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寶民
端木蕻良先生是著名作家。1985年第六期《中學生閱讀》登載的《最初的課》是他為中學生讀者撰寫的大作?!拔业淖x書生活”是一個重點欄目。這個欄目的組稿要求,就是“名人”,“專稿”。
端木蕻良,1912年生,原名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1928年從家鄉(xiāng)到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21歲時,以32萬言的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震動文壇。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稱譽其為“耀古驚天,舉世無匹”??箲?zhàn)期間,曾任教于復旦大學。1949年后,定居北京。
采訪端木先生之前,我認真地做了準備工作。先生與蕭紅的愛情故事已經遙遠,晚輩如我也無從猜測。他早期作品中捕捉。開掘和展示的是東北廣袤大地的豐饒雄渾,是人間父兄的粗獷強悍,是古老民族的原始的生命強力。但東北漢子的端木卻不高大威武,也沒有金戈鐵馬的氣派,這是我早已知道的。不過,1984年冬日,真正在他虎坊橋寓所見到先生,反差依然超過了預期。他身體瘦弱,背已經有點駝,使本來不算高的個子顯得又低了一點。面容清癯,滿頭華發(fā),但我感受到他溫良儒雅的學養(yǎng)風致。
先生和夫人鐘耀群女士熱情地接待了我這個不速之客。我們在書房談話。書房實在窄小,不足六平方米,朋友們開玩笑地稱為“六米齋”。墻上釘的木板上放的看來是常用的書。先生說:“放不下,大部頭的只好束之高閣了?!?/p>
端木先生當時正在寫《曹雪芹》。他對《紅樓夢》有深入精到的研究,幾十年間從未中斷,寫過關于《紅樓夢》的論文,也寫過紅樓人物的劇本。為寫《曹雪芹》,他閱讀卷帙浩繁的《清史稿》和《清實錄》,準備認真而扎實。他說,《曹雪芹》不是人物傳記,而是歷史小說。既要求盡可能地忠實于歷史的真實,也應當允許有合理的虛構?!恫苎┣邸飞暇碛?980年出版。讀者都在翹首以待后續(xù)文章呢。我向先生詢問,端木先生告訴我,北京作家協會領導將鐘耀群女士從云南調到北京,一方面照料他的生活,一方面協助寫作。中卷進展較快,現在已經付印,很快就可以見書了。從談話中知道,中卷結束處正是雍正下旨查抄江南織造曹頫這一最關鍵的時刻,曹家已在劫難逃。他在《曹雪芹》(上)的《不是前言的前言》中說:全書“線索交錯迷離,事物千頭萬緒,讀者在這里可以看到諸般矛盾,紛逼而來,如箭在弦,一引即發(fā)”。由此可以想見下卷的風波浩蕩了。端木先生這年75歲,已不再是寫《科爾沁旗草原》時的風華正茂。他說,身體越來越差,經常生病,《曹雪芹》也越寫越難,耗去了太多工夫。言談之間感嘆:有生之年能把《曹雪芹》完成,就心滿意足了。
我聽說先生為集中精力于《曹雪芹》的寫作,謝絕了好多約稿。這次,他倒是答應了我的要求,我想是出于對中學生的關愛吧。隨后,就收到他的文章。他在信中說:“因為忙,稿子寫得晚了,請原諒?,F寄上《最初的課》,不知是否合用?如不合用,請即寄回,我再重寫。”“我再重寫”四字,我相信是先生真誠的用心說話,而決不是故作姿態(tài)?!蹲畛醯恼n》是一篇樸素親切的散文,端木先生回顧了他中學時代從閱讀中外古今文學作品中受到的熏陶,從而打下了基礎。后來,當面對“社會”這部大書時,讀過的新書舊書都在面前復活了。我覺得篇末似可稍作刪節(jié),寫信向先生征求意見,先生回信表示:“稿件由您全權處理,不用寄回了,有不當之處,完全可以刪改?!币晃恢骷覍ν磔吶绱酥t和,令人深為感動。
先生說話輕聲慢語,態(tài)度溫和親切,始終面帶微笑。端木先生的笑,過去有人寫過,寓含譏刺。近年也看到有文章寫他的笑:“時而詭譎,時而純真,時而俏皮,時而雅拙……那笑容瞬息萬變地貫穿在他整個的言談舉止和性情風貌之中?!?鄧遂夫《憶端木蕻良》)回憶我印象中的端木先生,笑得沒有這樣復雜,我記得的只有純真。
端木先生學識淵博,能書善畫。他的行書帶有趙孟頫、董其昌的痕跡,又自有特色,筆法圓潤,透逸淡雅。那次采訪,我有幸得到端木先生的墨寶。他寫的是自己的一首詩:
黃葉村頭盡蒲菰,紅樓夢斷月猶弧。緇衣借得寒燈熱,石破天驚海寫枯。
題了上款和下款之后,先生又繼續(xù)往下寫,當我看到他筆下的“呈”字,大呼“萬萬不敢”時,先生微笑著已收了“稿”字的最后一筆。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先生在北京逝世。《曹雪芹》的下卷終未寫完,成了與《紅樓夢》一樣的半部書稿,留下了難以彌補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