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蘭海
【摘 要】從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結構體系、內容體系、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體系進行了理論研究,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文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文化建設 體系
一、前言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亞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文化現象。它是具有高職院校特色和健康生活氣氛的一種大眾文化,有較高的層次和品位,集競技、健身、消遣、娛樂、審美、傳播文化等功能于一體,已經成為大學生余暇文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對于提高學校文化質量以及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而近幾年來隨著全國高職院校的紛紛成立,體育文化建設卻表現為相對滯后,這與高職院校長期缺乏完善的理論指導不無關系,因此,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理論體系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結構體系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是一個長久的復雜的過程,其體育文化結構是一個耗散結構,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其根本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它的結構可分為三個層面,即高職院校體育物質文化層,高職院校體育制度文化層,高職院校體育精神文化層。
高職院校體育物質文化層是高職體育文化建設的基礎和物質保障,是學校體育價值觀的具體反映,也是學校體育的外在社會形象,其主要包括體育場館設施、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雕塑等與體育有關的物質實體。
高職院校體育制度文化層是聯(lián)系精神與物質文化層中間的層面,它是以人的行為活動或行為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既是高職院校體育的組織形式,也是體育意識的體現。它涵蓋了體育規(guī)章制度、體育教學、課外活動、代表隊訓練管理、業(yè)余體育競賽、健身鍛煉、各種體育組織、體育知識普及和體育交流等全方位的制度的確立,是高職院校廣大師生員工積極地進行有明確方向的體育文化活動的表現,是高職院校體育得以正確、健康發(fā)展的保障。
高職院校體育精神文化層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中,在高職體育文化建設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高職體育文化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意識的總和。包括高職體育院校體育價值觀念、體育意識、體育精神、體育情感、體育道德、體育理想、體育行為風尚等。高職院校體育精神文化層據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主導地位,是高職體育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一經形成,就不易改變,能持續(xù)較長時間,能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校園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明確的指向性,影響和規(guī)范著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動,決定著他們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品質的形成,并成為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內容體系
1.高職院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體育物質文化體系中的體育場館設施、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雕塑等與體育有關的物質實體,是建設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基礎。但是,近幾年來隨著全國高職院校的紛紛成立,學生招生數量的急劇增加,本就困乏的體育設施更是捉襟見肘,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需要,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學習和鍛煉的困難,影響了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體育物質文化建設,首先,應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加大體育標志性建筑的資金投入,改變傳統(tǒng)的辦學觀念,把體育設施建設等同于高職院校其它設施建設一樣重要,真正滿足廣大學生的體育需要。其次,要合理開發(fā)、經營和精心使用體育設施,在滿足學校教學、比賽的基礎上,讓其發(fā)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避免體育設施長期閑置和無畏的浪費。再次,高職院校的建設者們要合理規(guī)劃,事先規(guī)劃出體育設施的位置,設計體育場館的圖紙,爭取資金并??顚S?保證體育場館的順利建設,為學校體育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2.高職院校體育制度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體育制度文化建設往往涵蓋制定體育制度文本—運行實踐—反饋修訂這樣一個不斷循環(huán)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它最終形成的是人人都自覺以此為準繩的體制、機制、政策系統(tǒng)。要建設這樣的體育制度文化,建設者需要進行系統(tǒng)思維,要著眼于體育制度文化在整體框架中的統(tǒng)一性和層次性,建立一套體育制度體系;要著眼于體育制度體系的導向性、激勵約束力和人性化,而不是搞形式主義。
建設高職院校體育制度文化,首先,要建立適合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制度、管理制度;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意識,加大體育課程特別是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加大體育文化知識、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傳授,加強體育鍛煉知識、方法等內容的教學,改革體育成績考核辦法等。其次,要建立體育文化的組織機制,加強高職院校各部門的組織管理,成立體育領導小組和相應的體育基層組織;加強體育文化活動組織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培訓,鼓勵學生體育社團及體育俱樂部的建設;加強廣大師生業(yè)余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多組織諸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跳繩、健身跑、拔河、象棋、羽毛球、體育健身舞蹈、奧運知識競賽、健康知識競賽等有意義的體育活動,鼓勵廣大師生健身,掀起高職院校體育健身的熱潮,達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再次,要積極開展和承辦各類體育賽事,如校際間體育比賽、高職院校大學生籃球賽、足球賽、田徑比賽等,如有條件還可承擔國內大型體育比賽等,比賽的承辦不僅提高了高職院校的知名度,增強了校際間的友誼,而且活躍了高職院校的體育文化氛圍,豐富了高職院校的文化生活。
