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忠
課程標準頒布以來,上上下下都在談觀念更新、課程更新,但在實際操作中,情形并不盡如人意。教師條分縷析的講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慘不忍睹,讓美文詩意全無;漫天飛舞的試卷,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激情掃蕩殆盡,令學生望而生厭。為此,語文教師應努力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波瀾,讓語文課堂流淌著情感的韻律,讓人文在語文課堂綻放光彩。
一、利用課文的懸念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
懸念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大重要技巧。懸念能令讀者形成心理上強烈的探求反射,使之不斷探索事物發(fā)展的趨勢。中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在行文中設置了懸念。如果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懸念,讓學生充分領悟,這些懸念就會像一個旋渦,能把學生的思維、思路、情感及探索激情都吸進去。教師在講解這類文章時,不應忽略文章本身就有的能調(diào)動學生情感波瀾的優(yōu)勢,而應充分利用這些懸念,巧妙設置,造成學生渴望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緊緊捉住學生的心弦,讓學生思之有味,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如《驛路梨花》一文,情節(jié)本身就設置了三個懸念。開頭描述“我”和老余在深山月夜趕路,正焦急時,忽逢梨花林,發(fā)現(xiàn)了小茅屋,屋里沒人沒燈?!拔覀儭卑l(fā)出了這樣的疑問:“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這一問,領起了全文的懸念,這是“我們”的疑問,也是學生的疑問。一馬平川的課文,學生讀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索然無味,而這一篇卻一曲九折,教師就可利用這些情節(jié)的懸念,讓學生慣常的心理定勢遇到反常的刺激,從而對這一篇課文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興趣,激起學生對它的喜愛。當“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時,而老人卻說不是。到底誰是主人呢?學生讀到這里也會和“我們”一樣認為瑤族老人就是主人,可事情卻不是學生心里想的那樣,課文再起波瀾,教師就可引導學生的情感隨著這個波瀾陡然起伏,不斷翻騰,讓學生的好奇心升到高點。“我們”和瑤族老人認定哈尼小姑娘是小屋主人時,結果又是一場誤會。那么,到底誰才是小屋的真正主人呢?課文第三次設置了懸念,再一次掀起了波瀾。這時,教師就可利用這個懸念促使學生的情感波瀾漲到高潮,讓學生完全融入課文之中,情感伴隨著文中的人物一起驚,一起喜。課文就這樣步步設疑,懸念層疊,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二、利用課文的抑揚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
語文教師可利用課文的抑揚在學生心里造成的震撼,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抑揚,指對事物事件的褒貶。本來,褒就是褒,貶就是貶。但是,如果文章一褒到底或一貶到底,那就成了直口布袋,讓人一覽無余,沒有味道。所以,古人認為:“凡文欲發(fā)揚,先以數(shù)語束抑,令其氣收斂,筆情屈曲,故謂抑。抑后隨以數(shù)語振發(fā),乃謂之揚,使文章有氣有勢,光焰逼人?!焙芏辔恼峦屯ㄟ^抑揚的變化,使行文曲折跌宕,在學生的心理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沖擊波。教學這樣的文章,能讓學生隨著行文的抑或揚的情感一次次起伏變化。
如魯迅寫的散文《藤野先生》對藤野先生的形象就是采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來營造文章的波瀾。上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抑揚來激起學生對藤野先生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情感有了波瀾起伏的變化,語文課堂就不會沉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時,初看到對藤野先生的描寫,心里會以為他是一個馬馬虎虎、隨隨便便的人,這是抑。隨著對藤野先生的逐漸了解,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具有正義感的藤野先生在學生的心里會逐漸明朗起來,這是揚。隨著行文從抑到揚的跌宕,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也經(jīng)歷了從貶到褒的波瀾起伏的變化。
三、利用課文的巧合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
語文教師在上課時可利用課文情節(jié)的巧合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正如俗話說:“無巧不成書?!鼻珊鲜址ㄟ\用得當,能使情節(jié)緊湊,增強故事的曲折性。在很多文學作品里,作者都會巧妙地運用巧合的手法來使情節(jié)顯得波瀾起伏,妙趣橫生。在學習這類課文時,語文教師不應忽視這些能激起學生情感波瀾的因素,而應充分利用這些巧合,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情感積極參與到課文中去,營造活潑生動的語文課堂。
例如歐·享利的名作《麥琪的禮物》,巧合的手法就運用得相當巧妙。一對貧苦夫妻,丈夫有一只所羅門都會嫉妒的金表卻沒有相稱的表鏈;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長發(fā)卻沒有相配的發(fā)梳來裝飾。圣誕節(jié)快到了,妻子德拉要買一件禮物送給丈夫杰姆,但她只有一塊多錢。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入德拉的心理活動中,讓學生的情感也隨著德拉或悲或喜。德拉賣掉她引以為傲的長發(fā)買了表鏈送給丈夫,學生的心里會充滿著看到杰姆收到禮物的歡喜場面的期待,可是杰姆賣掉了珍貴的金表買發(fā)梳送給妻子,他們都失去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而買到的禮物雙方都派不上用場,利用這種落差就會令學生的心理一下子從高處落到低點。課文正是借助這個巧合,處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收尾,突出夫妻之間感情的深摯誠篤。教師在上課時也可利用這種巧合使學生的情感為之大起大落,為主人公的命運掬一把同情之淚,為主人公的愛情而感動。
四、利用課文的張弛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
行文張弛相間,也可使文章波瀾起伏?!抖Y記·雜記下》中說:“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睆埮c弛,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緊張激烈,固然能扣人心弦,若一味只是張,讀者會給弄得喘不過氣來;若只是弛,懶洋洋的,令人提不起勁,也不能引人入勝。只有張弛結合,才能節(jié)奏分明,符合讀者的心理平衡的要求。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荷花淀》時,就可充分利用課文的張弛來激起學生的情感隨著張而起,隨著弛而落,情感起起伏伏,波瀾跌宕。水生嫂去馬莊探望丈夫不遇,只得搖船回家。這時,作者用抒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描繪了優(yōu)美平和的白洋淀景色,節(jié)奏是舒緩的,教師就可利用這種舒緩的節(jié)奏,激起學生平靜祥和的心境。陡然,女人們發(fā)現(xiàn)敵船正在追趕她們,于是“小船飛快往前搖”,“大船追得很緊”,她們劃水的聲音由原來的“嘩,嘩,嘩”變成“嘩嘩,嘩嘩,嘩嘩嘩”……學到這一部分,教師就可充分利用情節(jié)的緊張激烈,激起學生的情感隨之由平靜而變得緊張起來。但是,作者沒有繼續(xù)“張”下去,而是收住一筆,描寫一段戰(zhàn)斗里的白洋淀風光。教師就可利用這部分平靜的敘述引導學生的情感慢慢松弛下來。課文這樣“弛”一下以后,接著又寫白洋淀里一場漂亮的殲敵戰(zhàn),課文又掀起一個波瀾。這時,又可激起學生的情感也“張”起來。課文一“張”之后便是一段勝利后歡樂場面的描寫,節(jié)奏又趨于平穩(wěn)緩慢,教師就可引導學生的情感回歸平靜。就這樣,教師利用課文的“弛——張——弛”的節(jié)奏緊緊地抓住學生的興趣,扣住學生的心弦,就會使他們的情感波瀾起伏。
責任編輯黃日暖