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衡
教育家,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第一任校長,新中國成立后任文教廳副廳長
1956年11月去世的林伯襄,只與新中國同行短短7年。然而,他的名字卻輝耀在河南教育發(fā)展的史冊中。這不只因為他是河南大學的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因為他曾擔任新中國河南省文教廳的首任副廳長,更是因為,在終身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漫漫歲月里,他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躬行實踐,為后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教育文化財富。
林伯襄六七歲起便受父教誦讀經書,青少年時期,閱讀當時上海出版的《時務報》《申報》及譯文西洋書刊,啟發(fā)了愛國思想,認為強國必先廣啟民智,于是毅然拋棄學業(yè),向親族鄰里倡議捐款辦學堂,以培養(yǎng)人才,開化山區(qū)。雖然當時封建阻力很大,但林伯襄義無反顧,奔走呼吁,陳說利害,終于1903年取得族人同意,在林氏祠堂辦起學校。本“明恥所以教戰(zhàn),強身即以興邦”之義,學校命名為“明強學堂”,一時招收豫、鄂、皖邊區(qū)一帶青少年入學受教育者達一二百人,林伯襄自任教習。
甲午之后,外侵益深;庚子以還,國內各地益加不安。直隸省(河北)廣宗縣人民起義,反清滅洋,漫及二十余縣。河南省泌陽、唐河、沁陽等地抗糧滅教、攻城毀衙之事亦時有所聞。林乃將校事交由族弟主持,變賣家產游學省垣,入河南優(yōu)級師范。待了一年,以上海為維新發(fā)源地、文化先進地區(qū),他遂離汴赴滬,轉入吳淞中國公學。到了上海,接觸新事物日多,他更醉心科學,深知國家危弱,關鍵在于清廷昏暗,民智不開。他有舊學根底,又奮發(fā)努力,鉆研新學,關心時政,思想大有轉變。1908年從中國公學畢業(yè)后,遂返歸故鄉(xiāng),重又在明強學堂執(zhí)教。他先以策論教學生,繼又增設格致、博物等科,提倡新學,力主實用。
1910年,他應邀至汴,受聘為河南優(yōu)級師范教習。次年即逢辛亥革命,河南都督府成立,以他為教育司科長,曾為河南《自由報》撰寫發(fā)刊詞,宣講自由平等。當時共和初立,百廢待興,林伯襄為了學習西洋,發(fā)展實用科學,倡議派遣優(yōu)秀青年出國學習科學技術。他致書省議會,并向議長陳善同敷陳育才計劃。1912年,經省議會決議,由林伯襄負責,在河南籌辦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他全力以赴,日夜籌謀,以舊貢院為校舍,延攬省內外知名人士如張維元、王北方、孫孟剛等來校任教。他每謂“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強調“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旨在派遣留洋學生學習西方科學哲理,非止求船堅炮利而已。我國積弱已深,凡所以發(fā)達之道,興盛之源,能促我國家富強者,都當盡力效法之”。
可見,“以教育致國于富強,以科學開發(fā)民智”,這正是林伯襄選擇教育事業(yè)并為之終身奉獻的初衷。而教學內容新穎實用,則是林伯襄教育實踐自始至終的鮮明特點。
林伯襄對學生一貫嚴格要求、嚴格管理。1912年秋,留美學校招收第一屆英文科兩班,1914年再招收德文科兩班。每屆招生,他都力求嚴格甄試,雖違忤當?shù)罊噘F亦在所不惜。當時所收學生,率為十四五歲之青少年,他深以教育英才為樂,亦凜于責任重大,朝夕惕厲,認真督教,數(shù)年如一日。一位晚在1919年第三屆英文科的學生黃玉璋在其《河大回憶錄》中寫道:“林校長為人正派,熱心校務,聽課查齋,對學生要求嚴格,甚至脖子紐扣不扣也不放過。他雖不召集學生講話,但時常和同學交談,著重身教。同學們對他都親而敬之,從而為留美學校樹立了嚴肅的校風……對河南后來的教育、文化諸方面有好的影響?!?/p>
高度重視教師的作用,嚴于擇師又尊師親師,這是林伯襄一貫的態(tài)度。學校每進新教師,他必持續(xù)聽講一至二周,審其可否。他對遴選師資極為認真,除聘請國內知名之士外,還不惜重金延請西人哈亨利(美)、伊福蘭(德)來教英文和德文。他常說:“辦學就要辦得有個名堂,沒有好教習,學生能學得什么?”于是他倡導尊師勵教、勤奮學習。時吳肅(憶魯)以農專校長兼留美學校教員,每周有兩次從開封南關到校講課,林伯襄必派車接送,若遇風雨天氣,他則親在校西惠濟橋上候迎。師生深為他這種精神所感動。
注意籌集、管理和使用好教育經費,這是林伯襄的又一特色。1922年,他應河南教育廳之請到汴工作,任第一科科長,主管教育經費和人事任免。時教育經費并無???自1921年起經教育界多次力爭,方由省議會通過由省長公署飭令財、教兩廳擬定以開封等五縣丁地收入撥作各學校經費。但不久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教育專款就移作軍費,教育經費又無來源。林同教育界人士雖大力奔走,終無結果。奉系敗北,直系軍人上臺,乃以確定教育經費來籠絡人心。林與教育界人士協(xié)力擘劃,主張契稅獨立開征,徑歸教育部門辦理,以期保障??顚S谩:蠼浂啻闻?到了1926年春天,各縣才設立契稅局,直接征收契稅,??顚S?。這樣,不但河南教育經費從此有了著落,積欠教職員工的薪金也陸續(xù)補發(fā)了,教育事業(yè)也有了發(fā)展。在當時反動軍閥統(tǒng)治下,河南教育能維持一線生機,這當然是教育界共同奮斗的結果,而林伯襄始終參與其事,貢獻尤大。
1931年8月,省教育專款監(jiān)理委員會評議會推選林伯襄為河南教育款產處處長。其間,林廉潔奉公,不徇私情,所作所為至今依然被人們傳為美談。
1949年,河南全部解放,成立河南省人民政府,他以開明士紳被邀請出席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河南省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文教廳副廳長。當時他已73歲,布衣荊杖,精神振奮,聽報告,讀文件,學習政策,出席會議猶如小學生,專心致志,從不倦怠。在河南省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上討論發(fā)展人民教育事業(yè)時,他感慨地說:“吾人早年曾渴想以教育治國于富強,以科學開發(fā)民智,結果是事與愿違。留洋生出國了,大家抱很大希望。留洋生回來了,他們也說中國太糟糕??墒撬麄冏銎饋硪策€是糟糕??磥韱栴}就在于少了這個馬列主義,沒有從根本上革命。今天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局勢就根本改觀了。我們親眼看見,民智大開,國運蒸蒸日上?!彼陌l(fā)言,實際上是對他一生致力教育的總結。
(責 編 欣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