3.高職院校體育精神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體育精神文化是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和終極目標。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體育精神文化建設。首先,要弘揚高尚的體育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體育行為習慣。通過體育活動,尤其是團體的競賽活動,進行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拼搏進取的精神,并在競賽中受到嚴格的體育比賽規(guī)則的約束,形成公平競爭、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同時,應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手段,宣傳我國體育健兒在國內外比賽中克服困難、為國爭光、挑戰(zhàn)人生極限的英雄事跡,以激勵廣大師生的愛國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完善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通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加大體育理論知識、保健知識及體育技能的傳授力度;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增加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形式的興趣,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加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良好和諧的體育文化氛圍,給學生以充足的體育學習時間,提供科學的鍛煉方法和理論知識指導,以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再次,要不斷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和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精神,形成中西合璧的體育文化觀。體育文化觀是個人或社會對體育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或看法。其包括體育是一種指向自身的文化,體育是一種身體動作杰出的文化、體育是一種創(chuàng)造時空深廣的文化、體育是一種親和作用獨特的文化、體育是一種超越意味豐富的文化、體育是一種競爭性鮮明的文化、體育是一種直觀展示強烈的文化、體育是一種實施場面壯觀的文化等,讓學生學習認識體育,形成終身體育觀。
四、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評價是對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的測評和衡量,既有定型的評價,也有定量的指標,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場館設施建設
場館設施建設主要是指高職院校體育活動場館設施的建設水平,是否滿足廣大師生員工的體育活動、鍛煉的需要,是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內涵及特色風格,是否具有持續(xù)的利用價值,是否質量過硬。
場館設施建設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場館設施建設的數量及占地面積是否達到國家教育部的要求,配套設施是否齊全,場館設施的種類是否齊全、多樣,場館設施的位置是否合理,場館設施的利用率是多少等。
2.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態(tài)環(huán)境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廣大師生員工用于體育學習、比賽、活動、娛樂、休閑的空間生態(tài)水平(主要包括綠化、材料、空氣噪音等)是否符合目前國際通用的與健身環(huán)境相關的環(huán)保要求,是否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等。
生態(tài)環(huán)境評價指標主要有環(huán)保要求、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否得到有效保護、污染程度如何等。
3.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
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競賽是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競賽開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成敗與否。因此,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競賽的開展情況是衡量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
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競賽的評價指標可參照國家有關高職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競賽的評價指標進行,在此,不多作說明。
4.綜合管理
綜合管理主要是指高職院校管理層運作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綜合能力及水平,主要包括體育文化建設制度是否齊全、是否重視體育文化建設、是否有明確的分工,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合理且運轉正常、是否體現“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等。其指標主要有:規(guī)章制度、組織機構的設置、服務質量等。
5.體育文化氛圍
體育文化氛圍評價指標主要用于測量高職院校體育文化活動開展狀況,以表明高職院校體育文化氛圍是否有利于促進全校師生員工參與健身、促進健康。其指標主要有體育文化宣傳、體育學術報告、開展健身活動、健身咨詢、院校間體育交流與合作等。其中,體育文化宣傳包括場地設施內外的宣傳畫刊、體育精神文化宣傳欄、校內網絡媒體的宣傳聯(lián)通等;體育學術報告主要包括體育學術報告的時間、報告人、報告次數、體育學術報告的內容及宣傳圖片等;健身活動主要包括健身講座、健身表演等;健身咨詢主要包括健身咨詢活動開展的次數、時間、地點、參加人數、健身處方的開設等;院校間體育活動交流與合作主要包括院校間體育交流的項目、內容、時間、地點、次數等。
五、結語
總之,我們應全面而深入地對高職院校體育文化進行研究,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理論框架體系,為更好地建設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促進我國高職院校體育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易劍東,何明輝,熊俊華,黎俊.生命的脈動—體育的文化闡釋[M].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4.
[2]林堅.企業(yè)文化修煉[M].藍天出版社,2004.
[3]郭江雨,張力.體育建筑文化談[J].新建筑,2002,(2).
[4]須曉東.試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安徽體育科技,2004,(2).
[5]《出色奧帆賽評價標準研究》課題組.出色奧帆賽評價標準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6]宋杰,孫慶祝.城市社區(qū)體育健身環(huán)境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體育技,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