生了相互信任,消除了緊張的戒備心理,這使教師更易于同學生展開心靈對話,從而把握教學的最佳契機。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